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A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38-02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开国伟人,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革命史上都有厚重的一笔。其伟大之处,在于建国后整整两代人的顶礼膜拜,在于进入新世纪后仍然主流尊崇、次流争议,始终牢牢占据着现代中国政治思想领域的奇迹。当前,研究毛泽东的人和组织很多,作为一名高中生,我试着从我个人的视野,从父辈和书本中汲取的知识中,试着去研究和探索伟人的成功要素。
一、不凡的起点
1.时代。毛泽东出生在19世纪末期,成长成熟在20世纪初期。那时候,在帝国主义侵略瓜分和本国封建势力残酷统治压榨下,中国四分五裂,积弱不振、任人宰割,战乱不已、民不聊生。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腐朽到了极点,中国的黑暗到了极点。世界大大小小的殖民主义者、帝国主义者都来欺侮、宰割中国。中国大地乌云滚滚、血雨腥风、茫茫黑夜。这个伟大的国家被折磨得气息奄奄,被视为“东亚病夫”。毛泽东出生后的第7个月,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3月,正当毛泽东蹒跚而行时,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正萎缩着坐在盛气凌人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面前,低声下气地说道:“既知我国为难情绪,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此后一系列的条约使中国陷入悲惨的境地。童年的毛泽东就成长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一个需要造就一批民族精英率领民众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时代。面对中国日益恶化的时局,成长中的青年毛泽东已经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出生地。人的出生地点自己是难以选择的,毛泽东出生在湖南,而且是韶山冲,这种环境造就了毛泽东的性格品质。法国的哲学家孟德斯鸠就专门研究过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暂且不管他是否是环境决定论者,但可以肯定是湖南山区的农民家庭的儿子一般都是很能吃苦的。“湖南地处水陆交通要冲,中国近代史上的节节幕幕必然在这里得到反映,一直使它成为革命和反革命激烈斗争的重要省份之一。这里发生的激烈的阶级斗争,对毛泽东的成长必然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3.血缘基因。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是一位非常贤良的母亲,她信佛,这也影响了毛泽东。记得我看《童年时代的毛泽东》电影时里面有一个情节就是讲童年毛泽东救济穷人的事情,很感人。我们还记得小学的课本,下雨了毛泽东首先替他人收谷子的故事。可以说受他母亲影响很大。同时他父亲自私刻薄的性格却又养成了毛泽东比较判逆的精神。这对后来毛泽东的影响很大。革命就需要判逆,毛顺生有意无意的锻造了毛泽东的革命品性。同时毛泽东的父亲也是一个生意人,曾经当兵积攒点本钱,所以能做得起小买卖,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殷实人家了,这位他日后能考进他十分向往的“洋学堂”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和后来的湖南省立第一中学以及后来的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成就伟业
1.学习积淀。毛泽东自青年时代起就立志要做大事,发誓要“翻天揭地、改造社会”。为此,他发奋读书,在学海中遨游,在书山上攀登。从书本中吮吸知识,也从书本中增长才干。他虽非出身书香门第,但酷爱读书。他自己也曾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毛泽东受过6年的国学灌输和7年西学教育,还曾到长沙的湖南图书馆自学。十多年寒窗之中,他熟读四书五经,博覽史籍杂书,潜心研读世界名著及各种流行的新思潮,对中国近代的思想家、革命家热烈崇拜,对世界英雄豪杰异常敬仰。中国传统的典籍文化、口碑流传的民俗文化、植根地方的湖湘文化、康梁变法的改良文化和西方赫胥黎的进化论等等,都被他兼收并蓄。但在中西文化两大系中,他更为熟悉中国先秦的儒、法、道、墨,以及程朱理学。其中尤为重视《二十四史》,这部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明崇祯17年长达4000年的历史,约4000万字,是一部史料极为丰富的历史巨著。毛泽东以顽强的毅力通读了这部巨著。有许多部分则反复阅读,看过5遍以上。《资治通鉴》是毛泽东颇感兴趣、百读不厌的另一部历史巨著。全书从东周到五代十国,记录15个朝代的兴衰成败,贯穿1362年历史,总计294卷。毛泽东一生阅读、圈点17遍,并多次向人推荐。毛泽东对读书的态度是读而不死,不做书的奴隶,而让书为其所用。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够驾驭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地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和辩证地融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养料和思想土壤。这就是毛泽东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2.创新思维。创新的思维来自深厚的知识准备,没有知识难得创新,由于毛泽东所受到的良好教育,所以他才可能有这种忧国忧民的意识和觉悟。正因为他有创新的思维模式,所以他能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而他人不能。创新思维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就已经具有,正因为其创新的思维,他才能写就那么多的光辉著作;才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正因为有创新的思维,他才可能力排众议,执意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创新既非妄想,亦非空想,而是有目的的客观活动。因此,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是创新的必然要求。纵观毛泽东的创新思维,其出发点基本上都是紧紧围绕中国实际,并由此延伸、展开的。比之教条主义者,毛泽东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尤其从中国实际出发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结果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许多方面,都是如此。创新思维是毛泽东取得巨大成功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3.人民意识。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毛泽东对人民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我们的路线是群众路线;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他心中才会有雄师百万,才会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正因为毛泽东有很强的人民意识,所以他才可能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壮志豪情。早在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又再次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也正是毛泽东有着非常强的人民意识,中国革命才会取得胜利,新中国才会取得巨大的成就。1945年,黄炎培与几位党外知名人士在延安考察时,曾对毛泽东讲到,历朝历代都有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一般都跳不出这个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告诉他,“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可以说毛泽东的人民意识是其得到人民拥护、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是毛泽东人格魅力的最核心的部分。 4.成功建党。