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7月23日,杭州钱江三桥引桥塌了,距离它建成通车不过14年。但是与它同江一望的钱塘江大桥,70多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在这座桥上,动车可以跑到时速120公里,汽车也可以跑到时速100公里,40吨、甚至60吨重的汽车也在桥上跑。现在这座大桥日通行汽车超过一万辆,火车超过150辆。尽管这座桥曾经被大规模炸过三次,但至今没有进行过技术上的大修。这座“炸药不放对位置都炸不掉”的桥的设计者就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
茅以升,我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一个光辉的名字,他的人生和他建造的桥梁一样让世人瞩目。
“奋斗”宏愿幼年立 大洋彼岸中国龙
出生时,茅以升手心通红,被认为是大富大贵的吉兆。祖父茅谦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读书人,他为孙子取名“以升”,意思是既希望家业昌盛,更希望国家升平。
茅以升自幼家境贫寒,衣食不继,常遭到贵胄子弟的讥讽。这让他内心愤懑,但也由此增强了自立自强的决心。10岁的茅以升珍藏着祖父赠给他的墨宝——“奋斗”二字,他把它看成进步的秘诀。
茅以升常到祖父的藏书阁楼里读古书,学习起来有一股倔劲儿。有一次,他捧着书边走边读,一不小心就撞到一棵树,他竟以为旁边有人在打他,引得路人捧腹大笑;夏天,“火炉”南京热得出奇,别人手摇扇子擦着汗,茅以升却躲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抄写古文……
15岁那年,茅以升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时逢北京清华学堂招收留美预备生,我应当机立断,远离家乡北上投考……”千里求学,茅以升被赞叹为“人小志大堪称奇迹”。但他默默无语,时常告诫自己要勤奋治学。预科班里别人打牌下棋看戏,他却抱着“学而时习之”的态度,丝毫不放松。
毕业考试时,茅以升被评为唐山路矿学堂第一名。随后他报考了留美官费研究生,并毫无悬念地登上“中华号”远洋客轮,赴大洋彼岸留学。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茅以升仅用一年时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毕业典礼那天,校长当场宣布:“今后凡是唐山路矿学堂的毕业生来康奈尔作研究生的,可以免试入学。”
之后,茅以升又进入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前身)攻读博士。自小就立下“奋斗”宏愿的茅以升,对理论知识极度渴求。他一边在桥梁公司实习,一边攻读博士。时间对于这位22岁的年轻人来说异常珍贵,他早上4点起床,坐车时还不忘学习外语;工人休息时,他就放下工具掏出纸和笔做功课;在图书馆看书太入神,他竟被管理员锁在屋子里;即便是深夜,他躺在床上嘴里也经常嘟囔着什么……这个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又一次用勤奋证明了一切。他的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顺利通过,并被认为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水平,该文的科学创见还被称为“茅氏定律”。当地各大报纸都登载了这一消息,之前看不起中国人的美国学生,此时也沉寂了。
钱塘江上经风雨 八十一难造大桥
茅以升10岁时,家乡秦淮河上举行龙舟大赛,一座年久失修、名为“文德桥”的桥梁,因众人挤压而坍塌,桥上的人都掉到河里,伤亡惨重,其中就有他的同学。这一事故让茅以升下定决心造出结实牢固的桥。这种决心也影响了他日后的职业选择,只要看到桥,茅以升都会认真观察。在结束了美国的学习之后,他走上交通大学唐山学校的讲台,开始挑战旧的教学方法。
年近不惑,茅以升接到一个电报,正是这封电报,让他与钱塘江连结在一起。电报是他在唐山路矿学堂的同学发来的,称建设厅长想推动各方在钱塘江兴建大桥。当时,中国多座大桥均留下了帝国主义的痕迹:德国人建的黄河大桥,俄国人建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日本人建的沈阳浑河大桥,美国人建的珠江大桥……难道中国人自己不能建造大桥吗?想到这,茅以升“让现代化大桥飞越天堑,去打破洋人诬蔑我们的谎言”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兴奋的茅以升其实也有些担心。杭州有句歇后语“钱塘江造桥——办不到”,唐代也有诗云:“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故不安桥。”修建钱塘江桥,古人没有办到,洋人也没有办到。钱塘江江水汹涌,波涛险恶,如果上下游同时并发,更是翻腾激荡势不可挡。如果再遇到台风,江面浊浪排空,风波就更为凶险。因此在钱塘江上建造大桥,极具挑战性。
