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数学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要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的原则;教学方法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试模式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高等数学作为建筑类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强化创新意意识的目的。
一、课程设置要满足学生职业能力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无论从自身定位还是现实状况来看,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目标,所以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必须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实际需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内容的的设置要达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的统一。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毕业生即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又具备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应突出“以人为本、能力提高”的主旨,从而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个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打破高等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对内容进行重组。依据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数学课程内容的选取要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数学知识深度以支撑专业后续课程为度,降低理论,淡化形式,避免繁杂运算,尽量用既简单又准确的语言代替某些数学概念的叙述,并将此思想落实到教学教改中,具体指导课程体系、教学模块、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重点等,在确保课程内容其科学性、合理性的前提下,要针对不同的专业,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结合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重组课程结构,让学生学有所用,获得必需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针对不同专业对数学的不同要求,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一方面要满足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要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内容的构建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认真听取专业教师对数学课程内容的要求与建议,掌握各系、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不同需求,清楚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从而更加科学地确定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教学中,数学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要经常沟通沟通,使教学内容不断得到调整和完善。
二、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高等数学课程是工科各专业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同时使学生更加便于理解和接受。教学中我们应打破教学内容中学科的系统性,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概念,然后利用数学知识举例,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讲导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以不同的实例引入概念。首先强调导数的实质是变化率问题,利用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曲线切线的斜率讲清导数概念,而在应用实例中,建筑专业主要围绕曲率概念和应用实例说明导数的特征;机电类专业可介绍质量非均匀分布细杆的线密度、变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等变化率问题;管理类专业则以常见经济函数为切入点,重点介绍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效益的含义,从而进一步计算最大收益、最小成本等应用题。例举学生将要大量接触的、与专业有联系的实际案例来讲解数学知识,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也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更能体现高等数学的思想性和工具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针对学生数学基础,开展层次教学
当前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来源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另一类是普通高中学生,这些学生又分为文科与理科两种。另外,随着近几年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高等数学中的一些知识已放到中学去学,而高中学校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不尽相同。因而即使是同一个专业甚至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会因以上种种原因而导致数学基础的巨大差异,而作为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有时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无所适从。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开展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生源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大纲,满足不同生源、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
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举办学习辅导班,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开辟数学选修课院如专升本数学选修课,数学建模选修课,数学实验选修课,工程数学选修课,选修课的开设一方面解决了课时少内容多的困难,另一方面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辟了又一课堂,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提供平台,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课程评价体系,考察学生的“输出”能力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数学素质、能力的培养,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将传统的闭卷考试改为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理论考核层面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的考核形式,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考核及能力的考核,使评价更科学、更全面。
1.理论考核:多采用笔答。虽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考核形式,但课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考试时学生可查阅相关知识点、典型例题、数学公式的信息。此方式突出了应用性,因为有些公式、定理不必死记硬背,只要求会用即可。
2. 实践能力考核:不过分关注对学生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而是注重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根据实际案例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数学软件或运用数学工具快速准确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课采取项目法教学,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对于财经类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写小论文的方法,来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深度或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数学的应用,或就高等数学中某一认识较深或较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这样既考察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检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而且评价的价值取向有失偏颇,所以建立评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数学知识的运用,这样的考评才是以人为本的、全面的、科学的。
五、注重高等数学的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从应用角度讲,高等数学研究、处理的问题由静态发展到动态,由均匀发展到非均匀,由简单规则的几何图形发展到复杂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总之处理问题的范围由比较特殊发展到较为一般,这是高等数学思想得以广泛应用的根源,这一发展的基础是“微元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微积分思想,并能够运用微积分的思想分析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同时结合几何学、物理学、经济学、生命科学以及军事科学的大量实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概念,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过程,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为容易实现这个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课堂教学改革,要充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计算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学习能力。
另外,内容较抽象的内容或难以描绘的立体图形可以借助于课件,经过多媒体的演示让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更具体;只需学生作一般了解的部分也可以利用课件快速演示,以增大课堂的容量。同时我们可以借助于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包,在电脑中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把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等复杂的运算等,这将大大增强高职学生的计算能力,减轻他们用传统方法进行计算的负担。
立足于构建更适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定位更精准的数学课程体系,在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提升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立文,高职数学课程建设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
[2]毛珍玲,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3]曾庆柏,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和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
