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意识形态建设作为实现高校健康良好发展的关键,针对高校的受众群体,直面当今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丰富高校思想教育活动、加强网络监管传播、树立优秀教师学生模范,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方法
  把握高校意识形态的定义,明确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受众对象,认清当今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所面对的挑战,有针对地提出改进方法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不二法门。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空前的挑战,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队伍的整体理论素养,丰富思想意识教育引导活动是重中之重,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树立先进模范典型也是直观提升思想修养的重要方法。
  一、 高校意识形态定义
  意识形态是特定的观念体系,它和一定群体的权力和利益相关,尤其和统治阶级的权力、利益相关。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辩证地揭示出意识形态的本质是“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间的意义信仰、价值判断和实践理性,并通过文化形态转化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形成意志功能。因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三观”。意识形态便可以理解成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因此,意识形态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
  建设高校意识形态所面向的受众群体是高校学生,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可以视作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指导即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空前挑战源自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
  1. 国外思想渗透所形成的挑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西方意识形态以娱乐化、流行化的形式介入。对于广大学生而言,进口就意味着潮流和时尚的消费观,“国外的天空分外蓝”的思想渐渐地在广大学生心中根植。无论是音乐、消费品、影视作品、娱乐方式、审美角度、甚至饮食等生活习惯和方式等都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入的手段。作为快消时代的年轻人,凭借对新鲜事物敏锐的捕捉能力,自然成为接受西方思想的主力军。
  其次,西方敌对势力以学术交流、文化学习之名进行反华思想的朦胧化传播。学术交流的开放化、多元化是很多留学生彼此交流学习的途径,也是很多学术研究人才的重要探讨途径,然而,一些反华势力以留学生派遣为由进行反华思想的宣传更有甚者进行间谍服务。这深深毒害处于思想激进期的青年学生。
  2. 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所形成的内在挑战
  第一,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法制建设的完善期,文化传播的加速期,全面开放的社会发展格局的形成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提供有利的契机,然而正是这样的摔打考验期,更需要强大的凝聚力与清醒的辨别力。对于青年而言,从前的观念、思想不断被刷新,新的思维模式、新的价值标准也在不断更新。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投射到现实生活中,使得社会现象更加纷繁复杂,传统的是非判定标准出现错位甚至遭到颠覆。
  第二,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广大青年获取新信息的主要方式,网络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网络监管尚不完善,为很多负面信息、虚假报道提供可乘之机,舆论肆意、人肉搜素、道德沦丧等行为的出现都威胁着高校思想意识形态的建设。很多缺乏辨别力的青年会盲目被误导甚至进行传播、扩散非理性的舆情。师生中存在的政治上的冷漠化,生活上的物欲化,作风上的躁动和虚假。同时,在一些师生中还出现了“四强四弱”现象,即“专业意识强化,政治意识弱化;个人意识强化,集体意识弱化;物质利益强化,奉献意识弱化;休闲意识强化,敬业意识弱化”。这些,都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对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对广大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统理论依据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为高校思想教育提出了新难题。
  第三,一些公众人物在公共场合言论不当、私生活糜烂、“三观”扭曲,然而青年学生们具有一定的偶像崇拜模仿心理,极易树立错误的“三观”。公众人物对广大青年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逐渐增强,作为名人也应该为广大青年提供模范作用,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应该为广大的青年传播正能量。尤其作为与高校学生同龄的公众人物更有义务以身作则,利用自身的关注度积极宣传正确的“三观”。针对于官员中出现的贪腐问题,极度危害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高校意识形态的建立提出了巨大挑战。
  第四,高校意识形态宣传手段贫乏化、陈旧化也是当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很多高校将意识形态建设仍旧停留于形式化、空洞化,一些教师在宣传主流意识过程中,思路模糊、形式呆板、内容单一,这种缺乏说服力的灌输式教育反而容易使得青年学子出现抵触情绪,增加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难度,甚至产生了恶性循环。少数学生缺乏思想引导选择信仰“宗教”,这为青年思想政治引导带来隐患。
  三、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的方法
  針对以上出现的主要问题,高校意识形态的加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意识形态建设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力军应该是高校工作中最有激情活力的青年教师,他们具有勇于创新和尝试、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与广大学生容易沟通等优势。这也有利于开展学生工作以及教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青年教师需要强化、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深入学习,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精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个高校教师不仅要自觉遵守教师的专业伦理,还必须责无旁贷地像了解本学科专业知识一样,去掌握必要的品德心理及现代德育的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在课堂中不可为博取学生眼球而刻意求大、求异,为学生提供负面或者夸大的言论,违反教师求真务实的基本道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这也为在高校营造良好的意识形态氛围提供了强大动力,高校教师在贯彻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充当着桥梁作用,科学化、通俗化、生动化的阐释为青年学子提供了认真学习主流意识的兴趣。
  因此,在高校中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前提,高校是个多元化的组织群体,不同党派、不同职位、不同身份等的知识分子聚集地,更是未来知识分子的培养地。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卓越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是国家意识形态发展的大战略。卓越思想政治教育人才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其实质就是跨学科研究。各学科都存在学科的系统性和局部性问题,学者们在教育背景、学科训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工具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不同学科的学者看待同一问题,会出现“盲人摸象”的现象,这也需要整合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掌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哲学、新闻传播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方法。只有通过不断学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才能合理,知识体系才能完备。
