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凉院无尘人不到,暗香只有玉娥知。”红墙碧瓦的清官,门禁幽深的大院,后妃们是这里的主角。在现代人的演绎中,她们陷入了无休止的“宫斗”之中,没完没了的算计让她们心力交瘁、无心他顾。事实上,清官后妃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如此险恶与单调吗?并没有,除了“宫斗戏”,她们一午四季里还是有大把的时间来进行琴棋书画、溜猫逗狗、打牌看戏等丰富多彩的游艺和娱乐活动的,可谓是雅俗兼备,别具风采。
琴棋书画,诗酒茶香。纵是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后,也禁不住高雅精致的文化诱惑。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对汉文化的吸收就未曾停止,于是,在清朝的后宫里,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全面而深刻的。一年四季里,每个月后妃们都有游艺和娱乐活动,《月曼清游图》反映了此类雅事。
春打六九头,正月立春过后,寒意尚浓,此时正是梅花开放之时。元宵之夜,彩灯高挂,后妃们在仕女提着灯笼引领之下,来到御花园里观赏腊梅。为了看清梅花的盛放之姿,梅树上也挂上了灯笼。后妃手抱暖炉、款动纤足,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或对梅品评,或交头接耳,成为元宵夜的一景。
月曼清游图册,杨柳荡千 绢本设色 37×31.8cm 清 陈枚 故宫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图册·庭院观花 绢本设色 37×31.8cm 清 陈枚 故宫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图册·琼台玩月 绢本设色 37×31.8cm 清 陈枚 故宫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图册·重阳赏菊 绢本设色 37×31.8cm 清 陈枚 故宫博物院藏
十二月,大雪飘飞,暖阁中四位后妃已经摆好酒菜,赏雪吟诗,还有一位手捧暖炉匆忙赶来,仆从带着食盒紧紧相随。 在一整年的活动描绘中,清宫后院里仿似住着一群神仙姐姐。而且有意思的是,这群小姐姐们从头饰到衣服全是汉人装束,如果不是旁边有乾隆御诗,很难一眼就看出是清人作品。这样的作品唯美诗意,但只能说是生活中的一个面相。这个面相太过高雅,且颇为清淡,或许其中蕴含着乾隆爷的一些美好愿望,但生活里不止有诗,更多的是世俗欢愉,宫里也不例外。
慈禧扮观音像轴 清 佚名
空竹,又称“空中”“空钟”,抖起来声如洪钟,颇为好听。当时,空竹在民间十分流行,出现了许多名家,如天桥的麻瑞子,能抖到五六丈高,还能从背后接住;光绪年间的德子,能够将空竹舞得像粘在身上一樣;王雨田还练出了王瓜架、猴爬杆、回头望月、枯树盘根、反插腿、倒爬绳等数十种套路。很快,它就传到了宫中,“妃子自矜身手好,亲来阶下抖空中”。她们勤学苦练,练就了鹞子翻身、飞燕入云、响阁铃等舞式,十分可观。
七巧板游戏也由民间传入宫中。清道光帝的孝全皇后年幼时,曾跟着宦官去过苏州。她仿照民俗的“七巧板”,砍斫了若干木片,排成吴士鉴《七巧板》宫词里“六合同春”的字样,成为新年的玩具。咸丰初年,这个玩具又传入民间。
麻将是慈禧晚年喜好的娱乐活动,她还有一副以象牙雕成的吉羊麻将。当时奕勖投其所好,派遣自己的福晋还有女儿入宫陪慈禧太后打麻将。为了讨慈禧欢心,让她每把必赢,奕勖的女儿暗中拜托站在慈禧背后观牌的两位宫女,看慈禧需要什么牌而向她们打手势,她们就装作无意打出那些牌,让慈禧和牌。通过这样的“政治麻将”,奕勖为亲朋好友谋了不少肥差。
养狗是清代后妃休闲玩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内务府设有养狗处,专门管理养狗事务,狗的数量多达数百只。晚清时慈禧太后对狗宠爱备至,常常出游时携爱犬数十只同行。光绪皇帝的瑾妃也喜欢养狗,曾命宫廷画师为她驯养的9只名贵哈巴犬作画留念。宫里的这些狗出身名贵,用具也都豪华奢侈。如清晚期的一件狗衣,以绿色织金缎为面料,面料上用粉、红、蓝色丝线和金线织海棠花和菊花等花卉装饰。镶紫色暗花绸边,里衬驼色棉布。狗衣边缘有绛色布带,用于拴系。整体色彩素雅,纹样精美,质地柔软,做工考究。
