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该从培养人才素质出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会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本文从明确学习目标、让课堂“动”起来、培养思维能力三个方面论述,说明寓教于乐的重要性。
【关键词】寓教于乐;“动”起来;创新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纵观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发明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都始于对某方面的知识、某种事物、某个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成为“乐之者”。因此,笔者从培养人才素质出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既扎实学到数学知识,又充分体验到追求未知世界的无穷乐趣。
一、寓教于乐,明确学习目标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把学数学变成学生自觉的行动,就得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标。低年级小学生年纪小,对事物的认识很不深刻,随意性大,易受学习、生活、社会的影响。因此,我们就要因势利导,把学习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融汇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笔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寓教于乐,使学生逐步明确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中,笔者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分别让戴有11-20头饰的小朋友看作一列火车,按数的顺序,排列在前:11、12、13、14、16、17、18、19、20,对号入座上车,问:“还有哪号车厢的朋友未到?”这时,15号车厢的“朋友”跑来了,问他:“你是几号车厢的朋友?你应该在几的前面?几的后面?”回答后,再问:“15比14多___________________?15比16少_____________?”回答后,让他对号入座,随着音乐,火车开动了,小朋友们边鼓掌,边唱歌,轻松愉快,学习情绪很高。笔者既教会他们懂得读法、写法,更使他们懂得数的排列,数的大小比较,使他们掌握数学中的最基础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在生产发明创造中,都与数字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把数学学好,数学是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这就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再通过玩游戏,使学生明确,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并教育学生有远大理想,要当科学家、运动员、数学家……要为国争光。这不仅让学生明确了从小学好数学的目标,而且体现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培养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寓教于乐,真正“动”起来
低年级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不能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力,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愉快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知识的巩固。
1. 愉快的游戏带动学生学习知识
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而又没有负担的活动。例如:笔者在教学“十几减9”的一节练习课中,让同学们做一个“亚运会上夺金牌”的游戏,在“吉祥物乐羊羊”身上挂着多个金牌,在金牌上分别写上:
学生代表运动员,参加比赛时,运动员要报上:“我是跑步运动员”,并做跑步的姿势,若报是游泳运动员,就做游泳动作,在“乐羊羊”身上取下一个金牌立即口算,口算正确了,“乐羊羊”发出悦耳的音乐,以表示认同计算结果的正确,夺得了金牌,金牌也真的送给口算正确的小朋友。但算错时“乐羊羊”不再发出音乐声。人人争当运动员,个个想夺金牌,同学们的好胜好强顿时使得课堂热闹起来,对不能夺金牌的同学,老师及时鼓励及时帮助,使他们明确要当一名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不是一朝一夕可得的,必须认真地、扎实地学到知识,才能真正掌握本领。我们应有运动员那种顽强拼搏、刻苦学习的精神,才能把学习搞好。
2. 谐趣的儿歌带动学生记忆知识
谐趣、快乐的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所喜爱的。它好读易记,朗朗上口。笔者把一些计算所得的方法编成儿歌,让学生学习,这有利于知识的概括和规律的揭示。如学习“得数是11”的进位加法,要学生能准确算出得数是11,为将来学习11减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必须要把握好这节课,当学生经过动脑、动口、动手基本掌握计算方法后,再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牢记加法式子的结果,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引导学生编儿歌,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唱:“我出九,你出二,九二相加得十一。”学生拍着手跟着老师唱,学生很有兴趣。教师接着边唱边带,“我出八,你出三,八三相加得十一……”学生自编自唱:“我出七,你出四,七四相加得十一。”“我出六,你出五,六五相加得十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把知识归纳了,并以儿歌形式表达出来,巩固了数学知识,熟记20以内的加法,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3. 比赛中带动学生巩固知识
比赛是增加学习趣味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是符合儿童积极向上的心理。在训练“2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课中,进行学当“优秀邮递员”的游戏练习,让全班同学都当小邮递员,并分组进行送信接力赛。
信上分别写上得数是9、6、17、13的加减法式子,如:12-9、14-8、9 8、20-7、5 4、12 5、10 7、17-0、10 3、10-4、9 0等等。每四人小組都分别有5封信,(得数也是9、6、17、13),哪组同学把信送得又对又快便可以获得红旗奖励,这种既要算得对,又要跑得快,还要传得好的带有竞争性的游戏,学生的情绪异常激动,不仅能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
三、寓教于乐,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实际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数学教学任务,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不但要求学生计算正确迅速,还要学生计算合理灵活。因此,笔者较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思维方法和灵活敏捷的思维品质,在“百以内的计算”练习中,笔者让学生做“看式子找得数的游戏”,如:看32 5会找出37,还要让学生会“看得数找式子”的游戏,如见39会找出与得数对应的等式:38 1、37 2、36 3、35 4……这既培养了学生的顺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寓教于乐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诱导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会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就会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顾华.让每个学生动起来[J].中学教学参考,2011(12).
