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项目特点分析

来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unain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急慢性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项目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的布鲁菌病患者292例的病例资料,包括170例急性患者和122例慢性患者,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急慢性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特点及实验室检测项目特点。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急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均显示男性患病人数显著高于女性,性别比分别为3.15∶1和3.21∶1;两组人群均以农村居住地为主(74.12%和77.05%);职业分布均以养殖户居多(62.94%和66.39%);发病时间均主要集中在3~6月份(47.06%和46.72%)。急性布鲁菌病患者在≤14岁中的患病率高于慢性布鲁菌病组(χ2=5.022,P<0.05),而在>64岁组的患病率则低于慢性布鲁菌病组(χ2=3.900,P<0.05)。急性布鲁菌病患者出现多汗和肌肉痛症状的人数高于慢性布鲁菌病患者(χ2=10.764和10.479,P值均<0.01)。而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出现乏力的人数高于急性布鲁菌病患者(χ2=5.347,P<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慢性布鲁菌病患者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明显升高(t=3.602和5.205,2.529和2.682,2.669和1.941,5.169和7.068,3.601和2.240,3.469和3.954;P<0.05或<0.01),而总蛋白和白蛋白均明显降低(t=-5.880和-8.923,-8.106和-8.774;P值均<0.01)。急性布鲁菌病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慢性布鲁菌病组(t=6.717,P<0.01)。急慢性布鲁菌病患者治疗方案大致相同,治疗结束后,发热、多汗及乏力等临床症状均消失。

结论

急慢性布鲁菌病临床症状有差异,通过监测肝功能和心肌酶的变化,可提示临床应慎重用药,保护和预防布鲁菌病患者肝脏和心肌进一步受损。

其他文献
终末期肝病(End stage of liver disease, ESLD)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但时至今日仍无严格定义。在ESLD发生发展中,感染因素既是因也是果,即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ESLD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也是ESLD发展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多重耐药菌、多器官损伤、抗菌药物选择、营养支持治疗、肠道微生态紊乱等是临床一线医师面临的难点问题,ESLD合并感染的诊疗规范迫切需要提高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防治该类患者肺部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入住ICU的s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HAP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HAP发生的易感因素,并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1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6
目的探讨APRI评分和FIB-4指数在慢性肝衰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4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的42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的资料,计算患者入院时MELD评分、APRI评分和FIB-4指数。依据患者3个月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预测患者3个月预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药物(NAs)长期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2例初治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用的抗病毒药物分为6组,阿德福韦酯组(ADV,n=43),恩替卡韦组(ETV,n=44),拉米夫定组(LAM,n=25),替比夫定组(LDT,n=23),LDT+ADV组(n=22),LAM+ADV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