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2-000-01
摘 要 社会比较这一领域在近年来得到比较广泛的研究。本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不同社会比较方向和比较类型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比较方向和比较类型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通过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结论如下:个体在下行比较时,内隐社会比较与外显社会比较会对个体主观幸福感产生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青少年运动员 社会比较方向 社会比较类型 主观幸福感
一、前言
社会比较理论由Festinger于1954年首次提出。他认为人们有想要评价自己能力的根本欲望,当人们对自己的观点和能力不确定时,常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获得对自己的评价[1]。社会比较的方向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上行比较、下行比较和平行比较。上行比较指的是个体与比自己等级高、境况好的人进行比较。下行比较,即个体与比自己处境差的人进行比较[2]。对于社会比较的类型,按照是否有明确的比较指标可以分为外显比较和内隐比较。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性评价,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3]。通过本研究可以了解普遍青少年运动员的幸福感状况,以期能提高其幸福感水平和比赛成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参与者
江苏省某体校青少年运动员106名,其中男生52名,女生54名,平均年龄17.98岁,标准差1.215。
(二)研究设计
本实验中,自变量为社会比较方向和比较类型,因变量为主观幸福感的得分。采用2×2的条件下,被试间设计。
(三)研究工具与材料
内隐与外显比较材料[4]:一段描述性阅读材料,描述的是本校的一名学生,他或许在各方面十分优秀,或许十分差劲。被试的任务是猜测如有记者对这名学生采访,可能会在哪种性质的报纸或杂志上发表?其中外显比较材料出现要求比较的指标,而内隐比较材料不出现要求比较的指标,但要求被试在阅读完材料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材料中的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采用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Diener设计的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共5个题项,采用七级评分,该量表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群体,信效度指标良好。
(四)研究步骤
把被试随机分成四组,采用问卷形式给四组被试不同的研究材料,材料共分两页,第一页是描述性阅读材料,第二页是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给第一组和第二组被试发放有关描述优秀学生的材料,其中一组材料后无外显比较指标,另一组材料后有。给第三组和第四组发放有关描述差劲学生的材料,其中一组材料后无外显比较指标,另一组材料后有。要求被试按问卷先后顺序作答。
(五)数据处理
实验完后收集相关数据,用SPSS18.0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
三、结果
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2(上行比较和下行比较)×2(内隐比较和外显比较)的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二因素方差分析表
变异源 df MS F p
社会比较类型
社会比较方向
社会比较类型*社会比较方向 1
1
1 70.608
6.596
132.511 2.405
0.225
4.513 0.124
0.637
0.036*
分析结果发现:社会比较类型与比较方向的主效应均不显著;社会比较类型和比较方向的交互作用显著。近一步对比较类型和比较方向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下行比较的条件下,比较类型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t(48)=-2.328,p<0.05),内隐比较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要高于外显比较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四、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比较方向和比较类型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以比较方向为筛选条件时,比较类型对主观幸福感有不同影响,即在下行比较的条件下,内隐比较产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外显比较所产生的。
五、结论与建议
在下行比较的条件下,内隐比较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自我评价会产生对比效应,此时主观幸福感会提高;外显比较对自我评价会产生同化效应,此时主观幸福感会降低。而在上行比较的条件下,却没有产生类似效应。
以上结论提示我们,在进行下行比较时,内隐比较与外显比较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会产生不同影响。故在对此类人群进行心理调节时,要注意对他们的社会比较进行正确引导。对一些主观幸福感不高的运动员来说,要经常性引导他们与比自己差劲的人进行比较,并且要求他们在比较时,不要明确地与他人比较具体的方面,因为外显比较会使他们关注与比较对象的相似性,而更加降低其主观幸福感,而内隐比较则会使他们关注与比较对象的相异性,这样青少年运动员就会觉得自己比他人优秀,从而使主观幸福感水平提高,提高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及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 付宗国,张承芬.群际情境下向上社会比较信息对自我评价的影响.心理科学.2004.27(1):84-87.
[2] 黎琳,徐兴光,迟毓凯,王庭照.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2007.30(5):1218-1220.
[3] Diener.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y Bulletin.1987.95(3):542-575.
