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农村信息化是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制高点,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的重要保障力。近日,本刊记者就我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情况采访了省农委信息中心主任秦吉。
秦主任介绍说,近年来,在委党组和分管主任正确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协作配合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网络延伸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服务三农为目的”的吉林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新路子。
几年来,通过不断强化平台服务、网络服务、媒体服务、专家服务等“四强化”,着力构建多元化、广覆盖、宽领域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信息网络全省全覆盖。随着信息服务体系功能的完善和作用的增强,给农民群众带来的好处和收益也在不断增多,仅去年就直接拉动农民增收40多亿元。
强化平台服务 按照“统一布局、整合资源、强化功能、服务三农”的要求,会同省联通、移动运营商,通过积极探索,初步建成了以“12316”为载体集全天侯电话语音服务、省电视台每周六期午间《乡村四季12316》、省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五期午间“乡村广播12316直播节目”、长春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五期早间“乡村戏曲广播12316直播节目”等于一体,以“12582”为载体集短信服务、吉视公共每周三期早间《乡村行》、每周三期《吉林农业手机报》、每周一期《零公里信息报》等于一体的吉林省农业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成为农民离不开的“致富线”、“解忧线”和“连心线”。仅今年上半年,“12316新农村热线”就接听农民电话120多万个,“12582农信通”注册用户210万户,发布各类短信息7.6亿条次,回复农民咨询短信10万条次。
强化网络服务 2001年建设了《吉林农网》网站,市县两级也相继开办了本地农网。《吉林农网》先后经过5次改版,无论在栏目设置还是信息发布内容和数量上都更贴近农民和基层需求,一级栏目由22个增加到46个,栏目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全省农网累计发布各类信息540多万条。目前农网已成为各级农业部门组织、指導和宣传“三农”工作的门户官网,是全省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和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平台,是广大农民了解外部世界、获取生产信息、反应民生民意的有效渠道。
强化媒体服务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重要媒体,相继开办了《乡村四季12316》、《乡村行》、“省乡村广播12316直播节目”、“长春乡村戏曲广播12316直播节目”等专题栏目,编发了《零公里信息报》向全省8700多个乡村信息服务点张贴,制作了《农业电视专题片》在全省41个县级电视台定期播放,开通了《吉林农业手机报》,注册用户发展到10万余人。
强化专家服务 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每年省农委与两个平台共同遴选确定一批农业专家专(兼)职参与平台服务工作。仅今年省农委就向117名“12316”专家、265名12582专家颁发了聘书。先后举办了12316“农民喜爱的专家”、12582“农民喜爱的优秀专家”评选活动,在群众中引起极大反响,引发全社会关注、喜爱和支持12316、12582,全面提升了两个平台的社会影响力。在今年春耕生产结束后的5、6月份,会同省联通公司等集中组织开展了“专家惠农下乡活动”,调集专家150人次、深入全省9个市州和30个县(市、区),为农民现场答疑和专题讲座,培训基层干部和农民达5万余人。
尤其是在今年春耕生产关键时期的4月28日,根据委领导指示要求,当天下午将我委下发的“有关降雨预报和做好抢种抢播的紧急通知”,通过12582短信平台、12316电视和广播媒体发至全省农村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手中,发挥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关键作用。
在介绍完我省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工作现状后,秦主任对目前面临的困难又作了简要介绍,他说,我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同全国其他省市一样,还存在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服务网络覆盖面不够宽、信息资源标准不够规范、信息人才队伍不够健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信息消费观念陈旧等突出问题,需要在今年及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实践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一是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推动。2004年,省里成立了“吉林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农委。从2007年起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列入省级财政预算,五年来,省级财政共投入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二是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密切合作。“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农信通”、《吉林农业手机报》、广播电视媒体平台、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无不是政府主导、农委牵头、多方合作的结果。三是需要一个创新和长效的机制做保障。“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农信通”等创新探索,不仅解决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和运维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好地解决了项目有人建、运行有人管的根本性问题。四是需要重大工程项目和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撑。实践证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若离开重大工程项目和国家政策的支撑,将难有大作为、难有大突破、难有大发展。
