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写羌山,情系羌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zhang_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羌族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特征,丰富的人文精神,吸引着不少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门类去表现和创作。当今画坛,以羌族题材为主的山水画创作作品还比较少。笔者长期生活工作在阿坝羌族自治州,创作大量羌族题材山水画,本文是对自己在羌族题材山水画创作渊源和笔墨表现以及绘画精神的感想进行梳理与探讨。
  【关键词】:羌族题材;山水画;创作
  一、绘画创作对象的选择
  “山水画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对生活素材的重新组织,发挥记忆和想象,通过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段,把主观的认识、理解,以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1】。我国明代著名山水画家石涛也提出,画山水应该“脱胎于山川”,“收尽奇峰打草稿”。强调山水画创作要来源于生活,在对象的选择上,更要选择感动自己,熟悉的创作对象。
  2008年经历汶川大地震的苦难,当时的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在地震中失去美好的校园,全校师生历經苦难,化悲痛为力量,在外开始了三年的异地复课。我09年研究生毕业,来到当时的阿坝师专美术系工作,从那个时候才开始才对阿坝州有了认识。有一次,我准备参加一个画展,准备画阿坝州的山水时,却在画室苦苦思索,无从下笔。本着入乡随俗的想法,我想把绘画创作的对象放在羌山羌寨上,于是从网上找了很多羌山羌寨的照片,用我以往习惯的宿墨山水形式表现,但怎么画怎么别扭。有一天,我把苦恼跟同事谈,他问我,你去过阿坝州吗,你去过羌寨吗,我摇摇头,一脸茫然。他说你要表现我们阿坝州的地域特色,应该先去羌山转转,羌寨住下,感受羌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点,我建议你先去汶川,然后去桃平羌寨画一段时间写生。于是,2010年,利用课余时间,我第一次前往汶川,准备前去汶川县桃平羌寨写生。从成都出发,途径都江堰,一路上看着都江堰郁郁葱葱的山体慢慢变成陡峭低植被的山。到汶川时,大量滑坡的山石堆在山脚的公路边,虽被公路防护网网住,但依然有压迫感。汶川的山很高,山顶依稀可见的民房,羌寨耸立云端,顿时,我对生活在这险峻环境里的人们无比佩服,这羌山羌水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我,在我往后的绘画岁月里,乐此不彼的沉浸其中,坚定不移的将绘画创作题材选择为羌族题材。2010年到达桃平羌寨的时候,我内心充满新奇,第一次对羌楼羌碉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个时候还属于灾后重建时期,地震对一些建筑有破坏,但对砂石结构的羌碉却损坏不多。羌碉本是在古时候用于防御敌人所建,历经千年,依然雄伟。所有的羌碉都是砂石结构,羌族人民就地取材,将满山的石头片成片,一层沙一层石堆砌,坚固无比。当时,我将桃平羌寨蹿了个遍,桃平羌寨被誉为“云朵上的古堡”,不仅是因为它坐落在山顶,更是因为在湛蓝天空映衬下白云环绕,仿若仙境而得名。羌寨所有的房屋都是家家相连的,从这家的屋顶可以串到那家的院子,整个羌寨就如城堡一般神秘美丽。虽然在重建时期,羌寨里人们的生活却还是井然有序,生气勃勃。写生居住在当地的尔玛人家,顺着一楼房间里面的梯子,就爬上二楼的房间,这里有火塘,有住宿的房间,走出房间就踏上宽敞的阳台,阳台上有主人晒的金黄的南瓜,青翠的火葱,一串串黄灿灿的玉米挂在阳台边的房檐下,从这家阳台上的独木梯可以爬到另一家的平台,羌族人有白石崇拜的信仰,所以房子的四个角都会垒放白石。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画笔开始写生,雄伟陡峭的羌山,神秘却充满生活气息的羌寨,我用笔墨表达着终于寻找到心中所钟情山水的激动和喜悦。情感的投射,绘画创作激情的调动,是山水画创作题材选择的重要因素,外在对象的画味,内在精神的感动,让绘画创作主题选择水到渠成。
  二、绘画创作笔墨语言的探索
