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邹沂 唐克 图片编辑/曹清雅 版式/王凤娟
19岁起倡导四为之志、四观精神,创建四为堂;27岁创办四观书院,并担任多个城市、企业战略管理顾问。这个自幼将《易经》之道融会贯通、将国学经典信手拈来的年青人,如今著述等身、四处受邀讲学,并指导多家企业上市。与他接触下来会发现,用“天赋异禀”或“后生可畏”一类的词,已经不足以形容其与年龄不相称的渊博学识和丰富经历带给人的惊愕之感。仿佛带着天生的使命,周易玄孤独并笃定地走在国学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道路上,并立志复兴传统、影响苍生、造福国家、为时代留下印痕。
Q&A Q=《爱尚生活》A=周易玄
关于个人经历
Q:你原名叫廖彬宇,改成“周易玄”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含义?
A:周易玄其实就是笔名。因为《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是群经之首,我个人非常推崇,所以就索性以周易作为自己的笔名。玄就是玄学,玄的含义包含了神秘、神奇和神圣三个层面。玄学指的是圆满之学,也是《易经》所谓的“形而上者”,就是至高无上的学问、最高层面的学问。以前蔡元培校长给北京大学制定了一面三色旗,三种颜色代表玄学、哲学和科学。我觉得司马迁在《史记》的自序中说得很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玄学其实就是“究天人之际”的学问。我个人认为,做人的最高追求就是做圣贤人,做学问的最高追求就是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也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另外,周易玄三个字,从字面上也可以这样去理解:周,是代表圆周,引申为圆满,又如佛家讲的“空”,老子讲的“无”,代表天之体;易,是变易,就是变化无穷,这是天道的表现形式,代表天之相;玄为色,譬如天玄地黄,代表天之色。所以“周易玄”三个字从表面上看就是空、相、色,也就是色相皆空的含义。
Q:出生于医学和文化世家,对你现在从事的事业有什么影响?家人对你影响大吗?
A:肯定很大,中医是国粹,中医其实就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体现与应用。我们家为世代中医,在血脉里、基因里就与传统文化结下了这种很深的不解之缘。所以血脉很重要,我们都流淌着祖先的血液。因此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传统文化,将来在无形中依然会传递给我们的儿孙。
Q:据说你少年时代多次应邀到海南、湖南等地为商政人士讲授国学和企业文化,被誉为“神童”。讲讲你儿时的经历吧,你是如何受到国学启蒙,又是怎样走上这条道路的?
A:六岁的时候,一位游方的老和尚路过我家,然后进门来送了我一本《金刚经》,并嘱咐我的祖母要带着我
每天诵读。我小时候喜欢读各种课外书,尤其对《道德经》《论语》《中庸》等典籍很着迷,又喜欢看《二十四史》,其实看得似懂非懂,但是很喜欢古文,觉得其优美、大气。读《二十四史》的时候,我发现历史上很多人都是受到《易经》思想的影响,终于成长为对社会、对历史、对国家、对民族产生了重要影响和作用的人。加上《二十四史》中常常引用《易经》的原文作为论据,我就很好奇,《易经》到底是本什么书,怎么随时都有人在引用它。我就开始去了解,一看,全是各种卦象、符号,居然看不懂,所以生出了敬畏之心,越看不懂越好奇,越想一探究竟,这样就钻进去了。
因为我的父母都是教师,我家在教师宿舍,那时候和一些有学问的老先生是邻居,他们无意中发现,和他们说话时我能随口背诵佛经、《易经》《道德经》的原文,还能汇通起来讲解,他们很惊讶,这样就传开了。因为我年龄还比较小,所以传着传着,就被传得很离奇,也很神奇。其实也没什么奇特的。
Q:十七八岁便担任中国周易联合会副会长、着手撰写《国学旨归》系列丛书、创建了四为堂,在同龄人中可谓鹤立鸡群。当时的你感觉孤独吗?在那个年纪是如何做到心无旁骛做学问的?
