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源于它特殊的解剖学结构。在运动过程中肩关节损伤有多种类型,如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多向不稳定等等。本文对不同运动中的肩关节损伤原理進行探讨,并提出预防方法。
关键词 肩关节 损伤 预防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的重要关节,肩关节关节囊松弛,肱骨头大而关节盂小,是所有关节中活动度最大的关节。肩关节是体育运动中易受损伤的关节,且损伤类型也较多,在运动过程中较常见肩关节损伤有如肩袖损伤、肩关节前脱位、后脱位、肩关节多向不稳定等。本文旨在揭示不同运动中肩关节运动特点并提出预防肩关节损伤的手段。
一、肩关节解剖学特性
肩关节结构复杂,包括肩胛骨、盂肱关节、肩锁关节等,关节协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喙肱韧带、喙肩韧带与肩袖肌肉群共同完成肩关节的活动。肩关节产生运动时,无论肱骨头处于任何一个旋转位置时都只有25%至30%的部位与肩盂相接触[1]。这一骨性特征增加了骨关节灵活性,但难以稳定肱骨头,因此肩关节依赖于一系列静力学与动力性的约束装置,静力学约束装置主要包括关节囊、加深的盂唇、韧带以及关节负压等等,而动力学约束装置包括肩袖肌肉与跨过关节囊内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Matsen提出,动力学约束装置在防止肩关节移位中起了40%左右的作用。肩关节的解剖弱点不容忽视,前下方肌肉少,关节囊过于松弛,在运动或其他外力作用下易发生损伤。
二、不同项目的肩关节运动过程与损伤原理分析
(一)投掷项目与肩关节损伤
对投掷运动进行分析对提高运动员运动竞技水平与预防肩关节的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赵双印等在研究健将级铁饼运动员肩关节运动时,将旋转掷铁饼技术动作划分为旋转开始阶段、腾空与过渡阶段、最后用力阶段,并针对最后用力阶段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身体积极将髋部向前推送,此时右侧投掷手臂依旧后留,屈肌群拉长至最大长度,出手瞬间,屈肌群肌肉用力曲肩,将铁饼掷出。这时肌肉、关节处于整个运动过程的最紧张状态,是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要阶段。在所有投掷项目中投掷出手或者最后用力阶段侧肩、手臂、以及腿部的急促加速用力,这些动作易对肩关节造成内侧转子损伤、骨折。突然性的内旋动作引起的肱骨骨折,是投掷项目中较为常见的损伤。此外,还有肩袖损伤也是投掷运动中常见的损伤类型,有研究结果表明,国家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肩袖损伤的比例是23%,主要是由于运动中肌肉突然紧张用力造成。
(二)游泳运动与肩关节损伤
研究表明,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中的肩关节损伤高达47.4%。游泳运动中肩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于运动负荷量过大、长期疲劳得不到恢复、练习方式不合理等等。宋耀伟对蝶泳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发现不同肌肉在划臂过程中的运动强度有较大区别。张丹霞在文章中提到,自由泳手臂动作分为入水、划水、出水、空中移臂四个阶段。在游泳过程中肩关节持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内旋与前屈,关节面之间撞击、肌肉维持肩关节单一运动状态而易出现劳损。游泳主要是肌肉与韧带长期疲劳积累,往往不易察觉,时间长了其危险性不容忽视。
(三)乒乓球运动与肩关节损伤
乒乓球技术动作有速度快的特点,拉伸动作多,尤其是进攻时肩部需要发挥很大力量,并且持续用力。吴国梁在乒乓球正手攻球常见技术错误与肩部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中,以正手攻球为例,将正手攻球技术分为引拍、挥击与随挥期三个阶段。引拍期不太易出现损伤,但倘若出现过度抬肘,肩关节肌肉紧张收缩,随后的挥拍动作会造成对肩袖的压力。挥拍阶段肩关节为主要运动关节,此时屈肌群加速发力,前挥时带领肘关节适当内旋,运动过程中喙肩弓都会或多或少的摩擦挤压肩袖与肌腱。在肌肉大力收缩攻球的时候,肱二头肌产生的力量最大,同时又挤压磨损肌腱,易出现肌肉劳损与肌腱炎。
三、预防手段
(一)加强肩关节肌肉、韧带素质训练。肌肉力量的大小是维持运动状态的有力保障,加强肩关节的周围肌群的力量,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与抗逆性,具有极大帮助。
(二)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前要根据运动项目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练习,准备活动对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十分有效的作用。各关节、肌肉都处于“休眠”状态,急性运动时,机体未经动员,极易引起肌肉损伤。
(三)重视休息恢复,避免过度用力。肩关节疲劳后要给予合适的休息恢复时间,合理安排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受伤关节要充分休息。
(四)提升运动技术水平。大多数肩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都有部分原因来自于训练方式不合理与运动技术动作不正确,科学化的训练方式、规范的技术动作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五)及时寻求合理治疗。在运动损伤发生后,缺乏科学、有效、及时的治疗是造成肩关节永久、反复性伤害的重要原因,在普通人群中,肩关节出现运动损伤后不重视,认为只休息就能恢复,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四、结语
肩关节损伤的发生在不同运动中都比较常见,有的运动技术动作势必会造成不可避免的肩关节损耗,因此,尽可能探明运动损伤发生的原理,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前做好预防手段,避免运动时的肩关节损伤。
参考文献:
[1] 左自强.肩关节解剖生理弱点与运动损伤的预防[J].湖北体育科技.2007.11.6(26):654-657.
