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步行商业街与城市和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城市和人的双重属性,应同时满足二者需求,其中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引起步行商业街的衰退,并损害城市活力。本文从城市与人协调的角度重新认识步行商业街,通过对外部空间和实体细节的分析,找出协调城市和人需求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步行商业街;城市;尺度;协调
1城市步行商业街的双重属性
步行商业街是街道历史演变过程中供居民步行和购物的特定街道形式,又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组织城市市井生活的空间场所。步行商业街及界面承担着维护城市整体风貌、塑造城市肌理等多重作用。与城市和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同时满足城市和人的需求。简·雅各布斯提出:“当你想象一个城市时,是什么会映入脑海?街道。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起来充满趣味性,那么城市也会显得有趣;如果街道看上去很沉闷,那么城市也是沉闷的。”①
2 城市和人对步行商业街的需求
2.1 城市对步行商业街的需求
步行商业街承担着城市部分的休闲购物功能,有着组成和丰富城市肌理、限定街区尺度、维护城市界面完整性等作用;另外,商业步行街对维护街区面貌提升城市形象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彰显城市文化性格或者成为城市中最具特色的空间。
随着现代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变成了一座座被车行交通分割的孤岛,而步行商业街以人作为行为活动主体,成为人在城市中的公共栖息地,有着缝补城市裂缝、修补城市肌理并将居民重新引入城市的作用,是改善现代城市诸多矛盾的一剂良药。
2.2 人对步行商业街的需求
从人的使用角度审视步行商业街,首先要以人的生理需求为出发点,既包括行人的安全、气候环境的营造(如防晒防寒、防风防滑等),也包括街道家具、街巷的设计都要满足人体尺度。步行商业街的长度、高宽比、建筑的色彩等都要通过视觉传达人体。除此之外,步行商业街的设计还应当考虑到听觉、嗅觉和触觉的感受,例如噪音、气味和材质细节。
步行商业街的设计也应当满足人的诸多精神需求。私密性与安全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在公共场合中尤其重要,在步行商业街中,如果建筑沿街有骑楼或者雨篷等,人们会更习惯于靠近建筑行走,人们通常在公共空间中更愿意”依托”物体以获得潜在的心理安全感。
3我國现状步行商业街两种属性的失衡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步行商业街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造,存在着诸多己显现或隐藏的矛盾,虽然某些街道依旧维持着繁荣,但并不代表空间体验的完善,一些步行街设计建筑风格争奇斗妍,城市文脉无法延续;巨大的建筑体量丧失尺度感,使街道失去活力;街道空间的高度和宽度过大,仍然是汽车主导的城市空间规模,没有切实的考虑人使用的空间尺度;一些商街界面也毫无韵律,街道过宽过直,灵活性降低,既无视觉焦点也无空间趣味。
4 双重属性下步行商业街空间设计原则
4.1 街道的形式与比例
街道的宽度取决于流通和停留的需要,必须有足够的宽度供人通行而不阻碍交通,同时还要保证街道的宽度不会过大,以影响人们对街对面空间细节的接受。步行商业街的宽度还应当考虑街道中人的通行层次、雨篷构架的位置、树木和绿化的种植方式。
对于人行进的心理感受来说,街道的宽度和周围建筑高度之间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在一条长而宽的商业街道两边布置低矮的建筑时,围和感就会丧失。没有稠密的植物没有林荫道的街道不仅不能促进商业行为,反而会引起乏味,道路工程师所钟情的宽阔笔直的大道并不适合购物体验。
4.2 空间节点的适当布置
步行商业街设计应形成自身的空间序列:入口、线性空间、收尾、出口。这个过程有平缓也有变化,平缓的主体限定了街道空间的界面和整体氛围,空间结构过长容易产生单调乏味,适当设置空间节点即可以打断线性狭长空间活跃空间气氛,调节人流,也可以提供足够宽松的场所供人们休息和交流或为大型活动提供空间支撑。在凯文·林奇的论述中,“街道就应该是被一系列节点所激活的路径”。②
节点布置应与城市空间协调,应通盘考虑城市和街区的需求,具有清晰的整体格局。同样应当与城市景观协调,充分考虑空间节点视景与城市文脉良好对话。节点是建立在整条商业街空间连续性基础上的,位置和形式以及间隔应满足行进中的心理预期,给人以期待感。同时在节点设计中要塑造空间的认同感、亲切感和安全感。
4.3 材质的人性化选取
步行商业街的底界面是实体空间与人的活动最密切的部分。从人的角度来说,硬质铺地的首要目的是提供坚实、防滑的表面供人通行,便捷和安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还应当满足视觉美感的需要,例如用有图案的铺地来增强方向感或控制材料适应人体工学。在处理不同形式的底界面时,沿着道路的平行线能加强街道的运动感,反之能减缓速度,强化停留或者闲逛场所的特性,在流动和休憩之间的变换可满足商业街不同地段功能需求。
