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为衰落做准备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tytytytytytytyty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被公认为是崛起中的大国。国际媒体不厌其烦地讨论中国何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国内,“大国”话语也主导媒体和人们的思想。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以经济起飞震动世界之时,电影《日本沉没》轰动全国。虽然这不过是一部科幻灾难片,但日本居安思危的末日感,和中国太平盛世的陶醉感,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社会现在应进行准备的,不是未来的崛起,而是意想不到的衰落。也许20年后,中国衰落的可能性更大,崛起不好驾驭,衰落则更难对付。缺乏准备,到时候会措手不及,使国家陷入深重的危机。
  
  日本体面衰落不容易
  
  20年后中国有可能衰落,看上去耸人听闻,其实有人口、环境、经济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
  先看看20世纪的世界史,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崛起并即将超越美国,似乎成了不争的事实。《大国的兴衰》《日本第一》等著作成为美国的畅销书。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预言:美国面临的已经不是会不会衰落的问题,而是如何像当年的大英帝国那样体面地衰落。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人均所得超过了美国,随后以坚挺的日元大肆收购美国资产,乃至媒体风行“日本并购美国”之说。但到了90年代,日本立即陷入“平成不况”,经济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转眼间生活水平又落到美国之下。
  这一戏剧性变化,和日本当时的经济泡沫、冷战结束后对美国有利的国际形势有关。不过,一个更深刻的原因恐怕还在人口。日本战后,65岁以上的被扶养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远低于美国和欧洲。日本的婴儿潮虽然来得比欧美猛,持续时间却短。美国的婴儿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的出生率则在50年代明显下降,过度限制移民的政策又使日本难以大量进口劳动力。结果,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人口老化、劳动力供给
  赶不上美国,经济增长受到抑制。
  不过,相对而言,日本应付得相当出色。尽管经济衰退,但社会富足安定,秩序井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初把劳动力成本一下子提了上去。到90年代,日本经济已开始走下坡路,但日本普通公司雇员到了美国,依然花着美国人花不起的钱,甚至连婚礼也“外包”到美国,动不动包下最好饭店的整层楼。另外,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促使企业为职工的一生设计,进行长期培训。这样,日本的工人不仅素質高,而且“折旧率”低———当劳动力短缺时,许多退休职工被召回。他们身体健康并保持着良好的劳动技能,这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压力。
  
  中国人口优势难维持
  
   中国走的则是相反的路。廉价劳工成为中国良好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外国先进企业到中国设厂,不仅不采用高技术,反而把已有的先进设备淘汰,改用人工,因为人工比机器便宜得多。
  这一廉价模式,在劳动力充足、被扶养人口少的情况下,有其竞争优势,但在被扶养人口急剧增加、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这种发展战略如何继续维持?企业不为劳动者的长远打算,民工子女的教育也被耽误,民工将很快丧失劳动技能,“折旧率”非常高,其子女也无法成为高素质的劳工。
   中国最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正好和计划生育产生的人口红利同步。如今四五十岁正当年的劳动力,也属于婴儿潮一代。再过10年,婴儿潮一代先后步入退休期,将形成庞大的被扶养人口,而计划生育造成的低生育率无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中国的人口优势将很快丧失。
  丧失人口优势并非最可怕的事,最可怕的是,中国目前的经济过度依靠人口优势。一旦这一优势丧失,则全无依托,后果不堪设想。目前,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衰老最快的,预计2050年人口数量会从现在的1.27亿跌到9500万。现在,日本4个劳动力养活一个退休者已感吃力,可到2030年,将出现两个劳动力养活一个退休者,到2050年,将出现3个劳动力养活两个退休者的局面。
  
  缺创意“平成不况”都难
  
  中国经济已起飞30年,但国际一流企业少之又少。在美国的书店找不到《中国第一》《向中国学管理》之类的书。事实上,未来5年、10年内也很难看出中国能造就多少国际一流企业,几十年内难以出口先进的管理技术。而日本在经济起飞1/4世纪后,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前期,已涌现一批世界级企业。日本有如此高超的管理和技术,在人口老化过程初期还出现十多年的“平成不况”,中国目前这种状况如不改变,20年后岂有不衰落的理由!
   中国面临的真实挑战,不是什么崛起,而是能否像日本的“平成不况”时代那样“体面地衰落”。日本几乎是亚洲最为均富的社会,大部分国民都有技能和资源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社会在这种竞争中也格外有创意,所以能够做到井然有序地衰落;而中国的贫富差距较大,有训练的国民依然不多,也缺乏创意的土壤,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种没有创意、没有高附加值、缺乏保障的经济一旦衰落,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环境屏障也难以逾越
  
