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报告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smbb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要实现学科知识与能力、职业能力、人格美育、学术训练、教学强化审美实践等目标。落实上述目标,可以从选择和整合教学媒介、实施“探究—实践”式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课堂内外审美教学实践相结合体系及强化过程性考核入手。
  [关    键   词]  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0-0048-02
   一、背景和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度推进,怀化学院作为2002年升本的地方高校,其办学定位转向应用型、教学型和地方性。作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美学,也在适应这种变化,进行了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探索,改革的思路基于以下几方面。
   (一)美学与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定位
   汉语阅读、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及相应的职业竞争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显性标志,但其内在支撑则是与汉语文学相关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结构。美学课要促成将美学、美育理论全面运用于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就要准确把握住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坚持人文素养、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有机统一,实现以下目标:
   1.学科知识与能力目标。完成美学作为文艺理论课的基本功能,使学生系统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及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职业能力目标。以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的学生为例。美学要为学生未来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审美教育理论基础,使他们具备将所学内容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和科研的基本能力;培养他们健康正确的审美意识,以利于今后对学生人格成长施以积极影响。
   3.人格美育目标。其核心是涵养学生的审美心胸,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二)美学与地方文化与文学
   美学课要彰显地方特色,着力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学艺术发展及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学术敏锐,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美学理论做地方文化与文学相关研究,以实现学术训练目标。
   (三)美學教学与审美经验
   美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感性审美现象的理性把握。要改变以往美学教学中审美经验严重缺失的状况,从强调美学知识的哲学性、逻辑性转向重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二、做法和成效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怀化学院传统优势专业之一,结合学校升本后确立的立足怀化、面向湖南及武陵山片区的服务定位,亦开始了探索应用型建设之路。其课程体系中的美学基于上述背景及教学目标,以强化实践性为突破口,从教学媒介、教学模式、建构课堂内外审美教学实践相结合体系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了调整和改变。
   (一)教学媒介选择与整合
   1.教材。我校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美学原理,该教材视野宏阔,体大思精,但还是带有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理论的艰涩与抽象,没有注意哲学、中文两类学生对象的不同。我们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美学素养出发,对教材进行了必要取舍。
   (1)坚持本书基本理论框架,从导论、审美本质、审美经验、审美类型、审美范畴和审美教育六大板块中提炼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原理和基本观点,重构教学的基本内容;(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侧重于突出文学艺术作品审美经验。以该教材为基本框架,同时吸收了其他著作如蒋孔阳《美学新论》、叶朗《美学原理》、周宪《美学是什么》等的解说和实例。(3)考虑到学生哲学背景和哲学思维偏弱的情况,将与西方哲学关系密切的西方文论课程开在美学课前面。(4)与童庆炳主编的马工程《文学理论》对照学习,文学概论是美学的先修课程,美学延续和深化了文学概论,两者有着内在联系。比如美学课可以在审美体验与文学价值、审美心理要素及审美经验模式与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美作为审美理想的表现与文学形象之间搭建对话和桥梁,不必借助艰深晦涩的抽象理论加以阐释,学生就能清楚明白。
   2.多媒体课件及网络。(1)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以促进抽象理论具象化。(2)精心选择播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影像文本,如关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播放《魅力湘西》《古韵怀化》,关于社会美播放《怀化三月三民俗文化节》《大美湘西》等。(3)在超星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搭建美学教学课程,将教学大纲、课件、教案和教学视频挂到网上,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围绕相关论题自由讨论,完成作业、读书及各类审美实践报告。提供美学网、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网、中国美学网等链接,推介学习美学必读书目,推介中国大学MOOC(慕课)、超星学术视频美学和艺术类课程,扩大学生美学和艺术视野,积累审美经验。
   (二)“探究—实践”式美学课堂教学模式
   美学的实践性教学如何落实于具体操作层面,张玉能教授的“反思—实践式教学模式”受到了一些美学教师的关注。在这个模式基础上,我们尝试提出了“探究—实践”式美学教学模式,教学程序和环节是“体验—探究—反思—迁移”。
   1.体验。教师精心选择隐含美学问题的文学艺术案例,创设相应的审美教学情境。比如学习作为西方美学范畴的优美,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在线上平台欣赏感受古希腊人体雕塑艺术和神庙、拉斐尔《美丽的女园丁》、莫扎特音乐、普希金《致凯恩》、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青春版《牡丹亭》、马思聪《思乡曲》等,提交个人的艺术体验心得。上课时截取播放其中一两个片段,要求学生谈感受。    2.探究。在上述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体会优美作为孕育于古希腊文化,代表西方古典艺术气质的美学范畴之一,表现出的单纯、静穆、和谐特征。接下来再讲解柏克、康德、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关于优美的论述,讨论优美的本质就能水到渠成。
   3.反思。回到体验材料,对比中西两组艺术表现上的不同点,如中国美学中与优美类似的有阴柔之美(即朱光潜说的柔性美),试着比较优美与阴柔之美的相同点和区别,在比较中深化对优美的理解。
   4.迁移。把探究、反思的成果运用于审美实践,能解决一些具体的美学问题。比如可用优美解读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提醒学生用优美解读沈从文小说《边城》时,要注意中西文化背景不同,厘清优美的内涵。
   (三)课堂内外审美教学实践相结合体系
