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o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需要创新人才,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世纪,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江泽民主席提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核心在于创新.
  如何实现一种切实、高效、科学、可行的创新教育途径,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培养创新人才,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我国以往的中小学教育,可以给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学校强调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教育,老师传授知识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知识循规蹈矩,这种“双基”主要是通过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反复训练、加重学习负担、节假日补课、题海战术等形成的.这样学习,虽然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但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二、对中学数学创新思维的认识
  
  创新思维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创新思维中的逻辑思维又主要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构建整体思维、直觉思维.思维贵在创新,创新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考形式.
  创新思维具有4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因而创新思维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从而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同时它还具有独特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同习惯性思维相比较,创新思维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特征:(1)新颖性,(2)灵活性,(3)综合性.
  
  三、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1.创新意识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好奇心、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新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明、发现、革新、开拓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进行创新的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做出优异的成绩,都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总之,只要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地“刺激”学生,就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2.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没有创新.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在观察前,先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标要求和任务,在观察中要及时指导学生根据被观察的对象进行有顺序的观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还可以运用直观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仔细、深入的观察,培养其浓厚的观察兴趣.
  3.发散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方式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出发联想到已知的公理、定理、公式和性质,只从某一方向思考问题,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势”,严重制约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要逐步养成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经常运用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思索方法,显得十分重要.通过训练,同学们可以尝试用发散思维方法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的全新感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思维能力.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逆向思维的培养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指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可以按通常思维的方向前进,也可以采用与它相反的方向
  探索.正向思维是从题目给的已知条件出发,按条件的先后顺序,按常规的思路去研究某一数学问题,而逆向思维就是倒过来想问题.解题过程中适时利用逆向思维逐渐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可有意选取典型的例题,用正、逆两种思维方式解题,以启发引导学生.有时,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突破难点,化繁为简.
  5.整体思维培养
  整体思维是整体原理在数学中的反映,在数学解题中,同学们的思维不一定要集中在问题的个别部分,有时要将问题看作一个整体,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或作种种整体处理后,达到顺利而又简捷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6.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未经过一步一步分析,无清晰的步骤,而对问题突然间的领悟,理解或给出答案的思维.通常把预感、猜想、假设、灵感等都看作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时.要时刻注意利用直觉思维解题以培养自己把抽象转换为具体形象的能力.值得指出的是,把抽象转化为具体,本身也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观察——猜想——验证——证明——应用是探索问题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解决新的问题,我们常常将它转化为一个已知的命题来解决.
  总之,以往的教育在教学方向上是“面向过去”面向“已知领域”的,它的思维是“趋同”和“聚敛”的,在教学中较少用“已知领域”的知识探求“未知领域”.所以培养的学生只能是“基础扎实而创新不足”的人.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本文从乐段、乐句、和声功能、节奏音型及旋律起伏等方面进行曲式分析,并对歌曲与歌词巧妙结合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加以分析,重点剖析了歌曲与歌词的意境设置、歌词的表现手法及地
目的:探讨莪术油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17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83例,2组均应用微波治疗,1d1次,共治疗5次。治疗组联合复方莪术油栓治疗,1枚栓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加味脱花煎提高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5周妊娠的疗效。方法:将妊娠10~15周孕妇要求终止妊娠者90例,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西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每组给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使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也给我们物理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挑战。根据多年多媒体教学经验,笔者就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课堂教
研究性学习是针对常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而言的,它具有广泛的意义。首先,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他打破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古板僵化的学习格局,使学生成为认识知识、领悟知识的主体,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其次,研究性学习是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知识总量和逐步减轻的学习课业负担的矛盾,解决应试教育与培养学有专长人才之间的矛盾,培养适应飞速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型人才的一种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沟通与生活的关系,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它要求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该适当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丰富课堂内容,扩充教学的容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借着新课改的东风,课堂中的拓展延伸教学应运而生,已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运用。综观初中语文
图形与变换是《数学课程标准》里的规定内容,图形的变换是平面几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版本的新教材对该部分知识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图形的平移、翻折与旋转”组成了图形变换的主要内容.旋转是几何变换中的基本变换,旋转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旋转中心和旋转角.中心对称是旋转的特殊情况.  旋转在解题中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常常能巧妙地解决问题,但它也是初中数学的难点之一,本文举例说明旋转在解题中的妙用.   
患者男,62岁,乡村医生,住院号34406。因"头晕、乏力、夜尿多、消瘦10d"第3次入院。2009年12月23日第1次入院:患者07年在当地医院检查示FPG:6.7mmol/L、2hPG:11.3mmol/L自行口服药
目的:观察2种手术方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9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术式,治疗组29例采用我院的"改良外剥内扎保留齿线术"术式,术后均采用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