仕女清娱图册·观鹤 纸本设色 17×22.7cm 清 喻兰 故宫博物院藏
倦勤斋通景画·双喜临门(局部) 清 故宫博物院藏
赏花养鸟也是宫廷消闲项目。颐和园中种有许多名贵花草,慈禧喜欢亲自灌溉料理,甚至还会耗费时间去整理果园。宫里还豢养了大量珍禽,颐和园的桃花坞就是专门驯鸟的地方。此外,后妃们还将侍弄宠物作为消遣。“集灵囿”是专门养鹤驯鹿的机构,慈禧常常将宠物抱来逗弄,并一一为之取名。
除此之外,我们熟知的京剧、昆曲以及西方来的“奇淫巧技”,如照相、绘画、舞蹈等众多娱乐活动也都进入了清官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后妃们打发时间的消遣活动。
仅从后妃们的游艺和娱乐活动,我们就可以窥见大清王朝的发展轨迹。《月曼清游图》所表现的乾隆时代,后妃们的游艺和娱乐活动虽然丰富,但总体上口味尚属淡雅。表现在饰物上亦是如此,她们的头上最为华丽的也不过是凤簪,大多只是钗、勒子等物,这些未必写实,但大体上与清初宫廷尚简的风气一脉相承。清初,后妃们颇为节俭,对自己的打扮也非常简约,小两把头上或插鲜花,或戴通草,极少金银首饰。乾隆盛世时,后妃们使用的首饰增多,钗、簪、流苏、头花等大量使用,发式也变为有发架支撑的两把头。晚清时期,慈禧创制了牌楼式的大拉翅,可以更加夸张地“炫富”。相对应的,此时的游艺和娱乐则完全演变为“娱乐至死”般的奢靡活动,耗费之大令人咋舌。
物质生活的巨大奢靡,带来的是精神世界的逐渐萎靡。透过《月曼清游图》,我们尚可感受到后妃们精神世界的雅致,而透过晚清时代的众多娱乐活动,我们感受到的是她们精神世界的空虚,通过各种极尽奢华的方式来进行掩饰。上行下效,清初时代开疆拓土的朝气亦逐渐化为晚清时代抱残守缺的暮气,精锐的八旗软化为提笼架鸟的顽主,最终走向覆灭。
司马光曾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后妃们作为君主身边的人,一举一动展示的是整个社会的风貌,引领的是整个社会的风气。所以,今天当我们走进故宫、颐和园等地,惊叹于后妃们留下来的种种稀奇宝贝,惊叹于它们的惊天价值之时,也应该记住在这份历史遗产背后所留下的种种遗憾。
月曼清游 四季雅事
琴棋书画,诗酒茶香。纵是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后,也禁不住高雅精致的文化诱惑。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对汉文化的吸收就未曾停止,于是,在清朝的后宫里,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全面而深刻的。一年四季里,每个月后妃们都有游艺和娱乐活动,《月曼清游图》反映了此类雅事。
春打六九头,正月立春过后,寒意尚浓,此时正是梅花开放之时。元宵之夜,彩灯高挂,后妃们在仕女提着灯笼引领之下,来到御花园里观赏腊梅。为了看清梅花的盛放之姿,梅树上也挂上了灯笼。后妃手抱暖炉、款动纤足,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或对梅品评,或交头接耳,成为元宵夜的一景。

月曼清游图册,杨柳荡千 绢本设色 37×31.8cm 清 陈枚 故宫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图册·庭院观花 绢本设色 37×31.8cm 清 陈枚 故宫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图册·琼台玩月 绢本设色 37×31.8cm 清 陈枚 故宫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图册·重阳赏菊 绢本设色 37×31.8cm 清 陈枚 故宫博物院藏
