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访工信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
高分专项的核心在创新,关键在应用。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日前发布了中国首批亚米级分辨率卫星影像图。该批图像空间分辨率达到1米以内,由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下称“高分专项”)高分二号卫星获取。
这项由国防科工局牵头的重大专项,进一步向数据深加工和增值服务迈进。它的使命不在仅仅停留在让相关部委、地方政府等用户使用到更高质量的卫星数据,还要在国内外大范围推进卫星数据的商业应用和开发。
日前,《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
许达哲说,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实施航天重大工程,推广卫星技术应用,既要坚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国防科工局在立足强军首要责任的同时,必须更积极地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服务和改善民生中发挥骨干作用。
从技术创新到管理创新
《财经国家周刊》:你对高分专项工程的定位总结为“创新工程”、“天眼工程”和“应用工程”,第一个就提到了“创新工程”,相较其他传统卫星,高分专项的创新点具体在哪里?
许达哲:高分专项是创新工程,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方面。
技术创新方面,高分专项工程着力实现三个突破,即突破亚米级高空间分辨率技术,将空间遥感能力进一步提升;突破纳米级高光谱分辨率技术,将遥感应用的光谱描述尺度进一步精细化;突破分钟级高时间分辨率技术,将遥感数据的获取时间间隔大大缩短。使我们的卫星看得更清,分辨更准,观测更及时。此外,我们还要突破卫星机动侧摆、天地数据高速传输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提高卫星寿命和可靠性,使高分专项更长久、更高效地提供服务。
管理创新方面,高分专项打破了我国传统卫星单一用户的封闭模式,加强天地技术统筹,推动研制与需求对接,实现了数据共用与资源共享;通过应用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和推广普及,使多个部门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拓宽了应用领域,提高了应用水平;通过培育应用市场,支持数据深加工和增值服务企业的发展,打造适用于中、小型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平台。高分专项的核心在创新,关键在应用。我们要通过管理创新,不断扩大应用领域,拓展应用深度,提高应用水平,促进应用业务化和产业化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从高分一号到高分二号,国家对高分卫星的功能定位是怎样的?
许达哲:与高分一号相比,高分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的民用光学遥感卫星,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对地观测能力迈入亚米级时代,它的观测幅宽达45公里,在亚米级分辨率国际卫星中幅宽达到先进水平。同时具备快速机动侧摆能力和较高的定位精度,有效提升了卫星综合观测效能。
亚米级遥感数据在国际遥感领域称为“黄金数据”,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不仅为我国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民生安全保障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空间信息支撑作用,同时对于信息应用企业开展商业化信息增值服务、开拓国际市场、推动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着引导和培育作用。
高分二号卫星的详查能力与高分一号卫星的普查功能相结合,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矿产资源调查、城市精细化管理、交通路网规划、林业资源调查、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监测、农作物估产等众多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举个例子说,过去对于农作物种植补贴的管理比较难,部分地方申报的数据严重失真。有了高分卫星,可通过卫星光谱影像对农作物种类详细分类,通过高分辨率的图像准确测量种植面积,不仅对实际情况有准确的了解,而且一目了然。
高分二号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在20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开展示范应用,同时为地方区域综合应用和公众服务提供空间信息支撑。
从创新链到产业链
《财经国家周刊》:据悉,国防科工局以及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也正在积极探索高分卫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问题,下一步在扩大应用领域及未来产业化方面有哪些设想?
