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我眼中不只是“兄弟”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咱们是不是‘兄弟’?”
  “是。”
  “可是你让我感觉有点累。”
  “有吗?我只是对你好,你感觉不到吗?”
  “是,但是这种‘好’我承受不了了。要是兄弟,你以后就别这样了好吧!”
  “嗯……可你在我眼中不只是‘兄弟’。”
  “你又来了,算了……”
  这是来访者小张手机里的一段聊天记录。他,一米七的个头,文质彬彬,穿一件粉色的衬衫,略显紧身的西裤,一双时尚感十足的皮鞋,爱笑,说起话来声音有点甜,显得很温柔。他最近要“失恋”了,自己暗暗喜欢了四年的朋友,要面临分开了。他想表白,尽管他知道开口后注定是被拒绝,但他也明白这份爱是多么真实而沉重。
  (咨询记录:每到毕业季,有不少同学面临失恋问题。这个案例也是,来访者因为表白受挫情绪低落,痛苦不已,不停地追问“自己曾经付出的‘好’为什么没有得到回报”,不停地想要询问对方“自己哪里不好”。通过情绪疏导,来访者情绪慢慢缓和了。
  只是有一点不同,来访者追求的这份爱“天生”就更沉重。同性之爱,在今天这个开放多元的社会里依然会受到很多不解,还会面临很多来自家庭和周围人的压力,因此接下来的咨询试着对来访者身份认同方面进行了探索。)
  2
  咨询师:这是你第一次谈恋爱吗?
  小张:不是的,我高中曾经喜欢过一个男孩,我们关系不错,高三的时候我在外面租房,他有一段时间和我同住。我们彼此喜欢,也有过一些亲密接触,但是没有特别出格。后来他生病了,可能是高考压力太大,当时我非常痛苦,特别想去照顾他。我去医院陪了他半个月,可是因为考试还有他家人的劝说,我就回来了,可我当时真的很难受(他向后拨弄了一下头发,眼睛里有点泪光闪烁,停顿了一下)。后来,我们分开了,因为我们考上了不同的学校。
  咨询师:那一次分手你是怎样走出来的?
  小张:刚来大学的时候,我有点想他,但是因为学习、生活很累,慢慢也就好了。我相信这次分手也会这样结束,这份没开始的爱一定也会输给时间,只是我不确定会多久。
  (咨询记录:来访者讲述了他的三段爱情经历,每一段都是与男性朋友,尽管如此,他对自己的身份界定,比如“同性恋”或“双性恋”依然有一些疑惑或者压力,这一点对于性少数人群来说算是普遍。即使明确自己的性取向,也无法接受“同性恋”这样的身份定义。)
  小张:老师,你说我是同性恋吗?
  咨询师:你自己怎么定义?
  小张:我觉得我是,可我內心还是不能接受。
  咨询师:不能接受什么?
  小张:同性恋啊,有点那个。我要是同性恋就意味着不能传宗接代,我肯定不会和家里说,因为我只有一个姐姐。
  咨询师:除了面临来自家里的压力,你还有什么担心的吗?
  小张:还有工作啊,周围同事怎么看啊,大家对这个还是很那个的,对吧。
  咨询师:有些人会有偏见,但无论是医学还是心理学,都认为同性恋与异性恋一样,是一种不同的选择而已。
  小张:老师你是这样的想的,挺好。不过我想想以后,觉得自己还是会终老一生(孤独终老)。我对他这么好,他都没有接受我。
  咨询师:他也许和你不同。
  小张:其实我知道,只是我在幻想他有没有可能也是同性恋呢。
  咨询师:你现在失恋了,看法会受到情绪影响,你试着想想更远的未来,终老一生是唯一的可能吗?
  小张:也不一定,没准能遇到一个真爱呢。我去工作的城市算是大城市,那里会更开放一些吧,也许会遇到一个,是吧?(笑)
  咨询师:嗯。
  (咨询记录:在咨询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来访者因为传统家庭观念、社会歧视所受到的巨大压力。通过外化技术,让来访者看到“同性恋”是怎样影响了自我认同,界定了“同性恋”这一标签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范围。比如来访者取得了优秀的学业成绩并找到了好的工作,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只是在恋爱过程中,感受到了比其他人更多的阻力和痛苦。这样处理可以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力量并对生活有很好的控制感。)
  3
  小张:老师,我将来没准也会找个女孩结婚。
  咨询师: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小张: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把问题全部遮盖了,不过我看到关于同妻的新闻了,所以我也犹豫。
  咨询师:看到那些关于同妻的讨论,你有什么看法?那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小张:其实我没有特别认真想过,也许压力太大就会那样做。那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希望找到一个我爱的人一起生活。
  (咨询记录:在案例咨询中,咨询师表明了自己对同性恋的态度,并尝试着鼓励来访者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比如当小张在咨询中提到将来有可能也会“不得已”找个女孩结婚生子时,咨询师面对来访者这个选择时,并不是完全“以来访者为中心”,而是让来访者看到这个选择背后的原因以及所造成的影响。价值中立还是价值参与,是每一个心理咨询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关于性少数人群的咨询过程中,对于“价值中立”的立场要多抱持一丝怀疑。)
  关于性少数人群的咨询,著名性学家方刚老师2015年底出版了一本书《肯定性咨询法》,书中强调咨询师要鼓励性少数人群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处理同性恋、跨性别来访者的自我认同、伴侣关系、伴侣暴力、性咨询、职场咨询、同妻同夫、形婚等咨询问题。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需要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内化过程保持警觉,因为内化的社会价值观可能会成为咨询师的立场。2001年《精神疾病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将同性恋去病理化,但是国内仍有一些机构对同性恋进行扭转治疗。
  咨询后记:
  当我把这个案例分析发给小张征询他的意见时,他表示这算是给这段爱情的回忆记录,并在回信中写到“这篇文章记录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能作为案例警示世人也好,让情感相似的人找到心灵慰藉、心理共鸣也罢,对我个人来说都没有关系”。当然作为咨询师最开心的是,这一切都没有阻碍他自信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在信中告诉我:“老师,毕业前他也算是成全了我所有请求,至于太过分的我就不能奢求了。现在我要奔赴我的梦想了,我会努力的!”
