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扩大内需的税收政策研究

来源 :财富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iij9ijw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增长的三种主要拉动方式是出口、投资与消费。经济危机发生后,作为外需的“出口拉动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内需即扩大消费与投资就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税收作为调控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键作用点,可以优重要化经济运行环境、鼓励投资、刺激消费,促进实现进一步扩大内需。因此,研究进一步扩大内需中可以采用的的税收政策,对我国应对经济危机、保持经济社会的平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扩大内需 投资消费 政策研究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在现代社会中,税收常常作为调节国家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工具,而被广泛的发挥和利用,比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充分的发挥了税收的调解作用,成功的抵御住了由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并实现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扩展到了世界,形成了全球性经济危机,此次经济危机与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相比,其影响力更大,破坏性更强,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出现了萧条,这也造成了我国的外需萎缩,进而导致了出口下降,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为应对出口动力的减弱,我国采取了扩大内需的策略,即扩大我国的内部需求。一个国家的内需,指的是国家内部的需求,它包括两个方面即投资与消费,其中投资需求主要是企业的投资,消费需求则包含居民消费和政府的消费。从国际上看,经济危机中许多国家调整了经济增长策略,纷纷由国外转向国内,刺激国内需求;从我国国情出发,扩大内需尤其是促进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其将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的关键。扩大内需的实现离不开切实有效的税收政策,税收可以调控国家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多个方面,尤其是在居民的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扩大内需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通常是根据实际的经济利益来调整自己的做法的,他们的经济行为常常是以考虑自身的利益为中心的。因此,扩大内需必须加以政策引导。税收作为影响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键作用点,在扩大内需的中对消费和投资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扩大内部需求上,税收政策与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比,更加稳健与有效,可以避免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带来的挤出效应和通货膨胀,下面我们具体讨论税收政策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投资、消费和生产的,进而我国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1.1、税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投资可以活跃市场、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危机后,各国政府普遍采用了扩大私人资本方式。税收对投资既可产生促进作用,也可产生抑制作用,当对企业的成本和资金流动加重赋税时,就抑制了投资行为,当对企业的成本和资金的流动减轻赋税时,则促进的投资行为。因此,一是可以减免成本和资金流动的税收,相应地增加其交税后的收益,鼓励和刺激私人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民间资本的投入活跃了市场经济,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机会的增多,增加了民众的收入,其最终结果是增加了居民购买商品的能力;二是制定和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传统型产业转型或实现部分转型,推动科技型、环保型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三是,减税和税收作用的双重作用、相互叠加,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创建了优势条件。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建立、成长、收益的周期较短,其产品和市场较为单一,所以影响其收入的增加或减少的因素相对较少,因此,税收的调节作用对中小企业的成长作用巨大。综上所述,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为区域经济的进步创造新的机遇,某一区域的经济实体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税收政策,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1.2、税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1.2.1、税收政策对居民的消费能力的作用。居民的消费能力和居民的收入是密不可分的。税收作为政府对居民收入调节的最基本手段,它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居民的消费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政府征税过多,就导致了人们的收入下降,进而影响了人们在消费上的选择,往往会进行节约开销,减少消费,即产生了税收的收入效应,因为收入的降低,而减少了购买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同理如果政府较少部分税收,特别是影响居民个人收入的税收,相应地提高居民的工资水平,就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消费能力。因此,政府要充分的利用税收政策,适当地减少影响居民收入的税收,最终实现扩大内需的目的。
  1.2.2、税收政策对居民的消费选择的影响。税收的减免和税收的优惠政策实施增加了企业的收入,在良性竞争的情况下,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加企业的收入,就会相应地降低产品的价格,吸引更多的居民购买自己企业的产品。这就意味着适当的减免企业的税收,就会给人们更多选择的机会,刺激了居民的消费。同时政府对某件商品进行减税,也会降低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了居民的消费选择,这时就发生了税收的替代效应,即以新的、具有更好质量的商品替代原有的商品。因此,采用适宜的税收政策,可以刺激居民由“保底”消费转向高水平的消费,进而拉动了内需。
  2、国外进一步扩大内需的税收政策分析
  第一,以减轻税负为主要的扩大内需方式。多数国家为应对经济危机引起的市场失灵时,采取了减轻税收扩大内需的方式,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减税的力度和规模为历史罕见,涉及到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保障税等多个相关税种。比如美国在2008年制定的减税方案共涉及1600多亿美金,在2009年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大约有35%的资金和减税相关。又如俄罗斯政府在2009年减税总额达到了5500亿卢布,这些金额是2009年俄罗斯全国GDP的1%。日本颁布实施了87万亿日元救市方案中,减税总额也高达12万亿日元。虽然也有一些国家采用了增稅的政策,如英国增加了对高消费的税收,但总的来说,大多数国家选取了减税的方式刺激本国的内需。
  第二,刺激居民消费成为税收调节的重点。金融危机后,各国普遍面临着出口紧缩的状况。因此,各国把视角转向国内,将刺激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如英国为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将居民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提升了440英镑,为刺激居民的消费意向,将增值税的的税率从原来的17.5%下调到15%。又如加拿大将本国的货物和劳动税税收将为5%。再如法国规定对于人们购买首套房屋的贷款利息,第一年享受减免40%的待遇,随后的4年,可享受每年可减少20%的待遇。很明显的看出各国的举措都在于刺激居民的消费愿望和消费能力,更大程度地扩大本国内需。   第三,促进民间投资成为减免税收的首要目标。由于在短期中,相对于刺激消费,促进投资效果更加明显,所以许多国家利用税收政策促进民间资本投入市场,活跃经济,并且利用税收政策和减税方式双管齐下,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投资和扩大内需。比如韩国为推动经济恢复,加快了扣除公司所得税的计划,从5年时间缩短为3年时间,由原先的13%变为现在的25%,资本所得税的纳税的标准从原来的6亿韩元调整到现今的9亿,推动了民间投资。再比如德国对购置生产的固定资产,在扩大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的同时,实行了25%的余额递减折旧,增加了税后收益。
