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瑶族是我国传统少数民族之一,其崇尚自然,民族服饰上多展现文化及民族特性。乳源过山瑶是瑶族重要分支之一,在时代变迁下其逐渐形成自身地域特色。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法的配色、图案及装饰工艺精美,展现出较高的艺术性。文章针对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的特点,阐述及图案寓意、制作技艺等艺术审美,旨在为加深对乳源过山瑶服饰的了解,阐述乳源过山瑶人们对民族服饰的重视程度,以此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科学发展。
关键词: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艺术;解析
乳源过山瑶多居住在海拔在1000-2000m的山区,其服饰原有特征明显,且韵味独特,是粤北地区过山瑶服饰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历史起源与瑶族始祖盘瓠的族源传说一脉相连,面料、颜色、纹样等都有较广阔的研究价值[1]。瑶族历史悠久,在《后汉书·南蛮转》中就提高瑶族服饰。屈大均《广东新语》中称“盘瓠毛五彩,故今徒衣服斑斓”也对其服饰有介绍和分析。文章对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的艺术特点详细分析,分析其文化特征,了解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的创新,以此了解乳源过山瑶的历史及文化,分析如何更好的传承乳源过山瑶民间艺术,促进其源远流长的发展。
1.乳源过山瑶
瑶族先民以树叶、兽皮蔽体,瑶民不堪旧中国统治者压迫,躲进大山中,后称之过山瑶。乳源过山瑶居住在其境内东北部和中部高山之上。现代乳源过山瑶中,男女多为黑色、靛蓝色服装,男装以短衣(卡衫)、长衣、宽大中长裤或长裤组成;服饰由头帕、刺绣方形图案、衣领花边、绣花腰带、脚绑。佩有三角耳环、手镯、铜钱、腰短刀等,古时有弓弩。究其原因,主要是山间劳作、日常狩猎,考虑山间野兽及服饰耐脏性,原乳源过山瑶白色服饰逐渐由深色土布代替。现代乳源过山瑶女性服装多为裤装,女装包括长衣、内裙(百褶裙)、护衣、围裙等;服饰由头饰、围裙、腰带、脚绑、大方巾等刺绣饰品。佩有三角耳环、手镯、金银钗、铜钱、铜扣、银扣、珠子等;刺绣品用红、黄、绿、青、白五种颜色,多以红黄绿为主色调。“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行”(《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说明乳源过山瑶已具备自身服饰特色,先民对布料染色,“好五色衣”。
2.乳源过山瑶服饰种类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乳源过山瑶自身服饰种类多样,其村寨聚集程度及交通经济导致不同地区服饰也会有些许差异[2]。在村落聚集程度上,过山瑶自身村落密度不高,人口分散,多为简单几户居于村落,随着历史演变,瑶族服饰产生一定差异;在交通经济方面,乳源过山瑶处于深山中,交通不便吗,早期乳源过山瑶通过船只相互沟通,交通局限,服饰审美不流通,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
乳源过山瑶服饰分为日常装及节日装[3]。日常装为交领、立领右衬上衣,两侧开叉,腰间系带,下装为裤子,袖口及裤腿位置有滚边。女装还区分为未婚少女装、已婚妇女装、嫁装和师娘、歌嬷服等。女装注重头部装饰和腰部以下的装饰,头饰有未婚和已婚之别,而腰饰的穿戴条理则可体现生活状况。节日装则重视刺绣工艺,在领口、袖口等位置有侧秀,且节日装头饰夸张,佩戴繁琐,在日常装靛蓝色及黑色的基础上融入红黄蓝绿紫等彩色元素。
3.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造型
3.1造型
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偏于含蓄,表现出韬光养晦的民族的精神。其女性服饰沉稳妍丽、古朴大气。整体服饰由上衣、裤子、头帕、围裙、鞋子组成,上衣领口、袖口、围裙轮廓均有刺绣或布裢。围裙可遮住膝盖,围裙上以浅蓝色底布系带。裤子为镶边直筒裤,裤底摆由白、蓝、红三色布搭配布焊[4]。乳源过山瑶日常劳作中,多从红、黄、白、蓝、黑中选择两种以上颜色的布对服饰简单装饰。其衣服多青蓝色,上穿短大襟衫,胸前及背后均嵌有一方图案花纹,近似清朝的朝服。下穿宽大的裤,裤长仅及小腿间,扎绑腿。 女子及笄戴平角,结婚后,即戴上一帆船形三角高帽,用猪油与蜜蜡把头发粘结在一起,并以布包贴之。广大瑶族妇女在刺绣中运用自己奇思妙想,一步步将自己理想中和生活中的各种形象,按一定的结构经过变形、简 化、抽象,使它们图案化和符号化,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几何纹样。