其他文献
电脑里的意外发现  今年是他和她结婚的第七年。人都说“七年之痒”,他们也不例外。按部就班的日子越来越无趣,他觉得婚姻真是个坟墓,才短短七年,就葬送了所有的浪漫和美好。  今天,是他们结婚七年的纪念日,他特意提前几天结束了进修,在外地出差的她也说一定赶回来,却到现在都不见人影。他抬头看看墙上的时钟,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唉……”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点燃一支烟,打开电脑,想玩一会儿游戏。  他点了宽
期刊
那天坐24路车上班,车行至桂林街时上来一个女孩,她本来是想划卡的,可是一摸包,竟然发现卡忘记带了。于是,她掏出10元钱,问周围的乘客谁能够帮忙换成零钱。但是,现在零钱早就像秃顶上的头发那样稀缺,她最终也没有换到零钱。车又到站了,上车的人在挤,女孩进退不是,司机在催,女孩在急……  这时,只见坐在旁边的男乘客掏出了自己的卡:“用我的吧!”终于从难堪的窘境中脱身的女孩,一路上不知道对那个帮助她的人说了
期刊
2015年冬天,我父亲披了一件轻便的蓝灰色羽绒服来到我家。眼前的这个50多岁的男人还是那么英俊。  “皮袄呢,老爸?”我急不迭地问他。  “你媽给我收起来了。人老了,穿不动了,还是换个轻快点的吧!”  后来,我送父亲回老家,特地去看了看“它”—和我同年的皮袄。“它”还是老样子,挂在大衣橱里,被母亲擦得油亮油亮的,里子上的整张羊毛皮也没有丝毫的脱落,还是那么柔软、那么密致,经年累岁之后,羊毛一簇簇地
期刊
有求必应,在某些场合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慈善情怀。但更多的时候,我觉得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事实上,很多时候,面对他人的“有求”,你也未必能做到“必应”。有是就有非,有黑就有白,有必须接受的,肯定也有必须拒绝的。  拒绝,虽说难以避免,但方式却各不相同—有的拒绝似刺,有的拒绝如花。  A不少人喜欢攀龙附凤,爱依附名家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于是,花钱请名家为自己的“新产品”代言成了一种潮流,部分名家也欣然应允
期刊
凯华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诊室。他十八九岁,看上去很不安。详细询问后得知,凯华从小听话,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很好,物理、化学曾获得省级竞赛第一名。他是物理科代表,一次在催促同学交作业时,他突然产生了同学会报复他态度不友好的念头。后来,他还出现了同学会在背后打他,自己变得残忍、伤害同学等念头。他知道这样想毫无根据,想放弃这些念头,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却做不到,往往越是努力放弃这些念头,这些念头反而越强
期刊
201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  习主席的讲话犹如一剂“强心针”,给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以及有志于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们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经考取了心理咨询证书的人数约90万人,但其中只有不到5万人真正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众所周知,心理咨询是一项特殊的“疗心”的工作,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精神医学受益匪浅,得到迅猛发展,尤其与临床相关的药物治疗、诊断分类系统、生物精神病学的某些研究方面与国际进展紧密连接。不过,社会文化及心理因素受到的关注虽也日益增加,但总体上发展得还不够。  基于对我国精神医学发展中“短板”的关切,我认为,与人文社会科学、心理行为科学相关的分支学科及交叉边缘学科亟待加强。这些相关分支学科可以归于与生物精神病学相对应、相辅相成的“人文精神医学”之中
期刊
精神/心理障碍患者  不是“精神病”  精神/心理障碍患者  不是“精神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本世纪初就提出了“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的口号,旨在强调精神健康在21世纪的重要性。事实上,近年来的许多耳闻目睹的事件表面上可能是复杂的社会问题,但深究其潜在背后无不与当事者的心理健康或精神障碍有关系。  根据2007年费立鹏等报道的国内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资料,约有17.5%的中国人患有精神障
期刊
如今是一个快餐时代,不论你是打开网络,还是点开手机,视频播报、微信微博等发出的新闻爆料多半是某某明星劈腿越位、某某大腕儿出轨之类的社会热点新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男人多薄幸”,“食色,性也”,这些名句,真是道出了男女出轨的本色。更让人匪夷所思的,在有些人眼里,出轨甚至与地位和成功画上了等号。  我有一位同学,出轨离婚后,我们就问他,好好的娇妻不爱,为何非要出轨?他的回答竟是:“人生太乏
期刊
“断舍离”是一种  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  最近国内刮起一阵简约生活风:断舍离。它主要围绕人与物的关系,将人们从对物的沉迷中解放出来,从以物质为中心回归到以人为本,做到物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物所累。断舍离并不是简单的丢弃,而是通过梳理物品让自己睁开眼睛看生活,以此洞悉内心、发现问题。在清除生活废品的同时,清扫内心的垃圾,让自己轻装、轻松、轻快地生活。  断舍离既是生活理念更是动态行为,主要由“断、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