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美明先生 热衷于推广中华文化艺术,三十余年里,为两岸交流牵线搭桥,助人无数。丰厚的资历和富足的经验令他声名突起,活跃于各社团的艺术活动之中,受到社众的尊敬和欢迎。现在,他担任着多个文化类社团的主席,皆不辞辛劳,为之殚精竭虑。
【蔡美明先生,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亚运书法公益活动大使。担任八个社团主席,这些社团分别是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会、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协会、香港家长教师会联合总会、中国民俗文化艺术乐团、国际美容专业协会、国际画艺评审委员协会、世界音乐舞蹈专业评审协会、香港家长教师慈善基金协会。 】
从业之路与众不同
蔡美明先生出生于香港新界大埔,年少时受家庭条件限制,初上中学时便离开校园,踏上北上之路,从此人生转向,步入另一番天地,踏踏实实,延续至今。现在想来,他仍对未完成学业抱有丝丝遗憾,但却心怀感恩,倍觉庆幸——正因为如此,自己才拥有了一番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
“虽然没机会继续读书,但还好,我遇到了湖北制片厂的厂长,张文甲先生。是他让我年纪轻轻便有机会与许多中央领导坐在一起,叙谈,开会。”蔡美明先生回忆道。时年仅十余岁的他跟随着这位被他敬称为老师的厂长走南闯北,见识了被各色文化装点得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一晃三十余年过去,他的恩师已不在,但是作为学生的蔡美明先生仍在继续恩师的事业,俨然青出于蓝,已在业界闻名。
那是祖国改革开放前的倒数第二年,蔡美明先生随老师来到北京,后开始推广文化艺术,在内地待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此过程中,他逐渐迷上了这项参与建设精神文明的工作,不仅难得地接触到了不少政界人士,还与许多中国知名学府如清华、北大的教授与学子取得交流的机会,可谓收获颇丰,更为以后的道路铺垫了实力,奠定了基础。同时,日益扩大的影响力令他成为了文化艺术家、武术家、书法家与民间不可或缺的媒介,犹如文化与市场,成名与屈才的天平上,那激荡人心的砝码,被关注,受欢迎。
据了解,那时的蔡美明先生作为香港与内地文化界的桥梁之一,曾在人民大会堂及国家博物馆参与举办展览,为艺术家们的作品提供宽广的展示平台,因此得以与许多过去名不见经传而现今显赫一时的书法家频繁照会。由于这一关键性的地位,大批精美之作经他之手面世,为人所争相观赏,传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他所作出的贡献没有被遗忘,多年来,许多国宝级的文学家、医学家、武术家及书画艺术家仍与他保持着联络,成为他珍贵的知心笔友。
问及参与社会,推广文化艺术以来的最大感受,蔡美明先生说,“你怎么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么样对你。”他表示,最欣赏和蔼可亲,善待他人的艺术家;最不看好自命不凡,固执己见者。若大家都能和睦相处,勤于沟通,达成一致,结果或许更理想。
文化推广不遗余力
回到香港之后,蔡美明先生依旧牵挂着内地的文化事业,时常两地奔走,力所能及地再作贡献。2010年,蔡美明先生就受到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的聘请,担任亚运书法公益活动唯一指定大使,他将此看作一份肯定,更实事求是地做好份内工作,以不负所托。
亚运会举行前夕,他就以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协会为依托,联合中国小康年鉴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在香港的尖沙咀举办了一场街知巷闻的“迎亚运书法健身运动进社区”活动。据悉,此次活动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商界的支持,最终吸引了千余社众共同参与。由于充分地体现了亚运的竞技精神,同时推动了中华艺术文化的传播,促进了社众的和谐与交流,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获得圆满成功。
关于这样的大型活动,在蔡美明先生的推广生涯中不在少数。据他保守估计,“一年之内,可以筹划二十次小型活动,七八次大型活动。”这样的数字需要广阔的人脉和精干的能力及丰富的经验,一般策划恐不能企及。从业三十余年的蔡美明先生则不仅可以在短短数天内完成,且能够熟稔地控制场面,使一切环节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无怪乎,他受到业界人士的推崇和尊敬!