3.2服饰色彩
服饰色彩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及精神,展示出民族魅力所在。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色彩五彩斑斓,在祖先崇拜影响的下,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形成鲜艳明快、色彩浓郁的民族特点。
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以黑、白、蓝、红、黄、绿为主,其面料及装饰性颜色有一定差异,寓意上也各有千秋。服饰为黑、靛蓝、加入红色及淡蓝色,主要是乳源过山瑶古人染织技术有限,多以蓝靛为基础,面料颜色单一,但乳源过山瑶代代相传,原本服饰色彩得到保留。高辛氏尚黑,則瑶族人民沿用黑色。蓝色则寓意永不言败,封建时期瑶民受到统治者压迫,但是其有坚定信息,敢于反击,后为将此精神传承下去,穿着蓝色服饰以表达对先人的敬畏。此外,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以黑、白、红、黄、绿、蓝构成,白色和黑色代表天地,表现出瑶族人们对天地大自然的热爱,是对上苍的感谢,感谢天地风调雨顺,养育瑶族子孙。白色代表“真善美”,是瑶族人真诚及善良的表现。红色则代表太阳,太阳是万物的滋养者,瑶族人民崇拜太阳。绿色代表万物复苏,也代表更替复苏。蓝色代表蓝天,表示瑶族同胞胸襟宽广。
3.3色彩搭配
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色彩整体表现出低饱和度,高饱和度只是辅助。面料自身饱和度较低,装饰图案线条确采用高饱和度面料,衣领、衣摆、袖口等位置刺绣色彩明艳。此外,服饰中相同色明暗及饱和度有对应变化。
例如,红色包括大红、暗红、橘红等颜色,黄色为米黄、土黄、褐黄等。不同饱和度颜色搭配分明冷暖色调相互配合,表现出活泼灵动的同时又具有沉稳性。装饰性图案则通过由点及面的方式合理排列。选用一种/多种颜色相互配合,以多排横向方式装饰,给人视觉上的美感。此外,块面色彩和点状、线状色彩相互配合使用,色彩搭配低调又艳丽,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展示出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瑶族独特的服饰文化。 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在五彩斑斓的色彩搭配下,为我们展示了象征瑶族民族精神的独特服饰,就配色方式上,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多采用中线状色彩,结合块面色彩及点状色彩设计。
3.4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图案纹样分析
图案纹样是社会生活的有效反应,图案纹样成型离不开的历史背景及民族心理。分析纹样符号,要从其布局、灵感、构思及意图出发,分析纹样图案创造的最初意图,归纳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纹样设计规律及含义。物相形纹是乳源过山瑶传统服饰中明显特征,其将各种各样的“物”融入到服饰中,如动物、植物、人物等,在服饰上以人形纹、鹿形纹、兽蹄纹等为多。还有月亮、星星等;另一类是几何形体的演变 类,有横直线和对角线演变的正方形、直角三角形、齿状形、城碟形等几种。对应乳源过山瑶妇女所绣的各种物相形纹组织复杂,结构工整而不拘一格。它高度概括而又寓意丰富的抽象,图案具有强烈的装饰性,非常美观和富有视觉感召力。
3.4.1分布特点
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整体色彩低调,服装古朴大气,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普通服饰无法满足乳源过山瑶女性爱美需求,于是其在衣服上加入丰富特殊的服饰纹样,对原有服饰进行装饰,提高服饰生动性。对资料分析发现,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刺绣主要集中在的衣服边缘区域,如袖口、领口位置,装饰具有美观性,且较为使用,服饰边缘处增加服饰纹样,更加耐磨。