A:不孤独,因为并不知道什么是孤独。我念中学的时候,同学们喜欢三五成群一起玩,我不喜欢,我觉得玩耍很浪费时间。我喜欢读各种书,尤其是《二十四史》,里面有许许多多很精彩的故事,我看入迷了,就把自己全身心投入进去,觉得讲的就是自己的故事。比如我看到刘邦,就把自己当成了刘邦,怎样混日子,怎样打仗,又怎样会客,然后怎样建立了一个国家……我觉得这精彩绝伦,远比去玩耍有趣。所以,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同学们都是在知之的层面,仅仅是知其然而已,是为了应付考试。我是提升到了好奇心、求知欲这个“好知”的层面,甚至到了一会儿不看书、不感悟都不行的“乐知”的层面,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享受,一会儿不看书就很难受。
Q:还不到三十岁,就已经在全国重要的易学及传统文化研学机构中身兼要职,成为清华、北大、社科院、南师大等高校最年轻的教授。年纪轻轻就取得现在的成就,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A:老子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从来没有过名利的念头,所以心无旁骛,完全来自于内心的一种渴望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内在的动力,拼命去古书中吸收养分,其实就是我刚才讲的“乐知”的东西在起作用。另外,还有一个就是自信和志向。我很认同古人讲的立志,佛家叫发愿。志向立定了,人的方向就确定了,动力也就有了,境界也会通过立志而拔高。人的境界高了,人格就必然崇高,境界高了,就不会去热衷庸俗的、低俗的东西,就会压缩成长时间。
Q:比起同龄人,你是不是愿意结交年龄更长、阅历更深的“大朋友”?你的朋友圈是怎样的?有没有令你崇敬的师长?
A:我曾经问别人“九五之尊”指的是什么。经常有人会说“九五之尊”是指人的地位很高。我不这样认为。“九五之尊”这个成语来自《易经》乾卦的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个“在天”,就是指的境界,你的境界在天之上,就是“壮志凌云”,云在天上,你的志向比云还高,所以“九五之尊”指的是境界高。这样的人地位必然会高,因为只有与相同境界的人交流共处才能产生共鸣。你的境界高了,你的朋友也会如此,所以人的地位来自于他的境界。一个人地位很高,但是境界很低的话,很可怕,叫“德不配位”,非常危险。很多亡国之君就是境界很低,但又身居高位,所以很可怕。 Q:你在自己的博客置顶题词中写道:“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你的志向何在?如何定义你心目中的“乾坤”?
A:我心目中的乾坤,就是国家、民族、社稷、苍生。我们追求名利,都是为了求得幸福。但是名利的幸福是转瞬即逝的,是无常的、非常有限。而每一个个体的幸福都是有限的,有限的幸福很容易就消耗完。所以,要想拥有无限的幸福,就要把个体的幸福放大。怎样才能放大呢?把自己的价值跟国家、民族、社稷、苍生的价值联系在一起,就自然放大了。个体的幸福有限,但群体的幸福无限。这就是《大学》里面讲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我曾经讲梦想,我说人的成功来自于梦想。但事业的伟大,不在于你怀着一个人的梦想,而在于你怀着全天下人的梦想。中国梦的伟大,就在于此。
Q:印象里,很多研究传统文化的人都深居简出,穿棉麻长袍,蓄胡子头发,每天粗茶淡饭,活得像是古代道士。可看你平时的打扮,你还是一个对时尚仪表有追求、对生活品质很讲究的人,这似乎与你满腹经纶的“大儒”形象并不相称。私底下,你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平时怎样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除了治学,还有什么业余爱好吗?
A:以前有人提出来一个说法,叫“儒为表,佛为心,道为骨”。穿着本身是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表法”。如果我把自己穿得很另类,别人看到我就很厌恶、很排斥,我怎么能去和他进行很好的交流呢?所以,我尽量与时代融合,这是《易经》里讲的“与时偕行”。我们做学问也好,传播传统文化也好,都必须要能够“古为今用”,最怕的就是“食古不化”。那是越学越迂腐了。中国文化都是能经世致用、通权达变的,在生活中尤其如此。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人,连生活都是迂腐的,何谈致用?
Q:平日里各地讲学、培训、游历、访问、著书立说、经营书院等一系列冗繁事务缠身,一定非常忙碌,在时间管理方面是否有独特心得?
A: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业,你会发现,挂碍很少,羁绊很少,能够超脱出来,反而会做得更好。
关于国学、教育及四观书院
Q:你一直行走全国各地,四处受邀为政府官员、企业家、高校学子举办讲座、论坛,这样倾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是什么?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传统文化应扮演什么角色?
A: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对我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有莫大的帮助。我们自己有这么好的宝贝,为什么不去传承呢?所以现在国家提出一个口号,叫“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穿了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Q:将国学精髓代代相传并推向世界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作为这个领域年轻的领军人,你认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何在?未来又有哪些课题可做?