  中国经济发展已遇到巨大环境屏障。“绿色GDP”计划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反对下搁浅。其中一个理由是,根据“绿色GDP”核算,许多地方经济增长接近于零。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工业化制造的环境祸害,以后总是要偿还的———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长年治理,并在经济增长速度上付出代价。也就是说,如今这种不计环境损耗的高增长,实际上是把未来增长的百分点加到现在的增长上,透支了未来。
  问题是,环境的透支还能支撑多久?20年后,中国不仅人口老化、劳动力供应萎缩,而且环境污染威胁国民健康,经济增长前景堪忧。
  如今,中国环境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即使现在开始全力治理,在未来10年内仅靠过去的惯性也会愈演愈烈。
  总之,从劳动力到环境,中国正在消耗本钱。过去30年,中国赶上全球化打开的国际市场和有利的国际环境,没有经历20世纪70年代那样的石油危机和大的国际经济萧条,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我们不能指望未来20年还一切如故。
  所以,从现在起,中国就要趁着日子还相对好过的时候,为“体面的衰落”做准备。其中一个核心战略,就是大幅提高劳动力成本,强制企业支付环境代价。
  中国的时间已不多,现在如不改弦易辙,未来的衰落可能会真的到来。
其他文献
很久没回到那里去了,已经忘了有多长时间没回去过。只知道,两年间,回去的次数一只手能够数得清!  我估摸着,倘若不是这次机会,今年我也不会回去那里。毕竟那里太多的是我的不舍,但同样太多也是我不愿提及。在“码砌”这堆文字之前无数次地回头去看了看之前的一些记录或感言。才发现所有的文字大多寄有伤感的,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历程。之所以说是历程,是因为这一切我是真真切切地过来的!一秒一分,每时每刻,年年月月
期刊
儿时随外公去乡下陪外祖母的那一年,是我童年里最明媚灿烂的一段时光,还是一生当中最清新芳醇的一段记忆,像有一只温柔的手,在轻轻拨动着记忆的琴弦,而它便是那个最美丽动听的音符。  初夏的清晨,外公和我几乎每天都坐在开满嫩黄小雏菊的山冈上,静静遥看远方绵延的山峦,或者,外公娓娓给我讲一段童话寓言故事……微风带起他的衣角和发梢,清风徐徐从身旁飘过,空气中响起一丝轻柔的花落的声音。  每每恋恋不舍地离开时,
期刊
“我想先借你做我的女朋友,再借你做我的妻子,然后借你做我孩子的妈妈,最后借你做我的老伴儿,可不可以?”他温柔的眼神深深地看进了我的心。我呆住了,丝毫没有发觉自己点了头,直到他一把抱住我,我才惊醒。  直到现在,我仍不明白我怎么就稀里糊涂地把自己“借”给了他,似乎是从那次“借钱事件”开始,我就不知不觉地一步步踏入他所设计的“爱情圈套”。  那是我读大二的时候,他高我一个年级。当时他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
期刊
亚坤的咖椰烤面包是近来的新欢,烤得香脆的面包夹着冰滑的牛油及咖椰酱,一杯带有炭火味的咖啡,两粒只用滚水烫过的鸡蛋,水嫩嫩的蛋白裹着颤悠悠的蛋黄,用小匙轻轻一戳,迫不及待地溢流,加少许酱青食用,营养早餐,色香味俱有。   那是正午11时,机场。泰亚洲航空的飞机不设坐位号,选择一个靠窗的位,空姐空少双手合十微笑着用泰语说“你好”。这是一次简单的旅行,预定了酒店,计划好行程,只需把自己打包准点送去。  
期刊
小时候,山上干活,放学路上,渴了到就近的人家,从水井里拔出一桶井凉水,用水葫芦掏一瓢水,咚咚一饮而尽,然后长长地出一口气,感到浑身舒服。  家在农村,只有绿树、飞鸟、小河,一切都是那么的恬淡而优雅。印象中,无论老少,渴了从不喝白开水或者茶水。庄稼人,活忙谁还有时间,慢条斯理地用柴把水烧开,有那工夫,还不如好好歇歇腿,受用和自在。   前几天回到家里,还像小时候那样,拔起一桶满满的井凉水喝个痛快,却
期刊
我在一窗雨雾前胡思乱想,突然间眼前一亮,还有脚心一阵发麻,使我不由自主地跳了起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直到嗅出一股焦煳味以后才突然醒悟:打雷了!我的记忆中确有一点儿动静,好像是刚才闷闷的一声。   这一闷雷肯定打中我家,否则楼面和墙面不会带电,更不会抽击我两只赤脚。我紧张地想到:应该做点儿什么。我赶快远离窗口,又赶快检查家里的情况,发现家里虽没着火,但电脑屏幕已经黑了,传真机已经冒烟,电话机里
期刊
她是公司里的一个打字员,打字员的工作很枯燥,薪水也不高,但她挺喜欢这项工作的,她常常想,自己一个中专毕业生,能做一个打字员,就很不错了。公司很大,几百号的人,却从没有人去过她那间狭小的打字室,他们只是把要打的文稿从一个小窗口递进来,她再递出去,似乎没有人在乎她的存在。  尽管这样,她却感觉自己生活得很丰足,她每天非主流的装扮,工作累了就听听音乐,哼一哼歌,高兴了就开怀大笑,渴了饿了,就从包里掏出可
期刊
张恨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走红的作家之一,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全国,倾倒无数男女。据说,鲁迅的母亲就是张恨水的“小说迷”,每逢有张恨水的新书出版,鲁迅一定要买回去给母亲看。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的散文、诗词、游记,共近3000万字,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这样一个才子,生活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否也如他的小说作品般充满传奇?记者分
期刊
生活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应对生活充满感激,至少,它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   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富翁可能整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心情舒畅:一位残疾人可能坦然乐观;一位处境顺利的人可能会愁眉不展,一位身处逆境的人可能会面带微笑……   一个人的情绪受环境的影响,这是很正常的,但你苦着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对处境并
期刊
“一句真话比全世界的分量都重”,这是刚刚去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说过的话。索尔仁尼琴以批判的方式爱国,以灵魂的良知写作,一生坚持讲“真话”,即使遭遇关进监狱八年、流放两年、剥夺国籍驱逐出境的打击,也始终如一,不改初衷,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三岁小孩都懂得的讲“真话”的能力,许多成人却在不断弱化、异化、退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性的悲哀。如果说政客说谎是愚弄民众,那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