许达哲:高分一号卫星在轨运行1年多来,我们可喜地看到高分一号卫星发挥了很好的应用效能。高分一号卫星具有2米全色/8米多光谱高空间分辨率和16米多光谱、800公里大幅宽同步成像的优势,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诸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国家林业局以黑龙江、广西等地为试点,利用该卫星数据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应用,大幅替代国外数据并提高了对森林蓄积量的估测精度和时效性;新疆也利用数据对森林火灾进行了有效监控和扑救组织;水利部门则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及时为抢险救灾、排涝防冻等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许多地方利用高分卫星数据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制作的工作底图,能清晰地分辨出每家每户的地块,再由村干部比照影像图对每家地块进行指认,极大提高了地块指界和确认效率,缩短了工作周期,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事实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不仅可以给农业、灾害、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重大问题的有关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和依据,还可以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主体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升国家“智能化”管理水平,可以说是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
在我们促进应用的后续工作中,要进一步聚焦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重大需求,将工程重心放到既要抓好工程建设、也要抓好数据应用上来。这也是一个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过程。要以高分专项实施为契机,锐意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打破层层壁垒,实现更广泛、更深入、更彻底的资源共享;要继续抓好行业应用、区域应用和推动产业化发展;要努力培育新的应用领域,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国情深入研究和探索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形成要素、发展规律以及商业服务模式,使高分专项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虽然已是世界公认的航天大国,但是在卫星应用方面,尤其是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还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防科工局作为高分专项的牵头组织实施单位,将会同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确保卫星数据好用、用好。不仅要保障相关部委和行业的应用,还要保障地方和区域应用,支持北京、新疆、河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市设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与应用机构,提供数据支持。 《财经国家周刊》:在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过程中,国内外用户与国际上的卫星公司的合作已经形成基本默契,接受我国的数据产品需要更多的适应过程。我们将如何发挥独特优势,让中国的卫星数据更好地进入国内外市场,以及激发市场因子培育出一个崭新的产业空间?
许达哲:高分专项将强化国家级数据中心的建设,打造高分卫星数据下载、处理、管理、分发、共享的应用平台;建立国家级应用技术中心,加强高分专项应用共性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数据政策,培育应用市场,促进空间信息产业链的形成;与互联网、云平台等新技术嫁接,开发面向大众的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空间信息国际合作与商业服务模式,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空间信息服务企业。
在这个进程中,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产业化发展。我们想通过一定时期的“放水养鱼”,不断培育应用市场,推动产业化;结合专项实施加快制定相关的产业化促进政策或办法,鼓励和支持高分数据应用有关产业集群、产业化基地建设,逐步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对高分数据进行商业化开发。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为国际市场服务。国防科工局对包括高分数据在内的相关资源,通过政府间平等互惠的数据交换等合作方式推广出去。今年在北京召开的第31届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理事及执行秘书会议上,高分一号卫星正式列为中方宪章值班卫星,将为国际减灾活动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
从高分专项到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财经国家周刊》:高分专项的系列卫星的发射和应用让外界感受到国家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决心,那么高分专项接下来发展的空间布局是怎样的?
许达哲:外层空间是人类继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之后进入的一个新的广阔疆域。党中央、国务院从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确保我国空间信息资源自主权、推进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实施高分专项工程,为正在规划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高分专项是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工程。按照“统筹规划、军民结合、自主创新、强化应用”的原则,重点发展基于卫星、飞机和平流层飞艇的高分辨率观测系统。到2020年,高分专项将建成由天、空、地三个层次观测平台组成的覆盖大气、陆地、海洋的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先进观测体系,推进我国空间信息相关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空间信息和相关应用产业发展,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
《财经国家周刊》:在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以内后,外界对于接下来的高分三号、四号卫星等后续系列卫星有了更大的期待,下面的卫星的主攻方向是继续提高分辨率还是着力其他方面的功能突破?未来几年,高分卫星发射有没有一个时间表?
