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茶的制作历来重视阴阳五行之道,“以火助水舒枯木,生水走脉展茶性”这一类的描绘似乎蕴含着诸多道家的精神。又有着浓厚的传统。或许,当初的炼丹与焙茶存在着莫大的关系。
最早安溪人做铁观音的时候,还用杂木烧炼的木炭焙茶,其炭相碰之时铿锵有声,密度坚硬。只是时至今日。当铁观音越来越走清香的路线时,炭焙几近绝迹。所以,茶中的炭香更多需要从武夷岩茶当中去寻找。
许多人一接触到岩茶,就觉得有一股特有的炭火味,等到真正爱上岩茶,却爱上了这股特有的炭火味,皆因为这种炭火味表现得富有生气与活性。一泡好的岩茶,先是以其幽长或锐细的茶香、再以岩韵醉倒四方。
何为炭焙
很多茶友对烘、焙、烤常常弄不清楚,在做茶的过程中,烘焙的学问太大了。根据字意的解释,“烘”是用火或热气烘干湿物,例如烘干衣服;“焙”是用微火烘烤东西,例如焙茶;“烤”则指用火烧熟食物,例如各类烧烤等。
炭焙,顾名思义,指利用上等好炭的余火持续焙茶。炭焙时,焙笼中的温度约在120摄氏度左右。
一户茶农家里,沿用传统炭焙工艺的话,平均一天只能焙上几十斤的茶叶,而电焙的效率就高得多了。所以出于效率与成本的考虑,炭焙茶变得少了,很多人只把好的顶级的茶拿去炭焙,而一般的茶就用电焙。只是我们相信,“文火慢炖”才有可能出好茶。
如何炭焙
在武夷山兰汤茶厂,每一年的炭焙时间从四五月份就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九十月份。兰汤茶厂的当家人刘仕章带我们到一楼的炭焙间,炭焙问里两排的焙窠显示着武夷岩茶的传统仍然在传承着。刘仕章认为,秋天的时候。气候干燥,雨水少,还更好炭焙。
炭焙之前,焙窟一定要先清洗干净。然后在底层铺上炭,从中间点火先烧着,边上放长条形的木炭绕成一圈,20分钟后,再加炭,如此重复两三次后,再在焙窟的最上层放上细的炭。烧透之后要盖灰,炭焙师会从早晨忙到半夜。
第二天,茶叶就可以拿来焙火了。焙茶时,茶叶要放到焙算中。如是茶叶较细的话,40分钟要翻动一次;茶叶条索粗的话,1小时翻动一次。这一窟的炭火可以焙上一个星期,前面几天,火温很高,可以先试焙一些普通的茶叶。焙时注意控制温度,还要及时翻动。
在武夷山市岩茶厂,他们每天都会焙不少的茶叶。炭焙过程当中,处处需要精耕细作,也需要一个很有经验的炭焙师,缺乏炭焙经验的,一两个小时都会把茶叶弄炭化了。据介绍,炭焙时要让炭木充分烧透。没烧透的炭木要放到炉子里重新烧红后,再用耙子打烂,才能放到焙窟中。第二天焙茶,先用焙刀压紧火堆,小心炭木问的漏洞,火温不能超过130摄氏度,否则容易冒烟。老的茶师拿手在焙笼上探一下就知道温度,控制火温更多靠的是经验。每一笼的茶叶,大约是5斤多,厚度在10厘米左右。如同人们挑担子,再有力气的人,如果担子超过200斤肯定就会走不动,因此待焙的茶量如果太重太厚,火力就吃不上来。
炭焙的理化变化
顶级的武夷岩茶,除了香、清、甘的特征。一定离不开一个“活”字。根据武夷山已故著名茶人姚月明的理论,“活”的表现力,在粗制加工干毛茶的阶段还不能够体现,必须在深加工炭焙当中加以深化。以炭焙使茶产生理化上系列变化,从而形成丰富的口感。待茶香、火香有了变化之后,“活”之一字,才能从中感受出来。
