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被公认为是崛起中的大国。国际媒体不厌其烦地讨论中国何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国内,“大国”话语也主导媒体和人们的思想。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以经济起飞震动世界之时,电影《日本沉没》轰动全国。虽然这不过是一部科幻灾难片,但日本居安思危的末日感,和中国太平盛世的陶醉感,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社会现在应进行准备的,不是未来的崛起,而是意想不到的衰落。也许20年后,中国衰落的可能性更大,崛起不好驾驭,衰落则更难对付。缺乏准备,到时候会措手不及,使国家陷入深重的危机。
日本体面衰落不容易
20年后中国有可能衰落,看上去耸人听闻,其实有人口、环境、经济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
先看看20世纪的世界史,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崛起并即将超越美国,似乎成了不争的事实。《大国的兴衰》《日本第一》等著作成为美国的畅销书。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预言:美国面临的已经不是会不会衰落的问题,而是如何像当年的大英帝国那样体面地衰落。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人均所得超过了美国,随后以坚挺的日元大肆收购美国资产,乃至媒体风行“日本并购美国”之说。但到了90年代,日本立即陷入“平成不况”,经济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转眼间生活水平又落到美国之下。
这一戏剧性变化,和日本当时的经济泡沫、冷战结束后对美国有利的国际形势有关。不过,一个更深刻的原因恐怕还在人口。日本战后,65岁以上的被扶养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远低于美国和欧洲。日本的婴儿潮虽然来得比欧美猛,持续时间却短。美国的婴儿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的出生率则在50年代明显下降,过度限制移民的政策又使日本难以大量进口劳动力。结果,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人口老化、劳动力供给
赶不上美国,经济增长受到抑制。
不过,相对而言,日本应付得相当出色。尽管经济衰退,但社会富足安定,秩序井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初把劳动力成本一下子提了上去。到90年代,日本经济已开始走下坡路,但日本普通公司雇员到了美国,依然花着美国人花不起的钱,甚至连婚礼也“外包”到美国,动不动包下最好饭店的整层楼。另外,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促使企业为职工的一生设计,进行长期培训。这样,日本的工人不仅素質高,而且“折旧率”低———当劳动力短缺时,许多退休职工被召回。他们身体健康并保持着良好的劳动技能,这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压力。
中国人口优势难维持
中国走的则是相反的路。廉价劳工成为中国良好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外国先进企业到中国设厂,不仅不采用高技术,反而把已有的先进设备淘汰,改用人工,因为人工比机器便宜得多。
这一廉价模式,在劳动力充足、被扶养人口少的情况下,有其竞争优势,但在被扶养人口急剧增加、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这种发展战略如何继续维持?企业不为劳动者的长远打算,民工子女的教育也被耽误,民工将很快丧失劳动技能,“折旧率”非常高,其子女也无法成为高素质的劳工。
中国最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正好和计划生育产生的人口红利同步。如今四五十岁正当年的劳动力,也属于婴儿潮一代。再过10年,婴儿潮一代先后步入退休期,将形成庞大的被扶养人口,而计划生育造成的低生育率无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中国的人口优势将很快丧失。
丧失人口优势并非最可怕的事,最可怕的是,中国目前的经济过度依靠人口优势。一旦这一优势丧失,则全无依托,后果不堪设想。目前,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衰老最快的,预计2050年人口数量会从现在的1.27亿跌到9500万。现在,日本4个劳动力养活一个退休者已感吃力,可到2030年,将出现两个劳动力养活一个退休者,到2050年,将出现3个劳动力养活两个退休者的局面。
缺创意“平成不况”都难
中国经济已起飞30年,但国际一流企业少之又少。在美国的书店找不到《中国第一》《向中国学管理》之类的书。事实上,未来5年、10年内也很难看出中国能造就多少国际一流企业,几十年内难以出口先进的管理技术。而日本在经济起飞1/4世纪后,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前期,已涌现一批世界级企业。日本有如此高超的管理和技术,在人口老化过程初期还出现十多年的“平成不况”,中国目前这种状况如不改变,20年后岂有不衰落的理由!