许达哲:我们正加快研制具有1米分辨率,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的雷达遥感卫星高分三号,具有分钟级对地持续监测能力的高轨光学遥感卫星高分四号,具有纳米级光谱分辨率、可对大气成分和地表矿物等进行综合探测的高光谱遥感卫星高分五号。这些卫星将在明后两年陆续发射。同时,进一步加快推动高分六号和七号卫星、平流层飞艇、航空观测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建设。
高分专项后续卫星型号的创新任务比一号、二号卫星更复杂、更艰巨。三号、四号、五号等多型卫星的成功研制将填补国内许多空白。
通过高分专项的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建设,形成有效的卫星运行服务、数据管理与分发、应用推广等机制,进而通过行业、区域应用示范和产业化示范,推动我国各层面广泛而深入地应用空间信息与技术,打通产业链,加快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
众议高分专项
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高分专项中心原主任王承文说:“我们现在要办的就像一个公共大食堂,千方百计地满足方方面面的需求。” 高分一号、二号卫星所在的高分专项从2010年立项开始就是个体制机制的“试验田”,跟以前的不同在于,由卫星发射后用户来主导运行和使用,变为由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来组织和管理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单位,形成一个运行平台,向现在的40多个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提供数据,接收用户单位的需求反馈。
王承文解释说,我国大部分机构和公众对于遥感的应用还处于电子地图和地理信息层面,对于光谱等高水平的应用了解不多。高分专项要在一定阶段内,将数据与共性基础技术开放性地使用,加快应用市场的培育和应用企业的孵化,促进千百家大大小小各类空间信息应用服务企业的形成。
高分中心的目标就是要将整个产业的蛋糕做大,我们不仅要做好公益性服务,更要通过不断创新,努力培育应用市场,最终促进遥感信息应用产业链的形成。
——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童旭东
在国产高分卫星还没有研制发射以前,依托国外卫星,每年都要花大量资金买数据,比如我们买一家法国公司的一景数据(景为卫星图的计量单位)就要6万多元。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方洪宾
国土系统也拥有自己的业务卫星,即2011年发射的资源一号02C卫星,我们首先要把“02C”、“高一”、“高二”卫星数据用足,然后再考虑其他卫星数据。
——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顺喜
遥感每天接收到的数据都是以TB级(1T=1024G)为单位的,首先带动的可能是类似大数据、云计算这样产业的发展,但以后的带动可能是全方位的。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长顾行发
高分专项的核心在创新,关键在应用。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日前发布了中国首批亚米级分辨率卫星影像图。该批图像空间分辨率达到1米以内,由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下称“高分专项”)高分二号卫星获取。
这项由国防科工局牵头的重大专项,进一步向数据深加工和增值服务迈进。它的使命不在仅仅停留在让相关部委、地方政府等用户使用到更高质量的卫星数据,还要在国内外大范围推进卫星数据的商业应用和开发。
日前,《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
许达哲说,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实施航天重大工程,推广卫星技术应用,既要坚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国防科工局在立足强军首要责任的同时,必须更积极地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服务和改善民生中发挥骨干作用。
从技术创新到管理创新
《财经国家周刊》:你对高分专项工程的定位总结为“创新工程”、“天眼工程”和“应用工程”,第一个就提到了“创新工程”,相较其他传统卫星,高分专项的创新点具体在哪里?
许达哲:高分专项是创新工程,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方面。
技术创新方面,高分专项工程着力实现三个突破,即突破亚米级高空间分辨率技术,将空间遥感能力进一步提升;突破纳米级高光谱分辨率技术,将遥感应用的光谱描述尺度进一步精细化;突破分钟级高时间分辨率技术,将遥感数据的获取时间间隔大大缩短。使我们的卫星看得更清,分辨更准,观测更及时。此外,我们还要突破卫星机动侧摆、天地数据高速传输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提高卫星寿命和可靠性,使高分专项更长久、更高效地提供服务。
管理创新方面,高分专项打破了我国传统卫星单一用户的封闭模式,加强天地技术统筹,推动研制与需求对接,实现了数据共用与资源共享;通过应用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和推广普及,使多个部门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拓宽了应用领域,提高了应用水平;通过培育应用市场,支持数据深加工和增值服务企业的发展,打造适用于中、小型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平台。高分专项的核心在创新,关键在应用。我们要通过管理创新,不断扩大应用领域,拓展应用深度,提高应用水平,促进应用业务化和产业化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从高分一号到高分二号,国家对高分卫星的功能定位是怎样的?