  (二) 开展趣味性、创新性的思想教育活动
  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过程中,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媒介。在传递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的具体方法也尤为重要。针对高校学生的年龄、心理、学习能力等特征,开展符合其年龄阶段的思想教育活动有利于正确引导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高校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应以正确性、科学性为基本原则,同时融合趣味性、创新性,思想教育活动才能够为广大高校学生所青睐。思想教育内容才能良好地落实。
  对高校组织设置进行创新,高校意识形态的管理监督模式进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平台等都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加强各类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推动和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其他各项建设相融合,将理论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导有机统一起来,形成意识形态建设协同创新的合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在高校思想教育中也具有适应性,无论是身体力行的悼念革命先烈还是乐于奉献的志愿者服务都展现出青年先进的思想意识以及良好的服务意识。重视学生社团活动、党支部活动、班级活动、学生组织活动,充分提出指导性意见以及重视活动反馈,从个人到支部均可献计献策,将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进行合理传播,将其视作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举办党员原创诗朗诵大赛、红歌赛、师生协作的党员知识竞赛等参与性强的活动,明确活动目的,增加趣味性。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必然要求,因此,实践活动对于意识形态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将意识形态建设融合于德、智、体等全方面的教育之中,让思想教育具有生动性、多样性必然会使广大学子喜闻乐见。
  (三) 占领网络监管的至高地
  深刻把握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与规律,加强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监管。在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下,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日益成为高校教师和学生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新媒体传播具有瞬时性、爆发性、广泛性的特点,因此,思想意识形态的传播应具有长期性、连贯性、普遍性的特点,文化熏陶、思想引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紧密结合实际,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认知。比如,微信公众号“别笑我是思修课”、流行歌曲“马克思是个90后”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传播内容,将书本中的内容鲜活起来,具有一定时效性、流行性,那么也必将为广大学生所传播,那么网络的优势就会得以体现。
  (四) 树立教师、学生先锋模范
  教师与同龄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使青年学子切实体会先进思想以及先进作风的重要性。全球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是当代青年应具备的思想武器,强化这三种意识有利于缓解青年学子的盲从心理。那么从这三个方面着手选拔优秀的学生模范,在学生中进行示范型教育,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典型。
  同时,在高校这样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前沿平台,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思潮不断相互撞击,因此,以社会主义办学理念为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前提,让学生在新的思潮交融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主次观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高度重视学生心理、思想发展,如今处于和平、安定年代成长起来的新生代,面对学习、就业、交友、婚恋、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挫折和问题,缺乏良好的心态以及正确的心理认知,容易出现极端的行为。因此,在学生中树立优秀的榜样,宣传优秀事迹,传递正确的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排解学生的负面情绪。
  四、 结语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传播、培养的重地,因此,在认清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之后,牢牢把握思想教育的根本即高校意识形态传播者的理论素养,认真扎实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有针对地树立教师、学生先进模范是高校加强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方法。高校青年教师是国家优秀学术人才的代表,高校学子是国家的后备力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在高校中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突破单一的教学手段,在了解学生思想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思想引导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任重而道远,须切实联系实际、认真把握趋势、合理应对挑战,在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不断思考、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卢永欣.试论何谓“意识形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2卷第4期:32-36.
  [2]陈冬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第15卷第4期:15-21.
  [3]檀传宝.再论“教师德育专业化”[J].教育研究,2012年:40-46.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163-165.
  [5]万欣荣,叶启绩.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年,第31卷第3期:21-24.
  作者简介:
  牛宁宁,重庆市渝北区西南政法大学。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重大科技创新对促进我国农业上新台阶贡献突出.
期刊
“O2O”即Online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O2O”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向教学模式,此模式打破传统授课的单向模式,将课堂延伸至教室之外,有利于解决思政课等课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在高校建立网络教研模式显得十分必要。本文设计了通信类课程实验报告管理系统,系统由教师操作子系统、学生操作子系统和管理员
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的渴望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曾经的职前教育与职后专业培训已难以满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规范提升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水平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首先简要介
我国渐进式制度变革具有一元化的逻辑起点,而在制度改革进程中生成的二元企业制度系统内部存在着持续的关联与互动。现阶段,两个经济制度子系统需要而且能够归并起来的观念必
期刊
深化改革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改革的重要部门,需要进一步协调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
【摘要】强化开放教育学习质量,必须依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如果分析开放学习者在构建学习共同体、彼此相互尊重、正确反省自我等方面的学习因素,就会发现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对开放学习者强化自我调节、提高自尊意识、如实评价自我学习成效等有着密切的正相关。这为开放教育办学机构深化教学管理、强化学习过程找到了一条切合实际的引导之路,也为开放学习者如何有效促进自我认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