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一轮的课改对课堂教学都是一次洗礼,对教师也是一次考验,如何正确的对待课改而不走极端,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文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从思想上继承还是创新、备课上预设还是生成、学法上独立还是合作等课改中重要的三组关系入手,阐述课改要亟需处理好的几组关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处理;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70-001
面对一轮又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有的教师持观望徘徊态度,有的教师持坚决排斥态度,有的教师则持放手迎接的态度。面对充分调研、深思熟虑之后的教学改革,教师要想使课改效果最大化,让改革真正促进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几组关系。笔者以小学数学为例,思考如下:
一、思想上:继承还是创新
每一次的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师新旧思想上的博弈,是继承还是创新,总会有许多教师包括专家走人极端。无论哪一次的教学改革,都不是对原来教育理念的完全否定,因为原来的教育理念也是上次改革形成的,肯定有其合理陛,可以借鉴使用,这就犹如鲁迅在《拿来主义》中阐述我们面对文化遗产的态度,不敢走进门,那是“孱头”;完全排斥,那是“昏蛋”;全盘吸收,那是“废物”,正确的态度是占有后挑选。运用到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绝对不能搞“一刀切”,因为校情不同、班情不同、学情不同,教育理念只是大方向的指导,是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偏离方向的修正,而不是让我们完全掉头走路。
基于此,数学教师在面对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时,要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能够针对自己的班级学生情况有所选择,大胆继承自己认为成功的课堂理念,敢于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比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就有继承有创新,在传统的教学思路上仍然要秉承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让学生先对比实物封面面积的大小,通过对比“黑板面”和“墙面”的大小、“一面墙”和“地面”的大小、“桌面”和“书面”的大小等,让学生能够对大的面积与小的面积有初步的感受,然后出示两个差不多大小的长宽不等的长方形硬纸片,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引导孩子们先猜一猜,接着小组想办法验证,进而引导学生借助数格子或用统一的图形去量这两个长方形,在比较其个数来确定哪个图形面积大。在猜测、验证过程中,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小组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因此,笔者面对新课改的态度是既要有继承也要有创新,二者要统筹考虑。
二、备课上:预设还是生成
教师的备课就如同工程施工的一张图纸、电视剧演出的剧本,备课不应该只是备问题和答案,更多的是备问题的提出方式和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所谓的“教法”和“学法”。传统的教学,教师更为偏重于教法的设计,甚至可以说只进行教法的设计,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备课,当然重视教法设计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忽视学法的设计就必须批判了,因为学生本应是课堂的中心,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是重视教法还是重视学法,其实就是更看重“预设”还是更偏向于“生成”,“预设”可以让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考虑进去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而想办法解决问题,重视“生成”就得迫使教师课前全面占有资料,充分准备好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
还是以笔者在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本节课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当堂课的重点,我就预设了让学生先各自画一个3cm×6cm的长方形和一个4cm边长的正方形,然后想办法怎么得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小组合作汇报:有的小组用学具1cm2的小正方形去铺,有的把图形分成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得出两个图形的面积,并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正方形呢?再次借助学具1cm2的小正方形拼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探究其面积和长宽或边长的关系,从而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探究过程中,孩子的想法真精彩,既有分还有铺,就连铺有的小组是全铺、还有的小组想到了先铺长边,即一行可以铺几个,再看宽边能铺几个,也就是能铺这样的几行。通过活动,学生生成的方法是如此的简洁、思路明确,用时少并灵活解决问题。
三、学法上:独立还是合作
现在的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因而很多数学教师就认为,课堂上只要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了,就是把握住课堂改革的精髓了,而更有老师不再提倡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只要提出问题,就不分情况一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笔者认为,这里面有两点值得老师们注意:首先,提倡合作学习并不是否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其次,合作学习需要分清问题和时机。
数学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并不矛盾,合作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与周围人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中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感,通过在小组内合作,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思路讲给其他同学听,不但分享了成果,获得了被认可的成就感,而且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同样重要,过度的依赖合作,会导致思维的慵懒甚至不会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学习主要是自主解决问题,学习方式上要先自主再合作,能自主解决的不要合作解决,自主解决不了的问题才需要通过合作解决。
比如《平移和旋转》一课,教师要提前一天发导学案,让学生先依据课本独立自主解决导学案上面的问题,思考生活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并能举出平移和旋转的例子,初步能够判断平移的上下左右的方位以及格数,进一步的先自主思考如何按要求平移一个图形。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方式解决。然后在教师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提出自己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大家分小组讨论,然后互讲,教学过程中发现主要是“平移了几格如何巧妙判断”、“平移图形的技巧”有的学生不太明白,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了两点:一是方向,二是确定两条线相交的点的移动,这样通过先自主后合作的方式,就解决了当堂课的难点问题了。
