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可以批判继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传统孝文化的合理精神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都具有现代价值。
关键词:孝文化;合理内核;现代价值。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孝"具有突出的地位,是封建伦理观念的核心--百善孝为先。《孝经》记载:"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礼仪、文化、教育等,都是在"孝"的基础上产生的。传统的孝文化,既包含了许多至今尚有生命力的道德智慧,也包含了不少对当今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糟粕思想。理性的审视传统的孝文化,对其进行批判继承,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表明,他肯定具有积极的、合理的内容,应此才能延续到今天,并对现代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积极、合理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赡养父母、敬爱双亲。《抱朴子·对俗》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出,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人由父母所生,又由父母的照顾而长大,所以儿女长大后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同时赡养父母有绝不意味着仅仅是父母吃饱喝足穿暖,而是在赡养的过程中,贯之以"敬"的精神及不但要孝敬父母,而且要使父母心情舒畅。
子游问孝于孔子,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①在孔子看来,只有养活父母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或孝的深层含义,则是敬爱父母。又如子夏问孝于孔子,子曰:"色难,有事服其劳;有酒食,先父母,曾是以为孝乎?"②同样在孔子看来,仅仅替父母做点事情,有了美酒菜肴让父母吃,这不难做到,最难的是对父母和颜悦色,即由衷的尊敬父母。
第二.父母有错,婉言规劝。子曰:"事父母几谏"③孔子认为子女对父母的过错应该婉转的诤谏,而不应盲目顺从。曾子问孝于孔子"子从父之令,可为孝乎?"孔子予以否定,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④在孔子看来,当发现父亲有不义行为时,儿子应该对父亲婉转规劝,这也是孝。
司马光曾在其《温公家范》中也阐述了这一思想,如"谏者,为救过也。亲之命可以从而不从,是悖戾也。不可从而从之,则陷亲于大恶。然而不谏是路人,故当不义,则不可不争也。"
第三.敬爱他人。《孟子·梁惠王上》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北宋思想家张载也提出:"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这种由敬爱自己的双亲,推广到敬爱所有长辈、老人的道德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扶困济危、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孝文化虽有维护封建等级的一面,但客观上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形成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气,对家庭和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进步的作用。
二、传统孝文化合理内核的现代价值
百善孝为先,家和国昌盛。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社会稳定的良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继承和弘扬传统孝文化的合理思想,具有很大价值。
第一.孝文化的合理思想是爱国主义的源泉。爱国是对本民族的一种真挚而深厚的情感,是对祖先崇敬的血缘情义和孝亲意识。这种尊祖孝亲的观念,是凝聚华夏各民族间精诚团结的粘合剂,也是连接全球华人的心脉。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把孝文化的合理内核,最为重要内容加以弘扬,对内,可以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精忠报国的热情,对外,极大的调动海外华人的爱国情绪。
第二.家庭道德建设,促进家庭和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组成部分,如果为人子女者,都能关心敬爱父母,就使家庭充满温馨和谐的氛围。同时,青年人在家中对父母孝敬,又能深深的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使其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养成爱老、敬老的良好品德。文化的合理思想,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家庭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细胞,若人人在家中形成爱老、敬老的美德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一方面为家庭成员从事社会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把这种家庭中的爱老、敬老的美德推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利于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四、孝文化的合理思想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孝文化具有血浓于水的强大凝聚力。孝本身蕴含着对祖先的崇拜、对亲人的眷顾、对乡土的依恋等,使孝对人们具有很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它最能唤起人们的孝亲意识,勾起人们思乡寻根之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传统孝道中能有效聚拢人心、整合人力的这一合理因素,将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做出贡献。
稳定与发展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生产组织和社会生产才能得以进行与发展。"孝可能没有直接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但是它还是以其推动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1]家庭稳定了,社会国家的稳定就有了基础,当前,倡导孝文化合理思想,是社会安定团结、健康发展的保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五.孝文化的合理思想是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有利措施。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号称世界老年人口大国。"据世界银行统计和预测,19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160.7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约13.4%,1990年为9935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约21%,预计2030年将增加到32845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约26%,现在世界上每五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中国老年人;2030年将是世界上每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中国老年人。"[2]所以,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国是在经济不很发达、社会服务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在来年人口中有80%以上没有养老金,社会保障很有限,这就决定了我国家庭养老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我国老年人口70%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安度晚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庭对老年人的积极保障作用是任何其他社会保障难以完全替代的,家庭养老是迄今为止最古老、也是最基本、最现实的养老方式,也是普遍认同的养老模式,而它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孝文化。
三、现阶段如何发扬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
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得到广泛传播。首先,在公共场所举行文艺表演,广泛宣传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是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反观自己是否对老人父母尽孝。其次,普及孝道教育,孝道教育要从小孩抓起,孝道教育是爱国、爱民教育的基础,把它作为少儿启蒙教育的必修课,使青少年从小充满爱心、孝心,并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再次,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等其他传播媒介,播放一些发扬孝道这一传统美德的影片和现实报道,使人们直接看到、感受到孝道,从自己的家庭中做起,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
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律监督,使孝道教育与法律调控相结合。社会生活是通过德治和法治两种基本手段维护的,因此,对人们进行尊老爱幼的孝道思想教育时,还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监督,同时还应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使年轻一代懂得尊老、爱老、养老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要老年人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使道德教育与法律调控相结合,更有利于传统孝文化的发扬。
综上所述,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发扬传统孝文化中的合理内核,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注释:
①《论语·为政》。
