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新课堂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成了新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师们敢于实践,大胆创新,也有很多收获和感受。高效课堂,一方面看重教师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效益,我个人认为无论从哪方面提高课堂效益,都离不开一个字“实”。现在,我就语文课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新课堂改革中如何做实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学生预习要真,教师批改学案要实
语文预习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教科书上的课文的圈点勾画;二是完成学案上分配的任务;三是整理学案、写出感悟、收集错题。怎样保证学生做到真预习,学校有新招,上该课的头一天就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在晚自习专门安排时间预习语文,学生完成语文学案后,组长迅速收齐交到讲台,由科代表交教师办公桌上,这样保证学生独立完成,杜绝抄袭。对课文预习,在晚自习课间,每组学科组长先自查督促,教师再课前三分钟抽查,让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好习惯。另外,教师还规定,在校内学生一律不带语文相关的参考资料,如果被发现将被没收并扣分处理。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不添加半点水分,做出的答案才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教师查出的学情才是客观实际的。
学生学案交到教师哪里,教师在课前1-2节就得全批全改,还要用一个本子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次全面的学情调查,充分了解学生课前学情,为课堂有序有效进行打好必要的基础,也是教师有益的一次反思。首先,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度。如果确有没完成的学生,教师记录在案及时处理,问明原因追究小组个人责任,并在课前预习评比栏通报扣分。其次,教师检查学生的正确度。再次,教师要检查学生学案的真实性。批改完学案后,教师心中对一个组一个班的学生学案情况有了比对,哪些学生学案雷同了然于心,一经发现绝不姑息,避免学生照抄照搬,让学生做学案求真务实。另外,教师还要批改学生整理上一堂课学案的情况。
二、教师对学生课前培训要夯实基础
教师批改完学案后,利用课间时间对学科组长作简短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常规要求;展示目标要求;学案基础知识纠正、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或提示;如何帮扶等。如语文学案上课前自主学习中的生字词语积累,教师要强调正确读音、规范书写,易错易混淆地方在哪里?教师给学科组长交待清楚,学科组长就会指导其他同学如何积累。再比如本堂课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多而复杂,学生难于把握要点,这时教师给学科组长明确,节省小展示的时间。总之,在课前对学科组长的培训,就是让学科组长先会,能够胜任小老师的角色,在小展示中达到“兵教兵,兵练兵”的效果,在大展示中学科组长能当好主持人和指挥官,让展示深入更有互动性持续性。我想教师把课前培训做细做实了,为鲜活有力的课堂打好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一点与新课标中“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要把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是完全吻合的。
三、学生展示要扎实推进,最终要落实问题
首先,小展示时,组内解决绝大部分问题。以A段学生对完答案为止,学生进入群学,一个组每个同学都会遇到疑难问题,特别是BC段学生遇到的问题相对更多,这时学科组长或组长就会安排BC段有序的提出,对应的安排A或会了的B去帮扶,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及时提出质疑或补充,有新的收获要及时记录。组长要主持好这一环节,监督好纪律,规范同学行为,确保小展示顺利进行。一个问题完了自动转入下一个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帮扶要到位,帮扶要有成效。当然如果全组都不会的问题,由学科组长负责做好记录,以待大展示时倾听、询问直至弄懂。其次,大展示时,力争解决全班不会的问题。如果几个组不能解决一个共通性的问题,但有一个组会,那么就安排这个组展示,在学生质疑争论中,让学生小结,最后教师出手相助,做必要的强调和分析。如果安排到某个组大展示,为了进一步巩固BC段同学的学习成果,尽量安排BC段学生展示,特别是刚才小展示遇到了问题,通过帮扶又弄懂的学生更应让他们去展示,展示不全或思路不清,同组的A段学生会鼎力相助。这部分学生反复两次讲解倾听,一次大展示,应该印象深刻,遇到的问题就越少,学习的效率就大大提高。再次,点评关注B段学生,拔高A段学生。 B段学生一般是初级点评,用他们的理解、感悟、积累去评价,一方面反映他们对某个知识的认识程度运用程度,如果掌握不牢又得以及时巩固,另一方面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成功的体验。当然B段学生点评不深入也没有关系,A段学生会竞相点评,会把问题探讨得透彻明白,形成学生的知识系统,如果学生延伸拓展不开,教师会适时出马,点拨小结强调。
四、学生当堂检测要充实巩固,整理学案要着实完成
学案中的当堂检测部分,题是经老师精炼选取,难易程度是经老师精心设计,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学生有分层要求,C段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B段学生除了基础知识外,还应掌握一般应用性的题;A段学生除了BC段学生掌握的以外,还应有拓展、延伸类的题目(可能在课外)。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得以检测,检验自己在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并把这一信息反馈给教师。如果还有问题,课下学生想办法补救,教师也会找相应的小老师跟踪帮助,或教师会调整下一堂课,做二次三次备课,生成新的问题逐一巩固。整理学案,回顾课堂,写出学习感悟,是學生必须做的,如:上一节课学案的是否整理?是否有小结、感悟?当堂检测是否有双色笔批注纠正?教师在批改学案时都有评价的。学生有了经过整理的学案,对错分明,条理清晰,感悟深刻,将会成为学生的极好的复习资料。再者,还要学生收集整理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如何纠正、有何认识、如何克服等一一记下,有了一个纠错本,教师定期检查,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记录袋。这样严厉督促检查,有利于学生严谨认真学习习惯的养成,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有效性。学生整理学案做得圆满细致,将是高效课堂形成的强劲动力。
