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户籍去留容不得“被做主”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户籍对立的坚冰终于开始消融。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不再区分“农户”“非农户”,横亘千载的城乡二元对立,有望走向全新的均衡。这将打破利益的藩篱,促进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再迈一步。然而,把好事办好,各级治理者可能还得颇费一番脑筋。
  漂泊在城乡边缘的农民工群体,应该是进城落户的最大受益者。但是,从更广范围看,不见得每一户农民都买账。有人故土难离,城里再好,不如祖上留下的一亩三分地;有人则看中土地的“价值”,希望走上家庭农场、产业化经营之路。正因此,农民是否愿意落户、特别是落户后是否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容不得地方政府的“野蛮做主”。这在《意见》中表述为,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开展试点,不得以退出“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细细读之,《意见》这一表述的上级大标题为“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权益”二字,才是我们理解户籍改革中农村产权的中枢。何为权益?权利加上利益,有权利才能实现利益;何为权利?正如西哲所言,权利乃“可为”,就是说权利本质在于它的可放弃性。可进城落户,也可不落,可放弃“三权”,也可不放,才谓权利。相反,不可放弃的,是义务,放弃了还要受到惩戒的,是责任。
  别把农民进城落户的权利,办成强制性的“义务”或“责任”,是这场改革的底线之一。这方面的类似教训太多了。曾经的强制拆迁,搞出来多少人间悲剧;就在新农村建设中,也不乏半强制的“洗脚上楼”,生活方式难习惯不说,赖以为寄的耕地若不复存在,又该何处去讨生活?“我的土地我做主”,尽管并非完整物权,但“三权”仍受宪法法律所保护,不侵犯它们才能让农民在城镇化中进退有路。
  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更准确地讲,是以人的权利为本的城镇化。土地,乃农民的命根子。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升级到更高端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自然历史过程,有其客观规律,强拉不行,硬拽也不成。只有循序而渐进,在保护权利的同时推动改革,才能远近兼顾、求同存异,让留下来的农民安心,进了城的农民放心。
  ——洪乐风/京华时报
其他文献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我作为一个出生于1960年代的中共党员,除了认真研读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外,有机会回顾自己生命历程中与邓小平有关的事情,并且能够形成文字和读者分享,十分必要和幸运。  第一次听到并且亲眼看到“小平,您好!”这句震撼问候是在30年前的建国35周年国庆大游行,我作为接待三千日本青年访华的工作人员之一,与众多日本青年
期刊
一条乡村公路,穿村而过。在乡村,房前屋后就是村民赖以生活的果园田地,前门出去,邻人街坊欢笑相迎;后门打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不同地方,乡村民居风格迥异。  踱步在村庄,想象自己就是画中人物,大袖飘飘,脚下生风,街衢,市井,人群,不远处的果园、稻田、竹林或荷塘,总有一片地方藏匿着你的童年。  乡村的房子总是很美,近处每一家打开的门扉,传出电视或者孩子的声音,间或有狗儿猫儿警惕的目光或低吼。在乡村世
期刊
“你看那古老的傩戏表演,还有三句半、快板、自编自演的现代歌舞,这么丰富的内容,我几十年没看到了!”8月7日(农历七月十二日),由湖北省恩施市红土乡文化站和石窑村居委会举办的原生态土家民俗女儿会隆重上演。不到3000人的常住人口,来了1.5万人,“通街都满了”。  根据一些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的反馈,他们更愿意来参加石窑的女儿会,因为有更多原生态的东西。“我们知道,我们的舞台即使搭得再华丽,也比不过央视
期刊
自古以来,每逢中秋佳节,我国就有赏月的习俗。在陕西乾县,乡亲们每到中秋节,便会烙制“团圆馍”,它大似锅盖(口径1尺8寸以上),形圆光边,号称“乾县锅盔”,中秋节这天,祭罢月后,切成若干块,每人一块,如果有人还在外工作,也会给他留一块的……中秋佳节,不妨到乾县走走,吃团圆馍,游乾县风光,穿越美好时光。  乾县属陕西省咸阳市管辖,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段北侧、渭北高原南缘。东邻礼泉县,西接扶风县、麟游县
期刊
随着日前大运河项目和丝绸之路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的总数已达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让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绝活儿、绝技、手艺,跟随“洗脚上楼”的农民一同走进新的城市社区?“村改居”的武汉江欣苑社区,为当下城镇化过程中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树立了一个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实现社区文化再造的样本。  “
期刊
记得汪曾祺写过一篇咸菜和文化的文章,说,中国不出咸菜的地方不多,但各有特色。有人尝试写一本咸菜谱,但往往受地域和阅历所限而不得不放弃,写这样的一本书,是很难的。比如我,只能写老家的咸菜儿。我这个人,口味有点偏咸,一般的菜拿上来总觉淡洗洗的,无味,什么原因造成的,吃咸菜吃的。  山村海拔1300多米,只能在夏天的两三个月才能吃到地里种的新鲜瓜菜。清明前后,还能吃到鲜笋,其余的菜基本上是腌腊酱菜和腊肉
期刊
“老板,一碗豆花饭!”听见涪陵人如此吆喝,你就可知,重庆辖区内这座小城又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早晨。你稍加留意,许多火锅店、炒菜馆、面馆,一大清早,就不约而同地做起豆花饭的生意。  豆花饭,就像“套餐”:一碗豆花、一盘蘸料,加一碗白米饭。  涪陵人爱吃豆花饭。夹一块豆花,蘸上一点调好的蘸料,配着香喷喷的蒸子饭,慢慢咀嚼,滋味无穷。豆花的鲜嫩,米饭的韧劲,简单而复杂,恰到好处,相得益彰,和谐而绝美。  工
期刊
在北京,有这么一位就很爱玩,也有一帮同样爱玩的朋友。他们有个圈子,养马玩车,搜古玩藏洋表。他圈子里的朋友,都是些有钱有势有话语权的家伙。虽然这个说法显得势利,但事实如此。此人叫王中军,国内首家上市电影公司的老板。  1999年的时候,王中军投资的第一部电影《鬼子来了》没挣着钱,因为内地院线没有公映。不过,幸运的是。这买卖,让他认识了董平,后者给王中军带来了继续投资电影的门路和圈子;接着,他认识了冯
期刊
近日,京东商城官方微博发了这样一句标语:“既能出国,也要下乡;高大上起来进得了纽约时代广场,接地气下去能涂遍农村的红砖墙。”并配上了两幅照片:一张是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幅广告,而另一张则是红底白字刷在农民家墙上的宣传语。  这家市值近400亿美元的电商巨头正把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大地。而在这个战场上角逐的绝非京东一家,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淘宝在去年就已经在这个领域发出声音:“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在这条标
期刊
梅亚村的家  2014年6月27日,中午12点。高原清洌的空气和大雨。青海共和县倒淌河镇。肤色黝黑,人高马大的南加开车接上在小卖部避雨的我。  南加的家住青海湖边梅亚村,2013年秋天,法国人布朗专门为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湖神》。二十几年来,他带领家人朋友以及周围的村民,一直坚持在青海湖边巡湖捡垃圾,为青海湖的生态作出了努力。与青海湖紧密相连的小泊湖湿地,因为他的治理,生态状况渐渐好转,成为许多珍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