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宁波市高中兴趣特长选修课程开设的区域推进中,我校属于设备条件不足的学校。在充分利用学生摄影设备的基础上,我们成功地开设了学生喜爱的摄影选修课程,学生的摄影社团也展现着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图像世界,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课程名称
我们确定的课程名称是“图像时代的世界——摄影”。其中,教学的对象是在校对摄影感兴趣的高一、高二学生;拍摄的内容是高中学生的真实生活;课程的特点是体现高中学生的真实审美与表达情况。
二、开设的背景及原因
(一)时代的需要
图像时代,大量的信息(知识、情感)依靠“图”这个载体来表达传递。摄影已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学生的需要
生长在物质充足、信息爆满的时代,在以自身感受为主的个性化时代,学生的生活习惯、爱好、情感表达等呈现出个性化特点,图像已成为学生最快捷、最容易表达情感的方式。此外,QQ、微博等网络载体采用以图为主、配以文字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渴望能用漂亮的照片去装扮自己的生活空间。
三、教材的编制
市面上的摄影教材是通用型、理论型的,无法有针对性地满足高中学生的需要。对此,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整理、筛选,编制了适合我校实际的选修教材。
四、课程目标
了解相机的基本构造与功能,掌握摄影构图、角度、光线、色彩等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摄影相关知识,拍摄出符合我校高中学生特点的有美感、情感和质感的摄影照片。
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去捕捉、设计摄影画面,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审美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
五、教学形式
采用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采用集体授课与分组活动相结合、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六、课程内容
1.认识摄影(摄影发展简史)。
2.认识相机(相机的类型与结构、使用与维护)。
3.摄影基本知识学习(光圈、快门、对焦、景深等)。
4.摄影用光(光源的种类与特点、作用与运用)。
5.摄影的角度与构图。
6.人物摄影。
7.风光摄影。
8.静物摄影。
9.照片的后期处理。
10.摄影实践活动(各类主题摄影)。
七、课程评价
我们采用多元评价模式,要求学生阐述摄影作品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照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装扮了教室、寝室,报道活动等);要求学生用照片、文字结合的方式记录高中生活的场景,与父母、朋友一起分享;弱化分数,强化学生学习成果应用的展示。我们制作了如表1所示的考核表。
表1
八、课程的特色与教学成果
(一)从教学要求上:弱化器材的要求,强调审美、情感、创意;弱化理论的学习,强调实践的感悟
高中生并不是专业的摄影人员,他们的身份决定了其无法人人配备专业的相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弱化了对器材的要求。但摄影是审美的视觉艺术,应具有美感,所以我们强调了美的形式法则在摄影中的应用。当然,美感的背后是内心的情感。在强调审美、情感、创意的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多个主题教学实践,如换个角度看世界、拿着放大镜看世界、带着情感看世界、带着想象看世界等。
(二)从内容选择上:让教学成果源于学生生活又影响学生生活
教学如果脱离高中学生的生活,它将失去艺术的生命力,不再“真”和“美”。所以,我们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选择课程内容,并让教学成果来源于学生生活又影响学生生活。
1.记录校园学习生活
我们举办了“我们的校园生活”主题摄影展,通过各种渠道展示学生活动。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在高中阶段除了完成课业,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可单一枯燥的文字报道或加上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让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通过摄影的学习,学生有了用“图”说话的意识,一张张精美的摄影照片配以精彩的文字说明,让活动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2.用摄影作品美化班级和寝室
学校德育处经常组织一些寝室、教室的布置评比,学生也很有兴趣去美化自己生活的环境。过去,学生更多的是打印一些网络上下载的图片。图片虽然美丽,但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联。后来,我们倡导学生拍摄我们真实的生活,这样的照片更有感染力。
3.积累素材,制作毕业留念光盘和留念册
高中三年的生活转瞬即逝,期间的各种感受和各项活动在人生中只有一次,如果我们不将它们记录下来,就会觉得遗憾。开设摄影选修课程,积累制作毕业留念光盘和纪念册的素材,使摄影成了留住时间、留住精彩的一种方式,让精彩的三年高中生活定格在摄影的镜头里,永远留在学生的心里。
4.结合地域特点,开展“地之源”主题摄影活动
我们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开展了“地之源”主题摄影活动。我校位于千年古县城、中国慈孝之乡——慈城慈湖风景区,背依阚峰,前临慈湖,粉墙黛瓦,青山绿水,环境优美,诚为读书治学之佳处。近年来,宁波市教育局又投入近亿资金,对学校进行大修和改造,我校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古朴典雅的江南书院风格,成为了宁波最“中国式”的校园。充分利用这个资源,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镜头学会欣赏慈城之美、慈湖之美,并让他们以成为慈湖中学的学生为荣。
