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7岁的瓦莱里和58岁的阿涅斯,登上一架注定是多灾多难的航班。飞机在跑道上开始滑行后仅仅数秒,刚刚达到决断速度V1,一台引擎便发生了爆炸。驾驶舱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剩下的跑道长度已经不够紧急刹车,机长收回起落架,启动灭火器扑灭事故引擎上翻腾的火焰——让飞机继续升空,准备紧急着陆。瓦莱里和阿涅斯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这真是一次惊险的降落:飞机从跑道上一掠而过,反复进行着正式迫降前的测试,猛然,飞机一下子擦到地面,紧接着滑出了跑道。在乘客的一片惊呼之中,迫降成功了。擦去头上的冷汗,瓦莱里和阿涅斯紧紧握住机长的手。事实上,作为本次航班仅有的两名“乘客”,他们根本没有登上真正的飞机,而是呆在法国航空公司的飞行模拟器里。
从1993年开始,法国航空公司为了帮助人们消除“飞行恐惧症”,开展了这项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业务:模拟民航飞行。从那时起到现在,至少有400名年龄在35~55岁的“飞行恐惧症”患者体验了这种有惊无险的模拟飞行。
恐惧症千奇百怪
根据法国民航总局的统计,一架可以乘坐300名乘客的大型航班,平均可以发现3名对飞行心怀恐惧的乘客。这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困扰着许多想乘飞机旅行的人。
所谓“飞行恐惧症”,每个人的表现各不相同。57岁的皮埃尔,是一个知名度非常高的医生,但是没有人知道:从小到大,他连一次飞机都没有坐过。“每次,我总能成功地给自己找到借口,改乘火车或者汽车前往目的地。”他说道,“假如要去的地方不乘坐飞机就无法到达,那就编一个谁也反驳不了的理由。”然而,最近他还是遇到了麻烦:儿子远在亚洲定居,难道他也要乘火车去探望吗?
发生在皮埃尔身上的事,比较极端,因为他甚至连一次飞机都不敢坐。更多的人,只是对长距离飞行心怀恐惧,30岁的樊尚就是这样。他说:“再过两个月我就要结婚了,计划和妻子到毛里求斯度蜜月。11个小时的飞行,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飞机起飞后不久,总有一阵儿,发动机好像被关掉了,静得让我喘不过气来。而在即将着陆的一刻,机舱里又变得嘈杂可怕。”对樊尚来说,身悬半空的滋味,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飞行时间越长,痛苦越深重,最严重时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
还有些人,甚至根本等不到飞机起飞。在法航工作的机长诺埃尔•谢弗里耶,就遇到这么一位。登机口已经关闭,大家坐得整整齐齐,一位乘客却拼了命地要求下去。“乘务员百般劝阻无效,只好同意他离机。可是,他还想找回自己托运的行李,这下可爱莫能助了。”
到底在怕什么?
谢弗里耶比较愿意把产生“飞行恐惧症”的主要根源,归因于对飞行的无知。以樊尚的担心为例,谢弗里耶说:“飞机升空后不久,为了降低引擎噪音对机场周围居民的影响,我们会降低发动机的转速。于是,像樊尚这类观察力极其敏锐的人,会误以为引擎出了毛病。”
假如产生“飞行恐惧症”的原因都是这样简单,问题也就好解决了。许多人对飞机的恐惧,完全是出于自身的恐怖经历。现今效力于英超阿森纳队的荷兰前锋博格坎普,自从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之后,一直拒绝坐飞机参加比赛。一个交往甚密的队友死于飞机失事,自己乘坐的航班也曾因炸弹警报而虚惊一场,经历过这些之后,博格坎普彻底放弃了乘坐飞机旅行的打算。赛季里,他比队友提前出发,乘坐火车或是亲自驾驶汽车赶往赛场,比赛结束后也比他们晚一些回家。所幸,欧洲国家之间,彼此的距离都不算远。
也有些时候,“飞行恐惧症”来得莫名其妙。37岁的瓦莱里就无法解释自己的病因。她说:“每次乘坐飞机,空中爆炸的惨剧,总在脑海里翻腾。而且,乘坐飞机前好几天,精神紧张已经在我身上出现了。”不可思议的是,瓦莱里的“飞行恐惧症”,是不知不觉形成的。小时候,父亲有一架私人飞机,瓦莱里经常被他带进驾驶舱,“很高兴地坐在他身边,看他操纵飞机”。长大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飞行恐惧症’突然在心里扎下根,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
还有些因为担心“局面失控”而引起的“飞行恐惧症”,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决策者阶层,比如说公司老板,或是部门负责人。这些人习惯于发号施令,一旦陷于被动的、无法对局面进行掌控的状态,心中自然而然会感到极度不安。55岁的教师妮娜就是这样,她说:“我感到自己被悬在半空当中,无论发生什么都无能为力。我对自己说,假如事故真的发生,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完全处于被飞行员和大自然支配的状态。”
