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丢失名字的外婆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s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我到派出所帮母亲办理身份证的时候,办事人员根据登记要求,详细询问了母亲的直系亲属的姓名,其中包括去世已久的外公和外婆。外公叫李桃生,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只是外婆叫什么,我为难地摇了摇头。
  从小到大,我和几个表兄弟管外婆叫“奶奶”或者“十里铺奶奶”,至于外婆叫什么名字,我从来不感兴趣,我想外婆就是外婆,有没有名字都是外婆,不妨碍外婆对我的爱。每回我到外婆家,她都会变着法子弄些好吃好喝的给我——卧鸡蛋、骨头汤、大鸡腿,凡是小馋猫爱吃的,她都会拿出来。这些好吃好喝的,外婆自己从来不吃,她说自己是佛教徒,沾不得荤腥。于是,她吃饭时总是配些酸菜、豆腐乳。
  外婆笃信佛教。她的神龛前总会供着各种糕点、水果,她不许别人碰,但我例外。我喜欢看外婆端坐在神龛前诵经的样子,她会乐颠颠地从桌上摸来一个水果或是一包糕点让我解馋,然后又端坐在神龛前念念有词。我坐在烟雾缭绕的大厅一角,一边就着淡淡的线香味吃着可口的点心,一边看着慈眉善目的外婆诵经的待遇不是谁都能享有。
  “我亏欠你妈妈太多了”,这是外婆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懂事后,我才明白这句话的由来。上世纪60年代闹饥荒时,外公外婆累死累活也无法填饱8个儿女的肚子。无奈之下,重男轻女的外公一狠心就把年仅三岁的大女儿送人了。外婆有千万般不舍,却不敢反抗,就算反抗也无用,她能做的只有悄悄地哭。为了这个失去的女儿,外婆哭坏了眼睛,对面前的物品也只能看出个轮廓。我母亲虽然被送到邻村,两家人也常往来,但这并没有减轻外婆心中的歉疚。我想外婆如此疼爱我,一定是因为她把对女儿的爱和对外孙的爱一并给了我。可就是这么好的一个外婆,我却不知道她的名字。
  不光我,连母亲也几乎忘了外婆的名字,当我向母亲询问外婆的名字时,她十分努力地在脑海中搜寻着,来来回回说了好几个名字才确定下来——黄清妹。清妹,多么秀气的名字啊,可与外婆朝夕相处了五十余载的外公却不这么叫她,在外公眼里,外婆也是没有名字的,外公称她为“糯米婆”——“糯米婆”在方言里的意思是傻媳妇。其实外婆一点也不傻,大字不识一个的她竟能闭着眼睛不急不缓地拨动缠绕于掌上的佛珠,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诵读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心经》等十余部经文。因为她的虔诚,十里八乡的人家但凡家有佛事,都会请她到场诵经祈福。人们也不叫她名字,而尊称她为“弥陀婆婆”。
  外婆拥有的称呼很多,惟独没有人叫她的名字。被丢失名字的外婆,并不妨碍我对她的思念。
  
  责 编:黄素芳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截止时间:9月26日。
其他文献
在我从小的印象中,谢伯就是一个人生活。偶尔听谢家村茶余饭后说起有关谢伯的事情:有人说他是孤儿,流浪到谢家村的;也有人说他原本就是谢家村人,只是家很穷,养不起,被家人抛弃的。然而,不管村里如何传说,在我的印象里,谢伯是个好善乐施的大好人,村里谁家需要帮忙,只要经过门前吆喝一声,谢伯就会哎的应一声跟着走了。不管是红白喜事,还是帮衬农活儿,谢伯都是尽心尽力,就好像忙自家的活儿一样。他不图别人给多少钱,给
期刊
三年前,我在深圳罗湖批发市场某文具档口找到一份工作,就是每天骑着单车给市内各个文具零售店送货。年轻的老板娘看了我的身份证后,拿了一张表格让我填好,就叫我第二天去报到。她说工作地点在南山分店,到时候会有人送我过去。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准时赶到档口,只见那里早已停了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司机是个又高又壮的中年男人。他帮我把行李提上车就招呼我坐上去,然后开车向南山方向赶去。  车上就我们俩,路上,他
