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师使用合理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对加强班级管理、塑造良好个人品性、约束情感能力和情感控制都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的健康发展,需要对情感教育在小学管理方法中做到正确的使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情感教育;重要性;重点
班主任肩负着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重要责任,学生个性特点和思想动态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如何做好情感教育成为班主任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多年班主任经历表明,爱是班主任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手段,只有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才能提升情感教育的水平。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为提高对小学管理的效率,应做好管理工作,将以往的灌输式管理方式,转变为高效、人性化的方式管理。小学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比较繁琐,其和学生、学生家长经常会直接接触,所以需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日常繁琐的工作,以获得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此外,班主任应结合情感的情境,创设教育情境,将情感作为基础开展教育活动。
小学阶段,属于学生成长最关键的时期,为学生智力发展时期、思维发展时期、人生观定型时期、价值观定型时期、学习基础时期。当前,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迷恋网络学生越来越多,这对小学班主任实行管理无疑提出了新的难题。研究显示,小学生对于班主任的情感,远高于其他任课教师。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个人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情感、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等,构成直接的影响。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重点
1.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德育工作是知、情、意、行四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其中,情感渗透了德育工作的一切领域,如高能催化剂一样产生情感效应。因此,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班主任充沛的热情、深沉的爱定会激起学生相应的积极情感体验,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传授的知识。相反,如果教师情感冷漠、态度生硬,就不会唤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热情,这会增大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妨碍教育教学效果。同时,班主任必须依据情感的情境性,通过客观情境判断学生的情感。要培养人们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就应当创设熔炉般的情境。情感是道理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师生关系融洽,讲道理即便尖锐些,也能使学生接受;相反,师生关系不好,道理多么透彻,学生也可能听不进去。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首先要具有崇高的情感。
2.把握好严格与宽容的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要想取得更理想的效果,班主任就必须要对宽容与严格的关系进行准确把握,不能过于宽容,也不能过于严格。宽容并非是指教师要漠视、放纵学生犯各种错误,而是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给学生一个主动承认、改正错误的机会,但同时还要与严格形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对于学生犯下的一系列原则性问题,必须要做出严格要求。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其自制力还有待提升,难免会犯下一些错误,面对这些错误,相比于一味的批评指责,教师应对其错误性质做出全面分析,对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做出进一步了解,然后再采用宽容的态度去引导学生正视、改正问题。另外,在教育管理中,教师的思想情绪往往都会对学生情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若出于各种原因学生在语言、态度上顶撞了教师,教师不应将学生一时的任性、冲动视为对自身的不尊重,而是要保持一个平常心,在学生发泄完,情绪稳定之后,再通过谆谆教诲来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以此来增强情感教育效果。
3.鼓励支持学生
小学生的年龄以6~12岁为主,年龄尚小,性格上不成熟,优点和缺点同时外显。在这一阶段之中,班主任应针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加以鼓勵,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促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班主任应重视观察学生,当学生取得微小的进步时,班主任也要赏识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学生不慎犯错,班主任也要宽容对待,不可对其严加惩治,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在遇到挫折时,班主任应不断鼓励学生,使其能够快速走出失败的阴霾,继续努力。针对班级中的“学困生”,班主任更是要重点予以关注,不断鼓励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使其建立对学习的兴趣,进而喜欢上学习,逐步摆脱“学困”的阴影。小学生的性格较为敏感,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造成影响,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依德认为,人类人格的形成与童年早期经历具有紧密联系。因此,班主任应肩负起育人与情感教育的责任,通过赏识与鼓励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全、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
三、结语
班级管理工作是组成小学教育最重要的部分,需要进行情感教育的管理方能促进理想的班级管理效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创建更温馨的氛围。小学时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人格的塑造。良好的班级学风对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重点关注,在学习过程进行耐心指导,以情感为基础底线,增加素质的提升以便达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学生重点在于如何学习,班级重点在于如何指导,这就需要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以情感教育来进行管理工作,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朝霞.探讨情感教育渗透于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2):24-24.