消除无知,方能无畏
人们常说,无知者无畏。对饱受“飞行恐惧症”折磨的人群来说,努力消除因为对飞行无知而产生的莫名畏惧,才是最好的解药。
根据法国官方机构公布的数字,2004年全世界总共有18亿人次登上飞机旅行,他们中因飞机失事而死亡的不到500人;而法国一年中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就高达7000~8000人。按照诺埃尔•谢弗里耶的说法,“在天上,比呆在地上安全得多”。
一方面,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飞机性能越来越出色;另一方面,地勤人员对飞机所能提供的技术保障,越来越完善。诺埃尔•谢弗里耶介绍说:“每隔5~7年,我们都要把飞机拆开来,从头到脚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引擎、起落架、座椅......什么都不会放过。当飞机从机库里出来的时候,简直和新出厂的一样。有一次,机械师在登机之前看见一只松鼠从飞机旁边跑过,他们马上对飞机做了全面检查,甚至打电话给兽医,要求对松鼠粪便进行化验,想弄明白它会不会对飞机造成腐蚀。”
看起来,飞机是不会出问题了。飞行员呢?据统计,14%的飞行事故源于机械故障,10%归咎于恶劣的天气,剩下的绝大多数事故,飞行员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对此,法国民航总局安全管理司司长马克西姆•科芬是这样解释的:“为尽量减少人为失误,我们对飞行员进行包括心理训练在内的严格的培训。”谁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为避免飞行员出现致命错误,除去严格训练,团队间相互监督也是避免失误的好办法。“和机械一样,飞行员也需要反复检测。”
假如统计数字和上述解释还不足以平复“飞行恐惧症”,法国航空公司还会祭起绝招:模拟民航飞行。顾客在付出530欧元之后,可以前往法航的训练基地,聆听飞行员讲解飞行知识,回答自己的问题。最后,他们还会被飞行员带进飞行模拟器,进行一次模拟飞行。经历过一次“空中历险”之后,纠缠在他们心中的“飞行恐惧症”,几乎百分之百地消散了。
顺便再提一句,为避免恐怖分子借机会参观驾驶舱并熟悉飞行流程,开展这项业务的模拟飞行座舱,采用的是空中客车里一种已经退役的机型。
这真是一次惊险的降落:飞机从跑道上一掠而过,反复进行着正式迫降前的测试,猛然,飞机一下子擦到地面,紧接着滑出了跑道。在乘客的一片惊呼之中,迫降成功了。擦去头上的冷汗,瓦莱里和阿涅斯紧紧握住机长的手。事实上,作为本次航班仅有的两名“乘客”,他们根本没有登上真正的飞机,而是呆在法国航空公司的飞行模拟器里。
从1993年开始,法国航空公司为了帮助人们消除“飞行恐惧症”,开展了这项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业务:模拟民航飞行。从那时起到现在,至少有400名年龄在35~55岁的“飞行恐惧症”患者体验了这种有惊无险的模拟飞行。
恐惧症千奇百怪
根据法国民航总局的统计,一架可以乘坐300名乘客的大型航班,平均可以发现3名对飞行心怀恐惧的乘客。这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困扰着许多想乘飞机旅行的人。
所谓“飞行恐惧症”,每个人的表现各不相同。57岁的皮埃尔,是一个知名度非常高的医生,但是没有人知道:从小到大,他连一次飞机都没有坐过。“每次,我总能成功地给自己找到借口,改乘火车或者汽车前往目的地。”他说道,“假如要去的地方不乘坐飞机就无法到达,那就编一个谁也反驳不了的理由。”然而,最近他还是遇到了麻烦:儿子远在亚洲定居,难道他也要乘火车去探望吗?
发生在皮埃尔身上的事,比较极端,因为他甚至连一次飞机都不敢坐。更多的人,只是对长距离飞行心怀恐惧,30岁的樊尚就是这样。他说:“再过两个月我就要结婚了,计划和妻子到毛里求斯度蜜月。11个小时的飞行,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飞机起飞后不久,总有一阵儿,发动机好像被关掉了,静得让我喘不过气来。而在即将着陆的一刻,机舱里又变得嘈杂可怕。”对樊尚来说,身悬半空的滋味,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飞行时间越长,痛苦越深重,最严重时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
还有些人,甚至根本等不到飞机起飞。在法航工作的机长诺埃尔•谢弗里耶,就遇到这么一位。登机口已经关闭,大家坐得整整齐齐,一位乘客却拼了命地要求下去。“乘务员百般劝阻无效,只好同意他离机。可是,他还想找回自己托运的行李,这下可爱莫能助了。”
到底在怕什么?