香港分为十八个区,每个区都设有一间香港家长教师会,而蔡美明先生担任着整个香港的家长教师联合总会的主席。在任期间,他同样为香港学子进入内地参观及内地学子赴港交流的“双边”活动搭建虹桥,付诸了不懈的努力。他介绍道,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学校所扮演的角色是教育者,该会则是从旁辅助的配合者。平时,分会筹办活动,力求孩子们在课余间、课堂外同样能够娱乐身心,有所受益。相比较而言,总会的活动规模相对更大,覆盖面更广,参与性更强。
2010年7月,“盛世歌舞,舞动香江”的文化交流展演活动在港进行,为期七天。八百余名内地学子来此与香港学子共聚一堂,频繁互动,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沟通了两地情谊。此次活动的主办机构之一便是蔡美明先生所在的香港家长教师联合总会。作为该会的主席,他很乐意推动类似活动的举行。他介绍说,如此大型展出,还有赖于众多爱心企业家的支持。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多多举行,为内地及港澳的孩子提供展示自己和拓宽视野的平台。
为此,蔡美明先生的生活变得繁忙而充满意义,2011年2月,中港文艺精英汇演在伊丽莎白体育馆举行。身兼五大协办机构中的中华文化艺术研究会和香港家长联合总会之主席的他,自然再次义不容辞地参与进来,为晚会的成功献上一份绵力。
热忱服务快乐知足
算起来,蔡美明先生已在两岸学子的交流活动上投入了十年光阴,所充当的媒介角色一直敬业有加,所经手的交流活动层出不穷,所帮助出外考察的团体更是不胜枚举,而最令他心有触动的,是那少数家境不佳,渴望放眼世界的孩子。他说,“他们当中,有的从来没有过长途旅行,一坐上大巴便晕车。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是值得的。我会力所能及地去做,并希望获得各善长的支持。”
令他欣慰的是,目前,两岸的文化之路已基本打通,交流活动日趋稳定成熟,所以,他预备“功成身退”,将工作重点转移至长者服务。他解释说,“青少年的交流与往来还存在一定局限,因为他们的主业是读书,只有寒暑假才有足够时间外出。长者则不同,他们退休以后,赋闲在家,正是孤独的时候,时间较为自由,随时可以成行。”
据了解,蔡美明先生所在的村有一块四千五百平方米的旺地,由于所处地段位于市中心附近,交通方便,商铺林立,位置优越,如今受到格外的青睐,已有多家机构前来打探,希望获得使用权。香港寸土寸金,这块旺地的价值或要待价而沽。
蔡美明先生生长于斯,最能体会这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还曾参与过其中的管理,现仍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力关心着这里未来的发展。据他透露,这里一部分会变卖易主,一部分则留用合作。中国老龄基金会曾派人来此接洽,有意在此发展。如果有望成功,双方将有机会共同推进长者服务形成友好联盟,在此成立老年人服务中心。
一谈到服务,他的心情似乎格外舒畅,笑容拂面,显得志得意满。看得出来,虽然做了许多实事,既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又没有报酬,还偶尔受到刁难,但是,凭着一颗真诚为社众的心,他仍旧快乐且知足。
说起所作所行,蔡美明先生并不过多渲染自己的功劳,而尤其提到了一批在他周围和他一道默默努力的义工,大赞他们“不简单,肯付出”。这个群体当中,不仅有教育界的大学教授,亦有经济领域的商会会长、社团主席等,还有其它行业的热心人士。他们各自在原本的岗位上作出了相应的贡献,又来到社会服务的大舞台之上,“施展拳脚”,寓情于义!
为推广文化,服务社会操劳半生,始终无私,不计回报,蔡美明先生便是如此,甘当虹桥,不辞辛劳,教旁者闻之,肃然起敬!
【蔡美明先生,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亚运书法公益活动大使。担任八个社团主席,这些社团分别是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会、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协会、香港家长教师会联合总会、中国民俗文化艺术乐团、国际美容专业协会、国际画艺评审委员协会、世界音乐舞蹈专业评审协会、香港家长教师慈善基金协会。 】
从业之路与众不同
蔡美明先生出生于香港新界大埔,年少时受家庭条件限制,初上中学时便离开校园,踏上北上之路,从此人生转向,步入另一番天地,踏踏实实,延续至今。现在想来,他仍对未完成学业抱有丝丝遗憾,但却心怀感恩,倍觉庆幸——正因为如此,自己才拥有了一番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
“虽然没机会继续读书,但还好,我遇到了湖北制片厂的厂长,张文甲先生。是他让我年纪轻轻便有机会与许多中央领导坐在一起,叙谈,开会。”蔡美明先生回忆道。时年仅十余岁的他跟随着这位被他敬称为老师的厂长走南闯北,见识了被各色文化装点得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一晃三十余年过去,他的恩师已不在,但是作为学生的蔡美明先生仍在继续恩师的事业,俨然青出于蓝,已在业界闻名。
那是祖国改革开放前的倒数第二年,蔡美明先生随老师来到北京,后开始推广文化艺术,在内地待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此过程中,他逐渐迷上了这项参与建设精神文明的工作,不仅难得地接触到了不少政界人士,还与许多中国知名学府如清华、北大的教授与学子取得交流的机会,可谓收获颇丰,更为以后的道路铺垫了实力,奠定了基础。同时,日益扩大的影响力令他成为了文化艺术家、武术家、书法家与民间不可或缺的媒介,犹如文化与市场,成名与屈才的天平上,那激荡人心的砝码,被关注,受欢迎。
据了解,那时的蔡美明先生作为香港与内地文化界的桥梁之一,曾在人民大会堂及国家博物馆参与举办展览,为艺术家们的作品提供宽广的展示平台,因此得以与许多过去名不见经传而现今显赫一时的书法家频繁照会。由于这一关键性的地位,大批精美之作经他之手面世,为人所争相观赏,传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他所作出的贡献没有被遗忘,多年来,许多国宝级的文学家、医学家、武术家及书画艺术家仍与他保持着联络,成为他珍贵的知心笔友。
问及参与社会,推广文化艺术以来的最大感受,蔡美明先生说,“你怎么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么样对你。”他表示,最欣赏和蔼可亲,善待他人的艺术家;最不看好自命不凡,固执己见者。若大家都能和睦相处,勤于沟通,达成一致,结果或许更理想。
文化推广不遗余力
回到香港之后,蔡美明先生依旧牵挂着内地的文化事业,时常两地奔走,力所能及地再作贡献。2010年,蔡美明先生就受到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的聘请,担任亚运书法公益活动唯一指定大使,他将此看作一份肯定,更实事求是地做好份内工作,以不负所托。
亚运会举行前夕,他就以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协会为依托,联合中国小康年鉴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在香港的尖沙咀举办了一场街知巷闻的“迎亚运书法健身运动进社区”活动。据悉,此次活动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商界的支持,最终吸引了千余社众共同参与。由于充分地体现了亚运的竞技精神,同时推动了中华艺术文化的传播,促进了社众的和谐与交流,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获得圆满成功。
关于这样的大型活动,在蔡美明先生的推广生涯中不在少数。据他保守估计,“一年之内,可以筹划二十次小型活动,七八次大型活动。”这样的数字需要广阔的人脉和精干的能力及丰富的经验,一般策划恐不能企及。从业三十余年的蔡美明先生则不仅可以在短短数天内完成,且能够熟稔地控制场面,使一切环节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无怪乎,他受到业界人士的推崇和尊敬!