[4]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
摘 要 社会比较这一领域在近年来得到比较广泛的研究。本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不同社会比较方向和比较类型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比较方向和比较类型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通过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结论如下:个体在下行比较时,内隐社会比较与外显社会比较会对个体主观幸福感产生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青少年运动员 社会比较方向 社会比较类型 主观幸福感
一、前言
社会比较理论由Festinger于1954年首次提出。他认为人们有想要评价自己能力的根本欲望,当人们对自己的观点和能力不确定时,常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获得对自己的评价[1]。社会比较的方向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上行比较、下行比较和平行比较。上行比较指的是个体与比自己等级高、境况好的人进行比较。下行比较,即个体与比自己处境差的人进行比较[2]。对于社会比较的类型,按照是否有明确的比较指标可以分为外显比较和内隐比较。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性评价,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3]。通过本研究可以了解普遍青少年运动员的幸福感状况,以期能提高其幸福感水平和比赛成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参与者
江苏省某体校青少年运动员106名,其中男生52名,女生54名,平均年龄17.98岁,标准差1.215。
(二)研究设计
本实验中,自变量为社会比较方向和比较类型,因变量为主观幸福感的得分。采用2×2的条件下,被试间设计。
(三)研究工具与材料
内隐与外显比较材料[4]:一段描述性阅读材料,描述的是本校的一名学生,他或许在各方面十分优秀,或许十分差劲。被试的任务是猜测如有记者对这名学生采访,可能会在哪种性质的报纸或杂志上发表?其中外显比较材料出现要求比较的指标,而内隐比较材料不出现要求比较的指标,但要求被试在阅读完材料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材料中的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采用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Diener设计的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共5个题项,采用七级评分,该量表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群体,信效度指标良好。
(四)研究步骤
把被试随机分成四组,采用问卷形式给四组被试不同的研究材料,材料共分两页,第一页是描述性阅读材料,第二页是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给第一组和第二组被试发放有关描述优秀学生的材料,其中一组材料后无外显比较指标,另一组材料后有。给第三组和第四组发放有关描述差劲学生的材料,其中一组材料后无外显比较指标,另一组材料后有。要求被试按问卷先后顺序作答。
(五)数据处理
实验完后收集相关数据,用SPSS18.0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
三、结果
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2(上行比较和下行比较)×2(内隐比较和外显比较)的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二因素方差分析表
变异源 df MS F p
社会比较类型
社会比较方向
社会比较类型*社会比较方向 1
1
1 70.608
6.596
132.511 2.405
0.225
4.513 0.124
0.637
0.036*
分析结果发现:社会比较类型与比较方向的主效应均不显著;社会比较类型和比较方向的交互作用显著。近一步对比较类型和比较方向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下行比较的条件下,比较类型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t(48)=-2.328,p<0.05),内隐比较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要高于外显比较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四、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比较方向和比较类型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以比较方向为筛选条件时,比较类型对主观幸福感有不同影响,即在下行比较的条件下,内隐比较产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外显比较所产生的。
五、结论与建议
在下行比较的条件下,内隐比较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自我评价会产生对比效应,此时主观幸福感会提高;外显比较对自我评价会产生同化效应,此时主观幸福感会降低。而在上行比较的条件下,却没有产生类似效应。
以上结论提示我们,在进行下行比较时,内隐比较与外显比较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会产生不同影响。故在对此类人群进行心理调节时,要注意对他们的社会比较进行正确引导。对一些主观幸福感不高的运动员来说,要经常性引导他们与比自己差劲的人进行比较,并且要求他们在比较时,不要明确地与他人比较具体的方面,因为外显比较会使他们关注与比较对象的相似性,而更加降低其主观幸福感,而内隐比较则会使他们关注与比较对象的相异性,这样青少年运动员就会觉得自己比他人优秀,从而使主观幸福感水平提高,提高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及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 付宗国,张承芬.群际情境下向上社会比较信息对自我评价的影响.心理科学.2004.27(1):84-87.
[2] 黎琳,徐兴光,迟毓凯,王庭照.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2007.30(5):1218-1220.
[3] Diener.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y Bulletin.1987.95(3):542-575.
[4]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