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开放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81-02
  閱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层面,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然而,反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由于长期以来受教材约束、考试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观念落后的制约,呈现出封闭性、模式化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厌倦课堂、漠视阅读,乃至反感语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扭转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良现状,实现有效、高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教学方法成为有识之士的努力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这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我在教学中尝试探索开放式的阅读教学策略,改变了以往封闭的、单调的课堂模式,从而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开放”表现在课堂模式的开放、教学文本的开放、阅读形式的开放三个方面。
  一、课堂模式的开放
  以往教学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甚至死板。在阅读教学中盛行着以教师个人的理解感悟为核心的“讲授型”和以零碎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解读文本的“讲问型”课堂教学程式。前者全然不顾学生的感悟和接受能力,而后者貌似尊重学生,实则仍然是画地为牢,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得不到尊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的本质是一种既具有情感体验又具有认知功能的学习过程,本然的阅读教学是作为一种促进这种学习的行为过程而存在。“教无定法”,但教学有基本的原则。开放式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为“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归纳总结”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感悟、多向互动得以充分展示,作为一个阅读主体,学生经历“自己的”阅读,成为整个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还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以及老师的点拨引导,丰富了阅读体验,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教学文本的开放
  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材只不过是例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这门工具,形成自己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材中供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文本虽然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强的典范性,但随着时间的推进,绝大多数内容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对新近的优秀作品,学生又没有机会接触,或者无从知晓。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补充新颖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作为拓展材料,必要时甚至可以替代教材中某些篇章。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时,为强化学生对写人记事手法的掌握,又引入当代作家林非的《怀念方令孺老师》。两篇文章虽都都为写人记事的散文,但风格迥异。前者充满学者气度,与学生距离较远,而后者则通俗质朴,易于学生学习借鉴。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1.仔细阅读两篇文章,谈谈二者在写人记事方面的异同。
  2.同为写人记事的散文,但二者在语言组织、行文结构方面均有所差别,对此你有何看法?
  3.梁任公、方令孺均为大师,读完文章,对你有何启发?
  三、阅读形式的开放
  阅读,本为自主之事。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形式的僵化,使阅读走入了“老师出示阅读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阅读死模式。个性化的阅读被层出不穷的陷阱式提问所扼杀。学生不再是阅读文学作品,而是肢解、洞悉一道道围墙。
  鉴于此,开放式阅读教学打破惯有的课堂阅读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
  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将课堂搬进图书馆。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课地点改到图书馆。比如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我都会领学生到图书馆上课,让他们选定本学期阅读的方向及具体书目,然后每周设定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在图书馆自主阅读所选定图书,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阅读。
  2.开展“佳作荐读”活动。
  佳作荐读,最初是由教师给学生推荐好的作品。等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学生自主阅读量的增加,可以让学生互相推荐。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趋向。
  3.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
  读书报告会是对学生阅读情况的监测和监督,同时亦是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展示才华的舞台,有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形式的开放,是阅读教学的延伸,更是开放式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
  由此可见,开放式阅读教学既关照了阅读的本质,又顺应了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开放式语文阅读教学,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模式。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成实践效果的有效思路,以保障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成的效果。据此,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初中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保障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实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推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生成 实践思路
现已百岁的全国著名泉学家陈达农老先生再三提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至“文化大革命”前,居于湖州地区,集币好的藏家主要有潘澜江、郑德涵、陈达农三人。时称潘以多胜,郑以精胜,陈以奇胜,可成三足鼎立之势。陈达农先生,性格外向,为人豪爽,对收藏方面毫不保守,且平易近人。喜和众藏友交流心得,乐于向志同道合的同好展示藏品。收藏面前不分老小皆融洽。并且时常指点提携后学。在实践之余又著书立说,所以终成一代泉学宗师,被称为
【摘要】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即运用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是拓展历史课堂教学的深度;二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启发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四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主要途径。  【关键词】学生能力 激发兴趣 历史概念 历史材料 知识 技能 历史思维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创作的激情。  【關键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对语文产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81-01  作文因评讲而精彩,是我从教以来最受益的一句话。教语文已经二十多年了,可每次上作文课,就像孙悟空遭遇紧箍咒一样,只觉头皮发麻,心慌
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是专业从事核岛主设备制造的产业集团。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与探索,现已建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集中度最高的核岛主设备制造基地,形成年产4套百万千瓦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