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澄净而旷达的千古绝唱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vnba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是汉文化史上最有特色的文人之一。他的思想与人格融入了儒、道、佛三教而又各臻其妙。这首词集中体现了道家的浪漫主义及旷达思想,是苏词代表性作品之一。
  词的上半阕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情致。我国士人受孔子“畏天命”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天尊地卑的传统认识。苏轼值此良宵佳节欢饮、大醉之时,摆脱了凡夫俗子的陋儒之见,竟敢持酒对月,呵而问天,大有一种欲与上天平等对话的气概,何其豪放!它体现了超凡脱俗的道家齐物思想。《庄子·逍遥游》所写神人,可以“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屈原在《楚辞》中则有更为奇特大胆的想象,敢于“令羲和弭节”“令帝阍开关”,万物皆备于我,神灵为我所用。苏轼词中不仅敢于问天,而且直欲上达天庭,白夜飞升,只是慑于月宫的高寒,而有难以适应环境之忧,故未成行;况且在月宫中孤零零地,哪儿有人间生活温馨和谐呢!词人对天上宫阙“琼楼玉宇”的理解,源于心理学上的“通感”。在皎洁的中秋月夜下,人间万物皆成粉妆玉砌之色,有柔润净莹之美,故古人称为“溶溶月”。人间尚且如此,月宫建筑可知,肯定是琼玉世界了。“高寒”的理解既源于生活常识,也与汉文化的阴阳观相联系。古人认为,日为阳,月为阴,前者温暖,后者寒凉,由日夜温差可知此别,故又称月为“冰轮”、“寒蟾”。经过“问”、“欲”、“恐”几层变化,词人参透了明月,心驰神往,飘飘有凌云之志。结尾“何似在人间”一句,虽饱含对人间生活的挚爱,同时也有不得飞升的遗憾,由此两层含义接引下半阕。
  下阕在继续赏月之中生发出思亲之情,“转朱阁,低绮户”是因为月移影动而换形;这种感知是较长时间观察的结果,故下句云“照无眠”。这无眠既是赏月的需要,又是由赏月带来的不能与亲人团聚的遗憾之情折磨所致。而当思亲之情渐渐占据主导地位之后,词人对中秋月的感情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又是移情作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对圆月的辗转依人、诱导人思亲惆怅的行为进行了直接的批评,因为“这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呢?缘于此,这团团明月就是启人愁情的肇事者,它好像故意与人过不去似的,有人生八苦中“怨僧会”的意绪。然而,词人对月亮的不满是不公正的,犯了儒家反对的“迁怒”的毛病,所以此情倏然而逝,接下来是对天意人事的旷达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至此,词人不仅又与明月和好如初,同时又将思亲的一腔愁绪排遣殆尽了。
  既然聚散皆有缘,人生不免有一二遗憾!那就让普天下之人在“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当口,通过婵娟传达祝福,忘却忧愁而来共享这良辰美景吧!这就是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传达的旷逸之情。同时也使整首词达到了胡寅在《酒边词序》所说的“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外”的境界,这大概是此词成为千古绝唱的魅力所在吧!
