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办荷兰最大中餐馆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内,堪称汉唐食府的“海上皇宫”,如今更是名副其实,显得格外耀眼。“海上皇宫”是荷京阿姆斯特丹运河上伫立的一座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巨型中国画舫,也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华式宫殿顶级酒楼。在满城哥特式欧韵建筑群中屹立,显得分外惹眼和气派,被尊为荷兰首都(地图)特定方位标志,旅游新名胜。毫不逊色于意大利威尼斯水城的阿姆斯特丹,市内有100多条人工运河、1200多座桥梁。浮泊在主运河岸畔、邻近中央火车站的这座画舫,是一间四层高的中国餐馆(荷兰乃至欧洲华侨惯称唐人酒楼、店、食家為餐馆),营业面积达3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00人入席,餐馆常年雇佣60多工人,年营业额达1000万荷兰盾(约450万欧元)。无疑,她是荷兰的“中餐馆之最”。荷兰王国的王子、内阁部长、社会名流都是这里的常客,政府、议会的一些重大会庆筵宴在此举行。
忆起建造这座规模巨大的中国画舫型水上餐馆,经营业主毕传有先生对那位当初动议他建造“海上皇宫”的荷兰朋友充满敬佩之情。1981年,毕传有与刚从香港考察归来的老朋友、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副市长共进晚餐。这位副市长刚访问完亚洲几国和香港地区。他在香港和日本逗留时,应邀到几家“海上餐厅”吃饭,萌生了在荷兰首都开办类似中式酒楼的想法。酒过三巡兴致来,这位副市长对毕先生说,中国人经营餐馆业闻名于世,你有无兴趣在这里开一间像香港“珍宝餐厅”那样的水上画舫式大型中餐馆?当时正在经营餐馆业的毕传有感到惊讶“在欧陆风格建筑林立的阿姆斯丹市建筑一座中国宫殿式的建筑,是否会破坏这座欧洲名城的整体景观?如果要建造能否领到建筑施工许可证……”这位副市长胸有成竹地对毕传有说“只要你能筹到资金,再拿出设计方案,其他问题由我解决。”就此拍板,一个有眼光,一个有胆识,不谋而合,齐心协力,水到渠成。
1984年10月在祖国国庆35周年之际,这座石舫形的中国餐馆终于开业,浮现在风光秀丽的阿姆斯特运河之上。将中国的古典建筑和经典烹饪展现给了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荷兰,开华人在荷兰建立具有规模企业之先河。同年11月19日,是中荷建交30周年(1954~1984),因此更具意义。然而,人们一方面赞赏这座独具风格的中国宫殿式饮食文化建筑,另一方面又在疑问,在中餐业竞争激烈的阿姆斯特丹,她能存在多久?
欧洲华人逾百万,其中旅荷华侨约10万(含流动人口),85%以上从事餐馆业且依赖为生存发展与经济支柱。现时全荷兰拥有2200多间中餐馆,占全荷兰饮食业4万多间的二十分之一,其中有五分之二左右在荷兰阿市。80年代下半叶,全荷兰中餐业呈饱和状态。因此,对经营全荷兰最大的中餐馆,毕传有也是心中无底,摸着石头过河。他形容自己当时的心境:倒泻箩蟹一混乱如麻。然而,敢高起步的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高薪聘请香港来的正宗粤莱大师和餐馆饮食业管理人员,拨款轮训侍应生,提升服务质量与档次,推出集传统和创新、高雅别致的中国餐式或筵席,甚至满汉全席。毕传有与荷兰官方民间各大、中型工商财经团体、驻荷兰外国使节联系挂钩,常设单列专席、国筵等,自觉扣紧管理环节,重大事情亲力亲为,创、守业并济。经过1年多的磨合,“海上皇宫”的营运终于走上正轨。此后的10多年间,她一直是阿市生意火爆的中餐馆,进入良性循环,业绩遥遥领先,成为全荷中餐业的火车头:平均每天约有700多人(次)进餐。每逢周末,来此进餐的客人必须提前订位才有座。久而久之,旅游者津津乐道的荷兰“风车、木鞋、郁金香”之外,开始渐渐地加上了“海上皇宫”,自然地构成了阿姆斯特丹运河上的一道风景,出现在荷兰国家旅游明信片上。客人到位于市中心的画舫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肴,领略一下中国的皇家氛围,眺望运河两岸的无限风光,实在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
“海上皇宫”又是一个中国人的活动中心,在这里用餐的华人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地区,不论是来自大陆的还是来自台湾的客人,均可以在“海上皇宫”以礼相待,友好相聚。毕先生常说,中国的统一是迟早的事,如果两岸的朋友能在我这里聚汇,相互认识、了解,会增强对“一个中国”的认同。
纵横拓展华人经济路向
毕传有先生1 947年出生于广东宝安县(今深圳市)的大鹏镇,16岁到香港打工;1970年,23岁的他辗转来到荷兰海牙,他在亲戚家的餐馆帮工。5年之后,他积累了经验与资金,开起了小餐馆,一步步发展,直到今天,身家千万。人到中年的他,虽早已成为荷兰的富商大贾,但仍像多年前一样不停地劳作。从小就立志干一番大事业的他,常以自己是客家人自豪:“克勤克俭,吃苦耐劳,诚恳实干是客家人的传统美德。人生下来并没有太大差异,谁能比谁聪明多少?努力实干才是基本重要的,发奋才能图强,励精才能图治。”