  “笔墨作为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媒材,早在宋元时期,就被当时的文人们演绎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语言。”【2】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不单是笔墨程式的表现,更是画者内心精神和绘画技巧高度融合,是画者情韵的外在表现。画者运用笔墨技巧,将自己的绘画理念与情感物化成笔痕墨趣。如二十世纪伟大的山水画家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独特的笔墨语言对当代习山水画者还有深厚影响。他的笔墨可谓“润含春雨,干裂秋风”,水与墨,淋漓尽致,灵动而充满生命力,透过笔墨的力度,可以感受画者黄宾虹先生对艺术人生热诚和刚强。
  我一直在探索对羌族题材山水画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在近几年的写生采风和绘画创作过程中,逐步对羌山羌寨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去过汶川、理县、茂县、松潘、若尔盖草原后,才懂得阿坝州这片羌山的不同姿态的美, 去过桃平羌寨、黑虎羌寨、羌峰寨、浦溪羌寨、 曾头寨,才体味出羌寨独具特色的魅力。绘画语言必须跟绘画创作主题的特质紧密结合,要捕捉到创作对象最独特和核心的审美特性,才成生发出符合自己心性的绘画创作笔墨语言。历代名画记曾说:“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这里的意,是绘画的立意,是笔墨语言表达的内涵,是对真实山水内在精神加工的创造物。例如,理县的山水与汶川的山水有很大不同,理县的羌山,有高山草甸与繁密的植被,山体陡峭但不是直指云端,山腰有一层层平缓草甸。而汶川的羌山,大多鲜有植被,陡峭的山脊在风雨洗礼中山石被冲刷,常有垮塌后裸露的岩石。在用笔墨语言表现着两种羌山时,要根据各自的特色有所不同而作。清润的墨线勾勒再点染皴擦,这样的笔墨语言适合表现理县的羌山,而干涩见骨的墨线勾勒再皴擦厚密,适合表现汶川的羌山。近代画家陆俨少曾说:“作山水画,墨骨最重要,墨骨好了,可设色,亦可不设色。如果笔笔见笔,很有优美的线条和点子,恰当地表现了物像,在这种情况下,亦施淡色,不让它掩盖笔墨”。【3】墨骨,对山水画来说非常重要,笔线为骨,设色为肉,两者紧密结合,浑然一体,才能画出有骨有肉的鲜活作品。领悟到这点后,我在创作的《羌山晓雾图》、《桃平夏韵》、《上孟羌家》、《羌风古寨》、《羌山云晓图》等羌族题材山水画中,对羌山的笔墨语言表达多以见笔的墨线勾之,稍皴擦沙涩笔触,以墨线构成灰色的面块,浑然山体的本色。山脚、山腰、山顶以各种种类的树木穿插,有繁密双钩叶的核桃树,有宽窄细叶的樱桃树,有古雅苍茫的松树,相互倚攀,穿插呼应,形成导山运气的动势。在羌寨的笔墨语言表现形式上,我苦苦探寻许久,不得其法,后受著名山水画家龚仁军先生指点,他也曾画过大量羌族题材的山水作品,而且在全国画展中频频获奖。他指出,羌寨的表现需要组合,注重穿插对比,羌寨是层层叠叠的依山而建的立方体组合,单是表现羌寨房子建筑不好表现,需要找好角度,有藏有露,抓住建筑特征,才能用笔墨语言表现出其精气神。于是,我在后期的山水画创作中,用线勾出羌寨的不同组成面,在不同平面的对比中,运用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门边玉米串、平臺上的南瓜,以及种满“羊角花”的花盆点缀简单的块面关系。羌寨朴实的砂石墙壁上,挂着木头房子,房子外窗都是木头条拼在一起的,于是温润的墨线表现木头房子的线条和干涩的石片羌楼的枯线皴擦形成对比,笔墨干湿浓淡,施以赭石或者明亮橘色,表现独特的羌寨风貌。在我的山水画创作中,青绿的水和天空,将单纯的墨线山体和块面羌寨连在一起,追求纯净美好的羌山羌寨之美,这就是我笔墨语言所想表达的目标。   (笔者画作《桃平夏韵》)
  三、绘画创作思想的表达
  吾师,著名的山水画家刘朴先生曾说,“笔墨是表达绘画的桥梁,渡你到达自己的内心。每一幅作品应该是有灵魂的,作品本身是表达画者内心真情实感的载体,如果你的作品不能感动自己,就更不可能感动他人。绘画也是一件极私密的事情,在你的绘画创作过程中,你在借景抒情,你在圆满自我。”山水作品中的繁树淡花、孤石飛鸟、烟云村寨不仅仅是绘画作品表面所想表现的造型美和空间美,更是笔墨之下铸造对自然山水感悟的灵魂。如四川著名评论家陈荣先生说:“不同心境的人看同一处山水感受截然不同,你内心情感和眼前的山水产生共鸣,你寄情与此,才会有你的作品。”绘画作品最主要的是你所表达的思想和寄予的情怀,是建构画者与受众内心通道的载体。就如今天我们再观八大的作品,还是从画面“孤鸟残石”中读到他内心的孤独与悲愤。我们从绘画作品中去探寻画者的人品、情操、修养,感受画者的内心,而画者所想传达的思想和理念也是通过画面缓缓诉说。如我的作品《桃平夏韵》图,表现的是夏天的桃平羌寨,郁郁葱葱的白云之巅,羌寨舒展在白云间,站在这头寨子还可以望见对面山上的零星羌寨房屋。无论在多么干燥和高耸的羌山中,在有羌家的地方总是绿树成荫,这是智慧的羌族人善于引水,从雪山的水引到羌寨,庞大复杂的桃平羌寨地下水系,总是可以家家户户水渠相连,且水质清澈甘甜。我曾与评论家陈荣先生交流过,我跟他聊,是羌族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坚强勇敢的民族本性感动了我,无论怎样恶劣的自然环境,羌族人民总能让自己的家园生机勃勃,牛羊成群,瓜果香甜。