(作者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试模式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高等数学作为建筑类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强化创新意意识的目的。
一、课程设置要满足学生职业能力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无论从自身定位还是现实状况来看,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目标,所以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必须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实际需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内容的的设置要达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的统一。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毕业生即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又具备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应突出“以人为本、能力提高”的主旨,从而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个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打破高等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对内容进行重组。依据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数学课程内容的选取要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数学知识深度以支撑专业后续课程为度,降低理论,淡化形式,避免繁杂运算,尽量用既简单又准确的语言代替某些数学概念的叙述,并将此思想落实到教学教改中,具体指导课程体系、教学模块、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重点等,在确保课程内容其科学性、合理性的前提下,要针对不同的专业,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结合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重组课程结构,让学生学有所用,获得必需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针对不同专业对数学的不同要求,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一方面要满足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要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内容的构建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认真听取专业教师对数学课程内容的要求与建议,掌握各系、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不同需求,清楚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从而更加科学地确定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教学中,数学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要经常沟通沟通,使教学内容不断得到调整和完善。
二、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高等数学课程是工科各专业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同时使学生更加便于理解和接受。教学中我们应打破教学内容中学科的系统性,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概念,然后利用数学知识举例,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讲导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以不同的实例引入概念。首先强调导数的实质是变化率问题,利用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曲线切线的斜率讲清导数概念,而在应用实例中,建筑专业主要围绕曲率概念和应用实例说明导数的特征;机电类专业可介绍质量非均匀分布细杆的线密度、变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等变化率问题;管理类专业则以常见经济函数为切入点,重点介绍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效益的含义,从而进一步计算最大收益、最小成本等应用题。例举学生将要大量接触的、与专业有联系的实际案例来讲解数学知识,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也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更能体现高等数学的思想性和工具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针对学生数学基础,开展层次教学
当前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来源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另一类是普通高中学生,这些学生又分为文科与理科两种。另外,随着近几年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高等数学中的一些知识已放到中学去学,而高中学校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不尽相同。因而即使是同一个专业甚至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会因以上种种原因而导致数学基础的巨大差异,而作为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有时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无所适从。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开展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生源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大纲,满足不同生源、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
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举办学习辅导班,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开辟数学选修课院如专升本数学选修课,数学建模选修课,数学实验选修课,工程数学选修课,选修课的开设一方面解决了课时少内容多的困难,另一方面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辟了又一课堂,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提供平台,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课程评价体系,考察学生的“输出”能力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数学素质、能力的培养,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将传统的闭卷考试改为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理论考核层面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的考核形式,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考核及能力的考核,使评价更科学、更全面。
1.理论考核:多采用笔答。虽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考核形式,但课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考试时学生可查阅相关知识点、典型例题、数学公式的信息。此方式突出了应用性,因为有些公式、定理不必死记硬背,只要求会用即可。
2. 实践能力考核:不过分关注对学生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而是注重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根据实际案例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数学软件或运用数学工具快速准确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课采取项目法教学,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对于财经类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写小论文的方法,来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深度或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数学的应用,或就高等数学中某一认识较深或较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这样既考察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检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而且评价的价值取向有失偏颇,所以建立评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数学知识的运用,这样的考评才是以人为本的、全面的、科学的。
五、注重高等数学的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从应用角度讲,高等数学研究、处理的问题由静态发展到动态,由均匀发展到非均匀,由简单规则的几何图形发展到复杂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总之处理问题的范围由比较特殊发展到较为一般,这是高等数学思想得以广泛应用的根源,这一发展的基础是“微元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微积分思想,并能够运用微积分的思想分析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同时结合几何学、物理学、经济学、生命科学以及军事科学的大量实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概念,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过程,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为容易实现这个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课堂教学改革,要充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计算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学习能力。
另外,内容较抽象的内容或难以描绘的立体图形可以借助于课件,经过多媒体的演示让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更具体;只需学生作一般了解的部分也可以利用课件快速演示,以增大课堂的容量。同时我们可以借助于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包,在电脑中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把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等复杂的运算等,这将大大增强高职学生的计算能力,减轻他们用传统方法进行计算的负担。
立足于构建更适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定位更精准的数学课程体系,在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提升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立文,高职数学课程建设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
[2]毛珍玲,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3]曾庆柏,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和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
(作者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