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al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一切教育都要归结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确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具体的知识更加重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深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哪些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预习习惯
  
  1.感知文本内容
  课前的初读理解,能对文本的思想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而这种感知,无论是对继续进行的深入理解,还是提升对文本内容的兴趣都有很大帮助。像《麻雀》一课,学生初读后就能感受到这是一篇以动物名称命名的叙事文,“我”看到老麻雀在猎狗面前为救小麻雀而表现出惊人的气魄。能带着这些感知再去理解课文,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就大大降低了。而《从现在开始》,文中多次出现“从现在开始”几个字,几个动物在轮流做森林之王的时候表现出不同的“大王观”。孩子们在熟悉了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后,对这则童话故事的兴趣就会倍增。像这种课前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无疑对课堂上的深入学习大有帮助。
  2.理解生字词
  如果能将预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做上记号,查阅资料或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对学生而言,不但是自己的阅读收获,更是一个终身受益的好的学习习惯,能不断学习新知识、发掘新知识、提升对词语的使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生字词的理解更有一个突破重、难点、起到串通全文的重要作用。如《灯光》一课,“照耀——漫步憧憬——阻击——璀璨”,天安门前的华灯照耀使人倍感光明、温暖,漫步在华灯下,想到关于“灯光”的故事,解放战争时郝副营长在作战间隙看着破书上的电灯憧憬美好的未来,在那次阻击战中是他牺牲了自己将即将看到的美好未来留给了更多的人。这样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怎能不像那璀璨的华灯一样让人感动呢!
  3.收集整理资料
  一些写作背景很特殊的文章,需要我们去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特殊境遇才能更好地去进行学习。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在预习时了解时代背景,就能进入这篇质朴而感人的文章所描绘的特殊场景,唤起学生情感上的最大认同。这一环节对理解文章内容有所帮助,同时也能起到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通过图书、电视、广播、电脑网络、调查报告等各个途径收集到资料的同时,对提高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合作交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都有所帮助。
  
  二、听课习惯
  
  1.带着预习中的未解知识去倾听、并在倾听中理解、阐释。 例如《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树的成长更是在写人的成长,学生只能在预习中浅显地理解怎样种好桃花心木,而怎样将种树与喻人结合起来,培养人和种树有什么关系是学生所不易理解的。这就需要明确未知,并在听课时更有针对性地去倾听,倾听老师的点拨、学生发言的启示,将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变为自己的理解并能阐述出来,这才达到学知的目的。
  2.带着预习和倾听中的疑问去发现、并在交流中共同提高
  仍以《桃花心木》一课为例,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大篇幅地介绍种桃花心木的人怎样种树。疑团一个接着一个:浇水不定量,不定时,是懒?不是,他会在下次来时带树苗补种已枯萎的树。是忙?非也,他做起事来从从容容。种树人的行为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是种树人语重心长的一番话开导了我:不定时不定量地为树苗浇水是为了模仿自然环境为树苗成长创造条件,让树苗学会自己找水源,拼命扎根。与此相反,如果人为地对树苗进行周到的“照顾”,那么树苗只能依赖人而生存,无法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随着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的迷团也随作者一同解开。由此水到渠成地联想到人的成长。这时学生可畅所欲言地去谈“人”与“树”的成长有何相通之处。树如此,人亦然。学生在相互启发下共同提升了对文本寓义的理解。
  3、课堂发言
  语文课是对学生语言文学训练的重要途径,学生良好发言习惯的培养,便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这首先要培养学生“爱发言”,其次是“敢发言”,再次是“善发言”,在提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探究欲的情况下,让学生乐于发言,并能不羞不怯,敢于发言,更高一层次的善于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切入重点。
  4.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应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各个环节,“集思广益”、“众人拾柴火焰高”也很适用于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中。无论课前的资料收集,课堂中的有效讨论、互相质疑问难、情感交流,还是课后的学习体验过程,都会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学为我用、博采众长奠定良好基础。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更是对提高学生能力、开启学生智慧、升华学生情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复习习惯
  
   1. 情感认同
  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也是重要一环。它应起始于学生的情感上的认同、感悟、愉悦。例如学生在学习了《荷花》一课后深为荷花的美景深深感染,静态美,动态也美,仿佛自己也是这美丽中的一分子。学生乐于去回顾美妙的情感体验,当然也乐于去复习、愿意去选择美文背下来。这无形中便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
  2.知识梳理
  在学生美好情感体验的前提下,如果进一步地将所学知识系统化,能条分缕析地进行整理,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加工过程,是更高一层次的复习。学生乐于被教师引导、鼓励、并去尝试以书面的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
  3.读后感想
  更高一层次的阅读课后复习是一种综合性的提升。例如写文章的读后感就是一种重要方式。学生既可就文章的思想内容展开论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就文章美词佳句的妙处进行评点,或者可就文章独特的创作角度谈收获、启发等等。当学生真正将文本与自己的人生现实经历相联系时,才真正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升华学生情感、提升学生能力。
其他文献
科学发明和科技的发展都证明,未来社会里,个体之间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日见重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界,人们也认识到合作与创新,对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加快社会化进程起积极作用,并提出交往与创新是群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应用的教学方法。    一、三个原则    1.探索的原则  探索原则要求教师不拘泥世袭教法,敢于破除传统
摘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在对市场治理与政府治理质疑与批判的基础之上,以现代治理理念为思想基础,强调多元治理结构、各主体之间相互制约与治理模式多样化,主张信息、外包、契约、竞争、法治等治理工具的使用。中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现正处于初期快速发展阶段。当前,中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存在治理理念落后、治理结构不完善、治理工具应用不规范等问题。今后中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变革应该从树
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现少数学生存在着这样的学习过程:即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的一种正常现象,学生从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转化为逆反心理。如何防止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作为教师至关重要,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研究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及时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心理
我是一棵草,一棵长在历史道路旁边的草,岁月的车轮碾过我瘦小的身躯,暴风雨侵袭过我脆弱的心灵,但我有我的选择,我无悔。我看到时间源头有他们执着的身影,我看到岁月长河中他们激起
“个人主义”和“自由”是哈耶克的重要精神,真正个人主义的本质,“首先,它主要是一种旨在理解那些决定人类社会生活力量的社会理论;其次,它是一套源于这种社会观的政治行为规范”。我们在理解社会现象时没有任何其它方法,只有通过对那些作用于其他人并且有其预期行为所引导的个人活动的理解来理解社会现象。  与哈耶克的个人主义相类似,中国的道家提倡无为,使人顺其自然地发展。儒家思想虽未提出人的自由问题,但重视“民
这件事像一股夺命飓风,瞬间掀起惊涛骇浪,且被众人口口相传、声声演绎,最终变成了“陈洋子喜欢何小佳”的版本。  1.  何小佳怀着愉悦的心情到新转入的学校上课,刚进教室就被一拨好事的女生围拢过来:“嗨,你真胆大包天哦,居然敢转入我们1班自寻死路,难道你不知道1班是闻名江湖的刀山火海人间地狱吗?”  何小佳有些不明所以。她的同桌解释道:“江湖流传,1班学生各个英勇善战,人人耻居人下,每个都是打不死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