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培养企业管理和商业交易人才的高校,纷纷开设立电子商务专业,然而,《电子商务概论》却一不仅作为电子商务专业,还被其他经管类专业选作专业基础课,但由于该课程自身的特性以及不同专业对课程要求的不同,还没有较成熟的专门针对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笔者经过对现有教材的比较分析,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 电子商务概论 教学内容
一、经管类专业特点及其开设《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目的
1.经管类专业特点。经管类专业,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着重培养能够利用先进科学管理技术分析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企业利润增长目标能力的人才。围绕这一方针,各高校经管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主要由经管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和教学实践模块三部分组成,课程设置也是以技能培养为主。
2.经管类专业开设《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商务形式及企业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已纷纷不同层度地运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因此,了解最新商务运作形式,认识现代化的商务信息交换方法及新型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成为经管类专业学生所必备的技能之一。然而,现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较强,商务适用性不高的特征。但《电子商务概论》同时包括信息技术和商务活动知识,能有机地将信息技术与商务知识结合起来,解决经管类专业学生以商务活动为核心学习目标,同时掌握信息技术这一辅助工具,从而能更高效地为经营目标服务的问题,也更好地实现了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目前,《电子商务概论》已经被作为全国各大高校许多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从事商务活动技巧,发现商业机会的能力。
二、现有《电子商务概论》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电子商务概论》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各知识点关联度不高的课程。由于其本身就包括商务活动知识和电子工具及手段介绍两大部分。因此,在现已出版的教材中,不同的编著者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不同理解,在教材的内容的选择、知识点的侧重以及教学内容的前后章节安排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表1选取了5种不同性质的教材,进行了比较。

1.在知识点的选择上各有侧重。有的教材偏重于介绍网络技术,交易安全知识,理论性较强;有的又过于偏重介绍商务知识,对电子商务技术只进行简单介绍。存在着理论体系不健全,教材内容各异,相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一,部分教学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的问题。
2.各知识点的前后顺序较为零散。在现有的教材中,各章节及知识点的安排上逻辑关系不明显。有的教材先介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再介绍网络营销;有的教材先讲电子支付,然后,再谈电子商务安全,有的教材则恰恰相反;使得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不利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
三、经管类专业《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经管类专业侧重企业管理、商务运作方面的知识,其对于《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应该偏重于信息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应与计算机类专业对于《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内容及学习要求上有所区分。此外,在所教授内容的课时安排上也应有所不同。
1.重商务知识的信息化应用。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注重商贸活动的体系建设,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可以适当降低诸如安全加密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安全协议等理论性较强的信息技术知识点的教学要求,而加大网络营销的方法和途径、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的课时量,以实现经管类专业将此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目的。
2.加强教学内容安排的逻辑顺序。建议在整个课程内容的顺序安排中以实际网络交易或企业信息管理的业务流程为主轴,从商务信息的磋商到交易到售后,以完成交易所需的电子商务应用为前提来逐步安排课程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加强各知识点的联系,提高学习积极性。具体建议见表2
3.采用案例教学及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引导的方法,根据商业活动的具体流程,让学生自行发觉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授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点,而不要求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此外,针对某些同时涉及购买和支付两种不同运作流程的知识点,可以结合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对所涉内容的感性认识。

参考文献:
[1]张宝友,吕旭芬.非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内容问题探讨[J].教育科学,2008,(3).
[2]陈永强.电子商务概论[J].课程大纲探究,2005,(7).
[3]姜灵敏.《电子商务概论》教学内容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
[4]弓志刚,贾伟.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6).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 电子商务概论 教学内容
一、经管类专业特点及其开设《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目的
1.经管类专业特点。经管类专业,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着重培养能够利用先进科学管理技术分析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企业利润增长目标能力的人才。围绕这一方针,各高校经管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主要由经管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和教学实践模块三部分组成,课程设置也是以技能培养为主。
2.经管类专业开设《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商务形式及企业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已纷纷不同层度地运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因此,了解最新商务运作形式,认识现代化的商务信息交换方法及新型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成为经管类专业学生所必备的技能之一。然而,现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较强,商务适用性不高的特征。但《电子商务概论》同时包括信息技术和商务活动知识,能有机地将信息技术与商务知识结合起来,解决经管类专业学生以商务活动为核心学习目标,同时掌握信息技术这一辅助工具,从而能更高效地为经营目标服务的问题,也更好地实现了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目前,《电子商务概论》已经被作为全国各大高校许多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从事商务活动技巧,发现商业机会的能力。
二、现有《电子商务概论》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电子商务概论》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各知识点关联度不高的课程。由于其本身就包括商务活动知识和电子工具及手段介绍两大部分。因此,在现已出版的教材中,不同的编著者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不同理解,在教材的内容的选择、知识点的侧重以及教学内容的前后章节安排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表1选取了5种不同性质的教材,进行了比较。

1.在知识点的选择上各有侧重。有的教材偏重于介绍网络技术,交易安全知识,理论性较强;有的又过于偏重介绍商务知识,对电子商务技术只进行简单介绍。存在着理论体系不健全,教材内容各异,相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一,部分教学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的问题。
2.各知识点的前后顺序较为零散。在现有的教材中,各章节及知识点的安排上逻辑关系不明显。有的教材先介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再介绍网络营销;有的教材先讲电子支付,然后,再谈电子商务安全,有的教材则恰恰相反;使得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不利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
三、经管类专业《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经管类专业侧重企业管理、商务运作方面的知识,其对于《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应该偏重于信息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应与计算机类专业对于《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内容及学习要求上有所区分。此外,在所教授内容的课时安排上也应有所不同。
1.重商务知识的信息化应用。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注重商贸活动的体系建设,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可以适当降低诸如安全加密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安全协议等理论性较强的信息技术知识点的教学要求,而加大网络营销的方法和途径、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的课时量,以实现经管类专业将此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目的。
2.加强教学内容安排的逻辑顺序。建议在整个课程内容的顺序安排中以实际网络交易或企业信息管理的业务流程为主轴,从商务信息的磋商到交易到售后,以完成交易所需的电子商务应用为前提来逐步安排课程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加强各知识点的联系,提高学习积极性。具体建议见表2
3.采用案例教学及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引导的方法,根据商业活动的具体流程,让学生自行发觉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授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点,而不要求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此外,针对某些同时涉及购买和支付两种不同运作流程的知识点,可以结合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对所涉内容的感性认识。

参考文献:
[1]张宝友,吕旭芬.非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内容问题探讨[J].教育科学,2008,(3).
[2]陈永强.电子商务概论[J].课程大纲探究,2005,(7).
[3]姜灵敏.《电子商务概论》教学内容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
[4]弓志刚,贾伟.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