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硬质地面景观能够在审美上组织和统一空间。合理的选用地域化材料或与周边建筑相适应的材料可以将商业街景观与城市形成统一体。
4.4 塑造侧界面连续性和韵律感
步行商业街的侧界面是围和商业街空间的重要因素,界面的连续性和韵律感是将步行街空间形态环境纳入城市整体秩序的关键。街道界面的集中度及细部细节决定了商业街的活跃性。当小型、生动的单元被大型的单元取代时,街道空间生活就会减少。设计师应适当使用窄立面,以做到在尽量短的步行距离中布置尽可能多的商业元素。在建筑物面临人行道和步行街的地方,将窄门面、宽进深的原则与精心设计的立面空间结合起来,尽量避免形成“设计空洞”和“被人忽视的区域”。
4.5 丰富室内外过渡形式
C.亚历山大指出:“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绝不会富有生气。”③侧界面的开放程度、开口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实与虚的对比和空间通透的连续程度,在开放与封闭两极之间,有无数等级的模糊程度,微妙有趣,可以做出丰富的趣味。
步行商业街的室内和街道之间应当是连贯过渡的,从而形成“内——过渡——外”的关系,是一种模糊而混沌存在,又是富有动感的流动空间,建筑与街道相互渗透、联系,达到层次丰富的效果。从城市的角度来说,这种模糊性本身就是增进城市街道活力,创造一种更加公共的活动空间;从人的角度,这种模式更有亲和力,给人们提供了更多触媒作用吸引人们走上街道。
建筑空间的过渡设计有两种途径:一是建筑手段,底界面不同程度的开放,利用柱廊、悬挑、退层、映射等,使建筑与街道空间的分隔得到开放,视线与活动可以穿过,相邻空间的渗透成为可能;二是环境手段,建筑底面要素向街道空间介入,通过如台阶、铺地图案等在两者之间的延伸,诱导活动、视线的穿过,造成空间的延伸,使建筑与街道空间发生联系。
5 结语
步行商业街的双重属性决定了街道的建造和改造必须同时考虑到其对城市整体的作用和对个人的影响,这种影响并非“二者必居其一”,而是“既此且彼”。随着商业社会的日益成熟,人们的商业活动日益成为城市社会活动的主体,步行商业街的合理建造必定能够缩小或解决人与城市间的种种矛盾,重新建立起“人——街道——城市”的一体化关系。
参考文献:
[1][美]简·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5.05
[2][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等译,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04
[3][英]C·亚历山大著,赵冰译,建筑的永恒之道[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02
[4][美]克莱尔·库伯·马库斯等著,俞孔坚等译,人性场所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关键词:步行商业街;城市;尺度;协调
1城市步行商业街的双重属性
步行商业街是街道历史演变过程中供居民步行和购物的特定街道形式,又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组织城市市井生活的空间场所。步行商业街及界面承担着维护城市整体风貌、塑造城市肌理等多重作用。与城市和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同时满足城市和人的需求。简·雅各布斯提出:“当你想象一个城市时,是什么会映入脑海?街道。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起来充满趣味性,那么城市也会显得有趣;如果街道看上去很沉闷,那么城市也是沉闷的。”①
2 城市和人对步行商业街的需求
2.1 城市对步行商业街的需求
步行商业街承担着城市部分的休闲购物功能,有着组成和丰富城市肌理、限定街区尺度、维护城市界面完整性等作用;另外,商业步行街对维护街区面貌提升城市形象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彰显城市文化性格或者成为城市中最具特色的空间。
随着现代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变成了一座座被车行交通分割的孤岛,而步行商业街以人作为行为活动主体,成为人在城市中的公共栖息地,有着缝补城市裂缝、修补城市肌理并将居民重新引入城市的作用,是改善现代城市诸多矛盾的一剂良药。
2.2 人对步行商业街的需求
从人的使用角度审视步行商业街,首先要以人的生理需求为出发点,既包括行人的安全、气候环境的营造(如防晒防寒、防风防滑等),也包括街道家具、街巷的设计都要满足人体尺度。步行商业街的长度、高宽比、建筑的色彩等都要通过视觉传达人体。除此之外,步行商业街的设计还应当考虑到听觉、嗅觉和触觉的感受,例如噪音、气味和材质细节。
步行商业街的设计也应当满足人的诸多精神需求。私密性与安全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在公共场合中尤其重要,在步行商业街中,如果建筑沿街有骑楼或者雨篷等,人们会更习惯于靠近建筑行走,人们通常在公共空间中更愿意”依托”物体以获得潜在的心理安全感。
