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教师都非常重视写作教学,但是教师的付出却没有收到相应的回报,教师的辛苦与努力所换来的是学生对写作的畏惧与畏难,一提笔就似笔有千斤,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无情可抒,即使写出来也是内容千篇一律、词汇干瘪,没有真情实感,味如嚼蜡。如何改变这一写作现状,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写出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富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用兴趣开启写作之门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就小学生的写作而言,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参与的主观意愿,才能把写作当做一件乐事,并把这种积极的情感融入写作之中,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相反,如果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完全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被动写作,那么学生就会把写作当成一件苦差事来应付,学生没有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自然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因此,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激发的学生兴趣,以兴趣开启写作之门,带领学生走进写作世界,让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乐于写作,爱上写作。
首先,要树立教师新形象。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他任教的学科的态度。学生喜爱教师,自然会把对教师的喜爱转移到学科学习上来。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以严师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教师多是畏惧与紧张。我们要改变这一形象,要以爱贯穿教学,以慈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感受到教师如春风如阳光般的情感,从而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会对他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喜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其次,要创设教学新情境。教师直接抛出例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利于学生想象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语言的组织等。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将写作教学寓于多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把写作当做一件礼物来接受。如创设游戏情境,缓解紧张心理。教师在写作前让学生进行游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整个活动过程热闹非凡。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在游戏中表现、心理、场面等,然后再开始写作。又如,创设多媒体情境,减轻写作难度。在描写小动物、植物或写游记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写作对象真实直观地再现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这样学生在写作时自然就会下笔如有神。
二、用生活浇灌写作之花
生活与写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写作教学只有植根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才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收获一份真实的生活、独特的体验,才能用生活这股“活水”浇开写作之花。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写作源于生活,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就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以及所发生的事。学生只有认真观察,丰富表象,才能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为文所用。
其次,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要想得到第一手生活信息,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于一般中见个别,于表象中见本质,就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只有这样观察才是有效的,才能有序、永久地停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因此,在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的基础上要渗透观察方法的指导,如对于人物的观察,要让学生学会从外貌、语言、表情、心理、动作等方面来观察。
三、借口头作文育写作之果
叶圣陶先生说过:“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件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都是重要的写作形式,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一种辅助形式,与书面作文相比更具灵活性与随意性,更能激起学生说的激情,只要长期坚持,对学生书面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口头作文没有必要说一篇完整的文章,一段话,哪怕只是几句话也可以。其方式更为灵活,我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或课中的空闲时间让学生对指定的内容或者由学生自己选定来进行说话训练。口头作文的优势在于没有过多的限制,从心理上减轻了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从而使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说话训练中来。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开始只要求学生说几句话流利的话,然后逐渐过渡到让学生围绕一定的中心、具有一定的层次地讲话。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注重遣词造句,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与灵活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等,从而育出写作教学之果。
总之,对于小学写作教学我们要高度重视,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我相信,只要我们以兴趣打开学生写作之门,用生活浇灌写作之花,以口头作文来育写作之果,一定能促进学生形成持久的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责编 张亚欣)
一、用兴趣开启写作之门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就小学生的写作而言,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参与的主观意愿,才能把写作当做一件乐事,并把这种积极的情感融入写作之中,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相反,如果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完全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被动写作,那么学生就会把写作当成一件苦差事来应付,学生没有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自然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因此,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激发的学生兴趣,以兴趣开启写作之门,带领学生走进写作世界,让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乐于写作,爱上写作。
首先,要树立教师新形象。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他任教的学科的态度。学生喜爱教师,自然会把对教师的喜爱转移到学科学习上来。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以严师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教师多是畏惧与紧张。我们要改变这一形象,要以爱贯穿教学,以慈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感受到教师如春风如阳光般的情感,从而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会对他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喜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其次,要创设教学新情境。教师直接抛出例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利于学生想象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语言的组织等。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将写作教学寓于多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把写作当做一件礼物来接受。如创设游戏情境,缓解紧张心理。教师在写作前让学生进行游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整个活动过程热闹非凡。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在游戏中表现、心理、场面等,然后再开始写作。又如,创设多媒体情境,减轻写作难度。在描写小动物、植物或写游记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写作对象真实直观地再现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这样学生在写作时自然就会下笔如有神。
二、用生活浇灌写作之花
生活与写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写作教学只有植根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才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收获一份真实的生活、独特的体验,才能用生活这股“活水”浇开写作之花。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写作源于生活,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就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以及所发生的事。学生只有认真观察,丰富表象,才能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为文所用。
其次,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要想得到第一手生活信息,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于一般中见个别,于表象中见本质,就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只有这样观察才是有效的,才能有序、永久地停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因此,在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的基础上要渗透观察方法的指导,如对于人物的观察,要让学生学会从外貌、语言、表情、心理、动作等方面来观察。
三、借口头作文育写作之果
叶圣陶先生说过:“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件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都是重要的写作形式,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一种辅助形式,与书面作文相比更具灵活性与随意性,更能激起学生说的激情,只要长期坚持,对学生书面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口头作文没有必要说一篇完整的文章,一段话,哪怕只是几句话也可以。其方式更为灵活,我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或课中的空闲时间让学生对指定的内容或者由学生自己选定来进行说话训练。口头作文的优势在于没有过多的限制,从心理上减轻了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从而使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说话训练中来。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开始只要求学生说几句话流利的话,然后逐渐过渡到让学生围绕一定的中心、具有一定的层次地讲话。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注重遣词造句,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与灵活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等,从而育出写作教学之果。
总之,对于小学写作教学我们要高度重视,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我相信,只要我们以兴趣打开学生写作之门,用生活浇灌写作之花,以口头作文来育写作之果,一定能促进学生形成持久的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