许达哲:与高分一号相比,高分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的民用光学遥感卫星,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对地观测能力迈入亚米级时代,它的观测幅宽达45公里,在亚米级分辨率国际卫星中幅宽达到先进水平。同时具备快速机动侧摆能力和较高的定位精度,有效提升了卫星综合观测效能。
亚米级遥感数据在国际遥感领域称为“黄金数据”,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不仅为我国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民生安全保障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空间信息支撑作用,同时对于信息应用企业开展商业化信息增值服务、开拓国际市场、推动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着引导和培育作用。
高分二号卫星的详查能力与高分一号卫星的普查功能相结合,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矿产资源调查、城市精细化管理、交通路网规划、林业资源调查、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监测、农作物估产等众多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举个例子说,过去对于农作物种植补贴的管理比较难,部分地方申报的数据严重失真。有了高分卫星,可通过卫星光谱影像对农作物种类详细分类,通过高分辨率的图像准确测量种植面积,不仅对实际情况有准确的了解,而且一目了然。
高分二号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在20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开展示范应用,同时为地方区域综合应用和公众服务提供空间信息支撑。
从创新链到产业链
《财经国家周刊》:据悉,国防科工局以及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也正在积极探索高分卫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问题,下一步在扩大应用领域及未来产业化方面有哪些设想?
许达哲:高分一号卫星在轨运行1年多来,我们可喜地看到高分一号卫星发挥了很好的应用效能。高分一号卫星具有2米全色/8米多光谱高空间分辨率和16米多光谱、800公里大幅宽同步成像的优势,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诸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国家林业局以黑龙江、广西等地为试点,利用该卫星数据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应用,大幅替代国外数据并提高了对森林蓄积量的估测精度和时效性;新疆也利用数据对森林火灾进行了有效监控和扑救组织;水利部门则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及时为抢险救灾、排涝防冻等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许多地方利用高分卫星数据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制作的工作底图,能清晰地分辨出每家每户的地块,再由村干部比照影像图对每家地块进行指认,极大提高了地块指界和确认效率,缩短了工作周期,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事实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不仅可以给农业、灾害、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重大问题的有关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和依据,还可以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主体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升国家“智能化”管理水平,可以说是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
在我们促进应用的后续工作中,要进一步聚焦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重大需求,将工程重心放到既要抓好工程建设、也要抓好数据应用上来。这也是一个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过程。要以高分专项实施为契机,锐意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打破层层壁垒,实现更广泛、更深入、更彻底的资源共享;要继续抓好行业应用、区域应用和推动产业化发展;要努力培育新的应用领域,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国情深入研究和探索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形成要素、发展规律以及商业服务模式,使高分专项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虽然已是世界公认的航天大国,但是在卫星应用方面,尤其是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还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防科工局作为高分专项的牵头组织实施单位,将会同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确保卫星数据好用、用好。不仅要保障相关部委和行业的应用,还要保障地方和区域应用,支持北京、新疆、河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市设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与应用机构,提供数据支持。 《财经国家周刊》:在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过程中,国内外用户与国际上的卫星公司的合作已经形成基本默契,接受我国的数据产品需要更多的适应过程。我们将如何发挥独特优势,让中国的卫星数据更好地进入国内外市场,以及激发市场因子培育出一个崭新的产业空间?
