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物重相关论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科学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已成为农业技术研究的一个新方向。计算机模型已成为农业研究的有力工具。本......
本试验以北粳2号水稻为材料,采用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d,FATI),以环境温度为对照,研究增温条件下不......
供试7种提取剂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提取温度均为(25±1)℃;提取时间为DTPA 2 h,醋酸铵30 min,其余5种提取试剂60 min;提取时的土液比......
分析测定了杏(P.armeniaca Linn)4个品种红荷苞、红玉杏、大红杏、白玉杏的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其水分、干物质、糖、酸、维生素 C ......
对73个生育期相近产量水平不同的南方大豆品种研究结果说明,籽粒产量与生物量及收获指数正相关,尤以后者更密切。鼓粒期茎叶比与收......
试验用硫酸钴拌种,经测定,在盛花期和结荚期大豆株高、干物重及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固氮强度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幅度增加,收获后大豆籽粒......
稻田养殖固氮蓝藻,可以供给水稻氮素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使水稻不断增产。这一事实,从日本和印度等国的许多试验中......
《农业科技通讯》1976年第7期《国外科技参考消息》栏中《大豆施锰》一文,给我们探索大豆增产方法以新的启示。我们于1977—1978......
1978、1979年在北京农校农场进行玉米播种试验.以京早7号为材料进行单作夏播和春播.1978年6月下旬播种、10月4日收获,全生育期追......
通过该项研究表明:在合理群体亩栽1212株的密度内,总叶面积为2153~2194m ̄2,旺长期的叶面积达1769.5m ̄2,表现最大值,峰值出现的早;叶面积系数分别为2.05~2.51.田间叶面积系数总......
本文研究了棉花种子发芽过程中,子叶内储藏物质代谢及外源赤霉素的调节。结果表明,赤霉素促进了脂肪的降解,子叶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
辽宁省现有耕地面积333万公顷,其中水田57万公顷。旱田276万公顷。近年来,全省农机耕、翻、压、耙等主要农田作业项目作业量均稳定在......
生物产量 生物产量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所收获作物(多指地上部分)的干物质总量。例如,水稻的生物产量包括稻草和稻谷的干重,红......
试验采用15N示踪法,对不同施N水平下大豆产量及大豆的N肥利用率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说明,在岗地白浆土上,不同施N水平的大豆产量......
为探索超高产水稻的理想根型, 观察比较了水稻不同产量水平的根系发育形态。试验结果表明, 水稻根量随着在土壤中分布层次的加深, 按......
以小白菜和小青菜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镉(Cd)、汞(Hg)和砷(As)3种重金属元素对2种蔬菜生长的影响及其在蔬菜地上部的累积效......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模式对覆膜玉米水氮耦合效应进行研究,明确水氮耦合对吉林省西部玉米生长的影响,提出最佳灌水......
选用水稻窄叶青8号(籼稻)、京系17(粳稻)为亲本,通过花药培养产生的127个加倍单倍体(DH)群体,建立了含137个RFL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
应用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及条件与非条件的统计分析方法,对6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及其30个F1组合的伏桃与对位果枝叶的干物质......
通过对不同波长光谱反射率的分析,确立大豆地上部干物重的敏感波段,计算出相应的植被指数,并建立植被指数与大豆地上部干物质量预......
[目的]分析氮肥对不同冬油菜品种越冬期营养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方法]连续两年(2009-2011)田间试验,以早熟品种中油116和中晚熟......
为了更好的推广利用工业大麻新品种汉麻5号,以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火麻1号为对照品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汉麻5号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特......
通过对由杂交稻0201衍生的F7代重组自交系群体(RIL)进行苗期干物重和叶绿素含量的调查,并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在人工防雨篷下研究了前期不同灌水处理对砂姜黑土小麦中后期生长、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小麦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科......
【目的】定量描述水稻植株地上部单位器官(叶片、叶鞘、节间、稻穗)干物质的动态分配过程,为作物形态建成模拟和可视化表达奠定基础。......
选用水稻窄叶青8号(籼稻)、京系17(粳稻)以及F1花药培养产生的127个DH株系,在磷素不同处理时期检测根表面积和干物重性状的数量性......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6个大麻品种在低钾胁迫下苗期生长、干物质积累和钾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低钾胁迫对大麻地上部的产量影响较大......
为探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通过小区对比试验,进行了3种不同大垄栽培方式,即高垄平台栽培、宽窄密栽培、宽窄密塔式栽培与三垄栽培(......
采用盆栽灌水的方法,研究了养殖污水和清水混灌对小麦苗期生长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发芽所需时间随养殖污水灌溉......
为了获得油研9号和油研10号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对叶面积系数、群体干物重、植株性状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磷水平下(常磷、低磷、缺磷)水稻基因型间苗期性状差异性,结果表明:基因型间、处理间苗期性状均存在极显著......
通过对近红外和可见光波段光谱反射率的分析,确定大豆地上部干物重的敏感波段,计算出相应的植被指数,建立植被指数与大豆地上部干物质......
利用甘肃省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8年玉米试验田观测资料及同期西峰国家基准气候站气象资料,建立了基于玉米生长发育期温度适......
撒播油菜田间密度低于2.5万株/667m2时,较高的施氮水平有利于获得最大的生物群体产量和经济产量,田间密度在1.78万株/667m2左右,施......
在低肥力沙土地上对大豆6种密度群体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52.5万株@hm-2群体LAI消长平稳,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都保持较高值,分别......
以饲用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密度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内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先增加后降低,茎秆干物......
通过测定不同品种的干物重,研究了施N水平对成熟期油菜杂交种及其亲本地上部各器官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株生物产量随施N水平......
根据穗倾角(穗颈节至穗尖的连线与茎秆延长线的夹角)的大小,将参试的12个品种划分为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3种类型,研究......
为明确山东二季作区马铃薯早春三膜覆盖栽培模式下增施CO2的适宜浓度,本试验设计T1(0μL/L,CK)、T2(600μL/L)、T3(1200μL/L)、T4......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密度条件下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及密度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5......
采用二因素五水平D-饱和优化设计,以棕壤和风沙土进行盆栽玉米试验,对磷、锌肥用量与玉米干物重以及植株磷锌比与玉米干物重之间的......
为明确不同肥料种类及其相互配合追施提高花生产量的效应,确定适宜的追施肥料种类和相互配施,为花生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
选用不同生态品质型的大豆品种,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方法,按大豆生育阶段进行5个等级的水分处理,动态监测大豆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
以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磷、钾肥与密度互作对春大麦干物重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大麦干......
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进行的冬小麦大干旱综合防御技术集成试验表明,充足的底墒水、深耕、秸杆翻压还田、秸杆覆盖、喷施防旱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