[2]沈吉刚.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研究[J].亚太教育,2016(29):223-223.
[3]孙小燕,林保琼.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250.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情感教育;重要性;重点
班主任肩负着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重要责任,学生个性特点和思想动态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如何做好情感教育成为班主任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多年班主任经历表明,爱是班主任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手段,只有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才能提升情感教育的水平。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为提高对小学管理的效率,应做好管理工作,将以往的灌输式管理方式,转变为高效、人性化的方式管理。小学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比较繁琐,其和学生、学生家长经常会直接接触,所以需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日常繁琐的工作,以获得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此外,班主任应结合情感的情境,创设教育情境,将情感作为基础开展教育活动。
小学阶段,属于学生成长最关键的时期,为学生智力发展时期、思维发展时期、人生观定型时期、价值观定型时期、学习基础时期。当前,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迷恋网络学生越来越多,这对小学班主任实行管理无疑提出了新的难题。研究显示,小学生对于班主任的情感,远高于其他任课教师。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个人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情感、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等,构成直接的影响。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重点
1.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德育工作是知、情、意、行四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其中,情感渗透了德育工作的一切领域,如高能催化剂一样产生情感效应。因此,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班主任充沛的热情、深沉的爱定会激起学生相应的积极情感体验,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传授的知识。相反,如果教师情感冷漠、态度生硬,就不会唤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热情,这会增大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妨碍教育教学效果。同时,班主任必须依据情感的情境性,通过客观情境判断学生的情感。要培养人们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就应当创设熔炉般的情境。情感是道理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师生关系融洽,讲道理即便尖锐些,也能使学生接受;相反,师生关系不好,道理多么透彻,学生也可能听不进去。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首先要具有崇高的情感。
2.把握好严格与宽容的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要想取得更理想的效果,班主任就必须要对宽容与严格的关系进行准确把握,不能过于宽容,也不能过于严格。宽容并非是指教师要漠视、放纵学生犯各种错误,而是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给学生一个主动承认、改正错误的机会,但同时还要与严格形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对于学生犯下的一系列原则性问题,必须要做出严格要求。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其自制力还有待提升,难免会犯下一些错误,面对这些错误,相比于一味的批评指责,教师应对其错误性质做出全面分析,对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做出进一步了解,然后再采用宽容的态度去引导学生正视、改正问题。另外,在教育管理中,教师的思想情绪往往都会对学生情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若出于各种原因学生在语言、态度上顶撞了教师,教师不应将学生一时的任性、冲动视为对自身的不尊重,而是要保持一个平常心,在学生发泄完,情绪稳定之后,再通过谆谆教诲来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以此来增强情感教育效果。
3.鼓励支持学生
小学生的年龄以6~12岁为主,年龄尚小,性格上不成熟,优点和缺点同时外显。在这一阶段之中,班主任应针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加以鼓勵,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促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班主任应重视观察学生,当学生取得微小的进步时,班主任也要赏识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学生不慎犯错,班主任也要宽容对待,不可对其严加惩治,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在遇到挫折时,班主任应不断鼓励学生,使其能够快速走出失败的阴霾,继续努力。针对班级中的“学困生”,班主任更是要重点予以关注,不断鼓励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使其建立对学习的兴趣,进而喜欢上学习,逐步摆脱“学困”的阴影。小学生的性格较为敏感,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造成影响,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依德认为,人类人格的形成与童年早期经历具有紧密联系。因此,班主任应肩负起育人与情感教育的责任,通过赏识与鼓励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全、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
三、结语
班级管理工作是组成小学教育最重要的部分,需要进行情感教育的管理方能促进理想的班级管理效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创建更温馨的氛围。小学时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人格的塑造。良好的班级学风对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重点关注,在学习过程进行耐心指导,以情感为基础底线,增加素质的提升以便达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学生重点在于如何学习,班级重点在于如何指导,这就需要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以情感教育来进行管理工作,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朝霞.探讨情感教育渗透于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2):24-24.
[2]沈吉刚.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研究[J].亚太教育,2016(29):223-223.
[3]孙小燕,林保琼.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