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类风湿的临床效果。方法:口服中药,局部注射蜂毒,加按摩疗法。结果:47例中,41例临床治愈,6例显著,有效率100%。结论:疗效显著,前景广扩,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治疗类风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98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类风湿患者47例中,男9例,女38例。年龄45~82岁,平均59岁。病程6个月以内者26例,6个月以上者21例,其中最长者达10年之久。
诊断依据:47例诊断依据,均按美国风湿病学会所制定的标准为准。
治疗方法:①口服正风片法:正风片是笔者研制的一种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为主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有山慈菇、常山、黄芪、车前子、雷公藤、大黄等,每日1剂,早晚煎服。每次250~350ml,每日2次,30天1个疗程。②局部注射蜂毒注射液法:根据情况,可于肿痛部位或近于局部的经穴,注射0.25~25mg药液。若关节部位大,可行对称性左右各注射等量药液。隔日1次,每10天为1个疗程,注意无菌操作。③按摩疗法:配合按摩治疗,其效果甚佳。主要手法有:按法、揉法、捏法,扳法和屈伸法,以帮助患部消肿止痛、恢复功能为治疗原则。隔日1次,每次30分钟。此法多在局部急症缓解后进行。
疗效评定标准:①临床治愈:客观体征和主观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1年以上无复发者;②显效:客观体征和主观症状虽已消失,但1年内又复发者;③无效:主客观均无改进或改进甚少者。
结 果
临床疗效:47例患者中,治愈41例,有效6例。治愈率为87%,总有效率为100%。治愈41例的平均治疗天数为70天;显效6例,平均治疗天数为7天。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A检查情况:结果见表1。
讨 论
中医学把类风湿关节归属于“痹证”的范畴。其因多由于正气不足,卫气不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侵袭肌肤,流注经络关节,阻滞气血运行所致。
临床症状多以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关节僵硬、运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对于这类症状较急的病患,中国医学理论提出了“急则治标”的方针。传统的医治方药有防风汤、桂枝麻黄汤、宜痹汤等。但这些方药在临床上运用均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快速达到止痛、消肿的功能。为此,笔者根据急则治标的治疗原则,在关节肿痛甚急时,采用局部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观察证实,局部注药后,关节疼痛可在12小时后止住。24小内后肿胀开始消退。类风湿患者气血多亏虚,正气不足。因此补益气血,充足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即所谓“治病必求于本”。
正风片的补正气不足之功甚强。这在临床运用中得到证实。邪不去则病难愈。“正风片”除有补益正气不足的功能外,还具有驱湿疏痰、活血散结,利尿祛湿的作用。这与方中的车前子、大黄、常山等药效相关。现代研究显示,正风片中车前子含腺嘌呤、维生素C、维生素B1成分。这些药物具有帮助恢复神经功能和增加尿量;促进尿素、尿酸排泄的作用,因而具有消肿止痛的功能。常山中的内碱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局部注射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把药液直接送于病灶处,能大大提高抑制炎性物的渗出,使病灶部位的渗出液、细胞浸润减少,从而减轻了局部炎症的反应,达到了消炎止痛的目的。按摩则有疏经络,滑利关节,行气止痛的功能。困此,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配合药物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笔者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应用激素及抗肿瘤类药,而疗效确显著。由此可见,中医治疗类风湿前景广扩。此外,笔者在统计上发现,患者的血型多见于O、B、A型,而AB型患者则少见,由此推论,该病与血液化学成分相关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关键词 中医治疗类风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98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类风湿患者47例中,男9例,女38例。年龄45~82岁,平均59岁。病程6个月以内者26例,6个月以上者21例,其中最长者达10年之久。
诊断依据:47例诊断依据,均按美国风湿病学会所制定的标准为准。
治疗方法:①口服正风片法:正风片是笔者研制的一种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为主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有山慈菇、常山、黄芪、车前子、雷公藤、大黄等,每日1剂,早晚煎服。每次250~350ml,每日2次,30天1个疗程。②局部注射蜂毒注射液法:根据情况,可于肿痛部位或近于局部的经穴,注射0.25~25mg药液。若关节部位大,可行对称性左右各注射等量药液。隔日1次,每10天为1个疗程,注意无菌操作。③按摩疗法:配合按摩治疗,其效果甚佳。主要手法有:按法、揉法、捏法,扳法和屈伸法,以帮助患部消肿止痛、恢复功能为治疗原则。隔日1次,每次30分钟。此法多在局部急症缓解后进行。
疗效评定标准:①临床治愈:客观体征和主观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1年以上无复发者;②显效:客观体征和主观症状虽已消失,但1年内又复发者;③无效:主客观均无改进或改进甚少者。
结 果
临床疗效:47例患者中,治愈41例,有效6例。治愈率为87%,总有效率为100%。治愈41例的平均治疗天数为70天;显效6例,平均治疗天数为7天。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A检查情况:结果见表1。
讨 论
中医学把类风湿关节归属于“痹证”的范畴。其因多由于正气不足,卫气不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侵袭肌肤,流注经络关节,阻滞气血运行所致。
临床症状多以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关节僵硬、运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对于这类症状较急的病患,中国医学理论提出了“急则治标”的方针。传统的医治方药有防风汤、桂枝麻黄汤、宜痹汤等。但这些方药在临床上运用均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快速达到止痛、消肿的功能。为此,笔者根据急则治标的治疗原则,在关节肿痛甚急时,采用局部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观察证实,局部注药后,关节疼痛可在12小时后止住。24小内后肿胀开始消退。类风湿患者气血多亏虚,正气不足。因此补益气血,充足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即所谓“治病必求于本”。
正风片的补正气不足之功甚强。这在临床运用中得到证实。邪不去则病难愈。“正风片”除有补益正气不足的功能外,还具有驱湿疏痰、活血散结,利尿祛湿的作用。这与方中的车前子、大黄、常山等药效相关。现代研究显示,正风片中车前子含腺嘌呤、维生素C、维生素B1成分。这些药物具有帮助恢复神经功能和增加尿量;促进尿素、尿酸排泄的作用,因而具有消肿止痛的功能。常山中的内碱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局部注射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把药液直接送于病灶处,能大大提高抑制炎性物的渗出,使病灶部位的渗出液、细胞浸润减少,从而减轻了局部炎症的反应,达到了消炎止痛的目的。按摩则有疏经络,滑利关节,行气止痛的功能。困此,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配合药物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笔者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应用激素及抗肿瘤类药,而疗效确显著。由此可见,中医治疗类风湿前景广扩。此外,笔者在统计上发现,患者的血型多见于O、B、A型,而AB型患者则少见,由此推论,该病与血液化学成分相关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