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国际关系的影响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xiaoqing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技发展是推动世界发展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动力。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地影响了国际关系的发展。其中发生于20世纪中叶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创新程度远远超过以往全部时代的总和(关于科技革命的次数,有不同的说法,大多数人认为存在三次,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主要标志,导致自由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此次科技革命促使帝国主义形成),而这次革命目前仍在继续,并且是全方位加速发展。一般认为,科技革命的发展分为三个梯次,即科学革命一技术革命一产业革命。笼统地看,科学革命指的是科学思想的提出和证明,运用于实践后,产生技术革命,技术革命经过广泛运用,产生产业革命。国际关系说到底是由生产力水平所制约的,所以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科技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理论与历史
  
  1、从理论上看,科技革命作用于国际关系主要通过三种方式:
  首先,科技革命引起一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增长,从而打破原有的力量均势,带动国际格局的变化。科技革命是推动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造成世界政治、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因素。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二是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促进经济的增长。科技革命可以通过高科技武器的研制,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等途径,增强国家军事力量和国防水平,同时军事和国防发展的需要又会推动科技发展。
  其次,科技革命使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引起某些国家的改革和革命,导致其对外政策的改变。科技革命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以促进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带动上层建筑与其经济基础频繁互动和内政与外交的连锁变化。
  再次,科技革命使国际交往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新科技革命使人类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都有了突破性进展,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工更加明确,国际社会相互依存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依存的局面,世界正急剧“缩小”,并变得更加透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地球村”。
  
  2、研究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基本认识:
  首先,19世界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的主要失败者主要是欧洲强国以外的没有进行工业革命的农业国家,这些国家抵挡不住以先进工业和科技发展为后盾的西方军事侵袭。近代中国沦为被列强欺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出于这一根本原因。出于同样的原因,工业化程度较差的欧洲大国,如沙皇俄国和奥匈帝国也开始丧失它们以前在国际关系中的优势地位。与此同时,工业化特别提高了德国和美国的实力和地位,尤其是美国,在20世纪初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初日本也加入科技革命引起的工业化浪潮,以东亚强国的面貌登上国际舞台。
  其次,科技革命影响国际力量的消长,推动国际关系理念的转变。二战后,美国之所以能够称霸世界,从根本上说也得益于它在新科技革命,主要包括核能、电子计算机、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中的领先地位。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科技、经济实力的差距逐渐拉大,并最终解体,由此导致两极格局的终结。与此同时,现代科技革命兴起不仅使日本、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缩短了与美国的差距。而且,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在近20年来急剧上升,这些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着国际关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此外,新科技革命中的某些事物,也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全面的内涵和特点,如核武器的出现与使用使得人类战争观念不断发生转变,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旋律。核武器、核技术不仅是破坏力量,而且是和平和建设的力量,同时也是国际关系的平衡力量。中国之所以发展核力量,也是出于这一基本考虑。
   