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十分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来自知识分子,还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党又长期处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环境下,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初步回答了如何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遵义会议后,随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确立和党在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党的建设也出现了新的局面。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提出了党不仅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的正确思想,确定了“为扩大与巩固共产党而斗争”的方针。1938年9月至11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制定的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对于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在会上强调:“共产党员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共产党员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该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1939年10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撰写了发刊词,系统总结了建党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提出“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既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延安整风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一次伟大的创举。
5.实事求是。毛泽东能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是较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等人的领导而显出的最突出的特点。应当说,这几位早期领导人都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就出了名,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李立三也是优秀的。他们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除了其他原因,主要是他们不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是囿于一般经验,就是从本本出发。王明更是如此。在党的二大上我们就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政策,还提出了革命分两步走。但确定了革命目标,并不等于就找到了革命道路,提出并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是毛泽东完成的。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注意了解和研究中国社会,他思考问题的角度总是立足于中国,特别是当他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之后,更使他的这种个性特质发生了一个飞跃,这就是扎根中国实际,靠调查研究,了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的作風是毛泽东取得成功尤其是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启示归结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开国伟人,成就开国伟业,有个人的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由于起跑线不一样,很多人面对先天的不公平需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先天条件很好,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获得成功是很难的。先天条件不好,通过后天的努力,以勤补拙,同样可以获得成功。如果二者都具备,那就是把天赋和勤奋完美结合,走向成功就成为必然。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开国伟人,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革命史上都有厚重的一笔。其伟大之处,在于建国后整整两代人的顶礼膜拜,在于进入新世纪后仍然主流尊崇、次流争议,始终牢牢占据着现代中国政治思想领域的奇迹。当前,研究毛泽东的人和组织很多,作为一名高中生,我试着从我个人的视野,从父辈和书本中汲取的知识中,试着去研究和探索伟人的成功要素。
一、不凡的起点
1.时代。毛泽东出生在19世纪末期,成长成熟在20世纪初期。那时候,在帝国主义侵略瓜分和本国封建势力残酷统治压榨下,中国四分五裂,积弱不振、任人宰割,战乱不已、民不聊生。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腐朽到了极点,中国的黑暗到了极点。世界大大小小的殖民主义者、帝国主义者都来欺侮、宰割中国。中国大地乌云滚滚、血雨腥风、茫茫黑夜。这个伟大的国家被折磨得气息奄奄,被视为“东亚病夫”。毛泽东出生后的第7个月,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3月,正当毛泽东蹒跚而行时,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正萎缩着坐在盛气凌人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面前,低声下气地说道:“既知我国为难情绪,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此后一系列的条约使中国陷入悲惨的境地。童年的毛泽东就成长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一个需要造就一批民族精英率领民众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时代。面对中国日益恶化的时局,成长中的青年毛泽东已经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出生地。人的出生地点自己是难以选择的,毛泽东出生在湖南,而且是韶山冲,这种环境造就了毛泽东的性格品质。法国的哲学家孟德斯鸠就专门研究过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暂且不管他是否是环境决定论者,但可以肯定是湖南山区的农民家庭的儿子一般都是很能吃苦的。“湖南地处水陆交通要冲,中国近代史上的节节幕幕必然在这里得到反映,一直使它成为革命和反革命激烈斗争的重要省份之一。这里发生的激烈的阶级斗争,对毛泽东的成长必然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3.血缘基因。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是一位非常贤良的母亲,她信佛,这也影响了毛泽东。记得我看《童年时代的毛泽东》电影时里面有一个情节就是讲童年毛泽东救济穷人的事情,很感人。我们还记得小学的课本,下雨了毛泽东首先替他人收谷子的故事。可以说受他母亲影响很大。同时他父亲自私刻薄的性格却又养成了毛泽东比较判逆的精神。这对后来毛泽东的影响很大。革命就需要判逆,毛顺生有意无意的锻造了毛泽东的革命品性。同时毛泽东的父亲也是一个生意人,曾经当兵积攒点本钱,所以能做得起小买卖,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殷实人家了,这位他日后能考进他十分向往的“洋学堂”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和后来的湖南省立第一中学以及后来的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成就伟业