教育的改革经历了众多的成功与失败,很多的课堂改革刚开始轰轰烈烈,但最终偃旗息鼓了。究其原因,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处理好一些问题而走了极端,课改不是死的,人也不是僵化的,数学教师要学会灵活变通,才能使课改真正走到正途上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处理;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70-001
面对一轮又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有的教师持观望徘徊态度,有的教师持坚决排斥态度,有的教师则持放手迎接的态度。面对充分调研、深思熟虑之后的教学改革,教师要想使课改效果最大化,让改革真正促进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几组关系。笔者以小学数学为例,思考如下:
一、思想上:继承还是创新
每一次的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师新旧思想上的博弈,是继承还是创新,总会有许多教师包括专家走人极端。无论哪一次的教学改革,都不是对原来教育理念的完全否定,因为原来的教育理念也是上次改革形成的,肯定有其合理陛,可以借鉴使用,这就犹如鲁迅在《拿来主义》中阐述我们面对文化遗产的态度,不敢走进门,那是“孱头”;完全排斥,那是“昏蛋”;全盘吸收,那是“废物”,正确的态度是占有后挑选。运用到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绝对不能搞“一刀切”,因为校情不同、班情不同、学情不同,教育理念只是大方向的指导,是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偏离方向的修正,而不是让我们完全掉头走路。
基于此,数学教师在面对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时,要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能够针对自己的班级学生情况有所选择,大胆继承自己认为成功的课堂理念,敢于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比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就有继承有创新,在传统的教学思路上仍然要秉承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让学生先对比实物封面面积的大小,通过对比“黑板面”和“墙面”的大小、“一面墙”和“地面”的大小、“桌面”和“书面”的大小等,让学生能够对大的面积与小的面积有初步的感受,然后出示两个差不多大小的长宽不等的长方形硬纸片,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引导孩子们先猜一猜,接着小组想办法验证,进而引导学生借助数格子或用统一的图形去量这两个长方形,在比较其个数来确定哪个图形面积大。在猜测、验证过程中,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小组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因此,笔者面对新课改的态度是既要有继承也要有创新,二者要统筹考虑。
二、备课上:预设还是生成
教师的备课就如同工程施工的一张图纸、电视剧演出的剧本,备课不应该只是备问题和答案,更多的是备问题的提出方式和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所谓的“教法”和“学法”。传统的教学,教师更为偏重于教法的设计,甚至可以说只进行教法的设计,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备课,当然重视教法设计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忽视学法的设计就必须批判了,因为学生本应是课堂的中心,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是重视教法还是重视学法,其实就是更看重“预设”还是更偏向于“生成”,“预设”可以让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考虑进去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而想办法解决问题,重视“生成”就得迫使教师课前全面占有资料,充分准备好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
还是以笔者在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本节课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当堂课的重点,我就预设了让学生先各自画一个3cm×6cm的长方形和一个4cm边长的正方形,然后想办法怎么得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小组合作汇报:有的小组用学具1cm2的小正方形去铺,有的把图形分成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得出两个图形的面积,并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正方形呢?再次借助学具1cm2的小正方形拼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探究其面积和长宽或边长的关系,从而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探究过程中,孩子的想法真精彩,既有分还有铺,就连铺有的小组是全铺、还有的小组想到了先铺长边,即一行可以铺几个,再看宽边能铺几个,也就是能铺这样的几行。通过活动,学生生成的方法是如此的简洁、思路明确,用时少并灵活解决问题。
三、学法上:独立还是合作
现在的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因而很多数学教师就认为,课堂上只要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了,就是把握住课堂改革的精髓了,而更有老师不再提倡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只要提出问题,就不分情况一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笔者认为,这里面有两点值得老师们注意:首先,提倡合作学习并不是否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其次,合作学习需要分清问题和时机。
数学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并不矛盾,合作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与周围人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中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感,通过在小组内合作,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思路讲给其他同学听,不但分享了成果,获得了被认可的成就感,而且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同样重要,过度的依赖合作,会导致思维的慵懒甚至不会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学习主要是自主解决问题,学习方式上要先自主再合作,能自主解决的不要合作解决,自主解决不了的问题才需要通过合作解决。
比如《平移和旋转》一课,教师要提前一天发导学案,让学生先依据课本独立自主解决导学案上面的问题,思考生活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并能举出平移和旋转的例子,初步能够判断平移的上下左右的方位以及格数,进一步的先自主思考如何按要求平移一个图形。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方式解决。然后在教师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提出自己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大家分小组讨论,然后互讲,教学过程中发现主要是“平移了几格如何巧妙判断”、“平移图形的技巧”有的学生不太明白,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了两点:一是方向,二是确定两条线相交的点的移动,这样通过先自主后合作的方式,就解决了当堂课的难点问题了。
教育的改革经历了众多的成功与失败,很多的课堂改革刚开始轰轰烈烈,但最终偃旗息鼓了。究其原因,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处理好一些问题而走了极端,课改不是死的,人也不是僵化的,数学教师要学会灵活变通,才能使课改真正走到正途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