中国面临的真实挑战,不是什么崛起,而是能否像日本的“平成不况”时代那样“体面地衰落”。日本几乎是亚洲最为均富的社会,大部分国民都有技能和资源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社会在这种竞争中也格外有创意,所以能够做到井然有序地衰落;而中国的贫富差距较大,有训练的国民依然不多,也缺乏创意的土壤,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种没有创意、没有高附加值、缺乏保障的经济一旦衰落,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环境屏障也难以逾越
中国经济发展已遇到巨大环境屏障。“绿色GDP”计划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反对下搁浅。其中一个理由是,根据“绿色GDP”核算,许多地方经济增长接近于零。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工业化制造的环境祸害,以后总是要偿还的———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长年治理,并在经济增长速度上付出代价。也就是说,如今这种不计环境损耗的高增长,实际上是把未来增长的百分点加到现在的增长上,透支了未来。
问题是,环境的透支还能支撑多久?20年后,中国不仅人口老化、劳动力供应萎缩,而且环境污染威胁国民健康,经济增长前景堪忧。
如今,中国环境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即使现在开始全力治理,在未来10年内仅靠过去的惯性也会愈演愈烈。
总之,从劳动力到环境,中国正在消耗本钱。过去30年,中国赶上全球化打开的国际市场和有利的国际环境,没有经历20世纪70年代那样的石油危机和大的国际经济萧条,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我们不能指望未来20年还一切如故。
所以,从现在起,中国就要趁着日子还相对好过的时候,为“体面的衰落”做准备。其中一个核心战略,就是大幅提高劳动力成本,强制企业支付环境代价。
中国的时间已不多,现在如不改弦易辙,未来的衰落可能会真的到来。
中国社会现在应进行准备的,不是未来的崛起,而是意想不到的衰落。也许20年后,中国衰落的可能性更大,崛起不好驾驭,衰落则更难对付。缺乏准备,到时候会措手不及,使国家陷入深重的危机。
日本体面衰落不容易
20年后中国有可能衰落,看上去耸人听闻,其实有人口、环境、经济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
先看看20世纪的世界史,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崛起并即将超越美国,似乎成了不争的事实。《大国的兴衰》《日本第一》等著作成为美国的畅销书。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预言:美国面临的已经不是会不会衰落的问题,而是如何像当年的大英帝国那样体面地衰落。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人均所得超过了美国,随后以坚挺的日元大肆收购美国资产,乃至媒体风行“日本并购美国”之说。但到了90年代,日本立即陷入“平成不况”,经济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转眼间生活水平又落到美国之下。
这一戏剧性变化,和日本当时的经济泡沫、冷战结束后对美国有利的国际形势有关。不过,一个更深刻的原因恐怕还在人口。日本战后,65岁以上的被扶养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远低于美国和欧洲。日本的婴儿潮虽然来得比欧美猛,持续时间却短。美国的婴儿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的出生率则在50年代明显下降,过度限制移民的政策又使日本难以大量进口劳动力。结果,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人口老化、劳动力供给
赶不上美国,经济增长受到抑制。
不过,相对而言,日本应付得相当出色。尽管经济衰退,但社会富足安定,秩序井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初把劳动力成本一下子提了上去。到90年代,日本经济已开始走下坡路,但日本普通公司雇员到了美国,依然花着美国人花不起的钱,甚至连婚礼也“外包”到美国,动不动包下最好饭店的整层楼。另外,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促使企业为职工的一生设计,进行长期培训。这样,日本的工人不仅素質高,而且“折旧率”低———当劳动力短缺时,许多退休职工被召回。他们身体健康并保持着良好的劳动技能,这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压力。
中国人口优势难维持
中国走的则是相反的路。廉价劳工成为中国良好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外国先进企业到中国设厂,不仅不采用高技术,反而把已有的先进设备淘汰,改用人工,因为人工比机器便宜得多。
这一廉价模式,在劳动力充足、被扶养人口少的情况下,有其竞争优势,但在被扶养人口急剧增加、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这种发展战略如何继续维持?企业不为劳动者的长远打算,民工子女的教育也被耽误,民工将很快丧失劳动技能,“折旧率”非常高,其子女也无法成为高素质的劳工。
中国最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正好和计划生育产生的人口红利同步。如今四五十岁正当年的劳动力,也属于婴儿潮一代。再过10年,婴儿潮一代先后步入退休期,将形成庞大的被扶养人口,而计划生育造成的低生育率无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中国的人口优势将很快丧失。
丧失人口优势并非最可怕的事,最可怕的是,中国目前的经济过度依靠人口优势。一旦这一优势丧失,则全无依托,后果不堪设想。目前,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衰老最快的,预计2050年人口数量会从现在的1.27亿跌到9500万。现在,日本4个劳动力养活一个退休者已感吃力,可到2030年,将出现两个劳动力养活一个退休者,到2050年,将出现3个劳动力养活两个退休者的局面。
缺创意“平成不况”都难
中国经济已起飞30年,但国际一流企业少之又少。在美国的书店找不到《中国第一》《向中国学管理》之类的书。事实上,未来5年、10年内也很难看出中国能造就多少国际一流企业,几十年内难以出口先进的管理技术。而日本在经济起飞1/4世纪后,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前期,已涌现一批世界级企业。日本有如此高超的管理和技术,在人口老化过程初期还出现十多年的“平成不况”,中国目前这种状况如不改变,20年后岂有不衰落的理由!
中国面临的真实挑战,不是什么崛起,而是能否像日本的“平成不况”时代那样“体面地衰落”。日本几乎是亚洲最为均富的社会,大部分国民都有技能和资源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社会在这种竞争中也格外有创意,所以能够做到井然有序地衰落;而中国的贫富差距较大,有训练的国民依然不多,也缺乏创意的土壤,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种没有创意、没有高附加值、缺乏保障的经济一旦衰落,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环境屏障也难以逾越
中国经济发展已遇到巨大环境屏障。“绿色GDP”计划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反对下搁浅。其中一个理由是,根据“绿色GDP”核算,许多地方经济增长接近于零。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工业化制造的环境祸害,以后总是要偿还的———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长年治理,并在经济增长速度上付出代价。也就是说,如今这种不计环境损耗的高增长,实际上是把未来增长的百分点加到现在的增长上,透支了未来。
问题是,环境的透支还能支撑多久?20年后,中国不仅人口老化、劳动力供应萎缩,而且环境污染威胁国民健康,经济增长前景堪忧。
如今,中国环境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即使现在开始全力治理,在未来10年内仅靠过去的惯性也会愈演愈烈。
总之,从劳动力到环境,中国正在消耗本钱。过去30年,中国赶上全球化打开的国际市场和有利的国际环境,没有经历20世纪70年代那样的石油危机和大的国际经济萧条,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我们不能指望未来20年还一切如故。
所以,从现在起,中国就要趁着日子还相对好过的时候,为“体面的衰落”做准备。其中一个核心战略,就是大幅提高劳动力成本,强制企业支付环境代价。
中国的时间已不多,现在如不改弦易辙,未来的衰落可能会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