总而言之,要提高课堂效益,需要教师和学生通力配合,需要有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课堂模式,更需要教师和学生把学习中的每件事做得一丝不苟、实实在在。
一、学生预习要真,教师批改学案要实
语文预习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教科书上的课文的圈点勾画;二是完成学案上分配的任务;三是整理学案、写出感悟、收集错题。怎样保证学生做到真预习,学校有新招,上该课的头一天就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在晚自习专门安排时间预习语文,学生完成语文学案后,组长迅速收齐交到讲台,由科代表交教师办公桌上,这样保证学生独立完成,杜绝抄袭。对课文预习,在晚自习课间,每组学科组长先自查督促,教师再课前三分钟抽查,让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好习惯。另外,教师还规定,在校内学生一律不带语文相关的参考资料,如果被发现将被没收并扣分处理。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不添加半点水分,做出的答案才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教师查出的学情才是客观实际的。
学生学案交到教师哪里,教师在课前1-2节就得全批全改,还要用一个本子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次全面的学情调查,充分了解学生课前学情,为课堂有序有效进行打好必要的基础,也是教师有益的一次反思。首先,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度。如果确有没完成的学生,教师记录在案及时处理,问明原因追究小组个人责任,并在课前预习评比栏通报扣分。其次,教师检查学生的正确度。再次,教师要检查学生学案的真实性。批改完学案后,教师心中对一个组一个班的学生学案情况有了比对,哪些学生学案雷同了然于心,一经发现绝不姑息,避免学生照抄照搬,让学生做学案求真务实。另外,教师还要批改学生整理上一堂课学案的情况。
二、教师对学生课前培训要夯实基础
教师批改完学案后,利用课间时间对学科组长作简短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常规要求;展示目标要求;学案基础知识纠正、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或提示;如何帮扶等。如语文学案上课前自主学习中的生字词语积累,教师要强调正确读音、规范书写,易错易混淆地方在哪里?教师给学科组长交待清楚,学科组长就会指导其他同学如何积累。再比如本堂课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多而复杂,学生难于把握要点,这时教师给学科组长明确,节省小展示的时间。总之,在课前对学科组长的培训,就是让学科组长先会,能够胜任小老师的角色,在小展示中达到“兵教兵,兵练兵”的效果,在大展示中学科组长能当好主持人和指挥官,让展示深入更有互动性持续性。我想教师把课前培训做细做实了,为鲜活有力的课堂打好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一点与新课标中“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要把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是完全吻合的。
三、学生展示要扎实推进,最终要落实问题
首先,小展示时,组内解决绝大部分问题。以A段学生对完答案为止,学生进入群学,一个组每个同学都会遇到疑难问题,特别是BC段学生遇到的问题相对更多,这时学科组长或组长就会安排BC段有序的提出,对应的安排A或会了的B去帮扶,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及时提出质疑或补充,有新的收获要及时记录。组长要主持好这一环节,监督好纪律,规范同学行为,确保小展示顺利进行。一个问题完了自动转入下一个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帮扶要到位,帮扶要有成效。当然如果全组都不会的问题,由学科组长负责做好记录,以待大展示时倾听、询问直至弄懂。其次,大展示时,力争解决全班不会的问题。如果几个组不能解决一个共通性的问题,但有一个组会,那么就安排这个组展示,在学生质疑争论中,让学生小结,最后教师出手相助,做必要的强调和分析。如果安排到某个组大展示,为了进一步巩固BC段同学的学习成果,尽量安排BC段学生展示,特别是刚才小展示遇到了问题,通过帮扶又弄懂的学生更应让他们去展示,展示不全或思路不清,同组的A段学生会鼎力相助。这部分学生反复两次讲解倾听,一次大展示,应该印象深刻,遇到的问题就越少,学习的效率就大大提高。再次,点评关注B段学生,拔高A段学生。 B段学生一般是初级点评,用他们的理解、感悟、积累去评价,一方面反映他们对某个知识的认识程度运用程度,如果掌握不牢又得以及时巩固,另一方面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成功的体验。当然B段学生点评不深入也没有关系,A段学生会竞相点评,会把问题探讨得透彻明白,形成学生的知识系统,如果学生延伸拓展不开,教师会适时出马,点拨小结强调。
四、学生当堂检测要充实巩固,整理学案要着实完成
学案中的当堂检测部分,题是经老师精炼选取,难易程度是经老师精心设计,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学生有分层要求,C段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B段学生除了基础知识外,还应掌握一般应用性的题;A段学生除了BC段学生掌握的以外,还应有拓展、延伸类的题目(可能在课外)。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得以检测,检验自己在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并把这一信息反馈给教师。如果还有问题,课下学生想办法补救,教师也会找相应的小老师跟踪帮助,或教师会调整下一堂课,做二次三次备课,生成新的问题逐一巩固。整理学案,回顾课堂,写出学习感悟,是學生必须做的,如:上一节课学案的是否整理?是否有小结、感悟?当堂检测是否有双色笔批注纠正?教师在批改学案时都有评价的。学生有了经过整理的学案,对错分明,条理清晰,感悟深刻,将会成为学生的极好的复习资料。再者,还要学生收集整理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如何纠正、有何认识、如何克服等一一记下,有了一个纠错本,教师定期检查,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记录袋。这样严厉督促检查,有利于学生严谨认真学习习惯的养成,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有效性。学生整理学案做得圆满细致,将是高效课堂形成的强劲动力。
总而言之,要提高课堂效益,需要教师和学生通力配合,需要有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课堂模式,更需要教师和学生把学习中的每件事做得一丝不苟、实实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