A:责任和使命就是努力传承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把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营造起来。这些都是我将来不断要去做的事情。同时,也希望能培养一些可造之材,使其未来成为这份伟大事业的中坚力量。
以天人合一之宇宙观
以多元协和之天下观
以己达达人之人生观
以推仁弘毅之价值观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四观书院』办院宗旨
Q:现在很多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办了国学课程。穿汉服、背《三字经》《弟子规》被很多家长、老师们追捧,与此同时这也受到不少争议,你怎么看待国学幼教问题?
A:要结合时代,不要脱离了时代。不要搞复古的东西,要搞古为今用的东西。传统文化重点在神而不在形。要培养孩子的情操和志向,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要把孩子变成了另类。一旦脱离了群体和时代,将来他们的心态要么就是自大,要么就是自卑。这个是要值得深思的。
Q:你的教育经历几乎可以用“自学成才”来概括。如今有了女儿,未来你会让她接受怎样的教育?
A:我会亲自带着女儿学习传统文化,但是也会让她去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Q:你创办四观书院的初衷是什么?
A:我讲了一个“三老满意”的概念。“三老”是指代表了国家首脑的“老头子”,民间群体的“老百姓”,社会的中坚力量“老板”这三个层面。
我从19岁开始就想要创办四观书院,我坚信将来有一天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一定会开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现在国家把弘扬中国文化作为国家战略,总书记在上面高声一呼,我们在下面群起而应。我们做的事情,就是要符合国家战略,符合国情需要,这个很重要。这个就是“势”,这个“势”一旦起来,就会势不可挡。孙中山先生讲,“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国文化重视时机的问题,我也一直在等待时机,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时机已经到了。把握好时机,就能引领潮流,就能事半功倍。
刚才讲的是“老头子”满意,老百姓怎么满意呢?我们通过把书院的公益讲座制作成视频,投放到社会里,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让大家都受益,这就是我讲的老百姓满意。
最后是老板满意。企业家群体是改革开放以后飞速成长起来的一个群体,从历史的边缘走向了历史的中坚。他们开始肩负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重任。他们给国家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带动就业。他们若是出了问题,国家的经济同样会出问题,所以企业文化很重要,而企业文化恰恰就是企业领导者的文化。如果他们没有情怀,没有智慧,没有格局,就会短视,就会乱来,就会逐利,就会浮躁,最后就会给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所以,我很想让他们学习传统文化,既打开他们的心胸格局,升华他们的人生智慧,又树立他们的崇高情怀。一个人,有了智慧、有了情怀、有了格局,就必然能把产品做成艺术品,必然能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千年老店,自然就能做大、做强、做远。所以我要让老板满意,让他们都真切受益,不仅仅是在精神上受益,在物质上也要受益。我们的企业家可以抱团取暖,可以一起学习,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另外,西方有很多国际组织,影响到全世界各个角落。我也希望能通过创办四观书院,把我们的分院开到世界各地,由我们自己的企业家同学来建立,以后通过四观书院,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也要大力搞文化输出。这个很重要。
Q:四观书院现在都开设了哪些课程?能简要介绍一下课程内容吗?
A:以《易经》为主线,涵盖诸子百家思想,从诸子百家的思想上,来启发我们如何治理企业,如何管理家庭,如何做好事业等等。
Q:就像你的名字,周易学问博大精深。你认为易学的精髓何在?
A:冯友兰先生讲《易经》是个空套子,什么东西都能套进去。他又讲《易经》是一本宇宙代数学。《易经》的核心思想,就是“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它是道的本体,看起来什么都不是,但它又什么都是。
佛家讲参禅悟道,就是《易经》的思想——“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
为什么说《易经》看起来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当你生病了,《易经》的辩证和谐思想,立马就变成了中医可以治病;当发生战争了,《易经》的战略预测与决策思想,立马就变成了兵法可以保家卫国;当你想要健康成长,不遭受病痛的折磨,《易经》“与四时合其序”的思想立马变成最好的养生学;当国家建立起来了,《易经》的阴阳、柔刚思想立马能变成人伦大统、治国安邦的政治哲学;当你想要长生久视、究竟圆满,《易经》的思想立马能变成修性炼命之学。
所以《易经》是什么呢?《易经》什么都不是,但正因为它什么都不是,所以什么都是。它犹如佛家讲的“空”,似乎空无一物,但妙用无穷,是众妙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