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掌握合作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笔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 的实践研究,有效打造活力科学课堂。即通过一、构建结构、分工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二、创建环境,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三、有效组织,促使合作学习的成功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实施;合作学习;打造;活力科学课堂
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因而在科学教育中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一、构建结构、分工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首先,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化。遵循“优势互补”原则。我主要采取动静、男女、动手强和思维强的组合方法。这样组合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其次、要注意分工的合理化,只有小组内分工明确,才会使探究过程“活而有序”。
一般在小组内设置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等角色。这些角色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例如小组长也可以是汇报员,记录员也可以是材料员等。这些角色也不是终身的,我们会定期轮换。通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
二、创建环境,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
1.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教师要放下架子,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在执教《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我给每组准备一个灯泡,一节电池,一根导线。要求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并在记录本上画出你的连接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我播放一段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主动的探究,同时,我走入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合作学习。没过一会,有好多组的小灯泡都被点亮了。但是我发现其中有一组一直没亮起,看他们的神情好象有点着急了,我及时过去安抚他们:“不要急,慢慢来,需要老师的帮助吗?”我给他们指出了几点建议,一试果然亮起来了。他们很开心。
2.提供充裕的合作时间与空间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交流时间和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时间的支配权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发言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在合作前给足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当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无法解释时进行合作才是最有效的。
在执教《光与热》一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来认识光与热的必然联系。首先,给每一小组提供材料:温度计、平面镜三面、记录表格。其次,给学生十分宽松的时间进行讨论。即认识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并拟好书面的实验方案。然后,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相互补充,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修改各组的实验方案。这里我给了学生足足20分钟的时间,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同时为下面的实验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大限度取得实验的成功。最后,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探究空间,不局限于教室走廊,在不影响学校教学次序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校园的任何角落来作为你的探究场所进行实验。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开展组间竞争,激励学生合作
有的时候对学生适当运用奖励的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中我常采用小组竞争的机制。在执教《造一艘小船》一课时,教师为每组准备相同的橡皮泥一块,小铁圈若干。让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组用橡皮泥做的船装载的小铁圈最多为胜利。在合作之前,我激励学生,今天老师给各组一个机会,来比一比那组同学造的船厉害。能装载大量的货物并能分析出装载量大小与船的哪些因素有关系。比赛结束后,老师给装货多并能说出装载多少原因的合作小组给予奖励。颁发“最佳造船奖”。
三、有效组织,促使合作学习的成功
1.努力培养学生的“三会”
即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努力听出同学发言的要点,对同学的发言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同学作进一步的解释;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出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三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这种习惯,促成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善于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如在当有较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相近疑难个人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较好时机。记得在执教《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一课中,我要求各组用图文的形式直观表达人体器官的联系。我深知完成这个关系图的绘制是有难度的,所以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先给小组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修改的时间,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找到彼此之间更广泛的联系,最后再完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可行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正确运用,合理调控下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参与意识,教会学生与人合作的方法,促使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科學(3-6年级)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科学课》2006.
[3]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科学课》2008.
关键词:实施;合作学习;打造;活力科学课堂
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因而在科学教育中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一、构建结构、分工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首先,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化。遵循“优势互补”原则。我主要采取动静、男女、动手强和思维强的组合方法。这样组合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其次、要注意分工的合理化,只有小组内分工明确,才会使探究过程“活而有序”。
一般在小组内设置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等角色。这些角色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例如小组长也可以是汇报员,记录员也可以是材料员等。这些角色也不是终身的,我们会定期轮换。通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
二、创建环境,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
1.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教师要放下架子,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在执教《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我给每组准备一个灯泡,一节电池,一根导线。要求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并在记录本上画出你的连接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我播放一段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主动的探究,同时,我走入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合作学习。没过一会,有好多组的小灯泡都被点亮了。但是我发现其中有一组一直没亮起,看他们的神情好象有点着急了,我及时过去安抚他们:“不要急,慢慢来,需要老师的帮助吗?”我给他们指出了几点建议,一试果然亮起来了。他们很开心。
2.提供充裕的合作时间与空间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交流时间和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时间的支配权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发言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在合作前给足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当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无法解释时进行合作才是最有效的。
在执教《光与热》一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来认识光与热的必然联系。首先,给每一小组提供材料:温度计、平面镜三面、记录表格。其次,给学生十分宽松的时间进行讨论。即认识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并拟好书面的实验方案。然后,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相互补充,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修改各组的实验方案。这里我给了学生足足20分钟的时间,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同时为下面的实验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大限度取得实验的成功。最后,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探究空间,不局限于教室走廊,在不影响学校教学次序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校园的任何角落来作为你的探究场所进行实验。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开展组间竞争,激励学生合作
有的时候对学生适当运用奖励的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中我常采用小组竞争的机制。在执教《造一艘小船》一课时,教师为每组准备相同的橡皮泥一块,小铁圈若干。让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组用橡皮泥做的船装载的小铁圈最多为胜利。在合作之前,我激励学生,今天老师给各组一个机会,来比一比那组同学造的船厉害。能装载大量的货物并能分析出装载量大小与船的哪些因素有关系。比赛结束后,老师给装货多并能说出装载多少原因的合作小组给予奖励。颁发“最佳造船奖”。
三、有效组织,促使合作学习的成功
1.努力培养学生的“三会”
即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努力听出同学发言的要点,对同学的发言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同学作进一步的解释;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出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三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这种习惯,促成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善于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如在当有较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相近疑难个人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较好时机。记得在执教《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一课中,我要求各组用图文的形式直观表达人体器官的联系。我深知完成这个关系图的绘制是有难度的,所以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先给小组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修改的时间,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找到彼此之间更广泛的联系,最后再完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可行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正确运用,合理调控下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参与意识,教会学生与人合作的方法,促使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科學(3-6年级)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科学课》2006.
[3]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科学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