这是怎样一种坚强与乐观,不然怎么会有高山之上,羊群中间,劳作之后,羌族妇女慢慢刺绣的云云鞋。一针一线,将所有的美好希望都绣在自己的羌绣里,展示在自己的服饰上,装饰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羌族人们自古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从未停歇,故这片羌山,这座座羌寨,也成为的向往,我对美的追求。通过画面,我想把这种经过时间沉淀的朴实之美表达,穿越时光,回归本心。我的画面有蓝天白云、有雪山、有沙土石砾层叠的羌碉、有各种树、有寨门、有岷江河,它们都是安顿我心灵的隐逸之所,秘密花园。古人云:“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我希望无论身在何处,展开画卷,便可安心于尺寸之间。
  四、总结
  一位叫艾青的诗人,在她的代表作《我爱这土地》 里写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墨写羌山,情系羌寨,因為热爱,感恩于这片坚强土地所赐予人们的顽强生命力,无论经历多少灾难,依然生机勃勃。我所创作的羌族题材绘画作品,虽然还不成熟,但是在一次次摸索探索的过程中,我圆满了内心。
  注释:
  【1】王梦湖,“回归自然”应是山水画家创作的永恒主题【J】《收藏家》2005.3
  【2】茹峰,笔墨语言与创意——谈山水画创作中的一些感想【J】《美术大观》2004.3
  【3】陆俨少,山水画议【M】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10月
  作者简介:刘珂(1982—),女,四川绵竹人,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美术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画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少数民族作家作品《末代土司》和《尘埃落定》都是以历史与人生为主题的历史主义长篇小说,都以新中国革命动荡时期为政治时代背景,为我们展示了彝藏民族存在久远的土司制度的必然消亡过程,讲述了两个民族的两位“末代土司”:龙源海和“傻子”的人生历程和不同的命运结局。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虽有相同的身份,为何却产生了两个命运截然不同的“末代土司”。基于以上内容,笔者试着对两部佳作的关键人物“末代土司”—
期刊
【摘要】:妈祖是我国古代海上女神,同时妈祖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精华, 在当前也是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梁以纽带, 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妈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妈祖文化;海上丝绸;作用  引言  “丝绸之路”(TheSilkRoad)是指古代中国通往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等地区的贸易通道,有些学者也将其称为“陶瓷之路”、“香料之路”、“丝瓷之路”等等,
期刊
新农村建设是当今中国的一道风景。但是怎样认识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怎样建设农村新文化仍是令人关注的焦点。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更推动着新农村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由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远远落后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当前的文化建设事业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近代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以新文化教育农民,
期刊