经过半年勘测,茅以升在分析比较了十几个方案之后,做出了“钱塘江桥设计书”。然而,这只是开始,建桥需要500万银元,相当于7万建筑工人一年的工资,这样一笔巨款如何解决呢?桥梁专家的茅以升此时化身说客,与各银行联系,工程款的问题总算解决……
正如茅以升的母亲所言:“唐僧取经经过八十一难,唐臣(茅以升的字)造桥,也要经‘八十一难’”。打桩时,力小打不进去,力大了木桩就断。浮运沉箱是难度更大的工程,在钱塘江的潮水中,沉箱像脱缰的野马,四处乱窜;沉箱放不到木桩上,桥墩就筑不起来,又谈何建桥?建设过程中,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起进攻,空袭不断,企图炸毁尚未完工的钱塘江大桥。各大银行也找茅以升要求退款,流言蜚语也一并袭来……茅以升心急如焚,但他在困难面前并没有低头:“再有困难,大桥也得建成。在建桥上面,我决不后退半步!钱塘江大桥的成败,不是我一个人的小事,而是能不能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大事。”
茅以升对大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极尽苛刻。一根钢梁约有18000个螺钉,每个螺钉安装后都有专人逐个检查,不合格的螺钉被打上记号,重新安装。茅以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桥上这28万颗螺钉,颗颗都能承载千斤重担,他要向世人展示,中国人建造的大桥不比外国人差!
1937年9月26日清晨4时,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隆隆驶过钱塘江,两岸一片沸腾。历时两年半、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终于建成!
挥泪炸桥断通途 立志复桥大丈夫
钱塘江大桥通车时,战火已燃遍大江南北。局势一天天紧张起来,就在这时,茅以升接到一个命令:炸掉大桥,不让敌人占用!这意味着他历经万难刚刚建成的大桥就要被毁掉,此时,茅以升的心如同刀割,但他还是得执行这个命令。
待江边难民安全转移后,茅以升断然下令开动爆炸器。轰隆一声巨响,满江烟雾。雄跨钱塘江上的新桥,就此中断……这天,茅以升夜不成寐,挥笔写下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抗日战争胜利后,茅以升带着精心保护的14箱资料回到了杭州,受命主持修复被炸掉的钱塘江大桥。
此时的大桥满身创伤,损坏严重。修复中最困难的问题,和建桥一样,仍然是正桥桥墩和钢梁,有的墩壁甚至要彻底修复。当时正值国民党统治日益瓦解时期,经济崩溃加剧,人心浮动,因此工程进展非常缓慢。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钱塘江大桥在1948年终于修复完成。这座雄伟而壮丽的大桥,又一次屹立在祖国的大地上。茅以升终于实践了自己“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誓言。
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又参与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他花了一年时间进行勘察设计。在反复比较确定桥址后,茅以升又多次进行地质钻探,把建桥当成百年大计,极为慎重。长江历来被称为“不可飞渡”的天堑,而就在这滔滔长江上,茅以升架起了雄伟的人间彩虹。再多的艰难险阻,都被他看作是不断前进的垫脚石。如今,武汉长江大桥已超过设计时的使用年限,但桥面仍顺利通车无恙。
纵观茅以升的一生,他始终与桥梁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不仅建造了江河大桥,还修起了科普和友谊之桥。茅以升认为“科学属于人民”、“科普是一座通向四化的桥梁”。为此,他不遗余力地从事科普活动,写下了大量科普著作。他还经常到群众和青少年中去做科普演讲,为科技与人民之间架设了一座知识的桥梁。此外,茅以升还是一位沟通海内外友谊桥梁的工程师。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率领中国科技代表团访问过14个国家,为促进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各国人民的友谊辛劳奔波。他这种精神本身就是一座永远的桥!
