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最具抒情性和形象性。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免不了要写人状物,借助一定的形象进行。自古至今,描写人物形象的佳作不少。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等,不一而足。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阅读诗歌时,要真正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人生意义或社会意义。那么,怎样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呢?
其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孟子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要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风貌,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结合作品出台的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其二、通过关键字词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不可能像小说那样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往往通过一些关键的字词,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要紧紧抓住这些关键字词进行分析,去了解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其三、借助联想和想象。文学鉴赏过程中离不开联想与想象。文学中的艺术形象是作者情感熔铸成的,是含有特殊意味与含义的审美形象。只有通过联想与想象,才能引起共鸣,才能引起激烈的情感活动,才能得到身临其境的审美享受。文学作品的生命力,还有赖于鉴赏者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借助联想和想象,填补省略的内容,发掘形象的含蓄之味,探求形象的哲理之趣。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分析一下该怎样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一、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分析时,我们要“知人”:孟郊一生穷愁潦倒,中年时,三次赴京应考,直到四十六岁才中进士。本诗写于进士及第之时,按捺不住的得意之情跃然纸上。“放荡”、“得意”、“马蹄疾”、“看尽”等字眼,都十分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
前两句,采用直抒胸臆和对比的手法写出登科后的欣喜若狂,昔日龌龊,今朝“放荡”,所有郁闷烟消云散,登上了欢乐的顶峰。后两句,“春风”象征浩荡的皇恩,写诗人沐皇恩,神采飞扬地披红游街的情景。但我们知道,车马拥挤、游人如织的长安大道上,是不可能策马疾驰的。偌大的长安城,也绝不可能一日看尽。可见,作者采用了夸张的手法。
这样先“知人”,再把握关键词语,我们就知道,诗中塑造了一个得意洋洋的通过科举高中的读书人形象。
例二、陆游的《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首先,我们关注诗歌创作的背景。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时所作。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时胡贼未灭,功业未成,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陆游请缨无路,有志难申,心情愁闷。了解这种背景,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我们要通过“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心理;通过“泪空流”抓人物神态。词的上片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英姿飒爽;后两句写不得不脱离了前线。下片表达失地未复,鬓发先斑的慨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例三、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歌的题目是“闺怨”,而第一句却说“不知愁”,第四句又言“悔”,这是“先扬后抑”的写法。第二句,写女子梳妆一番登楼赏景,为下文“忽见杨柳色”作了铺垫。第三句,阳光灿烂,春光明媚,无边春色涌入少妇眼中。以前一心要丈夫博取功名,一个人在深闺还感觉不到丈夫不在身边的愁闷,可现在登上楼头不经意看到,路边的杨柳枝头早已是一片葱翠。这一句进一步为下文的“悔”蓄势。第四句直抒胸臆,“悔”的情感无遮无拦,喷薄而出。由第三句的“杨柳色”到第四句的“悔”,中间留下了一段空白,需要我们驱遣想象和联想的骏马:或许是少妇看到杨柳想到了春色,联想到了青春易逝,想到了自己孤单一人,既辜负了大好的春色,也辜负了美好的青春年华;也许是想到了当年与丈夫折柳相送的告别场面,于是就挂念起了千里之外“觅封侯”的丈夫;还可能是看到了野地里成双成对的踏青人,看到了杨柳树下相依相偎的小情侣,看到了小河上荡桨漫游的有情人,推人及己而悲从中来。……不管想到了什么,肯定是有什么东西触动了少妇敏感的神经,使她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悔”不当初的慨叹。于是,一个触景伤情,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总之,把握人物形象,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要善于抓住刻画人物形象的词句进行推敲,抓住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分析归纳;还要调动起联想与想象的心理机能,把握形象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阅读诗歌时,要真正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人生意义或社会意义。那么,怎样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呢?
其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孟子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要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风貌,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结合作品出台的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其二、通过关键字词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不可能像小说那样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往往通过一些关键的字词,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要紧紧抓住这些关键字词进行分析,去了解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其三、借助联想和想象。文学鉴赏过程中离不开联想与想象。文学中的艺术形象是作者情感熔铸成的,是含有特殊意味与含义的审美形象。只有通过联想与想象,才能引起共鸣,才能引起激烈的情感活动,才能得到身临其境的审美享受。文学作品的生命力,还有赖于鉴赏者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借助联想和想象,填补省略的内容,发掘形象的含蓄之味,探求形象的哲理之趣。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分析一下该怎样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一、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分析时,我们要“知人”:孟郊一生穷愁潦倒,中年时,三次赴京应考,直到四十六岁才中进士。本诗写于进士及第之时,按捺不住的得意之情跃然纸上。“放荡”、“得意”、“马蹄疾”、“看尽”等字眼,都十分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
前两句,采用直抒胸臆和对比的手法写出登科后的欣喜若狂,昔日龌龊,今朝“放荡”,所有郁闷烟消云散,登上了欢乐的顶峰。后两句,“春风”象征浩荡的皇恩,写诗人沐皇恩,神采飞扬地披红游街的情景。但我们知道,车马拥挤、游人如织的长安大道上,是不可能策马疾驰的。偌大的长安城,也绝不可能一日看尽。可见,作者采用了夸张的手法。
这样先“知人”,再把握关键词语,我们就知道,诗中塑造了一个得意洋洋的通过科举高中的读书人形象。
例二、陆游的《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首先,我们关注诗歌创作的背景。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时所作。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时胡贼未灭,功业未成,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陆游请缨无路,有志难申,心情愁闷。了解这种背景,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我们要通过“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心理;通过“泪空流”抓人物神态。词的上片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英姿飒爽;后两句写不得不脱离了前线。下片表达失地未复,鬓发先斑的慨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例三、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歌的题目是“闺怨”,而第一句却说“不知愁”,第四句又言“悔”,这是“先扬后抑”的写法。第二句,写女子梳妆一番登楼赏景,为下文“忽见杨柳色”作了铺垫。第三句,阳光灿烂,春光明媚,无边春色涌入少妇眼中。以前一心要丈夫博取功名,一个人在深闺还感觉不到丈夫不在身边的愁闷,可现在登上楼头不经意看到,路边的杨柳枝头早已是一片葱翠。这一句进一步为下文的“悔”蓄势。第四句直抒胸臆,“悔”的情感无遮无拦,喷薄而出。由第三句的“杨柳色”到第四句的“悔”,中间留下了一段空白,需要我们驱遣想象和联想的骏马:或许是少妇看到杨柳想到了春色,联想到了青春易逝,想到了自己孤单一人,既辜负了大好的春色,也辜负了美好的青春年华;也许是想到了当年与丈夫折柳相送的告别场面,于是就挂念起了千里之外“觅封侯”的丈夫;还可能是看到了野地里成双成对的踏青人,看到了杨柳树下相依相偎的小情侣,看到了小河上荡桨漫游的有情人,推人及己而悲从中来。……不管想到了什么,肯定是有什么东西触动了少妇敏感的神经,使她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悔”不当初的慨叹。于是,一个触景伤情,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总之,把握人物形象,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要善于抓住刻画人物形象的词句进行推敲,抓住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分析归纳;还要调动起联想与想象的心理机能,把握形象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