   围绕教学目标,将课堂审美教学实践与课外审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全期教学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学科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环节。重点是美学基础理论学习,提高美学素养。课堂采用教师授课与学生分析、讲述、讨论、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课外主要是学生自己的美学学习和审美实践活动。考查实践方式有:(1)教材知识点梳理。要求全班学生在新课正式开始前后,通读教材,对全书作提纲式整理,形成文字作业。(2)读书报告。每一板块后都布置相应的读书篇目。如学完导论部分,要求选择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宗白华《美学散步》、李泽厚《美的历程》,精读任一本,写出读书报告,全班交流。(3)研究综述。如学习自然美及社会美内容后,阅读中国知网相关文献,就生态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身体美学等美学热点问题完成文献综述。(4)辩论赛。如学习审美的本质内容后,就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组织学生正反方分组辩论。(5)提交艺术创作作品(如学生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或校园摄影作品等)及创作心得。(6)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审美的社团活动(文学社、话剧社等),提交参加社团感悟报告。(7)观看学校及怀化市各类艺术展及演出,写出审美考察報告。(8)聆听线上与线下各类名师的美学讲座,提交笔记。
   2.师范方向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环节。结合美育理论,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学生参加教育实习及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学生,以班主任身份设计一份中学班级审美教育方案;以语文教师身份,完成一堂体现美育理念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以实习教师身份,录制一节语文美育课的说课。
   3.美学视角的学术训练。重点关注本土文化和文学艺术,比如怀化本土作家王跃文、向本贵、邓宏顺、李怀荪等人的文学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如怀化地区戏曲类国家级非遗项目有新晃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溆浦辰河目连戏、辰溪辰河高腔、通道侗戏、鹤城上河阳戏等。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运用美学理论针对上述领域中相关选题,通过研究综述、小论文、考察报告、毕业论文及申报大学生研究性项目等方式进行学术训练。
   (四)考核方式
   强调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占60%、期末考试占40%,计算综合成绩,主要通过超星学习平台进行管理。任务的发布和完成落实通过线上平台,在超星成绩管理系统中对签到、作业、课堂互动、讨论、章节测验、阅读、观看课程音视频、考试等项目进行恰当的权重设置,以任务驱动激励学生学习。这种密集的安排和考核与传统模式相比,对学生是很大的挑战,但利于督促并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尤其是扩大了学生的美学视野,增加他们的美学知识积淀,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教育能力有了很好的提升。
   三、结语
   作为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美学,要有基础理论教学,更要强化实践教学,但一学期只有三十课时,只能向课外要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和大量审美实践活动,固然丰富了学生的美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应用能力,但广度、深度及强度都需适度把握。其次,过程考核持续时间长且人数多,导致教师工作量大增,这就需要对考核项目精心设计。
   总之,美学实践性教学是涉及多方因素的系统工程,以上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总体不失为有益的探索,对今后美学课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玉能.反思:实践式美学教学模式初探[J].文学教育,2007(12):12-15.
   [2]张良丛.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美学课程的功能与问题[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11-114.
  编辑 司 楠
其他文献
高校课程评定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单一目标导向型,以期末考核结果作为唯一评定标准;第二类则结合过程评分与期末考核形成综合评分.前者主要依靠学生自我管理,后者则
几何直观是一种简单而清晰的分析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够起到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效果.现阶段,教师将几何直观教学法合理科学地融入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取得了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实,学生基础不同,有个性差异,这种差异无形中会形成一种生态,充分优化和利用好这种生态会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笔者经过不同教学方法的实践、对比,不同变式练习的数据结果进行相互比较,发现要想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和实践
期刊
有人问我: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我说,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海纳百川,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敢想敢干,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我行我秀,综合实践活动就是造就见多识广的孩子……rn一个综合实践
期刊
数学是一门灵活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要灵活掌握,灵活运用.年级越高,数学概念就越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静态概念,动态演绎”的方式进
期刊
[摘 要] 21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更加认同提升国民素质有助于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观念,而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毫无疑问是提高国民素的关键。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政府就一直致力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并形成具有特色的美国卓越教师的专业标准,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 键 词] 美国;卓越教师;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课程思政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行和素养,是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植物学实习是植物学课程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
有效教学首先基于对教材资源的充分运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插图色彩鲜明、生动活泼、构思巧妙、描绘细腻,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此外,文中插图创设了接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如
期刊
“学技先学德”是中国沿用多年的教育理念,思政教学在每个教育时期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各大高校开始引入课程思政,就是指挖掘其他课程中的道德教育元素,将思政教学融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