边缘类服饰纹样多为带状,左右对称排列,形成多列二方连续,节奏稳定,整体美观。此外,一些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上衣背后也有刺绣,多为单独纹样,上下分布,形成无轮廓的方块,弥补衣服后方空洞感,提高视觉上的美感。服饰纹样在节日服装中体现较多,纹样从四周向中心聚拢。
3.4.2纹样题材及寓意
纹样和乳源过山瑶日常生活及民族环境有关。对装饰性纹样而言,其以花草、鸟兽为主,模仿并艺术化处理后,形成装饰图案。记录性的纹样则是对大型活动、历史事件、图腾等活动的具体机载。乳源过山瑶生活艰难,但是仍然对生活抱有热情及期待,其内心情感借助服饰代代相传,各个纹样组成不同类别,表达乳源过山姑娘心中的美景。
动物类纹样主要提取动物形象塑造,乳源过山瑶人民认为其和动物存在必要联系,在纹样中更多表达对图腾的崇拜。瑶族先民流行“狗头冠”和“犬尾”饰,“瑶人装饰,女人帽之尖角,象狗之两耳,其腰间所束之白布巾,必将两端作三角形,悬于两股上侧,系狗尾之形。男子裹头巾将两端悬于两耳之后,长约五六寸,亦象狗之两耳。男人腰巾结纽于腹下,如上述之垂以若干铜钱者,象狗之生殖器。瑶人相传彼祖先乃一狗头王,故男女装饰均象狗。例如,犬纹则是对过山瑶始祖五彩犬--盘瓠的崇拜,五彩犬助评王打败高王,评王将三公主许配给盘瓠,三公主在蒸笼中蒸煮盘瓠,后盘瓠化为人形,诞下子嗣。在瑶族迁徙中遇到风暴,盘瓠施以援手,救下瑶族,被瑶族世世代代尊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及迁徙,已经形成了具有乳源过山瑶自身特点的服饰特征,文章对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乳源过山瑶服饰纹样、结构等。通过研究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的艺术性,为今后深入研究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奠定基础,也有利于促进当地对少数民族服饰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祖华.基于南岭走廊民族文化元素的服饰设计教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以乳源瑶族文化元素为例[J].辽宁丝绸,2017(4):26-29.
[2]卢荣青.乳源过山瑶人形纹造型探究[J].装饰,2017(5):93-95.
[3]曾燕华,邓雄华.“过山瑶”刺繡在粤北[J].神州民俗(通俗版),2017(4):72-75.
[4]莫碧琳,江浩.土瑶与过山瑶女性服饰文化对比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5,31(4):19-23.
关键词: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艺术;解析
乳源过山瑶多居住在海拔在1000-2000m的山区,其服饰原有特征明显,且韵味独特,是粤北地区过山瑶服饰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历史起源与瑶族始祖盘瓠的族源传说一脉相连,面料、颜色、纹样等都有较广阔的研究价值[1]。瑶族历史悠久,在《后汉书·南蛮转》中就提高瑶族服饰。屈大均《广东新语》中称“盘瓠毛五彩,故今徒衣服斑斓”也对其服饰有介绍和分析。文章对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的艺术特点详细分析,分析其文化特征,了解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的创新,以此了解乳源过山瑶的历史及文化,分析如何更好的传承乳源过山瑶民间艺术,促进其源远流长的发展。
1.乳源过山瑶
瑶族先民以树叶、兽皮蔽体,瑶民不堪旧中国统治者压迫,躲进大山中,后称之过山瑶。乳源过山瑶居住在其境内东北部和中部高山之上。现代乳源过山瑶中,男女多为黑色、靛蓝色服装,男装以短衣(卡衫)、长衣、宽大中长裤或长裤组成;服饰由头帕、刺绣方形图案、衣领花边、绣花腰带、脚绑。佩有三角耳环、手镯、铜钱、腰短刀等,古时有弓弩。究其原因,主要是山间劳作、日常狩猎,考虑山间野兽及服饰耐脏性,原乳源过山瑶白色服饰逐渐由深色土布代替。现代乳源过山瑶女性服装多为裤装,女装包括长衣、内裙(百褶裙)、护衣、围裙等;服饰由头饰、围裙、腰带、脚绑、大方巾等刺绣饰品。佩有三角耳环、手镯、金银钗、铜钱、铜扣、银扣、珠子等;刺绣品用红、黄、绿、青、白五种颜色,多以红黄绿为主色调。“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行”(《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说明乳源过山瑶已具备自身服饰特色,先民对布料染色,“好五色衣”。
