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初中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审美感悟能力以及知识提取运用能力培养的关键,语文教师应充分注重传统文化教学理念的有效渗透与贯彻,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培养,立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发和创设多样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将传统文化精髓和内涵进一步内化与升华。本文以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为题,具有一定的教学探究价值和意义。
  一、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积极性
  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初中生是有着丰富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表达的有机个体,语文教师一成不变、机械刻板的传统教学套路,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倦怠、排斥的消极心理感受,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停滞于形式层面,无法做到进一步领悟和内化。鉴于此,语文教师应遵循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巧妙地渗透情感教育理念,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长,为学生创设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课堂中,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跟随教师的教学思维,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鲁迅《社戏》一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民间社戏”的视频片段,学生津津乐道地赏析传统的民俗演艺,对课文内容充满自主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如:什么是社戏?为什么要去看社戏?哪些人去看社戏?什么时候去看?在哪里看?看的结果怎么样?学生紧随教师的思路学习课文内容。这一高效、灵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了解和探究传统文化的能动性,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立足语文教材文本,将传统文化精神渗透于课堂教学理念之中
  教材是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基础性、阶段性、思想性、教育性等特点的纲要性学习文本,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时,应潜心研读教材文本,全面掌握和内化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教材文本中传统文化精神恰到好处地融合于课堂讲解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逐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另外,语文教师应做到以身作则,不断加强汉语言文化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热衷和追求对学生文学兴趣的培养发挥着积极的正向迁移作用。
  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一内容时,教师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探究,以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和家国情怀为学习榜样,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与品质,大力弘扬敢于为祖国的荣誉挺身而出的传统美德。
  三、创设多样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多样化教学理念有机融合,从而创设和开发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的教学模式,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效配合中,对传统文化产生个性化、具体化、深层次地认知,将教材内容转变为思想理念,将精神文化转变为情感表达。
  例如,在学习《小石潭记》一课文时,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班级学生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表现分为4~5个学习小组,教师为各小组设置自主探究与学习的目标,提出相关的问题思考:幽树:“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品味语言,提问:“幽”体现在哪些字眼中?好石:“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品味语言,提问:“好”体现在哪儿?清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提问:明明是写鱼,为什么说是写清泉呢?等,教师鼓勵各小组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对于传统文化习得的感受和心理体验,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暗示教学法和情境创设教学法等,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的领悟转变为一种自我积累和沉淀的思维习惯,将传统文化精神理念内化于心,使学生感悟作者将生命融于山水间,将真情寓于文字的情怀的同时,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憧憬。
  四、开展多种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精神与魅力
  语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在传统文化的习得方面,语文教师应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将实践活动与教材内容、初中生的兴趣有机统一,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精神转变为实际行动,使传统文化精神在初中校园文化中进一步发扬和传承。
  例如,在学习《黄鹤楼》《归园田居》《次北固山下》《题破山寺后禅院》《浣溪沙》等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有关“诗歌朗诵大会”“诗歌学习心得交流讲座”等活动;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举办“诗歌沙龙”“传统文化交流学习会”等有趣的户外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课程的趣味性,同时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价值与意义。
  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积淀,语文教师应立足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以传统文化与精神的渗透、发扬为出发点,以学生文学赏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为落脚点,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注重课堂教学模式和理念的灵动性、科学性和思想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确保相关教学信息客观、准确地反馈。总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应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侧重点,语文教师应坚持不懈地探究、实践、反思,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其他文献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諧发展。美术教育以他独有的艺术魅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一节新颖别致的美术课,一场内容丰富多彩的书画展,一次别开生面的室外写生,不仅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产生共鸣,还能启迪智
文言文为我们呈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我们通过文言文,可以与孔孟老庄对话,汲取他们思想的精髓。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从而使文言文教学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去深思去实践。我个人认为,只要我们依托文本,以学定教,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那么,文言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一、初识文言,消除畏难情绪  文言文由于和现在的时代隔得很远,一些语言表达
新课程理念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概念教学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必须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既参与有意义的,鲜活的生成数学概念的活动,又深刻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中课程改革表现出新特征本文通过对其80年代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法律和规定的分析,试图总结出其高中课程改革的内容与特点,揭示对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 当代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内容    20世纪80年以来,美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压力愈来愈大,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使其高中课程改革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表现出新的时代特点  1.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学生平等发展的双重目标
【摘 要】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是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语文作为研究汉语言的基础课程,对于我国的学生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就更为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关键性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这使得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比较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低,所以让学引思成为了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的教
阐述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背景,分析与反思其运用现状及局限性,提出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重构。
【摘 要】  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尤其是针对农村地区。本文重点提出了一些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为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职责。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长期存在低效、粗放的问题,以至于限制了学生
【摘 要】  现代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人们阅读习惯,在阅读中能够潜移默化的提升人们的素养。在幼儿成长中阅读更有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绘本阅读的应用策略,以便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绘本 亲子游戏 方法 策略  对孩子早期阅读的教育能够为孩子的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最好的媒介就是利用绘本的形式。对绘本的阅读是每个幼儿都喜欢的阅读活动,绘本作为孩子进行阅读的第
随着高考自主命题脚步的不断迈进,语文试题园地里愈发争奇斗艳。各省不仅力争将自己的试题打造得新颖、活泼,而且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作为自己的目标之一。表现在高考试题中,就是区域文化的逐渐渗透。这是一种很好的发展趋势,但是面对这一类型的高考试题,我们不能疏忽了它考查的三个基本的尺度,即广度、深度和信度。    一、 广度    所谓广度,就是各省试题涉及到的区域文化的覆盖面要广,最好能覆盖整个地区。换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