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开始进入教学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着德育为先、能力为主、全面发展的理念,以培育初中学生道德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落地生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中,非常明确地将人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置于重要地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内容的设置正是与此相符合的。培养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核心素养,我们一线老师至关重要。古語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科任教师必须扎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相关科目的知识,与时俱进,为人师表,处处作学生的表率,以为学生服务的心态投身于教育教学,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去教育感召学生,真正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结合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目标的设定要结合教材内容及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而细致,层次明晰且具有可操作性。再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确定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即核心目标(核心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七年级下册《青春的邀约》,依据相关内容,教学目标可以定为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青春成长的力量差异性,体会青春的美好,形成接纳自我、关爱他人的心理品质;②能力目标:学习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矛盾的方法,学会与他人交往,提升交往品质;③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和青春期旺盛生命力的表现,了解青春期矛盾心理的表现。核心目标即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立足于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核心知识,培养学生悦纳自己生命的独特、应对青春期困惑的品格,并培养学生用逐渐成熟的思维方式独立地思考青春期的问题,让生命健康成长,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达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需要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参与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生可塑性极强,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课堂教学立足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交流辩论、动手实践等,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要不厌其烦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答辩,让学生把实际生活的内容与所学内容密切联系,解决学生在生活中的思想困惑;教学过程结合现实生活情景,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体验出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课堂探究“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公共设施损坏,该不该修的问题”“乱扔垃圾,该不该制止的问题”等,这些简单的问题其实不仅会联系到法律的规范,更会联系到道德的原则,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质疑探究、交流答辩并积极发言,再加上教师适当引导,绝对会得出正确结论的。这样在教学实践中达到了对核心知识的学习,为核心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比旧版《思想品德》教材更加充实和完善。用教材编写者的话说,即“问题情境故事化、正文资源图示化、案例实例本土化、拓展空间真落实”,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教材知识梯度符合学生成长的节奏。这样教学活动就必须放弃简单的说教,放弃知识的灌输,真正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情境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这就要求科任教师要用透教材的故事化情景,用透图示化的正文资源,对本土化的案例结合实际,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悟道德的力量、法律的尊严、生活的哲理,适当整合教材内容,该补充的加以补充,该删减的加以删减,对有些内容还必须给予一定的解读,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与感悟,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总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和研究,让我们携手共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逸夫初级中学
1.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感召学生提高核心素养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中,非常明确地将人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置于重要地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内容的设置正是与此相符合的。培养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核心素养,我们一线老师至关重要。古語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科任教师必须扎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相关科目的知识,与时俱进,为人师表,处处作学生的表率,以为学生服务的心态投身于教育教学,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去教育感召学生,真正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2.结合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培育方向
结合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目标的设定要结合教材内容及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而细致,层次明晰且具有可操作性。再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确定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即核心目标(核心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七年级下册《青春的邀约》,依据相关内容,教学目标可以定为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青春成长的力量差异性,体会青春的美好,形成接纳自我、关爱他人的心理品质;②能力目标:学习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矛盾的方法,学会与他人交往,提升交往品质;③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和青春期旺盛生命力的表现,了解青春期矛盾心理的表现。核心目标即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立足于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核心知识,培养学生悦纳自己生命的独特、应对青春期困惑的品格,并培养学生用逐渐成熟的思维方式独立地思考青春期的问题,让生命健康成长,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达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3.立足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需要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参与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生可塑性极强,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课堂教学立足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交流辩论、动手实践等,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要不厌其烦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答辩,让学生把实际生活的内容与所学内容密切联系,解决学生在生活中的思想困惑;教学过程结合现实生活情景,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体验出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课堂探究“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公共设施损坏,该不该修的问题”“乱扔垃圾,该不该制止的问题”等,这些简单的问题其实不仅会联系到法律的规范,更会联系到道德的原则,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质疑探究、交流答辩并积极发言,再加上教师适当引导,绝对会得出正确结论的。这样在教学实践中达到了对核心知识的学习,为核心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4.整合教材内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比旧版《思想品德》教材更加充实和完善。用教材编写者的话说,即“问题情境故事化、正文资源图示化、案例实例本土化、拓展空间真落实”,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教材知识梯度符合学生成长的节奏。这样教学活动就必须放弃简单的说教,放弃知识的灌输,真正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情境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这就要求科任教师要用透教材的故事化情景,用透图示化的正文资源,对本土化的案例结合实际,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悟道德的力量、法律的尊严、生活的哲理,适当整合教材内容,该补充的加以补充,该删减的加以删减,对有些内容还必须给予一定的解读,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与感悟,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总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和研究,让我们携手共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逸夫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