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从新会计准则对职业判断能力的新要求入手,分析、论证了会计人员应具有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出了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相应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处理过程中,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应采取的原则、程序、方法等方面进行选择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某些业务进行的处理,在没有明确的、详细的操作指南的情况下所作的经验判断,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新会计准则大量采用诸如公允价值、现值、可变现净值和重置成本进行计量,特别是谨慎性原则得到广泛运用,对许多业务的处理不再作清晰、明确的规定,或者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这就给会计人员留下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随着新会计准则在大中型企业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个会计人员都将直接面对由此而来的挑战。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新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业务类型不断出现,这同样是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一种考验。然而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新准则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作为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贯彻和运用主体的会计人员,如何充分运用会计准则中的可选择性权力,特别是如何把握好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分寸时,需要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以便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挑战
新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大部分都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准确、合理地理解和运用,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所涉准则多,为说明方便起见,下面笔者仅以《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为例,分析其中要求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能力的有关方面。
(一)关于资产减值迹象
资产减值迹象的存在是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首要条件,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第四条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熟练地运用其专业知识及经验,在会计期末对本企业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是否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了减值,以便确定是否对其进行可收回金额的估计。按我国采用的经济性标准,只要发生减值,就予以确认,确认与计量采用相同的标准,会计人员判断的准确与否关系到以后的减值计量。因此,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准则的规定,对资产从外部、内部迹象进行判断,特别是要准备判断其中一些直观明了的迹象,这是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如“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时,会计人员就要分析企业当期是否因经济、技术或法律等因素而对产品形成不利影响、这种影响有多大及其是否大到足以导致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其账面价值等问题。
(二)关于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要确定可收回金额,应当分别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处置费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确定。其中,公允价值可根据销售协议价格、活跃市场的市场价格、可获取的最佳信息等依次进行认定,减去处置费用后确定资产的净额,从而确定可收回金额;如果依此仍无法可靠地估计资产净额,则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可收回金额。這些因素都不是直接可以从有关会计资料中得到的,都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较丰富的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和职场经验来判断。
(三)关于资产组的认定
按照准则的规定,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按照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认定资产组最关键的因素是该资产组的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现金流入,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管理层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和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等。资产组的认定是对会计人员判断力的又一个考验。会计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会计知识,而且要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业务流程、决策方式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作出准确的认定。
(四)关于商誉减值的处理
按照准则的规定,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对于商誉的减值测试,要求采用合理的方法将其价值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然后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确认减值损失。对此,公允价值的确定、分摊方法的选择、可收回金额的计算同样是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考验。
三、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
正是由于新会计准则体系广泛采用谨慎性原则、公允价值计量以及经济业务处理的复杂化,在经济业务处理的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进行明智的选择、对不确定的事项作出合理的估计。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大,职业判断的作用日益重要,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一)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职业判断能力的养成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首先在于会计人员自身要有紧迫感。按财政部的规划,2007年新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2008年在国资委所属企业施行,2009年在除小企业外的所有企业全面施行。然而,我国目前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依然习惯于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详细规定或操作指南亦步亦趋地处理会计业务,没有进行职业判断的意识。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人员光靠原有的知识结构将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需要,因此,会计人员应该更新观念,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提高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并在会计工作实践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
(二)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原则。会计准则给企业会计留下可选择空间的原因是经济业务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给企业更多的选择,可以使会计信息更加客观、真实。但有些企业会计人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却错误地认为,会计政策选择自由度的扩大为企业恶意操纵会计利润带来了机会。于是,企业中出现了利用会计职业判断造假、提供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等舞弊行为。由此可见,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自由度越大,就越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来约束。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不仅要对企业管理层负责,同时也要对社会公众负责;除了受会计法律法规的约束,同时也受到职业道德的约束。当企业利益与公众利益相矛盾时,会计人员应坚守职业道德,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并且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会计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够客观、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国应加大会计职业道德宣传的力度,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建立以社会舆论和诚信档案制度为基本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促使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真实、公允地进行会计选择。
(三)树立自主、终身学习的观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会计人员只有通过持续、终身的学习,培养起职业判断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1.会计人员应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对会计政策,法规有高度的敏感,持续关注会计政策法规的有关变化,对新政策、新法规能及时、自觉地学习、理解和运用。2.财政部门应做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对新的会计法规政策进行及时而切实、有效的培训,并在实践中及时指导,解答疑难,使会计人员克服知识结构单一的缺陷,对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广泛的理解,通晓企业管理、会计实务、税收法规等知识,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四)积极参与会计实践,积累从业经验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是通过长期的会计实践、在充分熟悉会计业务处理的基础上,逐步积累经验而不断提升的。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会计人员不但应能熟练地对企业现有的会计业务进行处理,还应善于寻找企业以外的会计实践机会,接触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拓展对不同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力,以便在企业涉及新类型的经济业务时,能够得心应手地进行处理。因此,会计人员应通过学术会议、新业务培训、日常对外交流、会计后续教育、代理记账及各种可能的途径,了解、熟悉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不能只满足于熟悉对公司现有业务的处理。