在采访最后,秦主任简要介绍了今后我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计划,他说道,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结合吉林实际,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的思路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和重大工程项目为指针,紧紧围绕全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心任务,牢牢把握农业信息化“三个转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政策拉动、人才保障、服务支撑、技术引领”方针,本着“优势点做强、增长点做大、关键点做好”原则,力求从“四抓和四个着力破解”入手,以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主攻方向,倾力打造“吉林省三农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以此为统领,全面推进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抓四个着力破解”,即: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制约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推进电脑及光纤宽带进农村入农户,大力推动农民购机上网补贴政策研究和村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建设,促进实现到2015年末全省农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30台的目标。二是抓人才队伍建设,着力破解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从今年起,利用三年时间,按照“学用结合、以用为重,点面推进、以点为先,目标管理、以人为本,上下联动、以县为主”的原则要求,在全省组织实施万名骨干农村信息员培训计划。今年首先在信息化工作基础较好的20个县市,培训农村信息员3000人。对经培训考核合格者,给予优先(优惠)获取农业信息服务、享用相应信息产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三是抓综合平台建设,着力破解农业专家对广大农民“零距离服务”问题。加快建立和完善具有吉林特色的以《吉林农网》、“12316新农村热线”和“12582农信通”等为核心,以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办公现代化为龙头,以农业部门各业务系统信息化为支撑,以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等技术示范应用为引领的吉林省“三农”综合信息管理服务新模式。四是抓技术集成应用,着力破解农业信息化技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软实力”问题。本着“稳妥起步、扎实推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和“谋划上水平、推进有力度、年底见成效”的要求,今年在全省启动实施农业电子商务试点,通过3~5年的努力,构建一个安全、顺畅、便捷的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探索一个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放心农资和卖出质量可追朔的农产品的全新营销模式,打造一个高水平的吉林省农业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力争使分散生产的小农户参与到统一的大市场当中,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探索启动实施农业物联网试验试点。
从今年下半年起,重点谋划和建设“吉林省三农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决策指挥、业务管理、公共服务、示范应用、外部接口等五个子平台,子平台下省农委局域办公网系统、省市县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农业科技教育管理系统、12316新农村热线服务系统、农业电子商务系统等若干管理服务系统,以及系统下若干子系统。平台建成后,将极大地促进农业部门职能发挥和依靠信息化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与满足农民生产致富的需求,以平台建设统揽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全局。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面临着一个重要历史发展机遇期,也就是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叠加时期。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如此重要的机遇期,我省农业信息人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为三农发展贡献力量。
秦主任介绍说,近年来,在委党组和分管主任正确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协作配合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网络延伸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服务三农为目的”的吉林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新路子。
几年来,通过不断强化平台服务、网络服务、媒体服务、专家服务等“四强化”,着力构建多元化、广覆盖、宽领域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信息网络全省全覆盖。随着信息服务体系功能的完善和作用的增强,给农民群众带来的好处和收益也在不断增多,仅去年就直接拉动农民增收40多亿元。
强化平台服务 按照“统一布局、整合资源、强化功能、服务三农”的要求,会同省联通、移动运营商,通过积极探索,初步建成了以“12316”为载体集全天侯电话语音服务、省电视台每周六期午间《乡村四季12316》、省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五期午间“乡村广播12316直播节目”、长春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五期早间“乡村戏曲广播12316直播节目”等于一体,以“12582”为载体集短信服务、吉视公共每周三期早间《乡村行》、每周三期《吉林农业手机报》、每周一期《零公里信息报》等于一体的吉林省农业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成为农民离不开的“致富线”、“解忧线”和“连心线”。仅今年上半年,“12316新农村热线”就接听农民电话120多万个,“12582农信通”注册用户210万户,发布各类短信息7.6亿条次,回复农民咨询短信10万条次。
强化网络服务 2001年建设了《吉林农网》网站,市县两级也相继开办了本地农网。《吉林农网》先后经过5次改版,无论在栏目设置还是信息发布内容和数量上都更贴近农民和基层需求,一级栏目由22个增加到46个,栏目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全省农网累计发布各类信息540多万条。目前农网已成为各级农业部门组织、指導和宣传“三农”工作的门户官网,是全省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和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平台,是广大农民了解外部世界、获取生产信息、反应民生民意的有效渠道。
强化媒体服务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重要媒体,相继开办了《乡村四季12316》、《乡村行》、“省乡村广播12316直播节目”、“长春乡村戏曲广播12316直播节目”等专题栏目,编发了《零公里信息报》向全省8700多个乡村信息服务点张贴,制作了《农业电视专题片》在全省41个县级电视台定期播放,开通了《吉林农业手机报》,注册用户发展到10万余人。
强化专家服务 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每年省农委与两个平台共同遴选确定一批农业专家专(兼)职参与平台服务工作。仅今年省农委就向117名“12316”专家、265名12582专家颁发了聘书。先后举办了12316“农民喜爱的专家”、12582“农民喜爱的优秀专家”评选活动,在群众中引起极大反响,引发全社会关注、喜爱和支持12316、12582,全面提升了两个平台的社会影响力。在今年春耕生产结束后的5、6月份,会同省联通公司等集中组织开展了“专家惠农下乡活动”,调集专家150人次、深入全省9个市州和30个县(市、区),为农民现场答疑和专题讲座,培训基层干部和农民达5万余人。