2.乳源过山瑶服饰种类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乳源过山瑶自身服饰种类多样,其村寨聚集程度及交通经济导致不同地区服饰也会有些许差异[2]。在村落聚集程度上,过山瑶自身村落密度不高,人口分散,多为简单几户居于村落,随着历史演变,瑶族服饰产生一定差异;在交通经济方面,乳源过山瑶处于深山中,交通不便吗,早期乳源过山瑶通过船只相互沟通,交通局限,服饰审美不流通,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
乳源过山瑶服饰分为日常装及节日装[3]。日常装为交领、立领右衬上衣,两侧开叉,腰间系带,下装为裤子,袖口及裤腿位置有滚边。女装还区分为未婚少女装、已婚妇女装、嫁装和师娘、歌嬷服等。女装注重头部装饰和腰部以下的装饰,头饰有未婚和已婚之别,而腰饰的穿戴条理则可体现生活状况。节日装则重视刺绣工艺,在领口、袖口等位置有侧秀,且节日装头饰夸张,佩戴繁琐,在日常装靛蓝色及黑色的基础上融入红黄蓝绿紫等彩色元素。
3.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造型
3.1造型
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偏于含蓄,表现出韬光养晦的民族的精神。其女性服饰沉稳妍丽、古朴大气。整体服饰由上衣、裤子、头帕、围裙、鞋子组成,上衣领口、袖口、围裙轮廓均有刺绣或布裢。围裙可遮住膝盖,围裙上以浅蓝色底布系带。裤子为镶边直筒裤,裤底摆由白、蓝、红三色布搭配布焊[4]。乳源过山瑶日常劳作中,多从红、黄、白、蓝、黑中选择两种以上颜色的布对服饰简单装饰。其衣服多青蓝色,上穿短大襟衫,胸前及背后均嵌有一方图案花纹,近似清朝的朝服。下穿宽大的裤,裤长仅及小腿间,扎绑腿。 女子及笄戴平角,结婚后,即戴上一帆船形三角高帽,用猪油与蜜蜡把头发粘结在一起,并以布包贴之。广大瑶族妇女在刺绣中运用自己奇思妙想,一步步将自己理想中和生活中的各种形象,按一定的结构经过变形、简 化、抽象,使它们图案化和符号化,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几何纹样。
3.2服饰色彩
服饰色彩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及精神,展示出民族魅力所在。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色彩五彩斑斓,在祖先崇拜影响的下,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形成鲜艳明快、色彩浓郁的民族特点。
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以黑、白、蓝、红、黄、绿为主,其面料及装饰性颜色有一定差异,寓意上也各有千秋。服饰为黑、靛蓝、加入红色及淡蓝色,主要是乳源过山瑶古人染织技术有限,多以蓝靛为基础,面料颜色单一,但乳源过山瑶代代相传,原本服饰色彩得到保留。高辛氏尚黑,則瑶族人民沿用黑色。蓝色则寓意永不言败,封建时期瑶民受到统治者压迫,但是其有坚定信息,敢于反击,后为将此精神传承下去,穿着蓝色服饰以表达对先人的敬畏。此外,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以黑、白、红、黄、绿、蓝构成,白色和黑色代表天地,表现出瑶族人们对天地大自然的热爱,是对上苍的感谢,感谢天地风调雨顺,养育瑶族子孙。白色代表“真善美”,是瑶族人真诚及善良的表现。红色则代表太阳,太阳是万物的滋养者,瑶族人民崇拜太阳。绿色代表万物复苏,也代表更替复苏。蓝色代表蓝天,表示瑶族同胞胸襟宽广。
3.3色彩搭配
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色彩整体表现出低饱和度,高饱和度只是辅助。面料自身饱和度较低,装饰图案线条确采用高饱和度面料,衣领、衣摆、袖口等位置刺绣色彩明艳。此外,服饰中相同色明暗及饱和度有对应变化。
例如,红色包括大红、暗红、橘红等颜色,黄色为米黄、土黄、褐黄等。不同饱和度颜色搭配分明冷暖色调相互配合,表现出活泼灵动的同时又具有沉稳性。装饰性图案则通过由点及面的方式合理排列。选用一种/多种颜色相互配合,以多排横向方式装饰,给人视觉上的美感。此外,块面色彩和点状、线状色彩相互配合使用,色彩搭配低调又艳丽,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展示出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瑶族独特的服饰文化。 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在五彩斑斓的色彩搭配下,为我们展示了象征瑶族民族精神的独特服饰,就配色方式上,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多采用中线状色彩,结合块面色彩及点状色彩设计。
