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体育游戏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紧张激烈的竞争,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体育游戏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学习与人交流,把自身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体育游戏不仅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而且对幼儿的情感、社会性及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体育游戏 有效组织 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游戏既作为内容又作为方法出现在学前课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一些幼儿园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时存在诸多不足,如对活动目标的把握不够清楚;未能很好地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缺乏对幼儿的观察,不能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忽视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教师如何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主性、团结协作能力、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一、可调整的游戏目标,发展幼儿体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与水平具有预先设定与规范的作用,也是衡量幼儿园体育成效的评价尺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部分对幼儿体育的总目标做了明确规定,这是幼儿园教师制定体育游戏的具体目标时必须予以参考的重要依据,但不能简单照搬,必须设定具体的游戏目标。同时,在体育游戏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幼儿身体机能的适应程度或对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预先设定的游戏目标,充分发掘体育游戏对幼儿自信心培养的独特作用,它需要开动脑筋、发挥智慧,需要运用跑、跳、平衡等动作技能,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完成。因此,在分析本班幼儿具体情况、了解本班幼儿具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我在体育游戏中创设能使幼儿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与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实践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以“玩红绸”游戏为例,我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安排了不同高度,如40厘米、30厘米、20厘米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使每个幼儿都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的可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在低的高度上获得了成功,才会有向新的高度冲击的信心,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逐步建立。在活动过程中,我注意兼顾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如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的幼儿,在旁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动作,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对能力一般的幼儿,我适当指点,注意留给他们充分发挥能力的余地,当幼儿每次顺利完成动作或在游戏比赛中获得胜利,体验到愉快情绪时,他们会感到自己能行,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增强自信心。
二、明确的游戏规则,让幼儿养成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
游戏的顺利进行取决于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取决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及别人的监督。这就发展了幼儿辨别是非、正确评价自我及他人的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指出:“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活动时,要进行严格的游戏规则教育,游戏规则应贯穿游戏全过程,调节幼儿的行动,让幼儿从游戏中认识到规则是游戏的保障,人人都必须遵守,从而培养幼儿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如游戏“棒棒接力赛”后方的幼儿超越前方幼儿时必须遵守经过对方右侧规则才能超越同伴;“我是火车小司机”,在游戏时必须沿“轨道驾驶”,防止碰撞;“占圈圈”游戏,每个圈内只准站两个人……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守规则,融入游戏群体,逐渐形成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这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深远的意义,能使幼儿成长后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是做一个行为规范的合格公民的基础。
三、富有趣味的游戏内容与形式,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精神。
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不仅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有此为鉴,教师在创编和组织体育游戏时,要遵循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好运动量,保证场地和器材的适宜性,还要注重体育游戏情节的构思,使游戏情节不仅符合身体锻炼的要求,更在游戏活动中多提供幼儿协作交往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互相协作的乐趣。如游戏“炒黄豆”,如果搭伴的幼儿没有互相协作握住体操棒,就不能完成翻跟斗动作;“一列火车长又长”没有大家共同协作,就不能组成火车;“二人三足”游戏中两人不协作,便不能步伐一致地向前行;又如玩“小兔真能干”游戏时,大家想方法,团结起来战胜大灰狼。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力量,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些游戏都能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同时,我注意教育幼儿以谦让、互助、讲道理、轮流等办法处理好与合作同伴的关系,帮助幼儿逐步摆脱自我中心,逐渐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与行为适应别人或集体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幼儿协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