  科技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作用与后果
  
  1、科技发展直接导致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异。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一场综合国力的较量,而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与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与低。
  二战后初期,美国正是依靠对核技术的垄断,靠核威慑才建立起了自己的世界霸权。稍后苏联也掌握了核技术,美苏之间的均势格局是与它们共同拥有先进的核技术从而形成基本上势均力敌的“核均势”分不开的。可以这样说,正是核武器的出现及其技术的发展,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和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向原有的均势格局提出了挑战,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欧、日三大力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由于苏联没有能在第三次科技与产业革命中迎头赶上,经济和技术落后,不得不向美国和西方退让和妥协,从而使两大阵营从尖锐对立到一度出现缓和趋势。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苏联经济的衰退和国力的削弱,加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当时美、欧、日经济三极的竞争和力量起伏都是与科技发展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世纪中叶人类对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空间技术的掌握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它不仅使工业发达国家的社会面貌和综合国力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对世界格局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科技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以微电子学及其运用为基础的科技革命浪潮席卷世界。这次新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结合其他科技新发现,创立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经济格局。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经济出现了两大趋势:全球化与集团化。这两大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巨变在国际关系中的集中反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投资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出现了相互依存的态势。各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参与世界经济体系的程度和水平。由于各国发展条件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使各个主权国家在全球性的相互依存关系中处于不平等地位。一般来说,北富南穷,导致了南北关系的紧张和对立。
  从另一方面看,世界经济相互依存也使各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竞相争夺优势地位,谋求最大限度的利益,使竞争更趋激烈。因此,在世界经济趋向全球化的同时,排他性的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应运而生,出现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稍后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所谓经济区域化、集团化, 实际上是某些经济强国,在世界进入经济实力竞争的时代,为了增强本国经济的竞争力,与那些具有共同利益的邻近国家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合作乃至成立共同体,用集体竞争的方式与其他经济集团争夺世界市场的份额,应该说这是世界经济多极化的一种体现。进一步讲,经济集团的形成对世界政治格局具有极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就是集团间的激烈竞争同时也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多元方向发展,从而使一两个大国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局面逐步减弱。
  同时也应看到,科技发展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在各个地区是有巨大差异的。从总体上说,在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国界和国家主权的范围,取得了超国家的影响力。因此,这些国家基本上是向聚变的方向发展。如西欧各国不仅建立了统一大市场,而且已经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并正在向政治联盟发展。欧盟正在向全欧范围推进,更多中东欧国家加入联盟。最初由美国与墨西哥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正在向全美洲方向发展。西方发达国家这种集团化的发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说明大规模的、多种族的社会和经济政治实体在吸纳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好处中的确有它的优越性:加强了多种族国家之间的凝聚力,削弱了地方分裂主义,从而使这些国家出现了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大趋势。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许多亚洲国家建立区域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但亚洲的区域主义和欧美的区域主义有所不同。从本质意义上说,东盟的出现实际上是亚洲国家对继续处于国际格局中的从属地位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标志着一些亚洲国家为了保护它们的国家利益而作出的一种集体努力,目的在于避免被由西方支配的全球权力结构所控制。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亚洲的区域主义不会替代或者冲淡民族主义。甚至按照部分西方学者的看法,东盟是一种放大了的民族主义。到了21世纪初,中国主动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而且已经与东盟达成了共识,要采取积极措施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如果这个贸易区能够建成,亚洲的区域主义面目也将改观。
  总之,科技和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使世界变得更小,国家之间越来越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导致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它扩大了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即通常所说的南北发展差距,从而导致了国际社会的分裂,使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科技发展大大丰富了国际关系的内容。二战前的国际关系总的来说内容比较单纯,基本上呈现的是战争与和平的交替,而战后国际经济交往和技术交流已经成了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如美国在战后初期正是通过美援作为推行全球战略的核心手段,而美援既包括了军事援助,也包含了经济援助和技术援助。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为人类的活动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如核能的利用与核武器的研究,导致了限制核武器的活动,从而使核裁军的谈判、中程导弹条约的签订、核不扩散条约的签订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宇宙空间的探索和开发使外层空间利用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新内容;海洋的开发导致了关于20HD海里经济区、大陆架的划分标准等问题的争执;环境污染、生态危机引发的环境保护等议题;基因研究的发展带来的人类生育道德和人类本身繁衍的问题,也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如此等等。科技发展确实大大丰富了国际关系内容。
  