1.学习积淀。毛泽东自青年时代起就立志要做大事,发誓要“翻天揭地、改造社会”。为此,他发奋读书,在学海中遨游,在书山上攀登。从书本中吮吸知识,也从书本中增长才干。他虽非出身书香门第,但酷爱读书。他自己也曾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毛泽东受过6年的国学灌输和7年西学教育,还曾到长沙的湖南图书馆自学。十多年寒窗之中,他熟读四书五经,博覽史籍杂书,潜心研读世界名著及各种流行的新思潮,对中国近代的思想家、革命家热烈崇拜,对世界英雄豪杰异常敬仰。中国传统的典籍文化、口碑流传的民俗文化、植根地方的湖湘文化、康梁变法的改良文化和西方赫胥黎的进化论等等,都被他兼收并蓄。但在中西文化两大系中,他更为熟悉中国先秦的儒、法、道、墨,以及程朱理学。其中尤为重视《二十四史》,这部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明崇祯17年长达4000年的历史,约4000万字,是一部史料极为丰富的历史巨著。毛泽东以顽强的毅力通读了这部巨著。有许多部分则反复阅读,看过5遍以上。《资治通鉴》是毛泽东颇感兴趣、百读不厌的另一部历史巨著。全书从东周到五代十国,记录15个朝代的兴衰成败,贯穿1362年历史,总计294卷。毛泽东一生阅读、圈点17遍,并多次向人推荐。毛泽东对读书的态度是读而不死,不做书的奴隶,而让书为其所用。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够驾驭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地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和辩证地融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养料和思想土壤。这就是毛泽东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2.创新思维。创新的思维来自深厚的知识准备,没有知识难得创新,由于毛泽东所受到的良好教育,所以他才可能有这种忧国忧民的意识和觉悟。正因为他有创新的思维模式,所以他能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而他人不能。创新思维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就已经具有,正因为其创新的思维,他才能写就那么多的光辉著作;才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正因为有创新的思维,他才可能力排众议,执意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创新既非妄想,亦非空想,而是有目的的客观活动。因此,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是创新的必然要求。纵观毛泽东的创新思维,其出发点基本上都是紧紧围绕中国实际,并由此延伸、展开的。比之教条主义者,毛泽东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尤其从中国实际出发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结果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许多方面,都是如此。创新思维是毛泽东取得巨大成功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3.人民意识。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毛泽东对人民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我们的路线是群众路线;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他心中才会有雄师百万,才会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正因为毛泽东有很强的人民意识,所以他才可能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壮志豪情。早在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又再次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也正是毛泽东有着非常强的人民意识,中国革命才会取得胜利,新中国才会取得巨大的成就。1945年,黄炎培与几位党外知名人士在延安考察时,曾对毛泽东讲到,历朝历代都有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一般都跳不出这个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告诉他,“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可以说毛泽东的人民意识是其得到人民拥护、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是毛泽东人格魅力的最核心的部分。 4.成功建党。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十分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来自知识分子,还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党又长期处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环境下,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初步回答了如何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遵义会议后,随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确立和党在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党的建设也出现了新的局面。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提出了党不仅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的正确思想,确定了“为扩大与巩固共产党而斗争”的方针。1938年9月至11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制定的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对于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在会上强调:“共产党员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共产党员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该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1939年10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撰写了发刊词,系统总结了建党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提出“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既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延安整风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一次伟大的创举。
5.实事求是。毛泽东能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是较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等人的领导而显出的最突出的特点。应当说,这几位早期领导人都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就出了名,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李立三也是优秀的。他们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除了其他原因,主要是他们不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是囿于一般经验,就是从本本出发。王明更是如此。在党的二大上我们就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政策,还提出了革命分两步走。但确定了革命目标,并不等于就找到了革命道路,提出并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是毛泽东完成的。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注意了解和研究中国社会,他思考问题的角度总是立足于中国,特别是当他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之后,更使他的这种个性特质发生了一个飞跃,这就是扎根中国实际,靠调查研究,了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的作風是毛泽东取得成功尤其是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启示归结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开国伟人,成就开国伟业,有个人的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由于起跑线不一样,很多人面对先天的不公平需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先天条件很好,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获得成功是很难的。先天条件不好,通过后天的努力,以勤补拙,同样可以获得成功。如果二者都具备,那就是把天赋和勤奋完美结合,走向成功就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