一、课程名称
我们确定的课程名称是“图像时代的世界——摄影”。其中,教学的对象是在校对摄影感兴趣的高一、高二学生;拍摄的内容是高中学生的真实生活;课程的特点是体现高中学生的真实审美与表达情况。
二、开设的背景及原因
(一)时代的需要
图像时代,大量的信息(知识、情感)依靠“图”这个载体来表达传递。摄影已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学生的需要
生长在物质充足、信息爆满的时代,在以自身感受为主的个性化时代,学生的生活习惯、爱好、情感表达等呈现出个性化特点,图像已成为学生最快捷、最容易表达情感的方式。此外,QQ、微博等网络载体采用以图为主、配以文字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渴望能用漂亮的照片去装扮自己的生活空间。
三、教材的编制
市面上的摄影教材是通用型、理论型的,无法有针对性地满足高中学生的需要。对此,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整理、筛选,编制了适合我校实际的选修教材。
四、课程目标
了解相机的基本构造与功能,掌握摄影构图、角度、光线、色彩等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摄影相关知识,拍摄出符合我校高中学生特点的有美感、情感和质感的摄影照片。
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去捕捉、设计摄影画面,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审美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
五、教学形式
采用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采用集体授课与分组活动相结合、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六、课程内容
1.认识摄影(摄影发展简史)。
2.认识相机(相机的类型与结构、使用与维护)。
3.摄影基本知识学习(光圈、快门、对焦、景深等)。
4.摄影用光(光源的种类与特点、作用与运用)。
5.摄影的角度与构图。
6.人物摄影。
7.风光摄影。
8.静物摄影。
9.照片的后期处理。
10.摄影实践活动(各类主题摄影)。
七、课程评价
我们采用多元评价模式,要求学生阐述摄影作品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照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装扮了教室、寝室,报道活动等);要求学生用照片、文字结合的方式记录高中生活的场景,与父母、朋友一起分享;弱化分数,强化学生学习成果应用的展示。我们制作了如表1所示的考核表。
表1
八、课程的特色与教学成果
(一)从教学要求上:弱化器材的要求,强调审美、情感、创意;弱化理论的学习,强调实践的感悟
高中生并不是专业的摄影人员,他们的身份决定了其无法人人配备专业的相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弱化了对器材的要求。但摄影是审美的视觉艺术,应具有美感,所以我们强调了美的形式法则在摄影中的应用。当然,美感的背后是内心的情感。在强调审美、情感、创意的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多个主题教学实践,如换个角度看世界、拿着放大镜看世界、带着情感看世界、带着想象看世界等。
(二)从内容选择上:让教学成果源于学生生活又影响学生生活
教学如果脱离高中学生的生活,它将失去艺术的生命力,不再“真”和“美”。所以,我们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选择课程内容,并让教学成果来源于学生生活又影响学生生活。
1.记录校园学习生活
我们举办了“我们的校园生活”主题摄影展,通过各种渠道展示学生活动。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在高中阶段除了完成课业,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可单一枯燥的文字报道或加上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让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通过摄影的学习,学生有了用“图”说话的意识,一张张精美的摄影照片配以精彩的文字说明,让活动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2.用摄影作品美化班级和寝室
学校德育处经常组织一些寝室、教室的布置评比,学生也很有兴趣去美化自己生活的环境。过去,学生更多的是打印一些网络上下载的图片。图片虽然美丽,但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联。后来,我们倡导学生拍摄我们真实的生活,这样的照片更有感染力。
3.积累素材,制作毕业留念光盘和留念册
高中三年的生活转瞬即逝,期间的各种感受和各项活动在人生中只有一次,如果我们不将它们记录下来,就会觉得遗憾。开设摄影选修课程,积累制作毕业留念光盘和纪念册的素材,使摄影成了留住时间、留住精彩的一种方式,让精彩的三年高中生活定格在摄影的镜头里,永远留在学生的心里。
4.结合地域特点,开展“地之源”主题摄影活动
我们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开展了“地之源”主题摄影活动。我校位于千年古县城、中国慈孝之乡——慈城慈湖风景区,背依阚峰,前临慈湖,粉墙黛瓦,青山绿水,环境优美,诚为读书治学之佳处。近年来,宁波市教育局又投入近亿资金,对学校进行大修和改造,我校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古朴典雅的江南书院风格,成为了宁波最“中国式”的校园。充分利用这个资源,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镜头学会欣赏慈城之美、慈湖之美,并让他们以成为慈湖中学的学生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