  3、制定与推行适宜我国的税收政策
  3.1、扩大投资需求的税收政策
  税收可以引导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的转型,推动新兴、技术型产业的建立,鼓励民间投资,促进我国的投资需求。
  第一,大力推动民间投资的增长。推动企业投资可以进行减少税收,合并税种。例如我国的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税收一般比较高,而且我国对大多数企业的对于外购物资的征税没有进行免除,无疑增加了企业资本的负担,进而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因此,适当的减少税收、合并税种对鼓励投资行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我国现阶段的促进投资的目标主要是民间资本的投入,为推动民间投资的增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首先,减轻民间投资的税收负担。一方面,可以进行清费立税。我国的一些收费项目和收费的基金与税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方面,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有必要对重复征收的费用和税收进行合并,即实施了费税改革。对于不适应费税改革的税种或收费项目,当这些项目是必要保留的,要制定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当这些项目不是必须要保留的,而且属于制度外的收费,就一定要免除这些项目,借此规范我国的财政收入机制,解决长久以来存在的膨胀性行政收费的问题。另一方面,减税是扩大内需的必要手段,可是目前我国还不适应大幅度的减税。因此,我国减税的重点应该放在调整税收结构上,减少重复征税、多次征税的税种,还可以推动生产型的增值税部分过渡、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比如扩大对加速折旧的税收,加速折旧影响缴纳税收的时间,但加速折旧却不影响固定资产的整体缴纳的税收总数。所以可以在不影响税收总额的情况下,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减轻发展中的税收包袱,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同时建立风险分担制度,保障加速折旧合理、有效地推进。其次,改革那些阻碍民间投资的税收政策。在所得税方面,要扩大税基、统一各种类型企业的所得税制度,做到具有征收所得税的统一标准、统一税率,并在此基础上,健全法人所得税制度,避免既向个人征收所得税,又向企业征收所得税的现象。在消费税方面,改革那些已经过时的税种、和有些缺位的税种,适当的降低和投资热点相关的税收项目,以便吸引更多的投资。在社会保障税方面,要启动我国的社会保障税,并与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协调,推动我国社会保障的完善,给予参与投资的广大民众充分的信心与安全感,从而推动民间投资。
  第二,制定和实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由于在扩大内需过程中,中小企业的成长与资金回笼的迅速性。因此,在扩大投资需求的进程中,要注重推动中小型企业的进步。首先,完善中小型企业享有税收优惠的法律和规范。我国虽然出台了关于中小型企业的税收优惠的税收政策,但这些政策并没有形成系统、也不够规范,要达到促进中小企业长期稳步发展的目的,必须将税收政策加以收集、整理并上升为法律,为中小企业获得税收优惠提供法律保障。其次,按照中小型企业的类型征收相关税种。中小型企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营零售商品的类型,一种是生产批发的类型。生产批发类型的企业一般处于中间环节,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健全的核算制度并能准确的计算自身的税额,因此,这类企业可以将其归纳为一般纳税人,适当的降低了该类型企业应该缴纳的销售额度的税收。再次,采取多种方式,减免中小型企业的税收。直接减免税收是最简单的方式,但是其减税规模巨大,要循序渐进的实现,现阶段可以使用抵免政策,简而言之,就是对企业中再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部分进行税收优惠并退还部分所得税,增加企业的收益。同时对于环保型和新兴技术型企业产业要给予更多税收优惠政策,既鼓励了企业的技术发展和技术创新,又带動了企业的增长方式朝向更科学、更环保的类型转变。
  3.2、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
  通过税收来调节与扩大消费。一方面,提升个人税后的收入,增强个人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减少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类的税收,相对增强居民的购买能力。
  第一,提升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上升的相对较快,虽然这与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有一定关系,但是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是很高,因而造成了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数多。因此,个人所得税的税种收入也较多,这就意味着在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中,居民最终收入减少,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3500元,并没有考虑到居民要承担的赡养费用和教育费用,抑制了居民的消费能力。而且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将个税起征点统一的定在3500元,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地区与个人收入的差距。所以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要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与当地的物价实际情况挂钩,保持动态调整,增加居民收入。
  第二,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扣除标准。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为月营业额月销售额为5000-20000元,扣除标准不高,尤其是月营业额5000-10000元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人员较少,只能满足家庭人口生活与需求的个体营业者。如果增值税和营业税扣除标准过低,也相应增加了生产产品和流通商品的价格。因此,下调上述两税的扣除标准,可以相对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最终扩大了的国内需求。
  第三,停征或降低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税种,尤其是首套房屋的税收。一方面,住房问难题困扰着许多年轻人,在一些城市,住房价格上涨很快,而且目前看来我国房地产的税种偏多、总体又偏高。虽然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解决居民首套用房问题,是关乎民生、关乎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因此,适当的减少居民首套用房的税收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有些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比如护肤品类原属于高消费类别,所以将其调为一般商品的消费,减少税收,降低价格,最终达到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的目的。
  4、结论
  扩大内需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经济的持久增长,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各地区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第一,响应国家号召,因地制宜,制定税收政策。我国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主导优势,比如有些区域适合旅游业、有些地方适合工业,适合工业还与具体的能源、市场相关。因而区域的税收政策一定要以该区域的主导发展类型向适应,做到给予主导型企业的发展以充分的优势,推动地方经济的进步。第二,各区域要规范本地区相应的税种与税收项目。对于地税项目每个地区的征收项目与征收标准并不是十分相同,税收要起到引导与调节的作用,就要将本地区税收项目加以整理,多在加速折旧、税后返还上下功夫,增加税收的间接优惠,扶持技术性产业的建立。第三,加快制定全国的税收优惠法。税收优惠常常只是一种政策,政策的强制力和规范力远远不如法律,只有制定了全国效力的税收优惠法,再保留各区域具有一定限度的自由裁量权,才能实现对经济落后地区、边远山区的照顾,进而扩大全国各个地区的内部需求,达到协调各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夏海平,黄绍宣.进一步扩大内需的税收政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许志涛.我国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财税政策研究[D].集美大学,2011.