茅以升在晚年回顾一生时说:“人生之路崎岖多于平坦,忽似深谷,忽似洪涛,好在有桥梁可以渡过,桥梁的名字叫什么呢?叫‘奋斗’。”“奋斗”不仅是茅以升的座右铭,更是当代青年应该秉承的一種精神。茅以升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将永远在青年一代的人生道路上熠熠生辉。
茅以升,我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一个光辉的名字,他的人生和他建造的桥梁一样让世人瞩目。
“奋斗”宏愿幼年立 大洋彼岸中国龙
出生时,茅以升手心通红,被认为是大富大贵的吉兆。祖父茅谦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读书人,他为孙子取名“以升”,意思是既希望家业昌盛,更希望国家升平。
茅以升自幼家境贫寒,衣食不继,常遭到贵胄子弟的讥讽。这让他内心愤懑,但也由此增强了自立自强的决心。10岁的茅以升珍藏着祖父赠给他的墨宝——“奋斗”二字,他把它看成进步的秘诀。
茅以升常到祖父的藏书阁楼里读古书,学习起来有一股倔劲儿。有一次,他捧着书边走边读,一不小心就撞到一棵树,他竟以为旁边有人在打他,引得路人捧腹大笑;夏天,“火炉”南京热得出奇,别人手摇扇子擦着汗,茅以升却躲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抄写古文……
15岁那年,茅以升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时逢北京清华学堂招收留美预备生,我应当机立断,远离家乡北上投考……”千里求学,茅以升被赞叹为“人小志大堪称奇迹”。但他默默无语,时常告诫自己要勤奋治学。预科班里别人打牌下棋看戏,他却抱着“学而时习之”的态度,丝毫不放松。
毕业考试时,茅以升被评为唐山路矿学堂第一名。随后他报考了留美官费研究生,并毫无悬念地登上“中华号”远洋客轮,赴大洋彼岸留学。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茅以升仅用一年时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毕业典礼那天,校长当场宣布:“今后凡是唐山路矿学堂的毕业生来康奈尔作研究生的,可以免试入学。”
之后,茅以升又进入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前身)攻读博士。自小就立下“奋斗”宏愿的茅以升,对理论知识极度渴求。他一边在桥梁公司实习,一边攻读博士。时间对于这位22岁的年轻人来说异常珍贵,他早上4点起床,坐车时还不忘学习外语;工人休息时,他就放下工具掏出纸和笔做功课;在图书馆看书太入神,他竟被管理员锁在屋子里;即便是深夜,他躺在床上嘴里也经常嘟囔着什么……这个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又一次用勤奋证明了一切。他的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顺利通过,并被认为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水平,该文的科学创见还被称为“茅氏定律”。当地各大报纸都登载了这一消息,之前看不起中国人的美国学生,此时也沉寂了。
钱塘江上经风雨 八十一难造大桥
茅以升10岁时,家乡秦淮河上举行龙舟大赛,一座年久失修、名为“文德桥”的桥梁,因众人挤压而坍塌,桥上的人都掉到河里,伤亡惨重,其中就有他的同学。这一事故让茅以升下定决心造出结实牢固的桥。这种决心也影响了他日后的职业选择,只要看到桥,茅以升都会认真观察。在结束了美国的学习之后,他走上交通大学唐山学校的讲台,开始挑战旧的教学方法。
年近不惑,茅以升接到一个电报,正是这封电报,让他与钱塘江连结在一起。电报是他在唐山路矿学堂的同学发来的,称建设厅长想推动各方在钱塘江兴建大桥。当时,中国多座大桥均留下了帝国主义的痕迹:德国人建的黄河大桥,俄国人建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日本人建的沈阳浑河大桥,美国人建的珠江大桥……难道中国人自己不能建造大桥吗?想到这,茅以升“让现代化大桥飞越天堑,去打破洋人诬蔑我们的谎言”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兴奋的茅以升其实也有些担心。杭州有句歇后语“钱塘江造桥——办不到”,唐代也有诗云:“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故不安桥。”修建钱塘江桥,古人没有办到,洋人也没有办到。钱塘江江水汹涌,波涛险恶,如果上下游同时并发,更是翻腾激荡势不可挡。如果再遇到台风,江面浊浪排空,风波就更为凶险。因此在钱塘江上建造大桥,极具挑战性。