其他文献
此文摇曳着阳光的丽影,飞溅着理想的浪花。作者对阳光的感受是独特的,对生活的思索是深刻的。读完这篇美文,我们会悄然地被引进一种清明的心境,更会无法遏制地产生一种澎湃的激情,它带给我们的,是诸多美的享受和美的向往。  巧换视听角度新颖  《阳光 是一种语言》,这个题目一亮相,便知作家已巧妙地将阳光从视觉转换为听觉。花瓣恭听阳光的教诲,暗示阳光给人光明和温暖。“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严寒之
期刊
初中阶段,虽然议论文在课文中的比重不大,但是,作为中考考查的重要文体之一,我们必须掌握与议论文相关的知识及其解读方法,才能应对考试。    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对议论文的一般知识,考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应该有了基本的了解。这里只对一些重要的方面给同学们提个醒。  一、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问题的看法、见解或主张,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文章中,由于所论述的问题涉及面多,
期刊
明季①,蝗生青兖②间,渐集③于沂。沂令忧之。退卧署幕④,梦一秀才来谒⑤,峨冠绿衣,状貌修⑥伟。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⑦驴子,蝗神也。哀之,可免。”令异之,治具⑧出邑南。伺良久⑨,果有妇高髻褐帔⑩,独控{11}老苍卫{12},缓蹇{13}北度。即爇{14}香,捧卮酒,迎拜道左{15},捉驴不令去。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求:“区区小治{16},幸{17}悯脱蝗口。”
期刊
《一只活了99万次的猫》一书结集了51个温馨动人的人生故事,讲述了关于爱、关怀、感动的人生哲理。当我们拥有青涩的年华时,我们相信浪漫传说,相信天荒地老。我们不懂世态炎凉,不懂人生易老。以后,当我们历经世事、伤痕累累、频频回首时,再看我们曾经满心相信的故事时,有些人可能会一笑当初的幼稚。但此时,如果仍然能够以纯真的心态去欣赏故事、看待世事,未尝不是另一种成熟、另一种享受。下面这个故事就选自本书,读后
期刊
第一部分(24分+附加4分)  1. 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裨益()(2)茅塞顿开()  (3)歉(jiù)__________(4)大事(xuàn)__________染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请至少找出四个填入表中,并加以订正。(4分)  (1)我们崇憬未来,但未来有许多忧患,这决不是危言茸听,关键要靠我们自立自强。  (2)时光荏苒,如白驹过细,当你还徜
期刊
同 情  泰戈尔    如果我只是一只小狗,而不是你的小孩,亲爱的妈妈,当我想吃你盘里的东西时,你要向我说“不”么?  你要赶开我,对我说“滚开,你这淘气的小狗”么?  那么,走罢!妈妈,走罢!当你叫唤我的时候,我就永不到你那里去,也永不要你再喂我吃东西了。  如果我只是一只绿色的小鹦鹉,而不是你的小孩,亲爱的妈妈,你要把我紧紧地锁住,怕我飞走么?  你要对我指指点点地说“怎样的一只不知感恩的贱鸟
期刊
三毛,原名陈平,台湾女作家。《胆小鬼》选自她的散文集《倾城》,主要写她小时候偷钱的故事。三毛的文风质朴率真,不加雕琢,这篇《胆小鬼》更是写得诙谐生动,情趣盎然。  文章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入题,而是先卖了个关子,用“这件事”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究竟是什么事成为大家普遍的童年经历呢?在第二段揭示了谜底——“偷钱”之后,三毛又宕开一笔,接着写别人偷钱之后的结果,吊住大家的胃口:到底三毛偷没偷呢?怎么又叫
期刊
“立春”刚过,所有的人都开始盼望了。盼天空不再阴沉,风不再刺骨;盼树木发芽,野草返青;盼花开;盼鸟鸣;盼着脱下笨重的棉衣,轻轻松松、快快活活去踏青……在这些热烈的盼望之中,人们寄托了多少对新生活的热情和希冀!  可是,盼哪,盼哪,盼到的却是一场春雨。  早春的雨,不像夏雨那样随着电闪雷鸣倾盆而下,来得猛,去得也急;也不像秋雨,潇潇洒洒,一阵小雨,给大地添几分清秋的凉意;更不像冬雨,夹着雪粒儿落下,
期刊
破阵子  李 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的音节很美,而我首先想到的是这首个人抒愤的词作,是完全可以为当政者,乃至一切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所借鉴的。  词人出生于南唐建国那一年,他亲身见证了南唐四十年的国祚。词人回想起当年的尊崇,仍不免自喜,而如此盛景却是在亡国
期刊
翻阅近两年的中考作文,不少佳作都运用了题记,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如:“过去的,是记忆中熟悉的身影;不变的,是相片中永恒的微笑;留下的,是那段刻骨铭心的亲情;多少次在梦中无声地抽泣;多少次翻开影集的指尖不愿离去——只因那段苍茫的父爱。”(2004年江西中考佳作《苍茫的父爱 触动了我的心灵》)“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2004年重庆中考佳作《生命是一朵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