关键词 肩关节 损伤 预防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的重要关节,肩关节关节囊松弛,肱骨头大而关节盂小,是所有关节中活动度最大的关节。肩关节是体育运动中易受损伤的关节,且损伤类型也较多,在运动过程中较常见肩关节损伤有如肩袖损伤、肩关节前脱位、后脱位、肩关节多向不稳定等。本文旨在揭示不同运动中肩关节运动特点并提出预防肩关节损伤的手段。
一、肩关节解剖学特性
肩关节结构复杂,包括肩胛骨、盂肱关节、肩锁关节等,关节协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喙肱韧带、喙肩韧带与肩袖肌肉群共同完成肩关节的活动。肩关节产生运动时,无论肱骨头处于任何一个旋转位置时都只有25%至30%的部位与肩盂相接触[1]。这一骨性特征增加了骨关节灵活性,但难以稳定肱骨头,因此肩关节依赖于一系列静力学与动力性的约束装置,静力学约束装置主要包括关节囊、加深的盂唇、韧带以及关节负压等等,而动力学约束装置包括肩袖肌肉与跨过关节囊内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Matsen提出,动力学约束装置在防止肩关节移位中起了40%左右的作用。肩关节的解剖弱点不容忽视,前下方肌肉少,关节囊过于松弛,在运动或其他外力作用下易发生损伤。
二、不同项目的肩关节运动过程与损伤原理分析
(一)投掷项目与肩关节损伤
对投掷运动进行分析对提高运动员运动竞技水平与预防肩关节的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赵双印等在研究健将级铁饼运动员肩关节运动时,将旋转掷铁饼技术动作划分为旋转开始阶段、腾空与过渡阶段、最后用力阶段,并针对最后用力阶段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身体积极将髋部向前推送,此时右侧投掷手臂依旧后留,屈肌群拉长至最大长度,出手瞬间,屈肌群肌肉用力曲肩,将铁饼掷出。这时肌肉、关节处于整个运动过程的最紧张状态,是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要阶段。在所有投掷项目中投掷出手或者最后用力阶段侧肩、手臂、以及腿部的急促加速用力,这些动作易对肩关节造成内侧转子损伤、骨折。突然性的内旋动作引起的肱骨骨折,是投掷项目中较为常见的损伤。此外,还有肩袖损伤也是投掷运动中常见的损伤类型,有研究结果表明,国家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肩袖损伤的比例是23%,主要是由于运动中肌肉突然紧张用力造成。
(二)游泳运动与肩关节损伤
研究表明,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中的肩关节损伤高达47.4%。游泳运动中肩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于运动负荷量过大、长期疲劳得不到恢复、练习方式不合理等等。宋耀伟对蝶泳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发现不同肌肉在划臂过程中的运动强度有较大区别。张丹霞在文章中提到,自由泳手臂动作分为入水、划水、出水、空中移臂四个阶段。在游泳过程中肩关节持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内旋与前屈,关节面之间撞击、肌肉维持肩关节单一运动状态而易出现劳损。游泳主要是肌肉与韧带长期疲劳积累,往往不易察觉,时间长了其危险性不容忽视。
(三)乒乓球运动与肩关节损伤
乒乓球技术动作有速度快的特点,拉伸动作多,尤其是进攻时肩部需要发挥很大力量,并且持续用力。吴国梁在乒乓球正手攻球常见技术错误与肩部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中,以正手攻球为例,将正手攻球技术分为引拍、挥击与随挥期三个阶段。引拍期不太易出现损伤,但倘若出现过度抬肘,肩关节肌肉紧张收缩,随后的挥拍动作会造成对肩袖的压力。挥拍阶段肩关节为主要运动关节,此时屈肌群加速发力,前挥时带领肘关节适当内旋,运动过程中喙肩弓都会或多或少的摩擦挤压肩袖与肌腱。在肌肉大力收缩攻球的时候,肱二头肌产生的力量最大,同时又挤压磨损肌腱,易出现肌肉劳损与肌腱炎。
三、预防手段
(一)加强肩关节肌肉、韧带素质训练。肌肉力量的大小是维持运动状态的有力保障,加强肩关节的周围肌群的力量,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与抗逆性,具有极大帮助。
(二)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前要根据运动项目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练习,准备活动对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十分有效的作用。各关节、肌肉都处于“休眠”状态,急性运动时,机体未经动员,极易引起肌肉损伤。
(三)重视休息恢复,避免过度用力。肩关节疲劳后要给予合适的休息恢复时间,合理安排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受伤关节要充分休息。
(四)提升运动技术水平。大多数肩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都有部分原因来自于训练方式不合理与运动技术动作不正确,科学化的训练方式、规范的技术动作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五)及时寻求合理治疗。在运动损伤发生后,缺乏科学、有效、及时的治疗是造成肩关节永久、反复性伤害的重要原因,在普通人群中,肩关节出现运动损伤后不重视,认为只休息就能恢复,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四、结语
肩关节损伤的发生在不同运动中都比较常见,有的运动技术动作势必会造成不可避免的肩关节损耗,因此,尽可能探明运动损伤发生的原理,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前做好预防手段,避免运动时的肩关节损伤。
参考文献:
[1] 左自强.肩关节解剖生理弱点与运动损伤的预防[J].湖北体育科技.2007.11.6(26):65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