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都十分有限,对他们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那么,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结合笔者一年来对实验教材的运用实践,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培育学习小组,逐步掌握合作技巧
许多合作学习的失败在于:学生不会倾听,不会交流,只会各说各的,各干各的,表面上有合作之形,实际上无合作之神。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为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分阶段培育学习小组的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此时要注意合作小组内人数的起点是两人。一人说,另一人听,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价,然后换位进行,让学生逐步适应接受这种学习方式。例如,在巩固“4的组成”时(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9页),我让每两个人共用4根小棒,照书上小朋友的样子,一人拿小棒,一人猜,猜对后一起口述4的组成,然后换位进行。这种分工明确、操作简易的合作学习学生较感兴趣,并能顺利地进行。
(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已,开始“乱说”起来。究其因,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水平不一,组间不同质。因此,笔者认为在组建3人)的多人小组时,“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较为科学。
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差异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②应使全班各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③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组内同质的现象。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既能避免上文所说的“乱说”,造成课堂上的纷乱,又显得公平、利于竞争。
(三)组员编号原则
凡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总是优生发言的机会多,其他学生几乎成了旁听者,致使中下水平的学生情绪低落,活动不主动、不积极。如何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步、成长,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呢?笔者认为组员编号的分组原则,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就向全班声明:请每一组的某号代表本组发言,请大家同心协力帮助他,为他的发言做准备。在小集体的支持及压力下,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合作学习积极性高,能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深入钻研教材,精选合作学习内容
斯托利亚认为:“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思维的水平、思维的发展,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提供给小组学习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我认为以下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一)“实践活动”内容
在实验教材中,教材编者精心设计出了许多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操作性强,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这无疑是我们的首选内容。例如:一年级下册45页中的“摆一摆,想一想”,教材设计了这样的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摆圆片,其他几个学生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这样的内容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二)操作探究性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缺乏定性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来的结论,就尽量让学生自已去探索。我在教学“7的分解”时,就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先把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每小组发一套小棒,一张记录表。我先提出合作任务:“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然后,要求学生4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分小棒,一人记录,一人监督记录是否出错,一人大声汇报每一次的操作结果,学生很快通过操作在记录纸上得出了7的6种分法:6和1,5和2,4和3,3和4,2和5,1和6。实践证明,通过这种亲历亲为的探索得出的结论,学生记得更深刻、更牢固,探究的成功也给予了学生极大的满足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算法多样,发散思维的内容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新教材算法多样化的特点为学生的个性表现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编写特点,适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算法多样的题目,进行算法优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总结评价,提高合作后劲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人际交往和实践探索的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很好的教学方式。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铁岭市银州区第二十一小学)
一、培育学习小组,逐步掌握合作技巧
许多合作学习的失败在于:学生不会倾听,不会交流,只会各说各的,各干各的,表面上有合作之形,实际上无合作之神。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为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分阶段培育学习小组的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此时要注意合作小组内人数的起点是两人。一人说,另一人听,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价,然后换位进行,让学生逐步适应接受这种学习方式。例如,在巩固“4的组成”时(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9页),我让每两个人共用4根小棒,照书上小朋友的样子,一人拿小棒,一人猜,猜对后一起口述4的组成,然后换位进行。这种分工明确、操作简易的合作学习学生较感兴趣,并能顺利地进行。
(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已,开始“乱说”起来。究其因,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水平不一,组间不同质。因此,笔者认为在组建3人)的多人小组时,“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较为科学。
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差异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②应使全班各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③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组内同质的现象。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既能避免上文所说的“乱说”,造成课堂上的纷乱,又显得公平、利于竞争。
(三)组员编号原则
凡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总是优生发言的机会多,其他学生几乎成了旁听者,致使中下水平的学生情绪低落,活动不主动、不积极。如何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步、成长,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呢?笔者认为组员编号的分组原则,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就向全班声明:请每一组的某号代表本组发言,请大家同心协力帮助他,为他的发言做准备。在小集体的支持及压力下,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合作学习积极性高,能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深入钻研教材,精选合作学习内容
斯托利亚认为:“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思维的水平、思维的发展,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提供给小组学习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我认为以下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一)“实践活动”内容
在实验教材中,教材编者精心设计出了许多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操作性强,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这无疑是我们的首选内容。例如:一年级下册45页中的“摆一摆,想一想”,教材设计了这样的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摆圆片,其他几个学生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这样的内容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二)操作探究性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缺乏定性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来的结论,就尽量让学生自已去探索。我在教学“7的分解”时,就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先把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每小组发一套小棒,一张记录表。我先提出合作任务:“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然后,要求学生4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分小棒,一人记录,一人监督记录是否出错,一人大声汇报每一次的操作结果,学生很快通过操作在记录纸上得出了7的6种分法:6和1,5和2,4和3,3和4,2和5,1和6。实践证明,通过这种亲历亲为的探索得出的结论,学生记得更深刻、更牢固,探究的成功也给予了学生极大的满足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算法多样,发散思维的内容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新教材算法多样化的特点为学生的个性表现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编写特点,适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算法多样的题目,进行算法优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总结评价,提高合作后劲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人际交往和实践探索的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很好的教学方式。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铁岭市银州区第二十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