3我國现状步行商业街两种属性的失衡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步行商业街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造,存在着诸多己显现或隐藏的矛盾,虽然某些街道依旧维持着繁荣,但并不代表空间体验的完善,一些步行街设计建筑风格争奇斗妍,城市文脉无法延续;巨大的建筑体量丧失尺度感,使街道失去活力;街道空间的高度和宽度过大,仍然是汽车主导的城市空间规模,没有切实的考虑人使用的空间尺度;一些商街界面也毫无韵律,街道过宽过直,灵活性降低,既无视觉焦点也无空间趣味。
4 双重属性下步行商业街空间设计原则
4.1 街道的形式与比例
街道的宽度取决于流通和停留的需要,必须有足够的宽度供人通行而不阻碍交通,同时还要保证街道的宽度不会过大,以影响人们对街对面空间细节的接受。步行商业街的宽度还应当考虑街道中人的通行层次、雨篷构架的位置、树木和绿化的种植方式。
对于人行进的心理感受来说,街道的宽度和周围建筑高度之间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在一条长而宽的商业街道两边布置低矮的建筑时,围和感就会丧失。没有稠密的植物没有林荫道的街道不仅不能促进商业行为,反而会引起乏味,道路工程师所钟情的宽阔笔直的大道并不适合购物体验。
4.2 空间节点的适当布置
步行商业街设计应形成自身的空间序列:入口、线性空间、收尾、出口。这个过程有平缓也有变化,平缓的主体限定了街道空间的界面和整体氛围,空间结构过长容易产生单调乏味,适当设置空间节点即可以打断线性狭长空间活跃空间气氛,调节人流,也可以提供足够宽松的场所供人们休息和交流或为大型活动提供空间支撑。在凯文·林奇的论述中,“街道就应该是被一系列节点所激活的路径”。②
节点布置应与城市空间协调,应通盘考虑城市和街区的需求,具有清晰的整体格局。同样应当与城市景观协调,充分考虑空间节点视景与城市文脉良好对话。节点是建立在整条商业街空间连续性基础上的,位置和形式以及间隔应满足行进中的心理预期,给人以期待感。同时在节点设计中要塑造空间的认同感、亲切感和安全感。
4.3 材质的人性化选取
步行商业街的底界面是实体空间与人的活动最密切的部分。从人的角度来说,硬质铺地的首要目的是提供坚实、防滑的表面供人通行,便捷和安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还应当满足视觉美感的需要,例如用有图案的铺地来增强方向感或控制材料适应人体工学。在处理不同形式的底界面时,沿着道路的平行线能加强街道的运动感,反之能减缓速度,强化停留或者闲逛场所的特性,在流动和休憩之间的变换可满足商业街不同地段功能需求。
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硬质地面景观能够在审美上组织和统一空间。合理的选用地域化材料或与周边建筑相适应的材料可以将商业街景观与城市形成统一体。
4.4 塑造侧界面连续性和韵律感
步行商业街的侧界面是围和商业街空间的重要因素,界面的连续性和韵律感是将步行街空间形态环境纳入城市整体秩序的关键。街道界面的集中度及细部细节决定了商业街的活跃性。当小型、生动的单元被大型的单元取代时,街道空间生活就会减少。设计师应适当使用窄立面,以做到在尽量短的步行距离中布置尽可能多的商业元素。在建筑物面临人行道和步行街的地方,将窄门面、宽进深的原则与精心设计的立面空间结合起来,尽量避免形成“设计空洞”和“被人忽视的区域”。
4.5 丰富室内外过渡形式
C.亚历山大指出:“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绝不会富有生气。”③侧界面的开放程度、开口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实与虚的对比和空间通透的连续程度,在开放与封闭两极之间,有无数等级的模糊程度,微妙有趣,可以做出丰富的趣味。
步行商业街的室内和街道之间应当是连贯过渡的,从而形成“内——过渡——外”的关系,是一种模糊而混沌存在,又是富有动感的流动空间,建筑与街道相互渗透、联系,达到层次丰富的效果。从城市的角度来说,这种模糊性本身就是增进城市街道活力,创造一种更加公共的活动空间;从人的角度,这种模式更有亲和力,给人们提供了更多触媒作用吸引人们走上街道。
建筑空间的过渡设计有两种途径:一是建筑手段,底界面不同程度的开放,利用柱廊、悬挑、退层、映射等,使建筑与街道空间的分隔得到开放,视线与活动可以穿过,相邻空间的渗透成为可能;二是环境手段,建筑底面要素向街道空间介入,通过如台阶、铺地图案等在两者之间的延伸,诱导活动、视线的穿过,造成空间的延伸,使建筑与街道空间发生联系。
5 结语
步行商业街的双重属性决定了街道的建造和改造必须同时考虑到其对城市整体的作用和对个人的影响,这种影响并非“二者必居其一”,而是“既此且彼”。随着商业社会的日益成熟,人们的商业活动日益成为城市社会活动的主体,步行商业街的合理建造必定能够缩小或解决人与城市间的种种矛盾,重新建立起“人——街道——城市”的一体化关系。
参考文献:
[1][美]简·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5.05
[2][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等译,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04
[3][英]C·亚历山大著,赵冰译,建筑的永恒之道[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02
[4][美]克莱尔·库伯·马库斯等著,俞孔坚等译,人性场所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