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21例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blecle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和疗效。 方法:对强直性脊椎炎伴发葡萄膜炎患者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16例有葡萄膜炎复发史,19例(90.4%)为骶髋关节炎,经糖皮质激素和睫状肌麻痹剂滴眼液治疗后,17眼(80.9%)最佳矫正视力≥1.0。结论: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多发生于男性,呈急性、复发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表现,采用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治疗预后良好。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葡萄膜炎 治疗
  
  资料和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2月收治AS伴发葡萄膜炎患者21例,男20例,女1例。观察指标:观察临床特征、眼部特征、X线或CT检查的腰椎片、胸片、骶髋关节与颈椎片等。实验室检查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血沉、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等。
  诊断标准:①前葡萄膜炎诊断标准:急性前葡萄膜炎为突然发作的虹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即睫状充血、疼痛、畏光、尘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光和炎性细胞漂浮、瞳孔缩小、视力下降,并发白内障为后天获得性后囊下晶体混浊,继发青光眼为至少两次眼压>21mm/g,且有因高眼压导致的视力损害。②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采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AS诊斷标准;影像学表现为双侧骶髋关节炎病变程度>2级或单例骶髋关节炎病变程度为3或4级。符合影像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者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方法:急性期前葡萄膜炎患者给予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糖皮质激素和双氯芬酸钠眼液滴眼,睡前涂糖皮质激素眼膏,对于前房或纤维素渗出及积脓者,混合散瞳剂散瞳,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3mg,隔日1次,待炎症消退后,仅用糖皮质激素眼液滴眼;对于黄斑囊样水肿或渗出者行球周注射地塞米松5mg,隔日1次,口服强的松,初始剂量30~40mg/日,3天后减量,于2~3周后停药。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0.0,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治疗前、后最佳视力比较采用分层X2检验。
  
  结 果
  
  眼部特点:21例发病年龄为18~55岁,平均35±12岁;19例(90.4%)已由风湿病专科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此后伴发葡萄膜炎。3例(14.2%)葡萄膜炎发生于典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之前,16例均有葡萄膜炎复发史。7例(33.3%)为单眼受染,14例(66.6%)为双眼受染,但均为单眼交替发作。就诊时,均为单眼发病,为急性前葡萄膜炎表现,其中3眼前房积脓和纤维素样渗出,5眼可见前玻璃体细胞,2眼并发白内障,1眼伴发青光眼。葡萄膜炎持续时间10~80天,平均22±10天。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征:出现典型强直性脊椎炎临床症状年龄18~38岁。19例(90.4%)腰骶部疼痛中,有1例(52.4%)腰椎活动受限,2例胸廓活动受限,10例颈椎僵痛,有2例膝关节、2例髋关节、1例肩关节、1例肘关节均受累。X线或CT检查显示均有骶髋关节炎。19例HLA-B27阳性(90.4%),RF阴性,ESR升高10例(47.6%),CRP>10mg/L者9例(42.8%)。
  治疗情况:药物治疗后眼部充血,角膜后沉着物,前房浮游炎症细胞及纤维素渗出和积脓等症状消失,玻璃体无炎症细胞漂浮,无黄斑囊样水肿。本组17眼(80.9%)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1.0,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15,P<0.01)。
  
  讨 论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伴发葡萄膜炎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髋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早期多为隐痛,难以定位,除脊柱受累外,髋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也可受累,但一般不具有特征性。X线影像学检查中应特别注意骶髋关节的改变,对高度怀疑强直性脊柱炎但又无典型X线改变者应随访观察。对于以前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来诊患者,尤其青年男性,要询问腰骶部疼痛史,应行相应的辅助检查,以免漏诊[2]。
  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目前尚无理想的实验室检查方法,ESR加快和CRP升高仅提示葡萄膜炎可能合并全身性疾病,HLA-B27阳性提示与本病相关[3],但非特征性。注意与幼年性慢性关节炎、Reiter综合征、牛皮癣性关节炎及炎性肠道疾病等相鉴别。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视力均有提高。葡萄膜炎症状通常在治疗后1个月缓解,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张乃铮,曾庆馀,张凤山,等.中国风湿性疾病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7,1:31-35.
  2 杨培增.葡萄膜炎的诊断及相关问题.中华眼科杂志,2002,38(4):250-253.
  3 周红颜,杨培增,黄祥坤.等.HLA-B27抗原与前葡萄膜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眼科研究,2000,18:196-197.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总结分析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结论:MRI检查对椎管内原发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早期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胸椎管内肿瘤 病理诊断 手术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月收治胸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77岁,平均48±7.1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茶碱缓释片联合小剂量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常规抗感染、氧疗、止咳化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12.5mg、茶碱缓释片0.2mg口服;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用适量的洋地黄类强心剂和利尿剂;均以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慢性肺心病情况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慢性肺心病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氨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64例。结果:6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功能优良率96.9%。结论: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方便有效,具有操作简单、内固定可靠及术后痛苦小等优点,可以作为锁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常规方法。  关键词 记忆合金 内固定 锁骨骨折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月接受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标准:优36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术后皮肤坏死2例。结论:胫骨平台骨折采取切开复位、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及早期持续被动活动练习器(CPM)无痛功能锻炼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解剖钢板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方法:2003年8月~2007年8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中发生肺部感染15例(25%),因肺部感染未能控制而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者3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除进行综合治疗外,推荐使用沐舒坦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03年8月~2007年8月收治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9~2006年收治锁骨骨折患者56例,男41例,女15例,年龄16~63岁。左侧30例,右侧为26例。车祸伤36例,摔伤12例,锐器开放性损伤4例,直接打击伤6例。X线片示锁骨中外1/3处骨折40例,近肩峰端骨折3例,其他13例,锁骨粉碎性骨折18例。伤后接受手术时间1.5小时~10天。  材料:根据锁骨髓腔大小选择克氏针,一般克氏针直径大于髓腔直径10%。  手术方法:患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经皮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臨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拔针法复位后,再经皮穿入交叉克氏针作内固定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已达到解剖对位21例、近解剖对位16例、功能对位8例,均于术后4周内达到临床治愈,10周内达到骨性愈合。后期疗效观察,优29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结论:经皮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痛苦小、治疗时间短、
期刊
摘 要 目的:胃大切术后并发胆石症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胃大切术后并发胆石症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病人中有20例施行了手术,术后1例复发。结论:胃大切术后病人易并发胆石症,可能和术中迷走神经损伤有关,该类病人在情况允许时应尽可能施彻底性手术。  关键词 胃大切 迷走神经 胆石症 手术方法    资料与方法    1992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胃大切术后并发胆石症患者2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通过辅助检查诊断20例,开放性直视诊断1例,手术探查诊断5例。经胸手术14例,经腹手术10例,剖腹并剖胸2例。全组手术经过顺利,治愈率92.3%,死亡率为7.7%。结论:根据临床表现、胸部X线和CT等检查,能提高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率。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根据伤情选择合理的手术径路。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中,核苷类药物应用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近3年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抗病毒治疗60例,与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血清学转换率高,HBV DNA及Child-Pugh评分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疗效确切,而对照组起效缓慢,疗效较差,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核苷类药物在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应用,可以减少和延缓相关并发症和原发性肝癌(HCC)的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