②《论语·为政》。
③《论语·里仁》。
④《孝经》。
参考文献:
[1]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孝文化;合理内核;现代价值。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孝"具有突出的地位,是封建伦理观念的核心--百善孝为先。《孝经》记载:"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礼仪、文化、教育等,都是在"孝"的基础上产生的。传统的孝文化,既包含了许多至今尚有生命力的道德智慧,也包含了不少对当今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糟粕思想。理性的审视传统的孝文化,对其进行批判继承,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表明,他肯定具有积极的、合理的内容,应此才能延续到今天,并对现代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积极、合理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赡养父母、敬爱双亲。《抱朴子·对俗》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出,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人由父母所生,又由父母的照顾而长大,所以儿女长大后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同时赡养父母有绝不意味着仅仅是父母吃饱喝足穿暖,而是在赡养的过程中,贯之以"敬"的精神及不但要孝敬父母,而且要使父母心情舒畅。
子游问孝于孔子,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①在孔子看来,只有养活父母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或孝的深层含义,则是敬爱父母。又如子夏问孝于孔子,子曰:"色难,有事服其劳;有酒食,先父母,曾是以为孝乎?"②同样在孔子看来,仅仅替父母做点事情,有了美酒菜肴让父母吃,这不难做到,最难的是对父母和颜悦色,即由衷的尊敬父母。
第二.父母有错,婉言规劝。子曰:"事父母几谏"③孔子认为子女对父母的过错应该婉转的诤谏,而不应盲目顺从。曾子问孝于孔子"子从父之令,可为孝乎?"孔子予以否定,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④在孔子看来,当发现父亲有不义行为时,儿子应该对父亲婉转规劝,这也是孝。
司马光曾在其《温公家范》中也阐述了这一思想,如"谏者,为救过也。亲之命可以从而不从,是悖戾也。不可从而从之,则陷亲于大恶。然而不谏是路人,故当不义,则不可不争也。"
第三.敬爱他人。《孟子·梁惠王上》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北宋思想家张载也提出:"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这种由敬爱自己的双亲,推广到敬爱所有长辈、老人的道德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扶困济危、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孝文化虽有维护封建等级的一面,但客观上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形成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气,对家庭和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进步的作用。
二、传统孝文化合理内核的现代价值
百善孝为先,家和国昌盛。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社会稳定的良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继承和弘扬传统孝文化的合理思想,具有很大价值。
第一.孝文化的合理思想是爱国主义的源泉。爱国是对本民族的一种真挚而深厚的情感,是对祖先崇敬的血缘情义和孝亲意识。这种尊祖孝亲的观念,是凝聚华夏各民族间精诚团结的粘合剂,也是连接全球华人的心脉。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把孝文化的合理内核,最为重要内容加以弘扬,对内,可以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精忠报国的热情,对外,极大的调动海外华人的爱国情绪。
第二.家庭道德建设,促进家庭和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组成部分,如果为人子女者,都能关心敬爱父母,就使家庭充满温馨和谐的氛围。同时,青年人在家中对父母孝敬,又能深深的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使其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养成爱老、敬老的良好品德。文化的合理思想,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家庭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细胞,若人人在家中形成爱老、敬老的美德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一方面为家庭成员从事社会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把这种家庭中的爱老、敬老的美德推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利于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四、孝文化的合理思想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孝文化具有血浓于水的强大凝聚力。孝本身蕴含着对祖先的崇拜、对亲人的眷顾、对乡土的依恋等,使孝对人们具有很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它最能唤起人们的孝亲意识,勾起人们思乡寻根之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传统孝道中能有效聚拢人心、整合人力的这一合理因素,将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做出贡献。
稳定与发展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生产组织和社会生产才能得以进行与发展。"孝可能没有直接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但是它还是以其推动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1]家庭稳定了,社会国家的稳定就有了基础,当前,倡导孝文化合理思想,是社会安定团结、健康发展的保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五.孝文化的合理思想是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有利措施。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号称世界老年人口大国。"据世界银行统计和预测,19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160.7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约13.4%,1990年为9935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约21%,预计2030年将增加到32845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约26%,现在世界上每五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中国老年人;2030年将是世界上每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中国老年人。"[2]所以,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国是在经济不很发达、社会服务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在来年人口中有80%以上没有养老金,社会保障很有限,这就决定了我国家庭养老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我国老年人口70%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安度晚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庭对老年人的积极保障作用是任何其他社会保障难以完全替代的,家庭养老是迄今为止最古老、也是最基本、最现实的养老方式,也是普遍认同的养老模式,而它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孝文化。
三、现阶段如何发扬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
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得到广泛传播。首先,在公共场所举行文艺表演,广泛宣传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是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反观自己是否对老人父母尽孝。其次,普及孝道教育,孝道教育要从小孩抓起,孝道教育是爱国、爱民教育的基础,把它作为少儿启蒙教育的必修课,使青少年从小充满爱心、孝心,并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再次,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等其他传播媒介,播放一些发扬孝道这一传统美德的影片和现实报道,使人们直接看到、感受到孝道,从自己的家庭中做起,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
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律监督,使孝道教育与法律调控相结合。社会生活是通过德治和法治两种基本手段维护的,因此,对人们进行尊老爱幼的孝道思想教育时,还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监督,同时还应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使年轻一代懂得尊老、爱老、养老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要老年人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使道德教育与法律调控相结合,更有利于传统孝文化的发扬。
综上所述,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发扬传统孝文化中的合理内核,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注释:
①《论语·为政》。
②《论语·为政》。
③《论语·里仁》。
④《孝经》。
参考文献:
[1]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