经过半年勘测,茅以升在分析比较了十几个方案之后,做出了“钱塘江桥设计书”。然而,这只是开始,建桥需要500万银元,相当于7万建筑工人一年的工资,这样一笔巨款如何解决呢?桥梁专家的茅以升此时化身说客,与各银行联系,工程款的问题总算解决……
正如茅以升的母亲所言:“唐僧取经经过八十一难,唐臣(茅以升的字)造桥,也要经‘八十一难’”。打桩时,力小打不进去,力大了木桩就断。浮运沉箱是难度更大的工程,在钱塘江的潮水中,沉箱像脱缰的野马,四处乱窜;沉箱放不到木桩上,桥墩就筑不起来,又谈何建桥?建设过程中,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起进攻,空袭不断,企图炸毁尚未完工的钱塘江大桥。各大银行也找茅以升要求退款,流言蜚语也一并袭来……茅以升心急如焚,但他在困难面前并没有低头:“再有困难,大桥也得建成。在建桥上面,我决不后退半步!钱塘江大桥的成败,不是我一个人的小事,而是能不能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大事。”
茅以升对大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极尽苛刻。一根钢梁约有18000个螺钉,每个螺钉安装后都有专人逐个检查,不合格的螺钉被打上记号,重新安装。茅以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桥上这28万颗螺钉,颗颗都能承载千斤重担,他要向世人展示,中国人建造的大桥不比外国人差!
1937年9月26日清晨4时,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隆隆驶过钱塘江,两岸一片沸腾。历时两年半、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终于建成!
挥泪炸桥断通途 立志复桥大丈夫
钱塘江大桥通车时,战火已燃遍大江南北。局势一天天紧张起来,就在这时,茅以升接到一个命令:炸掉大桥,不让敌人占用!这意味着他历经万难刚刚建成的大桥就要被毁掉,此时,茅以升的心如同刀割,但他还是得执行这个命令。
待江边难民安全转移后,茅以升断然下令开动爆炸器。轰隆一声巨响,满江烟雾。雄跨钱塘江上的新桥,就此中断……这天,茅以升夜不成寐,挥笔写下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抗日战争胜利后,茅以升带着精心保护的14箱资料回到了杭州,受命主持修复被炸掉的钱塘江大桥。
此时的大桥满身创伤,损坏严重。修复中最困难的问题,和建桥一样,仍然是正桥桥墩和钢梁,有的墩壁甚至要彻底修复。当时正值国民党统治日益瓦解时期,经济崩溃加剧,人心浮动,因此工程进展非常缓慢。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钱塘江大桥在1948年终于修复完成。这座雄伟而壮丽的大桥,又一次屹立在祖国的大地上。茅以升终于实践了自己“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誓言。
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又参与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他花了一年时间进行勘察设计。在反复比较确定桥址后,茅以升又多次进行地质钻探,把建桥当成百年大计,极为慎重。长江历来被称为“不可飞渡”的天堑,而就在这滔滔长江上,茅以升架起了雄伟的人间彩虹。再多的艰难险阻,都被他看作是不断前进的垫脚石。如今,武汉长江大桥已超过设计时的使用年限,但桥面仍顺利通车无恙。
纵观茅以升的一生,他始终与桥梁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不仅建造了江河大桥,还修起了科普和友谊之桥。茅以升认为“科学属于人民”、“科普是一座通向四化的桥梁”。为此,他不遗余力地从事科普活动,写下了大量科普著作。他还经常到群众和青少年中去做科普演讲,为科技与人民之间架设了一座知识的桥梁。此外,茅以升还是一位沟通海内外友谊桥梁的工程师。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率领中国科技代表团访问过14个国家,为促进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各国人民的友谊辛劳奔波。他这种精神本身就是一座永远的桥!
茅以升在晚年回顾一生时说:“人生之路崎岖多于平坦,忽似深谷,忽似洪涛,好在有桥梁可以渡过,桥梁的名字叫什么呢?叫‘奋斗’。”“奋斗”不仅是茅以升的座右铭,更是当代青年应该秉承的一種精神。茅以升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将永远在青年一代的人生道路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