毕传有认为,要发展欧洲华人经济不能老是拴在一棵树上,要广泛植木造林。因此,善于捕捉商机的他,凭着自己的睿智和周密的策划,率先突破单一经营,把富余资金投向华人少有涉猎的旅馆行业,在荷兰阿市开办了一家华人经营的最大的旅馆。而后又在北京和深圳兴办了几家实业,摆脱传统约束,横向发展经济。而毕传有也从此起飞,在短短的20年里,缔造出了一个享誉欧洲华人社会的企业王国,成为欧洲华裔企业家中的一个重量级人物。2001年9月间,荷兰中国商会顾问毕传有,会同该会会长胡志光、副会长杨华根、徐卓亚等一行50位荷兰华商代表团回国,参加在南京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又相约2003年出席于马来西亚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他现任荷兰启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荷兰海上皇宫(阿姆斯特丹)有限公司、皇鹰广场酒店、伟隆基实业有限公司、罗森达(中国)有限公司、荷兰中国生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近10家公司的董事长。
在离华埠唐人街不远处的阿姆斯特丹运河岸,兴建一座“新中国城”,作为对现有唐人街的一个补充与辅助,也为世界旅游名城阿姆斯特丹再添靓景。情系唐人街的毕传有在数年前将酝酿已久的这个大胆构想和盘托出,此计划马上得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工商界及荷兰华人社会的共鸣和支持。
作为新中国城基金会主席的毕传有,投入了先期的人力和财力。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这座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8亿盾(约4亿欧元),集中国民族特色和欧洲现代气派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新中国城”,终于去冬今春破土动工,渐现规模。在这新唐人街内,人们会陆续看到传统的中国牌楼,苏州园林,中国商铺、酒楼、旅行社、中药店、中文印刷中心、服装店、丝绸中心、茶道中心、戏院、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超级市场、老年华人生活住宅及现代化写字楼……将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同时,华人的新一代已在荷兰接受完了高等教育,新中国城建成后的众多公司企业将为他们提供很多的就业机会,也将给予他们自己创业的机会和空间,缓舒当地华人就业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他憨厚地说:“海上皇宫的成功只是我个人的成功,新中国城的成功才是华夏子孙的成功。”
20年前的毕传有以超出常人的智慧和付出,踏上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里程阿姆斯特丹“海上皇宫”,而20年后的毕传有又以超出常人的胆略和实力,迎接着他事业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如果说“海上皇宫”标志着毕传有个人名声的显赫,那么“中国城”则可说是毕传有带给十数万荷兰华人的骄傲和辉煌。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内,堪称汉唐食府的“海上皇宫”,如今更是名副其实,显得格外耀眼。“海上皇宫”是荷京阿姆斯特丹运河上伫立的一座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巨型中国画舫,也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华式宫殿顶级酒楼。在满城哥特式欧韵建筑群中屹立,显得分外惹眼和气派,被尊为荷兰首都(地图)特定方位标志,旅游新名胜。毫不逊色于意大利威尼斯水城的阿姆斯特丹,市内有100多条人工运河、1200多座桥梁。浮泊在主运河岸畔、邻近中央火车站的这座画舫,是一间四层高的中国餐馆(荷兰乃至欧洲华侨惯称唐人酒楼、店、食家為餐馆),营业面积达3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00人入席,餐馆常年雇佣60多工人,年营业额达1000万荷兰盾(约450万欧元)。无疑,她是荷兰的“中餐馆之最”。荷兰王国的王子、内阁部长、社会名流都是这里的常客,政府、议会的一些重大会庆筵宴在此举行。
忆起建造这座规模巨大的中国画舫型水上餐馆,经营业主毕传有先生对那位当初动议他建造“海上皇宫”的荷兰朋友充满敬佩之情。1981年,毕传有与刚从香港考察归来的老朋友、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副市长共进晚餐。这位副市长刚访问完亚洲几国和香港地区。他在香港和日本逗留时,应邀到几家“海上餐厅”吃饭,萌生了在荷兰首都开办类似中式酒楼的想法。酒过三巡兴致来,这位副市长对毕先生说,中国人经营餐馆业闻名于世,你有无兴趣在这里开一间像香港“珍宝餐厅”那样的水上画舫式大型中餐馆?当时正在经营餐馆业的毕传有感到惊讶“在欧陆风格建筑林立的阿姆斯丹市建筑一座中国宫殿式的建筑,是否会破坏这座欧洲名城的整体景观?如果要建造能否领到建筑施工许可证……”这位副市长胸有成竹地对毕传有说“只要你能筹到资金,再拿出设计方案,其他问题由我解决。”就此拍板,一个有眼光,一个有胆识,不谋而合,齐心协力,水到渠成。
1984年10月在祖国国庆35周年之际,这座石舫形的中国餐馆终于开业,浮现在风光秀丽的阿姆斯特运河之上。将中国的古典建筑和经典烹饪展现给了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荷兰,开华人在荷兰建立具有规模企业之先河。同年11月19日,是中荷建交30周年(1954~1984),因此更具意义。然而,人们一方面赞赏这座独具风格的中国宫殿式饮食文化建筑,另一方面又在疑问,在中餐业竞争激烈的阿姆斯特丹,她能存在多久?