茶汤的活性,有人把它归之于炭焙时给茶叶带来的负离子的作用。好的山场的茶叶,经过炭焙后,更能体现其地域的厚实与优势。其香气内敛、醇厚。炭焙,更体现茶的本质。通过炭火的高温,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苦涩感转化为醇厚,茶更利于保存,不易返青。
在茶的烘焙上,水分从鲜叶排出的方法是以渗透蒸腾的输送方式。先后次序为先叶肉。再叶脉、柄、茎。烘焙时如温度上升得太快,则焙后茶汤易浑浊,且茶叶外干内湿,就容易变质。升降火太快则入口喉部干燥。汤水不会柔顺。如焙前茶叶含水太多,则三泡后茶汤比三泡前重,苦涩味也重,焙茶也只能起到缓和的作用。
手工炭焙与电焙的差别
炭焙茶与利用电烘箱或者电烤箱制作出的电焙茶又有着重大的差别。用炭火焙过的茶。往往有一种灵动的气息。炭焙茶更耐泡,茶汤较软,汤色明亮,叶底绵软,有淡木香,类似于大自然的感觉。通过炭焙也能弥补茶在前期制作过程中的不足。而电焙的茶。则茶水比较生硬,泡时香气高飘,水香有“塑料感”,喉韵较差。
一个炭焙师的故事
老徐从13岁开始焙茶,做茶已经有40多个年头了,也一直在做炭焙的工序,他的身体还很好,现在他的儿子就跟着他一起焙茶。外地来收茶的老板会请他去控制炭焙这一环节,炭焙的火功轻重由老板们定,但炭焙的操作则一定由老徐掌控。对于老徐来说,二三十米开外,他就能根据风中传来的茶香,来判断这道茶火温是否过高,茶叶最终会焙得如何。
每到茶季,他和儿子就轮流休息。在焙茶间百多度的高温里面,老徐还要身着长袖,秋季还算是好的,如果在暑热的天气里,那种酷热可想而知。每一片岩茶浓浓香气中都蕴含着几多人的汗水与心血。老徐谈到炭,就显得惋惜起来。他说,现在很难得有好的炭了,炭木常常还会被人灌了水,很难再听到那种清脆的金属之声了。老徐说自己小的时候,做一堆炭要花上六七天的时间,在山里的窑洞中,一米高的柴火烧到有咖啡色烟时。窑门用泥巴封住,过一段再封烟囱,温在那里好几天,再出炭,炭就干燥得不得了,又轻。
对于时下的竹炭,老徐还是情有独钟的,他认为拿竹炭焙茶更好用,香气更清新。杂木炭可以焙10天,竹炭可以用到12~15天呢。就看你是不是用得习惯。在许多人看来,竹炭并不适用于焙茶,这是因为他们并不熟悉竹炭的性能,就像焙茶师不熟悉茶的性格,就做不好焙茶的事情。
老徐的私房焙茶经:
焙茶时要看青焙茶,茶青走水没有足够的话,炭焙的时间就会更长。
小品种茶一般要放到第3~5天后焙,主要是因为品种昧重,叶片也薄。为了防止茶叶间的串味。
长在山阴的茶叶,炭焙的时间就要短;太阳充分晒到的茶叶叶片就厚,就需要多花点时间焙。
炭焙当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茶末不能落下去。否则就会烧焦,便使待焙的茶叶吸收了焦味,毕竟茶的吸附性是最强的。
建议焙茶的时候,把焙房的窗子打开一点,一边通气,就不会有杂味。
注重香气的好茶用60摄氏度到80摄氏度的火温来焙就可以了,这样香气就能保留得住。水仙约90摄氏度,肉桂约80摄氏度,茶香气会保留得更好。
吃火8小时还不算到位,真正想焙到茶叶骨头里,需要24小时。某些色种茶,有时候都超过30个小时。这样焙到位的茶叶,放几年都不会返青。
焙得到位的茶叶,刚出笼的时候像棉花一样有油感,滑滑的,绵绵的,都不会感觉到刺手。
炭焙茶一般放一两个月后,火味渐渐退去,茶叶的品种味就全出来了,泡茶时,前面两泡,是会有火味的。但在这之后。品种味明显了,就可以好好体会好茶所带来的活性。何谓火功?