香港分为十八个区,每个区都设有一间香港家长教师会,而蔡美明先生担任着整个香港的家长教师联合总会的主席。在任期间,他同样为香港学子进入内地参观及内地学子赴港交流的“双边”活动搭建虹桥,付诸了不懈的努力。他介绍道,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学校所扮演的角色是教育者,该会则是从旁辅助的配合者。平时,分会筹办活动,力求孩子们在课余间、课堂外同样能够娱乐身心,有所受益。相比较而言,总会的活动规模相对更大,覆盖面更广,参与性更强。
2010年7月,“盛世歌舞,舞动香江”的文化交流展演活动在港进行,为期七天。八百余名内地学子来此与香港学子共聚一堂,频繁互动,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沟通了两地情谊。此次活动的主办机构之一便是蔡美明先生所在的香港家长教师联合总会。作为该会的主席,他很乐意推动类似活动的举行。他介绍说,如此大型展出,还有赖于众多爱心企业家的支持。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多多举行,为内地及港澳的孩子提供展示自己和拓宽视野的平台。
为此,蔡美明先生的生活变得繁忙而充满意义,2011年2月,中港文艺精英汇演在伊丽莎白体育馆举行。身兼五大协办机构中的中华文化艺术研究会和香港家长联合总会之主席的他,自然再次义不容辞地参与进来,为晚会的成功献上一份绵力。
热忱服务快乐知足
算起来,蔡美明先生已在两岸学子的交流活动上投入了十年光阴,所充当的媒介角色一直敬业有加,所经手的交流活动层出不穷,所帮助出外考察的团体更是不胜枚举,而最令他心有触动的,是那少数家境不佳,渴望放眼世界的孩子。他说,“他们当中,有的从来没有过长途旅行,一坐上大巴便晕车。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是值得的。我会力所能及地去做,并希望获得各善长的支持。”
令他欣慰的是,目前,两岸的文化之路已基本打通,交流活动日趋稳定成熟,所以,他预备“功成身退”,将工作重点转移至长者服务。他解释说,“青少年的交流与往来还存在一定局限,因为他们的主业是读书,只有寒暑假才有足够时间外出。长者则不同,他们退休以后,赋闲在家,正是孤独的时候,时间较为自由,随时可以成行。”
据了解,蔡美明先生所在的村有一块四千五百平方米的旺地,由于所处地段位于市中心附近,交通方便,商铺林立,位置优越,如今受到格外的青睐,已有多家机构前来打探,希望获得使用权。香港寸土寸金,这块旺地的价值或要待价而沽。
蔡美明先生生长于斯,最能体会这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还曾参与过其中的管理,现仍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力关心着这里未来的发展。据他透露,这里一部分会变卖易主,一部分则留用合作。中国老龄基金会曾派人来此接洽,有意在此发展。如果有望成功,双方将有机会共同推进长者服务形成友好联盟,在此成立老年人服务中心。
一谈到服务,他的心情似乎格外舒畅,笑容拂面,显得志得意满。看得出来,虽然做了许多实事,既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又没有报酬,还偶尔受到刁难,但是,凭着一颗真诚为社众的心,他仍旧快乐且知足。
说起所作所行,蔡美明先生并不过多渲染自己的功劳,而尤其提到了一批在他周围和他一道默默努力的义工,大赞他们“不简单,肯付出”。这个群体当中,不仅有教育界的大学教授,亦有经济领域的商会会长、社团主席等,还有其它行业的热心人士。他们各自在原本的岗位上作出了相应的贡献,又来到社会服务的大舞台之上,“施展拳脚”,寓情于义!
为推广文化,服务社会操劳半生,始终无私,不计回报,蔡美明先生便是如此,甘当虹桥,不辞辛劳,教旁者闻之,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