3.4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图案纹样分析
图案纹样是社会生活的有效反应,图案纹样成型离不开的历史背景及民族心理。分析纹样符号,要从其布局、灵感、构思及意图出发,分析纹样图案创造的最初意图,归纳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纹样设计规律及含义。物相形纹是乳源过山瑶传统服饰中明显特征,其将各种各样的“物”融入到服饰中,如动物、植物、人物等,在服饰上以人形纹、鹿形纹、兽蹄纹等为多。还有月亮、星星等;另一类是几何形体的演变 类,有横直线和对角线演变的正方形、直角三角形、齿状形、城碟形等几种。对应乳源过山瑶妇女所绣的各种物相形纹组织复杂,结构工整而不拘一格。它高度概括而又寓意丰富的抽象,图案具有强烈的装饰性,非常美观和富有视觉感召力。
3.4.1分布特点
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整体色彩低调,服装古朴大气,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普通服饰无法满足乳源过山瑶女性爱美需求,于是其在衣服上加入丰富特殊的服饰纹样,对原有服饰进行装饰,提高服饰生动性。对资料分析发现,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刺绣主要集中在的衣服边缘区域,如袖口、领口位置,装饰具有美观性,且较为使用,服饰边缘处增加服饰纹样,更加耐磨。
边缘类服饰纹样多为带状,左右对称排列,形成多列二方连续,节奏稳定,整体美观。此外,一些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上衣背后也有刺绣,多为单独纹样,上下分布,形成无轮廓的方块,弥补衣服后方空洞感,提高视觉上的美感。服饰纹样在节日服装中体现较多,纹样从四周向中心聚拢。
3.4.2纹样题材及寓意
纹样和乳源过山瑶日常生活及民族环境有关。对装饰性纹样而言,其以花草、鸟兽为主,模仿并艺术化处理后,形成装饰图案。记录性的纹样则是对大型活动、历史事件、图腾等活动的具体机载。乳源过山瑶生活艰难,但是仍然对生活抱有热情及期待,其内心情感借助服饰代代相传,各个纹样组成不同类别,表达乳源过山姑娘心中的美景。
动物类纹样主要提取动物形象塑造,乳源过山瑶人民认为其和动物存在必要联系,在纹样中更多表达对图腾的崇拜。瑶族先民流行“狗头冠”和“犬尾”饰,“瑶人装饰,女人帽之尖角,象狗之两耳,其腰间所束之白布巾,必将两端作三角形,悬于两股上侧,系狗尾之形。男子裹头巾将两端悬于两耳之后,长约五六寸,亦象狗之两耳。男人腰巾结纽于腹下,如上述之垂以若干铜钱者,象狗之生殖器。瑶人相传彼祖先乃一狗头王,故男女装饰均象狗。例如,犬纹则是对过山瑶始祖五彩犬--盘瓠的崇拜,五彩犬助评王打败高王,评王将三公主许配给盘瓠,三公主在蒸笼中蒸煮盘瓠,后盘瓠化为人形,诞下子嗣。在瑶族迁徙中遇到风暴,盘瓠施以援手,救下瑶族,被瑶族世世代代尊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及迁徙,已经形成了具有乳源过山瑶自身特点的服饰特征,文章对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乳源过山瑶服饰纹样、结构等。通过研究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的艺术性,为今后深入研究乳源过山瑶女性服饰奠定基础,也有利于促进当地对少数民族服饰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祖华.基于南岭走廊民族文化元素的服饰设计教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以乳源瑶族文化元素为例[J].辽宁丝绸,2017(4):26-29.
[2]卢荣青.乳源过山瑶人形纹造型探究[J].装饰,2017(5):93-95.
[3]曾燕华,邓雄华.“过山瑶”刺繡在粤北[J].神州民俗(通俗版),2017(4):72-75.
[4]莫碧琳,江浩.土瑶与过山瑶女性服饰文化对比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5,3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