四、适当调整游戏的过程和玩法,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指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实现自己的想法。”受场地、周围环境、材料的影响,体育游戏比其他游戏具有更多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体育游戏时,应懂得灵活变通,适当调整游戏过程和玩法,让幼儿有充分选择游戏的权利,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如游戏“瞎子摸人”的传统玩法是由摸人者蒙着眼睛,在指定场地和时间内摸到人,但幼儿年龄小,蒙着眼走路容易摔跤。游戏时,有幼儿提出:“老师,我在电视上看见机器人可以帮助盲人,我们能否找个伙伴当机器人引导盲人走路?”多好的建议,于是“瞎子摸人”的游戏便发展成“机器人导盲”的游戏。游戏的玩法被认可后,小朋友纷纷尝试新玩法,人人争当机器人,引导伙伴(瞎子)绕过一道道障碍物探险,还不时说引导语。幼儿互相合作、帮助,通过了一个个障碍物,终于取得了成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还幼儿游戏自主权,由此,教师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灵活地调整游戏材料、场地、时间和强度,让幼儿以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满足他们的生理、心理需要。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逐渐学会自我调节、自我保护,真正成为体育游戏的主人。 五、器材的玩法,激励幼儿参与游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游戏中,器材往往是不可缺少的,器材的变化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器材和体育游戏密切相关,对幼儿参与情绪和行为产生不同的诱发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指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成的体育器材,并注意启发幼儿对各种器材进行发散性想象和操作,突破常规用法,尽量与单一的器械产生多种动作的互动,同一种器材因其使用方式不同,对幼儿参与活动的状态及活动行为产生不同影响。首先,教师应注重启发性的指导,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启发鼓励幼儿多尝试“无中生有”的创新。如在体育游戏《好玩的纸皮》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将纸皮摆成迷宫图形,玩“走迷宫”游戏,也可以启发幼儿用两腿夹住纸皮学青蛙跳,或用纸皮当方向盘学开车,还可以用来当飞碟玩等多种不同玩法,使他们的思维具有创新性。又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地使用和摆放各种器械,创设富有个性的竞赛活动。我在运用橡皮筋、皮球、呼啦圈、沙包等器材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器材可以引发幼儿进行体育游戏的欲望,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器材操作方式越多,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越高、想象力越丰富,创新意识越强烈。如幼儿在玩游戏“呼啦圈”的过程中,我改变以往只让幼儿机械模仿的活动方式,通过启发、鼓励,让幼儿探索玩法,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发现。通过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他们从一开始将呼啦圈放在腰间转动,渐渐想象、尝试用手腕、颈部、腿部等身体的不同部位转动呼啦圈。每当幼儿想出一个新玩法并加以尝试,我都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幼儿在积极思维中,创造出更多玩呼啦圈的方法,有的孩子用呼啦圈玩“跳城楼”,有的孩子用呼啦圈当成车轮在地上滚动,有的孩子把呼啦圈连接成车厢玩“开火车”……总之,教师的指导应是灵活的、因时因地制宜的,在渗透理性指导的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器材的使用功能,不但可以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对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有促进作用。
体育游戏蕴藏无限教育契机,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如何让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取决于教师在体育游戏活动组织中,始终扮演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适时、适当地提供帮助与指导,有效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不断寻求新的游戏方法,在提高幼儿基本运动能力的同时,促进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把促进幼儿成长纳入体育游戏目标,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加以强化,使幼儿喜欢运动,乐于参加运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体育教育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江苏教育出版社.
[3]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儿童游戏大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关键词: 体育游戏 有效组织 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游戏既作为内容又作为方法出现在学前课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一些幼儿园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时存在诸多不足,如对活动目标的把握不够清楚;未能很好地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缺乏对幼儿的观察,不能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忽视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教师如何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主性、团结协作能力、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一、可调整的游戏目标,发展幼儿体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与水平具有预先设定与规范的作用,也是衡量幼儿园体育成效的评价尺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部分对幼儿体育的总目标做了明确规定,这是幼儿园教师制定体育游戏的具体目标时必须予以参考的重要依据,但不能简单照搬,必须设定具体的游戏目标。同时,在体育游戏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幼儿身体机能的适应程度或对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预先设定的游戏目标,充分发掘体育游戏对幼儿自信心培养的独特作用,它需要开动脑筋、发挥智慧,需要运用跑、跳、平衡等动作技能,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完成。因此,在分析本班幼儿具体情况、了解本班幼儿具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我在体育游戏中创设能使幼儿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与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实践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以“玩红绸”游戏为例,我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安排了不同高度,如40厘米、30厘米、20厘米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使每个幼儿都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的可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在低的高度上获得了成功,才会有向新的高度冲击的信心,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逐步建立。在活动过程中,我注意兼顾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如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的幼儿,在旁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动作,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对能力一般的幼儿,我适当指点,注意留给他们充分发挥能力的余地,当幼儿每次顺利完成动作或在游戏比赛中获得胜利,体验到愉快情绪时,他们会感到自己能行,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增强自信心。
二、明确的游戏规则,让幼儿养成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