火功指的是茶叶吃火的程度,与炭焙时间有着极大关系。按照传统的划分,火功与吃火时间具体可分为:
轻火的火功:茶叶焙3~4个小时;
中轻火的火功:茶叶焙6~7个小时;
中火的火功:茶叶焙12个小时;
中足火的火功:茶叶焙14~16个小时;
足火的火功:茶叶焙24小时左右。
炭焙的禁忌
注意不要把焦条或者炭化的茶当成炭焙茶。如果焦条或者炭化,从健康角度来说,并不是很好的。有些茶客喜欢这样的东西,建议还是要慎重。爱吃烧焦的锅巴,并不是一种好的饮食习惯。
炭焙茶与炭化茶的简单区别在于,后者由于过分烘焙,导致茶叶炭化,呈现木炭般的质感。为此,茶叶在浸泡过后仍然无法舒张,依旧是黑乎乎的颜色。
最早安溪人做铁观音的时候,还用杂木烧炼的木炭焙茶,其炭相碰之时铿锵有声,密度坚硬。只是时至今日。当铁观音越来越走清香的路线时,炭焙几近绝迹。所以,茶中的炭香更多需要从武夷岩茶当中去寻找。
许多人一接触到岩茶,就觉得有一股特有的炭火味,等到真正爱上岩茶,却爱上了这股特有的炭火味,皆因为这种炭火味表现得富有生气与活性。一泡好的岩茶,先是以其幽长或锐细的茶香、再以岩韵醉倒四方。
何为炭焙
很多茶友对烘、焙、烤常常弄不清楚,在做茶的过程中,烘焙的学问太大了。根据字意的解释,“烘”是用火或热气烘干湿物,例如烘干衣服;“焙”是用微火烘烤东西,例如焙茶;“烤”则指用火烧熟食物,例如各类烧烤等。
炭焙,顾名思义,指利用上等好炭的余火持续焙茶。炭焙时,焙笼中的温度约在120摄氏度左右。
一户茶农家里,沿用传统炭焙工艺的话,平均一天只能焙上几十斤的茶叶,而电焙的效率就高得多了。所以出于效率与成本的考虑,炭焙茶变得少了,很多人只把好的顶级的茶拿去炭焙,而一般的茶就用电焙。只是我们相信,“文火慢炖”才有可能出好茶。
如何炭焙
在武夷山兰汤茶厂,每一年的炭焙时间从四五月份就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九十月份。兰汤茶厂的当家人刘仕章带我们到一楼的炭焙间,炭焙问里两排的焙窠显示着武夷岩茶的传统仍然在传承着。刘仕章认为,秋天的时候。气候干燥,雨水少,还更好炭焙。
炭焙之前,焙窟一定要先清洗干净。然后在底层铺上炭,从中间点火先烧着,边上放长条形的木炭绕成一圈,20分钟后,再加炭,如此重复两三次后,再在焙窟的最上层放上细的炭。烧透之后要盖灰,炭焙师会从早晨忙到半夜。
第二天,茶叶就可以拿来焙火了。焙茶时,茶叶要放到焙算中。如是茶叶较细的话,40分钟要翻动一次;茶叶条索粗的话,1小时翻动一次。这一窟的炭火可以焙上一个星期,前面几天,火温很高,可以先试焙一些普通的茶叶。焙时注意控制温度,还要及时翻动。
在武夷山市岩茶厂,他们每天都会焙不少的茶叶。炭焙过程当中,处处需要精耕细作,也需要一个很有经验的炭焙师,缺乏炭焙经验的,一两个小时都会把茶叶弄炭化了。据介绍,炭焙时要让炭木充分烧透。没烧透的炭木要放到炉子里重新烧红后,再用耙子打烂,才能放到焙窟中。第二天焙茶,先用焙刀压紧火堆,小心炭木问的漏洞,火温不能超过130摄氏度,否则容易冒烟。老的茶师拿手在焙笼上探一下就知道温度,控制火温更多靠的是经验。每一笼的茶叶,大约是5斤多,厚度在10厘米左右。如同人们挑担子,再有力气的人,如果担子超过200斤肯定就会走不动,因此待焙的茶量如果太重太厚,火力就吃不上来。
炭焙的理化变化
顶级的武夷岩茶,除了香、清、甘的特征。一定离不开一个“活”字。根据武夷山已故著名茶人姚月明的理论,“活”的表现力,在粗制加工干毛茶的阶段还不能够体现,必须在深加工炭焙当中加以深化。以炭焙使茶产生理化上系列变化,从而形成丰富的口感。待茶香、火香有了变化之后,“活”之一字,才能从中感受出来。
茶汤的活性,有人把它归之于炭焙时给茶叶带来的负离子的作用。好的山场的茶叶,经过炭焙后,更能体现其地域的厚实与优势。其香气内敛、醇厚。炭焙,更体现茶的本质。通过炭火的高温,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苦涩感转化为醇厚,茶更利于保存,不易返青。