谢弗里耶比较愿意把产生“飞行恐惧症”的主要根源,归因于对飞行的无知。以樊尚的担心为例,谢弗里耶说:“飞机升空后不久,为了降低引擎噪音对机场周围居民的影响,我们会降低发动机的转速。于是,像樊尚这类观察力极其敏锐的人,会误以为引擎出了毛病。”
假如产生“飞行恐惧症”的原因都是这样简单,问题也就好解决了。许多人对飞机的恐惧,完全是出于自身的恐怖经历。现今效力于英超阿森纳队的荷兰前锋博格坎普,自从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之后,一直拒绝坐飞机参加比赛。一个交往甚密的队友死于飞机失事,自己乘坐的航班也曾因炸弹警报而虚惊一场,经历过这些之后,博格坎普彻底放弃了乘坐飞机旅行的打算。赛季里,他比队友提前出发,乘坐火车或是亲自驾驶汽车赶往赛场,比赛结束后也比他们晚一些回家。所幸,欧洲国家之间,彼此的距离都不算远。
也有些时候,“飞行恐惧症”来得莫名其妙。37岁的瓦莱里就无法解释自己的病因。她说:“每次乘坐飞机,空中爆炸的惨剧,总在脑海里翻腾。而且,乘坐飞机前好几天,精神紧张已经在我身上出现了。”不可思议的是,瓦莱里的“飞行恐惧症”,是不知不觉形成的。小时候,父亲有一架私人飞机,瓦莱里经常被他带进驾驶舱,“很高兴地坐在他身边,看他操纵飞机”。长大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飞行恐惧症’突然在心里扎下根,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
还有些因为担心“局面失控”而引起的“飞行恐惧症”,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决策者阶层,比如说公司老板,或是部门负责人。这些人习惯于发号施令,一旦陷于被动的、无法对局面进行掌控的状态,心中自然而然会感到极度不安。55岁的教师妮娜就是这样,她说:“我感到自己被悬在半空当中,无论发生什么都无能为力。我对自己说,假如事故真的发生,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完全处于被飞行员和大自然支配的状态。”
消除无知,方能无畏
人们常说,无知者无畏。对饱受“飞行恐惧症”折磨的人群来说,努力消除因为对飞行无知而产生的莫名畏惧,才是最好的解药。
根据法国官方机构公布的数字,2004年全世界总共有18亿人次登上飞机旅行,他们中因飞机失事而死亡的不到500人;而法国一年中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就高达7000~8000人。按照诺埃尔•谢弗里耶的说法,“在天上,比呆在地上安全得多”。
一方面,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飞机性能越来越出色;另一方面,地勤人员对飞机所能提供的技术保障,越来越完善。诺埃尔•谢弗里耶介绍说:“每隔5~7年,我们都要把飞机拆开来,从头到脚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引擎、起落架、座椅......什么都不会放过。当飞机从机库里出来的时候,简直和新出厂的一样。有一次,机械师在登机之前看见一只松鼠从飞机旁边跑过,他们马上对飞机做了全面检查,甚至打电话给兽医,要求对松鼠粪便进行化验,想弄明白它会不会对飞机造成腐蚀。”
看起来,飞机是不会出问题了。飞行员呢?据统计,14%的飞行事故源于机械故障,10%归咎于恶劣的天气,剩下的绝大多数事故,飞行员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对此,法国民航总局安全管理司司长马克西姆•科芬是这样解释的:“为尽量减少人为失误,我们对飞行员进行包括心理训练在内的严格的培训。”谁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为避免飞行员出现致命错误,除去严格训练,团队间相互监督也是避免失误的好办法。“和机械一样,飞行员也需要反复检测。”
假如统计数字和上述解释还不足以平复“飞行恐惧症”,法国航空公司还会祭起绝招:模拟民航飞行。顾客在付出530欧元之后,可以前往法航的训练基地,聆听飞行员讲解飞行知识,回答自己的问题。最后,他们还会被飞行员带进飞行模拟器,进行一次模拟飞行。经历过一次“空中历险”之后,纠缠在他们心中的“飞行恐惧症”,几乎百分之百地消散了。
顺便再提一句,为避免恐怖分子借机会参观驾驶舱并熟悉飞行流程,开展这项业务的模拟飞行座舱,采用的是空中客车里一种已经退役的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