游戏的顺利进行取决于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取决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及别人的监督。这就发展了幼儿辨别是非、正确评价自我及他人的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指出:“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活动时,要进行严格的游戏规则教育,游戏规则应贯穿游戏全过程,调节幼儿的行动,让幼儿从游戏中认识到规则是游戏的保障,人人都必须遵守,从而培养幼儿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如游戏“棒棒接力赛”后方的幼儿超越前方幼儿时必须遵守经过对方右侧规则才能超越同伴;“我是火车小司机”,在游戏时必须沿“轨道驾驶”,防止碰撞;“占圈圈”游戏,每个圈内只准站两个人……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守规则,融入游戏群体,逐渐形成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这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深远的意义,能使幼儿成长后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是做一个行为规范的合格公民的基础。
三、富有趣味的游戏内容与形式,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精神。
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不仅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有此为鉴,教师在创编和组织体育游戏时,要遵循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好运动量,保证场地和器材的适宜性,还要注重体育游戏情节的构思,使游戏情节不仅符合身体锻炼的要求,更在游戏活动中多提供幼儿协作交往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互相协作的乐趣。如游戏“炒黄豆”,如果搭伴的幼儿没有互相协作握住体操棒,就不能完成翻跟斗动作;“一列火车长又长”没有大家共同协作,就不能组成火车;“二人三足”游戏中两人不协作,便不能步伐一致地向前行;又如玩“小兔真能干”游戏时,大家想方法,团结起来战胜大灰狼。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力量,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些游戏都能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同时,我注意教育幼儿以谦让、互助、讲道理、轮流等办法处理好与合作同伴的关系,帮助幼儿逐步摆脱自我中心,逐渐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与行为适应别人或集体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幼儿协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
四、适当调整游戏的过程和玩法,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指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实现自己的想法。”受场地、周围环境、材料的影响,体育游戏比其他游戏具有更多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体育游戏时,应懂得灵活变通,适当调整游戏过程和玩法,让幼儿有充分选择游戏的权利,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如游戏“瞎子摸人”的传统玩法是由摸人者蒙着眼睛,在指定场地和时间内摸到人,但幼儿年龄小,蒙着眼走路容易摔跤。游戏时,有幼儿提出:“老师,我在电视上看见机器人可以帮助盲人,我们能否找个伙伴当机器人引导盲人走路?”多好的建议,于是“瞎子摸人”的游戏便发展成“机器人导盲”的游戏。游戏的玩法被认可后,小朋友纷纷尝试新玩法,人人争当机器人,引导伙伴(瞎子)绕过一道道障碍物探险,还不时说引导语。幼儿互相合作、帮助,通过了一个个障碍物,终于取得了成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还幼儿游戏自主权,由此,教师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灵活地调整游戏材料、场地、时间和强度,让幼儿以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满足他们的生理、心理需要。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逐渐学会自我调节、自我保护,真正成为体育游戏的主人。 五、器材的玩法,激励幼儿参与游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游戏中,器材往往是不可缺少的,器材的变化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器材和体育游戏密切相关,对幼儿参与情绪和行为产生不同的诱发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指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成的体育器材,并注意启发幼儿对各种器材进行发散性想象和操作,突破常规用法,尽量与单一的器械产生多种动作的互动,同一种器材因其使用方式不同,对幼儿参与活动的状态及活动行为产生不同影响。首先,教师应注重启发性的指导,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启发鼓励幼儿多尝试“无中生有”的创新。如在体育游戏《好玩的纸皮》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将纸皮摆成迷宫图形,玩“走迷宫”游戏,也可以启发幼儿用两腿夹住纸皮学青蛙跳,或用纸皮当方向盘学开车,还可以用来当飞碟玩等多种不同玩法,使他们的思维具有创新性。又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地使用和摆放各种器械,创设富有个性的竞赛活动。我在运用橡皮筋、皮球、呼啦圈、沙包等器材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器材可以引发幼儿进行体育游戏的欲望,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器材操作方式越多,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越高、想象力越丰富,创新意识越强烈。如幼儿在玩游戏“呼啦圈”的过程中,我改变以往只让幼儿机械模仿的活动方式,通过启发、鼓励,让幼儿探索玩法,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发现。通过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他们从一开始将呼啦圈放在腰间转动,渐渐想象、尝试用手腕、颈部、腿部等身体的不同部位转动呼啦圈。每当幼儿想出一个新玩法并加以尝试,我都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幼儿在积极思维中,创造出更多玩呼啦圈的方法,有的孩子用呼啦圈玩“跳城楼”,有的孩子用呼啦圈当成车轮在地上滚动,有的孩子把呼啦圈连接成车厢玩“开火车”……总之,教师的指导应是灵活的、因时因地制宜的,在渗透理性指导的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器材的使用功能,不但可以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对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有促进作用。
体育游戏蕴藏无限教育契机,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如何让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取决于教师在体育游戏活动组织中,始终扮演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适时、适当地提供帮助与指导,有效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不断寻求新的游戏方法,在提高幼儿基本运动能力的同时,促进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把促进幼儿成长纳入体育游戏目标,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加以强化,使幼儿喜欢运动,乐于参加运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体育教育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江苏教育出版社.
[3]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儿童游戏大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