许达哲:高分专项将强化国家级数据中心的建设,打造高分卫星数据下载、处理、管理、分发、共享的应用平台;建立国家级应用技术中心,加强高分专项应用共性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数据政策,培育应用市场,促进空间信息产业链的形成;与互联网、云平台等新技术嫁接,开发面向大众的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空间信息国际合作与商业服务模式,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空间信息服务企业。
在这个进程中,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产业化发展。我们想通过一定时期的“放水养鱼”,不断培育应用市场,推动产业化;结合专项实施加快制定相关的产业化促进政策或办法,鼓励和支持高分数据应用有关产业集群、产业化基地建设,逐步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对高分数据进行商业化开发。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为国际市场服务。国防科工局对包括高分数据在内的相关资源,通过政府间平等互惠的数据交换等合作方式推广出去。今年在北京召开的第31届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理事及执行秘书会议上,高分一号卫星正式列为中方宪章值班卫星,将为国际减灾活动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
从高分专项到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财经国家周刊》:高分专项的系列卫星的发射和应用让外界感受到国家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决心,那么高分专项接下来发展的空间布局是怎样的?
许达哲:外层空间是人类继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之后进入的一个新的广阔疆域。党中央、国务院从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确保我国空间信息资源自主权、推进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实施高分专项工程,为正在规划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高分专项是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工程。按照“统筹规划、军民结合、自主创新、强化应用”的原则,重点发展基于卫星、飞机和平流层飞艇的高分辨率观测系统。到2020年,高分专项将建成由天、空、地三个层次观测平台组成的覆盖大气、陆地、海洋的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先进观测体系,推进我国空间信息相关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空间信息和相关应用产业发展,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
《财经国家周刊》:在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以内后,外界对于接下来的高分三号、四号卫星等后续系列卫星有了更大的期待,下面的卫星的主攻方向是继续提高分辨率还是着力其他方面的功能突破?未来几年,高分卫星发射有没有一个时间表?
许达哲:我们正加快研制具有1米分辨率,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的雷达遥感卫星高分三号,具有分钟级对地持续监测能力的高轨光学遥感卫星高分四号,具有纳米级光谱分辨率、可对大气成分和地表矿物等进行综合探测的高光谱遥感卫星高分五号。这些卫星将在明后两年陆续发射。同时,进一步加快推动高分六号和七号卫星、平流层飞艇、航空观测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建设。
高分专项后续卫星型号的创新任务比一号、二号卫星更复杂、更艰巨。三号、四号、五号等多型卫星的成功研制将填补国内许多空白。
通过高分专项的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建设,形成有效的卫星运行服务、数据管理与分发、应用推广等机制,进而通过行业、区域应用示范和产业化示范,推动我国各层面广泛而深入地应用空间信息与技术,打通产业链,加快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
众议高分专项
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高分专项中心原主任王承文说:“我们现在要办的就像一个公共大食堂,千方百计地满足方方面面的需求。” 高分一号、二号卫星所在的高分专项从2010年立项开始就是个体制机制的“试验田”,跟以前的不同在于,由卫星发射后用户来主导运行和使用,变为由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来组织和管理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单位,形成一个运行平台,向现在的40多个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提供数据,接收用户单位的需求反馈。
王承文解释说,我国大部分机构和公众对于遥感的应用还处于电子地图和地理信息层面,对于光谱等高水平的应用了解不多。高分专项要在一定阶段内,将数据与共性基础技术开放性地使用,加快应用市场的培育和应用企业的孵化,促进千百家大大小小各类空间信息应用服务企业的形成。
高分中心的目标就是要将整个产业的蛋糕做大,我们不仅要做好公益性服务,更要通过不断创新,努力培育应用市场,最终促进遥感信息应用产业链的形成。
——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童旭东
在国产高分卫星还没有研制发射以前,依托国外卫星,每年都要花大量资金买数据,比如我们买一家法国公司的一景数据(景为卫星图的计量单位)就要6万多元。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方洪宾
国土系统也拥有自己的业务卫星,即2011年发射的资源一号02C卫星,我们首先要把“02C”、“高一”、“高二”卫星数据用足,然后再考虑其他卫星数据。
——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顺喜
遥感每天接收到的数据都是以TB级(1T=1024G)为单位的,首先带动的可能是类似大数据、云计算这样产业的发展,但以后的带动可能是全方位的。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长顾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