【摘要】: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从研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关系的角度研究资本的本质和运动。韦伯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带有浓重的德国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色彩。韦伯的研究证明,西欧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伦理以及这种伦理的传播制度不仅对资本主义形成所需的种种特定历史条件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身就是特定历史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资本主
期刊
《经传释词》(以下简称《释词》)为清代学者王引之所撰,以喉、牙、舌、齿、唇五音为序,共收虚字160 个,书中虽以单音虚词为主,但也有同义虚词连用,偶有随文论及。《古书虚字集释》(以下简称《集释》)为现代著名的汉语言学家裴学海所著,该书共收先秦两汉常见的虚字290 余条(同词异形的合在一条),汇集了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释词》等书对虚字的研究成果,且以《释词》为主。仿照《释词》,以喉、牙、舌、齒
期刊
【摘要】: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是先从语音开始起步的,所以语言教学也必须从语音教学开始。正因为此,对外汉语教材一开始就会编排语音的内容。要想在教材语音部分的设置中把宏观的系统性和微观的有效性结合起来,就要以前提设置为灵魂和骨架,以内容设置为血肉和机体,最后以辅助设置为装备和补剂,才能打造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整体设置。  【关键词】:目标原则等设置;内容设置;练习等辅助设置  1.对
期刊
【摘要】:韩愈是促使佛学兴盛转变为宋明理学兴起的重要人物,通过对韩愈反佛主张以及影响的研究,有利于实现对韩愈在中国思想史上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的判断。本文围绕开反佛兴儒之先河、“道统说”及对后世的影响、促使中国儒学思想家展开心性问题的讨论、促使儒佛伦理道德走向融合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对韩愈反佛主张及其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韩愈反佛主张意义的了解。  【关键词】:反佛主张;韩愈;道统说  前言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特别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本质来讲是对本国文化的一种心理认同、坚定信念和正确心态。目前,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如何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文化自信有机联系起来,值得我们思考。 
期刊
【摘要】: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国内外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的发展状况,并且通过对中国的部分经典动画案例进行适当的分析,以此来对中国现代动画创作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其次,为了有效的推动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对很多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比如:在进行中国动画神话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时代思想情感进行结合,同时还要在进行现代动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对传统进行遵循,只有做到上述几点,中国动画
期刊
【摘要】: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作品《半个月亮爬上来》由蔡余文改编,是我国一首著名的青海民歌。对作品本体分析程度的深浅,会直接影响合唱排练以及演出的效果。因此了解作品的基本信息、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对作品的曲式和旋律作出分析、音乐术语的分析、乐句和呼吸的分析、作品的画面感构建对于一个学习合唱指挥的人十分重要。此篇论文以《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例。  【关键词】:《半个月亮爬上来》;创作背景;曲式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