  4、科技发展扩大了国际交往的手段。伴随着国际航空事业的进步、电信和卫生通讯的发展、光纤的开发、电子网络的普及、国际互联网络的开通、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国际交往的规模和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世界人民对国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程度得到了空前提高。国际舆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民间外交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5、科技发展深刻改变了国际政治斗争的内容和形式。帝国主义时代,列强主要通过侵略、征服、占领、掠夺落后国家和地区,争夺势力范围乃至以武力瓜分世界的方式来达到夺取原料产地、产品和资本的输出场所的目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一部斗争、冲突、战争的历史。战后,特别是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改变了行为方式,主要以高科技优势和雄厚的资金作为支点,通过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发展国际贸易和进行跨国经营等手段,打击对手,取得占领世界市场的更大份额,用这种方式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势头。伴随着发达国家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相互依存的日益加强,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在这种态势下,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交往更多地采取谈判、和解、妥协的方式来减少摩擦、缓解矛盾和对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诉诸于武力或威胁。
  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尽管仍存在深刻的矛盾和对立,但科技发展仍然使两者之间斗争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冲突、斗争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南北矛盾。斗争也不再是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的那种“你败我胜”的方式来结束,而是在新的争取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实现共存共荣、共同发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争取“双赢”的局面,斗争形式表现为既对立又对话,既竞争又依存。
  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主要表现为在政治上既对立又对话,在经济上既竞争又依存,在意识形态上既斗争又交流。这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鲜明的特点,也是国际关系在经济和科技影响下的一种客观趋势。
  总而言之,科技发展不仅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是综合国力提升、国家安全维护、国际竞争与合作、当代战争与和平、国际格局发展、国际社会进步至关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实力的强弱和升降,扩展了国家安全的范围,加剧了国际竞争的烈度,促进了世界和平的发展,推动着世界格局的演变。21世纪是科技发展更为迅猛、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的时代,哪个国家能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哪个国家就会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占据有利位置,也就会在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全球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
其他文献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 全球媒体聚焦中国法治改革  10月20—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本次全会强调坚持立法先行与依宪治国的依法治国理念,提出
2008年3月22日至4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率团对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突尼斯、叙利亚等五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此访为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刊以此访为契机,就双边关系、中国的改革开放、文明交流等方面,对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贾迈勒·艾丁·格林、毛里塔尼亚驻华大使西迪·穆罕默德·乌尔德·塔勒布·艾马尔、突尼斯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萨赫比·巴斯里和叙利亚驻华大使穆罕默
三月我回了一次伊犁,那时英塔木的天鹅已经飞走,杏花还没有开,远山还有零星残雪,像一些天气转暖之后就要迁徙到天上去的羊群。  我是坐飞机回伊犁的,没能看到《黑走马》中所写的那座湖。如果坐车回伊犁,那湖,是必经之地。我曾无数次经过它,有时是暮晚,有时是深夜,有时是浓雾弥漫的清晨,这让我怀疑长途客车把一车的人都带进了深深的湖底。有一次,我看见月亮像个登山者,刚好爬上了天山的峰顶,它比旅途中的我更孤独。还
一.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并出席系列活动,再谱中国多边外交新篇章  6月7-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开幕式。习近平主席此行活动丰富,硕果累累,主要有三大看点。  一是推动中哈关系迈上新台阶。此行是习近平主席第三次访哈,也是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第16次会面。通过此访,两国政治互信空前提升,两国元首就深化中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地方的实施,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  随着争创“四个全面”新业绩的号角全面吹响,深圳正加快向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迈进。与之相适应,深圳的城市治理也正朝着现代化迈进,以制度规则为核心,突出全面依法治市,努力实现国际化城市治理创新发展。  国际化城市治
记者:2019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意大利,其间两国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您对中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全方位、高质量的合作有何建议?  达莱马:意中两国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习近平主席访意期间,意中两国政府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是双方迈出深化合作的重要一步。当然,谅解备忘录只是意向性共识。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把意向落实在合同中,
前言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非常荣幸能通过《当代世界》这个平台获得这个珍贵的机会,与中国人交流关于美国人看待中国的态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个重要的时刻,“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话题,人们应当对中国和中国在世界上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评估和未来定位。  英语中有这么一个小典故,有人给你看一只注了一半水的玻璃杯,如果你说杯子是半满的,那么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如果你说杯子
习近平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继续前进。这一年,对内他以稳健进取的心态深化改革,力促经济调整步入“新常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击腐败,用法治规范政治权力运行,各领域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远超预期;对外他以开放自信的姿态处理国家间关系,不仅将足迹遍布亚洲、欧洲、拉美和大洋洲的18个国家,而且积极利用“亚信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两大主场外
我打小有个爱坐车的嗜好,手推车自行车公交车,凡是带轱辘的都行。小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坐在大人的自行车后座上满大街转悠。稍大一点,我拥有了自己的零用钱,小伙伴们大都拿着钱去买冰棍,我可舍不得,这笔钱乘公交车能从家门口坐到终点站。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把头伸出去看街景和行人,越发觉得这一毛钱物有所值。后来我知道还有火车这个庞大的交通工具,人可以在上面吃饭睡觉。坐火车,呜呜呜,咣当咣当,那是带着节奏感的梦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自治政府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高调通过独立公投,不仅导致伊国内冲突升级,更加剧了地区国家围绕库尔德问题的新一轮博弈。受制于历史原因和深层的现实地缘政治因素,库尔德人的独立建国梦恐难轻易实现。  DOI: 10.19422/j.cnki.ddsj.2017.11.008  9月25日,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以下简称“库区”)自治政府不顾伊拉克中央政府的强硬警告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在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