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分组方式的探讨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0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原发、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治疗后不同时间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对预后的影响。将细胞遗传学与诱导治疗后不同时间骨髓幼稚细胞比例相结合,提出新的AML患者预后分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1日至2008年2月1日于我院住院的原发、初治AML患者(非M3型)105例,所有患者在诱导化疗结束时(T1)和(或)骨髓抑制期(T2)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有细胞遗传学资料的患者97例。结果 (1)T1或T2时间点105例行骨髓穿刺检查的患者,骨髓幼稚细胞<0.05者和≥0.05者相比,T1时间点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6.0%、47.4%,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46.2%、21.6%,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7%、25.6%。T2时间点二者CR率分别为86.3%、41.4%,3年RFS率分别为52.4%、18.9%,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1%、3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T1和T2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具有相关性。(2)将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组患者根据T1或T2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分为二组:骨髓幼稚细胞<0.05者和≥0.05者。前者预后与良好组相近,后者预后与不良组相近。(3)多因素分析表明T1或T2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是AM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T1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可能较T2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意义更大。结论 以0.05为界,T1或T2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是原发、初治AML患者(非M3型)CR率、RFS、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将染色体核型与T1和(或)T2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相结合分组,可进一步区分中等组患者,有助于评估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百草枯(PQ)急性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农药中毒之一,可引起“百草枯肺”,早期可表现为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高达40%~80%。研究表明,过度炎症反应是导致急性PQ中毒肺损伤主要机制之一,也是百草枯急性中毒快速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对急性PQ中毒肺损伤的治疗尚无特效的解毒药物。二巯丙磺钠(Na-DMPS)为传统的金属类中毒解毒剂,近年发现其对多种非金属类化合物急性中毒亦具有良好的解
期刊
伴有髓质海绵肾的先天性肝纤维化一例
期刊
2002年美国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指导组(K/DOQI)指南中提出了慢性肾脏病(CKD)诊断的全新概念,并制定了分期系统。CKD代替以往的“慢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等名称,成为统一的疾病分类名词。2004年慢性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机构(KDIGO)采纳了CKD的定义和分期系统并向全球推广,使其成为全球肾脏病医疗和学术交流的统一平台。
期刊
第397例——血小板减少20年,突发胸痛34小时
期刊
严重脓毒症并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是临床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高达30%~50%,是危重病医学中的难点,至今尚无特殊的防治手段。当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伴发器官功能障碍时则称为重症脓毒症,常引起凝血功能异常。血必净注射液是防治脓毒症及MODS的临床新药,能否改善重症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并探讨血必净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与预后
期刊
足细胞位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外层,它是肾小球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备受研究者关注。在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和后天获得性因素作用下足细胞损伤后表现为足突融合、细胞肿胀、足细胞及其相关分子在组织水平表达的改变,足细胞凋亡或从基底膜脱落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足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终末细胞,不具备如系膜细胞样的增殖能力,足细胞数目减少,基底膜裸露,可进展为肾小球硬化,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液中检测足细胞是
期刊
目的 探讨早期细胞凋亡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肠黏膜屏障应激性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TBI组(32只)和假手术对照组(32只)。2组大鼠分别按术后6、12、24和48h时相点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用AnnexinⅤ-PI双染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早期细胞凋亡率。结果 光镜下TBI组可见肠黏膜上皮细胞受
目的 比较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与传统腺瘤、腺癌的微卫星状态的差异,以期间接验证传统型锯齿状成瘤通路的存在。方法 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保存的75例大肠息肉及肿瘤组织蜡块标本,其中锯齿状腺癌(Sca)15例,非锯齿状腺癌(N-Sca)20例,传统型锯齿状腺瘤(TSA)20例,普通腺瘤20例。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荧光标记引物扩增BAT25、BAT26两个位点,随后使用DNA自动测序仪检测其微卫星状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定于2010年10月28-30日在成都市召开第十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现面向全国医生征集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基础及临床研究。
期刊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途径。研究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启动了RIF的进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已被公认具有致纤维化效应。金雀异黄素(Gen)是酪氨酸激酶、DNA拓朴异构酶Ⅱ和核糖体S6激酶的抑制剂,目前尚无研究报道Gen抑制甲状旁腺素(PTH)引起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据此,本实验以体外培养的人HK-2细胞为模型,观察Gen对PTH诱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