[2]东子.快乐教育18法[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关键词】寓教于乐;“动”起来;创新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纵观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发明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都始于对某方面的知识、某种事物、某个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成为“乐之者”。因此,笔者从培养人才素质出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既扎实学到数学知识,又充分体验到追求未知世界的无穷乐趣。
一、寓教于乐,明确学习目标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把学数学变成学生自觉的行动,就得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标。低年级小学生年纪小,对事物的认识很不深刻,随意性大,易受学习、生活、社会的影响。因此,我们就要因势利导,把学习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融汇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笔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寓教于乐,使学生逐步明确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中,笔者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分别让戴有11-20头饰的小朋友看作一列火车,按数的顺序,排列在前:11、12、13、14、16、17、18、19、20,对号入座上车,问:“还有哪号车厢的朋友未到?”这时,15号车厢的“朋友”跑来了,问他:“你是几号车厢的朋友?你应该在几的前面?几的后面?”回答后,再问:“15比14多___________________?15比16少_____________?”回答后,让他对号入座,随着音乐,火车开动了,小朋友们边鼓掌,边唱歌,轻松愉快,学习情绪很高。笔者既教会他们懂得读法、写法,更使他们懂得数的排列,数的大小比较,使他们掌握数学中的最基础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在生产发明创造中,都与数字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把数学学好,数学是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这就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再通过玩游戏,使学生明确,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并教育学生有远大理想,要当科学家、运动员、数学家……要为国争光。这不仅让学生明确了从小学好数学的目标,而且体现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培养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寓教于乐,真正“动”起来
低年级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不能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力,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愉快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知识的巩固。
1. 愉快的游戏带动学生学习知识
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而又没有负担的活动。例如:笔者在教学“十几减9”的一节练习课中,让同学们做一个“亚运会上夺金牌”的游戏,在“吉祥物乐羊羊”身上挂着多个金牌,在金牌上分别写上:
学生代表运动员,参加比赛时,运动员要报上:“我是跑步运动员”,并做跑步的姿势,若报是游泳运动员,就做游泳动作,在“乐羊羊”身上取下一个金牌立即口算,口算正确了,“乐羊羊”发出悦耳的音乐,以表示认同计算结果的正确,夺得了金牌,金牌也真的送给口算正确的小朋友。但算错时“乐羊羊”不再发出音乐声。人人争当运动员,个个想夺金牌,同学们的好胜好强顿时使得课堂热闹起来,对不能夺金牌的同学,老师及时鼓励及时帮助,使他们明确要当一名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不是一朝一夕可得的,必须认真地、扎实地学到知识,才能真正掌握本领。我们应有运动员那种顽强拼搏、刻苦学习的精神,才能把学习搞好。
2. 谐趣的儿歌带动学生记忆知识
谐趣、快乐的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所喜爱的。它好读易记,朗朗上口。笔者把一些计算所得的方法编成儿歌,让学生学习,这有利于知识的概括和规律的揭示。如学习“得数是11”的进位加法,要学生能准确算出得数是11,为将来学习11减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必须要把握好这节课,当学生经过动脑、动口、动手基本掌握计算方法后,再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牢记加法式子的结果,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引导学生编儿歌,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唱:“我出九,你出二,九二相加得十一。”学生拍着手跟着老师唱,学生很有兴趣。教师接着边唱边带,“我出八,你出三,八三相加得十一……”学生自编自唱:“我出七,你出四,七四相加得十一。”“我出六,你出五,六五相加得十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把知识归纳了,并以儿歌形式表达出来,巩固了数学知识,熟记20以内的加法,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3. 比赛中带动学生巩固知识
比赛是增加学习趣味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是符合儿童积极向上的心理。在训练“2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课中,进行学当“优秀邮递员”的游戏练习,让全班同学都当小邮递员,并分组进行送信接力赛。
信上分别写上得数是9、6、17、13的加减法式子,如:12-9、14-8、9 8、20-7、5 4、12 5、10 7、17-0、10 3、10-4、9 0等等。每四人小組都分别有5封信,(得数也是9、6、17、13),哪组同学把信送得又对又快便可以获得红旗奖励,这种既要算得对,又要跑得快,还要传得好的带有竞争性的游戏,学生的情绪异常激动,不仅能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
三、寓教于乐,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实际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数学教学任务,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不但要求学生计算正确迅速,还要学生计算合理灵活。因此,笔者较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思维方法和灵活敏捷的思维品质,在“百以内的计算”练习中,笔者让学生做“看式子找得数的游戏”,如:看32 5会找出37,还要让学生会“看得数找式子”的游戏,如见39会找出与得数对应的等式:38 1、37 2、36 3、35 4……这既培养了学生的顺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寓教于乐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诱导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会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就会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顾华.让每个学生动起来[J].中学教学参考,2011(12).
[2]东子.快乐教育18法[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