  [3]马海涛,和立道.税收政策、居民消费潜力与扩大内需[J].山东经济,2011(3):15-18.
  [4]马伟.国际视野下扩大内需的税收政策取向[J].江南论坛,2009(8).
  [5]章彤.减税空间还有多大[J].中国纺织,2009(02):42-45.
其他文献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职能与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一样,它的重要性越来越体现出来,越来越受到企业单位的重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举足轻重。因此,企业管理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 绩效 管理  引言  企业绩效管理是一种责任机制。需要每一个员工都积极努力,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單个的工作绩效是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管理的关键。企业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综合的考核
期刊
摘 要:在事业单位各项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与建设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已经逐渐成为事业单位有效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保证。人力资源能够为事业单位提供优秀的人才。人力资源是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事业单位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现如今,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为促进事业单位长期的发展,有必要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社会职能化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指出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实际,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人员 继续教育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惯例日益趋同,一系列全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断出台,给传统会计核算方式带来巨大挑战。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人员是
期刊
摘 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忽视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本文就针对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状及优化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 人力资源 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大企业相继融入了市场经济环境中,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了一定的经济地位。那么,为了更好的巩固自身的经济地位,各大企业都强化了自身的
期刊
摘 要:人事档案的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的反应一个人的经历,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潜能。但是,随着各种档案弄虚作假现象的出现,人事档案的可靠性受到了质疑。所以,只有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才能真正地提高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才能为人力资源的分配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本文探讨了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作用 措施  人事
期刊
摘 要:目前针对劳动力素质提升的成本控制范畴仍未能界定清楚,通过对劳动力素质提升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现阶段需要在降低机会成本、防止资源耗散等两个方面下工夫。在此基础上的路径可从:明确当前成本控制的意义、重视自组织学习平台的建立、优化现行的素质提升评价模式等三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劳动力素质 成本控制 路径  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不仅是一个涉及国家战略的大问题,也是涉及到劳动者自身福祉的现实问题。从目
期刊
摘 要: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使得人力资源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保证每个职员都是人尽其才,那么企业就必须按照企业发展的要求对员工进行素养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当下,企业员工的培训问题也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会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充分提高员工的队伍质量,以达到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重要性,并从创新入手,提出应创新培训方式方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网络传媒也随之发生了很多变化,网络传媒在其履行着应有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责任缺失的问题。文章探讨了网络传媒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实现网络传媒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平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网络传媒 社会责任 经济效益  网络传媒作为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网络传媒社会责任是指网络传媒机构和网
期刊
摘 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的深化改革,新的会计制度开始推行。其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保证新会计制度稳步实施,发挥其优势来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需要事业单位在执行中落实到位。本文重在探讨新会计制度的执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 新会计制度执行  0、引言  事业单位是国家的非盈利性组织,但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旧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事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均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经济时代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网络经济的发展,为财务会计管理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能,同时给企业财务会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网络经济的条件下,传统的财务会计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使得财务会计更加多样化、现代化、规范化和数字化,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本文就网络经济背景下财务会计的特点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