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中小学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为提高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本文从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榜校引领等4个方面路径探讨在中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
G6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阶段,思想观念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欠缺鉴别力。在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使广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知识丰富、开拓进取的新一代;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促进整个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一、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急迫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领导重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十分必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听课、定期听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
(二)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中小学生课堂教育教学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一是整合思想政治课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将思想政治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二是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联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使枯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感性化,从而提高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三是调动中小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及价值观形成的规律,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认同、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敬业精神,使学生认同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做教书育人的典范。中小学教师要做好这项工作,在教育的总体方向上,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贯彻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等关键环节,注重发挥中小学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注重形成教育的长远发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积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手段和实践载体,不断拓展教育的覆盖面,不断深化教育效果。加强教师素质培养组织需要积极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培训,鼓励他们参与思想政治方面的科研。
二、加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建设
中小学应该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符合中小学生特点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物质载体。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的比较适合的位置展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信息。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优化校园宣传设施,如宣传栏、校园广播、黑板报等,通过校园宣传设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本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信息,形成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精神载体。各中小学应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設,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组织讲座、论坛、报告会等方式开展各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丰富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载体
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中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重要性途径。
开展校内实践活动,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载体。组织文艺汇演、运动会等提升艺术品味,增强体魄文艺体育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实践活动氛围,促进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拓展校外实践活动平台。在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对中小学生的价值引导功能,以教学实践、小志愿者服务、参观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爱国情怀,树立和谐理念。帮助中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逐步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发挥榜样的力量,一方面是找到榜样,另一方面是引导教育对象认同榜样、向榜样学习。榜样不一定非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只要其身上具有某方面的闪光点,就可成为他人的榜样。在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中,我们要关注以下三种榜样
(一)发挥中小学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表率作用。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来源于多方面施加的影响,其中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直接和深远。因此,建设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学校需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聘任及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还要把完善教师道德培养、促进自我价值观提升作为教师队伍一项重要任务来管理。通过宣传和奖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范来感召师生,形成中小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二)发挥学生中榜样人物的带头作用。学生之间由于年龄相仿、志趣相投、行为相似,因此群体之间对于个人价值观的影響和塑造意义很深刻。鉴于此,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来引领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要树立榜样式的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使他们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值观的自我培育。
(三)发挥社会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每一个时代都骄傲地拥有着值得同时代和后来者敬佩的先进典型人物。他们在普通而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并成为了时代的楷模。学校应始终坚持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学习全社会先进典型人物的同时,注重挖掘身边先进典型人物,使学生凝聚更多的榜样力量和智慧。
关键词: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
G6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阶段,思想观念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欠缺鉴别力。在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使广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知识丰富、开拓进取的新一代;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促进整个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一、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急迫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领导重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十分必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听课、定期听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
(二)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中小学生课堂教育教学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一是整合思想政治课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将思想政治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二是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联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使枯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感性化,从而提高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三是调动中小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及价值观形成的规律,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认同、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敬业精神,使学生认同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做教书育人的典范。中小学教师要做好这项工作,在教育的总体方向上,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贯彻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等关键环节,注重发挥中小学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注重形成教育的长远发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积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手段和实践载体,不断拓展教育的覆盖面,不断深化教育效果。加强教师素质培养组织需要积极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培训,鼓励他们参与思想政治方面的科研。
二、加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建设
中小学应该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符合中小学生特点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物质载体。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的比较适合的位置展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信息。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优化校园宣传设施,如宣传栏、校园广播、黑板报等,通过校园宣传设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本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信息,形成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精神载体。各中小学应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設,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组织讲座、论坛、报告会等方式开展各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丰富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载体
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中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重要性途径。
开展校内实践活动,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载体。组织文艺汇演、运动会等提升艺术品味,增强体魄文艺体育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实践活动氛围,促进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拓展校外实践活动平台。在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对中小学生的价值引导功能,以教学实践、小志愿者服务、参观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爱国情怀,树立和谐理念。帮助中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逐步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发挥榜样的力量,一方面是找到榜样,另一方面是引导教育对象认同榜样、向榜样学习。榜样不一定非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只要其身上具有某方面的闪光点,就可成为他人的榜样。在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中,我们要关注以下三种榜样
(一)发挥中小学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表率作用。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来源于多方面施加的影响,其中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直接和深远。因此,建设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学校需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聘任及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还要把完善教师道德培养、促进自我价值观提升作为教师队伍一项重要任务来管理。通过宣传和奖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范来感召师生,形成中小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二)发挥学生中榜样人物的带头作用。学生之间由于年龄相仿、志趣相投、行为相似,因此群体之间对于个人价值观的影響和塑造意义很深刻。鉴于此,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来引领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要树立榜样式的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使他们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值观的自我培育。
(三)发挥社会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每一个时代都骄傲地拥有着值得同时代和后来者敬佩的先进典型人物。他们在普通而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并成为了时代的楷模。学校应始终坚持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学习全社会先进典型人物的同时,注重挖掘身边先进典型人物,使学生凝聚更多的榜样力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