尤其是在今年春耕生产关键时期的4月28日,根据委领导指示要求,当天下午将我委下发的“有关降雨预报和做好抢种抢播的紧急通知”,通过12582短信平台、12316电视和广播媒体发至全省农村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手中,发挥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关键作用。
在介绍完我省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工作现状后,秦主任对目前面临的困难又作了简要介绍,他说,我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同全国其他省市一样,还存在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服务网络覆盖面不够宽、信息资源标准不够规范、信息人才队伍不够健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信息消费观念陈旧等突出问题,需要在今年及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实践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一是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推动。2004年,省里成立了“吉林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农委。从2007年起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列入省级财政预算,五年来,省级财政共投入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二是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密切合作。“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农信通”、《吉林农业手机报》、广播电视媒体平台、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无不是政府主导、农委牵头、多方合作的结果。三是需要一个创新和长效的机制做保障。“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农信通”等创新探索,不仅解决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和运维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好地解决了项目有人建、运行有人管的根本性问题。四是需要重大工程项目和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撑。实践证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若离开重大工程项目和国家政策的支撑,将难有大作为、难有大突破、难有大发展。
在采访最后,秦主任简要介绍了今后我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计划,他说道,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结合吉林实际,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的思路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和重大工程项目为指针,紧紧围绕全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心任务,牢牢把握农业信息化“三个转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政策拉动、人才保障、服务支撑、技术引领”方针,本着“优势点做强、增长点做大、关键点做好”原则,力求从“四抓和四个着力破解”入手,以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主攻方向,倾力打造“吉林省三农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以此为统领,全面推进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抓四个着力破解”,即: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制约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推进电脑及光纤宽带进农村入农户,大力推动农民购机上网补贴政策研究和村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建设,促进实现到2015年末全省农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30台的目标。二是抓人才队伍建设,着力破解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从今年起,利用三年时间,按照“学用结合、以用为重,点面推进、以点为先,目标管理、以人为本,上下联动、以县为主”的原则要求,在全省组织实施万名骨干农村信息员培训计划。今年首先在信息化工作基础较好的20个县市,培训农村信息员3000人。对经培训考核合格者,给予优先(优惠)获取农业信息服务、享用相应信息产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三是抓综合平台建设,着力破解农业专家对广大农民“零距离服务”问题。加快建立和完善具有吉林特色的以《吉林农网》、“12316新农村热线”和“12582农信通”等为核心,以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办公现代化为龙头,以农业部门各业务系统信息化为支撑,以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等技术示范应用为引领的吉林省“三农”综合信息管理服务新模式。四是抓技术集成应用,着力破解农业信息化技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软实力”问题。本着“稳妥起步、扎实推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和“谋划上水平、推进有力度、年底见成效”的要求,今年在全省启动实施农业电子商务试点,通过3~5年的努力,构建一个安全、顺畅、便捷的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探索一个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放心农资和卖出质量可追朔的农产品的全新营销模式,打造一个高水平的吉林省农业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力争使分散生产的小农户参与到统一的大市场当中,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探索启动实施农业物联网试验试点。
从今年下半年起,重点谋划和建设“吉林省三农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决策指挥、业务管理、公共服务、示范应用、外部接口等五个子平台,子平台下省农委局域办公网系统、省市县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农业科技教育管理系统、12316新农村热线服务系统、农业电子商务系统等若干管理服务系统,以及系统下若干子系统。平台建成后,将极大地促进农业部门职能发挥和依靠信息化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与满足农民生产致富的需求,以平台建设统揽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全局。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面临着一个重要历史发展机遇期,也就是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叠加时期。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如此重要的机遇期,我省农业信息人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为三农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