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临时起搏在起搏导线拔除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l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改良临时起搏在起搏导线拔除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有起搏系统移除适应证的患者,根据临时起搏路径分为改良临时起搏组及传统临时起搏组。改良临时起搏组从颈静脉通路植入主动导线临时起搏,传统临时起搏组通过股动脉植入被动导线临时起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及舒适度方面的区别。

结果

①共入选76例患者,其中传统临时起搏组40例,改良临时起搏组36例;②在安全性方面,改良临时起搏组总并发症5例,传统临时起博组总并发症24例,改良临时起搏组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临时起搏组(P<0.001);③改良临时起搏组起搏不良、感知不良及导线调整次数均为0,传统临时起搏组共发生起搏不良8次、感知不良10次、导线调整16次,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改良临时起搏组主观舒适度较传统起搏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72±5.11对66.98±13.74,P<0.001);⑤改良临时起搏组手术材料费用较传统起搏组高[(2 030±146)元对(1 369±224)元,P<0.001],但住院总费用低于传统临时起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 482±18 617)元对(104 521±36 872)元,P<0.001]。

结论

与传统临时起搏相比,改良临时起搏有明显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舒适性优势,也有助于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VOT-PVC)导管消融术中,应用顿挫型单极电图(N-uniEGM)指导靶点选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2011年5月至2017年12月连续190例特发性频发VOT-PVC患者资料,术前24 h PVC负荷为20.4%±11.2%。应用Carto3系统指导标测消融,观察成功消融靶点单极电图特征。N-uniEGM定义为单极电图整体上呈QS型,但前支存在
目的近年来三维标测指导下儿童经导管射频消融广泛应用于儿童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本文旨在探讨Ensite Velocity三维标测(美国雅培公司)指导下射频消融对于儿童右心室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X线曝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儿230例,分为常规组111例(男61例,女50例),年龄(8.6±3.
期刊
目的总结采用逐层染色法穿刺心包行心外膜标测及消融的方法和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自2011年11月至2017年7月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行心内膜-心外膜联合标测及消融的患者共28例,男19例、女9例,患者年龄(60.4±9.7)岁,年龄范围为42~78岁。其中5例为缺血性心肌病(ICM),11例为扩张性心肌病(DCM),2例为肥厚型心肌病(HCM),1例为致
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分析国内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ICD恰当治疗及不恰当治疗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ICD植入术的HCM患者,收集ICD恰当治疗、不恰当治疗及ICD植入相关并发症的数据,分析ICD恰当治疗及不恰当治疗的预测因素;并对比分析一级预防患者和二级预防患者的临床特点及IC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是否可将肺动脉窦标测消融作为右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首选策略。方法本研究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连续入选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心电图呈右心室流出道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通过肺动脉造影定位肺动脉瓣和肺动脉窦。分别于肺动脉窦和肺动脉瓣下进行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所有患者首先于肺动脉窦进行消融治疗。结果共90例患者进入研究,81例患者(90%)于肺动脉窦部标测
期刊
目的探讨采用第二代冷冻球囊进行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患者112例。记录每支肺静脉冷冻消融相关参数和并发症事件。手术3个月后进行规律的门诊随访,房颤复发定义为随访期内任何时间出现持续时间≥30 s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结果在平均9(5,16)个月的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水平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在阜外医院成人外科58病区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7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可溶性ST-2与Galectin-3浓度,分析术后房颤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共16例于住院期间发生术后房颤。与无术后房颤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艾塞那肽(exendin-4,Ex-4)对心肌梗死(心梗)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电生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心梗+Ex-4组、心梗+Ex-4+Ex-9-39组,每组12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术后4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植入心电记录器,观察24 h室性心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