在茶的烘焙上,水分从鲜叶排出的方法是以渗透蒸腾的输送方式。先后次序为先叶肉。再叶脉、柄、茎。烘焙时如温度上升得太快,则焙后茶汤易浑浊,且茶叶外干内湿,就容易变质。升降火太快则入口喉部干燥。汤水不会柔顺。如焙前茶叶含水太多,则三泡后茶汤比三泡前重,苦涩味也重,焙茶也只能起到缓和的作用。
手工炭焙与电焙的差别
炭焙茶与利用电烘箱或者电烤箱制作出的电焙茶又有着重大的差别。用炭火焙过的茶。往往有一种灵动的气息。炭焙茶更耐泡,茶汤较软,汤色明亮,叶底绵软,有淡木香,类似于大自然的感觉。通过炭焙也能弥补茶在前期制作过程中的不足。而电焙的茶。则茶水比较生硬,泡时香气高飘,水香有“塑料感”,喉韵较差。
一个炭焙师的故事
老徐从13岁开始焙茶,做茶已经有40多个年头了,也一直在做炭焙的工序,他的身体还很好,现在他的儿子就跟着他一起焙茶。外地来收茶的老板会请他去控制炭焙这一环节,炭焙的火功轻重由老板们定,但炭焙的操作则一定由老徐掌控。对于老徐来说,二三十米开外,他就能根据风中传来的茶香,来判断这道茶火温是否过高,茶叶最终会焙得如何。
每到茶季,他和儿子就轮流休息。在焙茶间百多度的高温里面,老徐还要身着长袖,秋季还算是好的,如果在暑热的天气里,那种酷热可想而知。每一片岩茶浓浓香气中都蕴含着几多人的汗水与心血。老徐谈到炭,就显得惋惜起来。他说,现在很难得有好的炭了,炭木常常还会被人灌了水,很难再听到那种清脆的金属之声了。老徐说自己小的时候,做一堆炭要花上六七天的时间,在山里的窑洞中,一米高的柴火烧到有咖啡色烟时。窑门用泥巴封住,过一段再封烟囱,温在那里好几天,再出炭,炭就干燥得不得了,又轻。
对于时下的竹炭,老徐还是情有独钟的,他认为拿竹炭焙茶更好用,香气更清新。杂木炭可以焙10天,竹炭可以用到12~15天呢。就看你是不是用得习惯。在许多人看来,竹炭并不适用于焙茶,这是因为他们并不熟悉竹炭的性能,就像焙茶师不熟悉茶的性格,就做不好焙茶的事情。
老徐的私房焙茶经:
焙茶时要看青焙茶,茶青走水没有足够的话,炭焙的时间就会更长。
小品种茶一般要放到第3~5天后焙,主要是因为品种昧重,叶片也薄。为了防止茶叶间的串味。
长在山阴的茶叶,炭焙的时间就要短;太阳充分晒到的茶叶叶片就厚,就需要多花点时间焙。
炭焙当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茶末不能落下去。否则就会烧焦,便使待焙的茶叶吸收了焦味,毕竟茶的吸附性是最强的。
建议焙茶的时候,把焙房的窗子打开一点,一边通气,就不会有杂味。
注重香气的好茶用60摄氏度到80摄氏度的火温来焙就可以了,这样香气就能保留得住。水仙约90摄氏度,肉桂约80摄氏度,茶香气会保留得更好。
吃火8小时还不算到位,真正想焙到茶叶骨头里,需要24小时。某些色种茶,有时候都超过30个小时。这样焙到位的茶叶,放几年都不会返青。
焙得到位的茶叶,刚出笼的时候像棉花一样有油感,滑滑的,绵绵的,都不会感觉到刺手。
炭焙茶一般放一两个月后,火味渐渐退去,茶叶的品种味就全出来了,泡茶时,前面两泡,是会有火味的。但在这之后。品种味明显了,就可以好好体会好茶所带来的活性。何谓火功?
火功指的是茶叶吃火的程度,与炭焙时间有着极大关系。按照传统的划分,火功与吃火时间具体可分为:
轻火的火功:茶叶焙3~4个小时;
中轻火的火功:茶叶焙6~7个小时;
中火的火功:茶叶焙12个小时;
中足火的火功:茶叶焙14~16个小时;
足火的火功:茶叶焙24小时左右。
炭焙的禁忌
注意不要把焦条或者炭化的茶当成炭焙茶。如果焦条或者炭化,从健康角度来说,并不是很好的。有些茶客喜欢这样的东西,建议还是要慎重。爱吃烧焦的锅巴,并不是一种好的饮食习惯。
炭焙茶与炭化茶的简单区别在于,后者由于过分烘焙,导致茶叶炭化,呈现木炭般的质感。为此,茶叶在浸泡过后仍然无法舒张,依旧是黑乎乎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