十二月,大雪飘飞,暖阁中四位后妃已经摆好酒菜,赏雪吟诗,还有一位手捧暖炉匆忙赶来,仆从带着食盒紧紧相随。 在一整年的活动描绘中,清宫后院里仿似住着一群神仙姐姐。而且有意思的是,这群小姐姐们从头饰到衣服全是汉人装束,如果不是旁边有乾隆御诗,很难一眼就看出是清人作品。这样的作品唯美诗意,但只能说是生活中的一个面相。这个面相太过高雅,且颇为清淡,或许其中蕴含着乾隆爷的一些美好愿望,但生活里不止有诗,更多的是世俗欢愉,宫里也不例外。

慈禧扮观音像轴 清 佚名
空竹,又称“空中”“空钟”,抖起来声如洪钟,颇为好听。当时,空竹在民间十分流行,出现了许多名家,如天桥的麻瑞子,能抖到五六丈高,还能从背后接住;光绪年间的德子,能够将空竹舞得像粘在身上一樣;王雨田还练出了王瓜架、猴爬杆、回头望月、枯树盘根、反插腿、倒爬绳等数十种套路。很快,它就传到了宫中,“妃子自矜身手好,亲来阶下抖空中”。她们勤学苦练,练就了鹞子翻身、飞燕入云、响阁铃等舞式,十分可观。
七巧板游戏也由民间传入宫中。清道光帝的孝全皇后年幼时,曾跟着宦官去过苏州。她仿照民俗的“七巧板”,砍斫了若干木片,排成吴士鉴《七巧板》宫词里“六合同春”的字样,成为新年的玩具。咸丰初年,这个玩具又传入民间。
麻将是慈禧晚年喜好的娱乐活动,她还有一副以象牙雕成的吉羊麻将。当时奕勖投其所好,派遣自己的福晋还有女儿入宫陪慈禧太后打麻将。为了讨慈禧欢心,让她每把必赢,奕勖的女儿暗中拜托站在慈禧背后观牌的两位宫女,看慈禧需要什么牌而向她们打手势,她们就装作无意打出那些牌,让慈禧和牌。通过这样的“政治麻将”,奕勖为亲朋好友谋了不少肥差。
养狗是清代后妃休闲玩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内务府设有养狗处,专门管理养狗事务,狗的数量多达数百只。晚清时慈禧太后对狗宠爱备至,常常出游时携爱犬数十只同行。光绪皇帝的瑾妃也喜欢养狗,曾命宫廷画师为她驯养的9只名贵哈巴犬作画留念。宫里的这些狗出身名贵,用具也都豪华奢侈。如清晚期的一件狗衣,以绿色织金缎为面料,面料上用粉、红、蓝色丝线和金线织海棠花和菊花等花卉装饰。镶紫色暗花绸边,里衬驼色棉布。狗衣边缘有绛色布带,用于拴系。整体色彩素雅,纹样精美,质地柔软,做工考究。


仕女清娱图册·观鹤 纸本设色 17×22.7cm 清 喻兰 故宫博物院藏

倦勤斋通景画·双喜临门(局部) 清 故宫博物院藏
赏花养鸟也是宫廷消闲项目。颐和园中种有许多名贵花草,慈禧喜欢亲自灌溉料理,甚至还会耗费时间去整理果园。宫里还豢养了大量珍禽,颐和园的桃花坞就是专门驯鸟的地方。此外,后妃们还将侍弄宠物作为消遣。“集灵囿”是专门养鹤驯鹿的机构,慈禧常常将宠物抱来逗弄,并一一为之取名。
除此之外,我们熟知的京剧、昆曲以及西方来的“奇淫巧技”,如照相、绘画、舞蹈等众多娱乐活动也都进入了清官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后妃们打发时间的消遣活动。
日渐奢靡 精神萎靡
仅从后妃们的游艺和娱乐活动,我们就可以窥见大清王朝的发展轨迹。《月曼清游图》所表现的乾隆时代,后妃们的游艺和娱乐活动虽然丰富,但总体上口味尚属淡雅。表现在饰物上亦是如此,她们的头上最为华丽的也不过是凤簪,大多只是钗、勒子等物,这些未必写实,但大体上与清初宫廷尚简的风气一脉相承。清初,后妃们颇为节俭,对自己的打扮也非常简约,小两把头上或插鲜花,或戴通草,极少金银首饰。乾隆盛世时,后妃们使用的首饰增多,钗、簪、流苏、头花等大量使用,发式也变为有发架支撑的两把头。晚清时期,慈禧创制了牌楼式的大拉翅,可以更加夸张地“炫富”。相对应的,此时的游艺和娱乐则完全演变为“娱乐至死”般的奢靡活动,耗费之大令人咋舌。
物质生活的巨大奢靡,带来的是精神世界的逐渐萎靡。透过《月曼清游图》,我们尚可感受到后妃们精神世界的雅致,而透过晚清时代的众多娱乐活动,我们感受到的是她们精神世界的空虚,通过各种极尽奢华的方式来进行掩饰。上行下效,清初时代开疆拓土的朝气亦逐渐化为晚清时代抱残守缺的暮气,精锐的八旗软化为提笼架鸟的顽主,最终走向覆灭。
司马光曾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后妃们作为君主身边的人,一举一动展示的是整个社会的风貌,引领的是整个社会的风气。所以,今天当我们走进故宫、颐和园等地,惊叹于后妃们留下来的种种稀奇宝贝,惊叹于它们的惊天价值之时,也应该记住在这份历史遗产背后所留下的种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