期刊
一个美丽的上午,天空晴朗无比,可是,一个农夫醉醺醺地坐在家门口,失魂落魄。  一个过路人好奇地上前问道:“老乡,今天天气这么好,你怎么不去享受,反而在这里喝闷酒啊?”  农夫回答:“唉,一些事情,你永远无法解释。”  过路人:“发生什么不幸了?”  农夫:“今天我在挤牛奶,刚好挤了一桶,奶牛用左脚把桶踢翻了。”  过路人:“是挺倒霉的,但不就是一桶牛奶吗?”  农夫:“我用绳子把牛的左腿绑在了柱子
期刊
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最光荣  这些简单而富有真理的语句  曾经以多么豪迈的声音响彻世界  而今,我们却很少听到    世界上最壮观的人口迁徙在中国  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2.26亿  我们是经济建设不可忽视的主力军  外来务工人员逐步融入城市  成为新市民、新工人  讨薪、医保、子女教育、维权等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然而,我们的业余生活和情感表现  尚未进入大众的视野    新一代的
期刊
一  黄柏是山底村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性情温和,但凡有麻烦事情找上门,不论自己有理无理,一概点头,从不与人争论。他说一个人过日子,就像水里那浮萍,来点暴风雨什么的,颠簸颠簸也就过去了,犯不着跟谁计较。可他家那头大水牛不这么想,它自小脾气烈,看哪只牛不顺眼就要奔过去干架。别家的牛见着它都躲得远远的。后来跟邻村一头霸王牛耍着玩时弄折了一只角,大家就送给它一个外号:独角龙。  黄柏无亲无故,就只有这么一
期刊
早上5点40分,工友们匆匆地从床上爬起来洗漱。  “这是什么牙膏呀?没有一点泡泡,味道怪怪的,好像是……”只闻一室友惊呼。  “我的鞋油!”另一室友惊醒般大叫。  “啊……”
期刊
那年高考落榜,给十九岁的我重重一击。我已经长大了,不愿意再复读,榨父母的血汗,只得先到省城一家厨师学校培训了三个月,然后一个人到南方找碗饭吃。在表哥的出租屋安顿下来,有位老乡牵线搭桥,我到附近工业区的一家快餐店临时做帮工。店里惟一的厨师老王回乡探亲了,老板跟我说定,我最多做一个月就得走人。快餐店的客源是周围工厂的工人,利润微薄,等老王回来了,他可不敢多请帮手。  别笑话,我从小喜欢做吃的,那种大锅
期刊
男的和女的是一对恋人。一次,男的问女的说:“假如到了世界末日,地球上只剩下咱们两个人,你猜我最想做的是什么?”  女的红了脸,低头不语。  男的追问。女的这才羞答答地说:“是做……做……”  “做什么呀?”男的一脸坏笑。  “你坏,你坏!”女的佯怒,举起粉拳敲男人背。  男的却一本正经地说:“你可别想歪了,我的意思是,真到了世界末日,我最想做的就是在我死之前,怎样才能让你好好地活下去!”
期刊
陈献章(1428-1500年),广东江门白沙乡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后人尊称为“白沙先生”,其学说则称为“江门学派”,系岭南惟一从祀孔庙的大儒。泮村位于开平市水口镇,“泮村灯会”已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546年。    1.邝健济从泮村来到白沙村白沙先生家里,跪在他的面前。他很想看白沙先生的脸,但他不敢抬头,打从走进白沙先生屋里,他就勾着头。  白沙先生方脸,润泽
期刊
题记:那年初春在大巴山的二营驻勤,住在一间风雨飘摇的工棚里,每当寒窗夜雨,寂寞孤灯,百无聊赖之际,我就以写作来打发那漫漫长夜。这篇文章就是那时候写的,现在用它来怀念那美丽的大巴山,怀念那段难忘的激情岁月。    大巴山的紧急电报    是什么原因使我登上这西去的列车,连我自己也不清楚,但我还是拼命地挤上来了,开始了这次毫无目的的旅行。  “速来红山,有急事。晓翠。”昨天下午,当我收到这份莫名其妙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