会计人员只有通过会计实践活动,积累从业经验,才能提升会计执行能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逐步全面施行,企业在会计政策方面的自主权增大了,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会计人员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当创新思维,从观念上充分认识到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加强专业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会计实践活动,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处理过程中,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应采取的原则、程序、方法等方面进行选择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某些业务进行的处理,在没有明确的、详细的操作指南的情况下所作的经验判断,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新会计准则大量采用诸如公允价值、现值、可变现净值和重置成本进行计量,特别是谨慎性原则得到广泛运用,对许多业务的处理不再作清晰、明确的规定,或者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这就给会计人员留下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随着新会计准则在大中型企业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个会计人员都将直接面对由此而来的挑战。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新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业务类型不断出现,这同样是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一种考验。然而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新准则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作为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贯彻和运用主体的会计人员,如何充分运用会计准则中的可选择性权力,特别是如何把握好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分寸时,需要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以便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挑战
新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大部分都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准确、合理地理解和运用,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所涉准则多,为说明方便起见,下面笔者仅以《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为例,分析其中要求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能力的有关方面。
(一)关于资产减值迹象
资产减值迹象的存在是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首要条件,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第四条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熟练地运用其专业知识及经验,在会计期末对本企业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是否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了减值,以便确定是否对其进行可收回金额的估计。按我国采用的经济性标准,只要发生减值,就予以确认,确认与计量采用相同的标准,会计人员判断的准确与否关系到以后的减值计量。因此,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准则的规定,对资产从外部、内部迹象进行判断,特别是要准备判断其中一些直观明了的迹象,这是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如“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时,会计人员就要分析企业当期是否因经济、技术或法律等因素而对产品形成不利影响、这种影响有多大及其是否大到足以导致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其账面价值等问题。
(二)关于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要确定可收回金额,应当分别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处置费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确定。其中,公允价值可根据销售协议价格、活跃市场的市场价格、可获取的最佳信息等依次进行认定,减去处置费用后确定资产的净额,从而确定可收回金额;如果依此仍无法可靠地估计资产净额,则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可收回金额。這些因素都不是直接可以从有关会计资料中得到的,都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较丰富的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和职场经验来判断。
(三)关于资产组的认定
按照准则的规定,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按照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认定资产组最关键的因素是该资产组的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现金流入,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管理层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和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等。资产组的认定是对会计人员判断力的又一个考验。会计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会计知识,而且要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业务流程、决策方式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作出准确的认定。
(四)关于商誉减值的处理
按照准则的规定,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对于商誉的减值测试,要求采用合理的方法将其价值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然后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确认减值损失。对此,公允价值的确定、分摊方法的选择、可收回金额的计算同样是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考验。
三、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
正是由于新会计准则体系广泛采用谨慎性原则、公允价值计量以及经济业务处理的复杂化,在经济业务处理的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进行明智的选择、对不确定的事项作出合理的估计。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大,职业判断的作用日益重要,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一)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职业判断能力的养成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首先在于会计人员自身要有紧迫感。按财政部的规划,2007年新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2008年在国资委所属企业施行,2009年在除小企业外的所有企业全面施行。然而,我国目前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依然习惯于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详细规定或操作指南亦步亦趋地处理会计业务,没有进行职业判断的意识。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人员光靠原有的知识结构将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需要,因此,会计人员应该更新观念,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提高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并在会计工作实践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
(二)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原则。会计准则给企业会计留下可选择空间的原因是经济业务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给企业更多的选择,可以使会计信息更加客观、真实。但有些企业会计人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却错误地认为,会计政策选择自由度的扩大为企业恶意操纵会计利润带来了机会。于是,企业中出现了利用会计职业判断造假、提供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等舞弊行为。由此可见,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自由度越大,就越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来约束。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不仅要对企业管理层负责,同时也要对社会公众负责;除了受会计法律法规的约束,同时也受到职业道德的约束。当企业利益与公众利益相矛盾时,会计人员应坚守职业道德,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并且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会计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够客观、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国应加大会计职业道德宣传的力度,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建立以社会舆论和诚信档案制度为基本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促使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真实、公允地进行会计选择。
(三)树立自主、终身学习的观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会计人员只有通过持续、终身的学习,培养起职业判断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1.会计人员应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对会计政策,法规有高度的敏感,持续关注会计政策法规的有关变化,对新政策、新法规能及时、自觉地学习、理解和运用。2.财政部门应做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对新的会计法规政策进行及时而切实、有效的培训,并在实践中及时指导,解答疑难,使会计人员克服知识结构单一的缺陷,对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广泛的理解,通晓企业管理、会计实务、税收法规等知识,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四)积极参与会计实践,积累从业经验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是通过长期的会计实践、在充分熟悉会计业务处理的基础上,逐步积累经验而不断提升的。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会计人员不但应能熟练地对企业现有的会计业务进行处理,还应善于寻找企业以外的会计实践机会,接触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拓展对不同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力,以便在企业涉及新类型的经济业务时,能够得心应手地进行处理。因此,会计人员应通过学术会议、新业务培训、日常对外交流、会计后续教育、代理记账及各种可能的途径,了解、熟悉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不能只满足于熟悉对公司现有业务的处理。会计人员只有通过会计实践活动,积累从业经验,才能提升会计执行能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逐步全面施行,企业在会计政策方面的自主权增大了,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会计人员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当创新思维,从观念上充分认识到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加强专业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会计实践活动,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