欧洲华人逾百万,其中旅荷华侨约10万(含流动人口),85%以上从事餐馆业且依赖为生存发展与经济支柱。现时全荷兰拥有2200多间中餐馆,占全荷兰饮食业4万多间的二十分之一,其中有五分之二左右在荷兰阿市。80年代下半叶,全荷兰中餐业呈饱和状态。因此,对经营全荷兰最大的中餐馆,毕传有也是心中无底,摸着石头过河。他形容自己当时的心境:倒泻箩蟹一混乱如麻。然而,敢高起步的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高薪聘请香港来的正宗粤莱大师和餐馆饮食业管理人员,拨款轮训侍应生,提升服务质量与档次,推出集传统和创新、高雅别致的中国餐式或筵席,甚至满汉全席。毕传有与荷兰官方民间各大、中型工商财经团体、驻荷兰外国使节联系挂钩,常设单列专席、国筵等,自觉扣紧管理环节,重大事情亲力亲为,创、守业并济。经过1年多的磨合,“海上皇宫”的营运终于走上正轨。此后的10多年间,她一直是阿市生意火爆的中餐馆,进入良性循环,业绩遥遥领先,成为全荷中餐业的火车头:平均每天约有700多人(次)进餐。每逢周末,来此进餐的客人必须提前订位才有座。久而久之,旅游者津津乐道的荷兰“风车、木鞋、郁金香”之外,开始渐渐地加上了“海上皇宫”,自然地构成了阿姆斯特丹运河上的一道风景,出现在荷兰国家旅游明信片上。客人到位于市中心的画舫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肴,领略一下中国的皇家氛围,眺望运河两岸的无限风光,实在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
“海上皇宫”又是一个中国人的活动中心,在这里用餐的华人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地区,不论是来自大陆的还是来自台湾的客人,均可以在“海上皇宫”以礼相待,友好相聚。毕先生常说,中国的统一是迟早的事,如果两岸的朋友能在我这里聚汇,相互认识、了解,会增强对“一个中国”的认同。
纵横拓展华人经济路向
毕传有先生1 947年出生于广东宝安县(今深圳市)的大鹏镇,16岁到香港打工;1970年,23岁的他辗转来到荷兰海牙,他在亲戚家的餐馆帮工。5年之后,他积累了经验与资金,开起了小餐馆,一步步发展,直到今天,身家千万。人到中年的他,虽早已成为荷兰的富商大贾,但仍像多年前一样不停地劳作。从小就立志干一番大事业的他,常以自己是客家人自豪:“克勤克俭,吃苦耐劳,诚恳实干是客家人的传统美德。人生下来并没有太大差异,谁能比谁聪明多少?努力实干才是基本重要的,发奋才能图强,励精才能图治。”
毕传有认为,要发展欧洲华人经济不能老是拴在一棵树上,要广泛植木造林。因此,善于捕捉商机的他,凭着自己的睿智和周密的策划,率先突破单一经营,把富余资金投向华人少有涉猎的旅馆行业,在荷兰阿市开办了一家华人经营的最大的旅馆。而后又在北京和深圳兴办了几家实业,摆脱传统约束,横向发展经济。而毕传有也从此起飞,在短短的20年里,缔造出了一个享誉欧洲华人社会的企业王国,成为欧洲华裔企业家中的一个重量级人物。2001年9月间,荷兰中国商会顾问毕传有,会同该会会长胡志光、副会长杨华根、徐卓亚等一行50位荷兰华商代表团回国,参加在南京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又相约2003年出席于马来西亚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他现任荷兰启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荷兰海上皇宫(阿姆斯特丹)有限公司、皇鹰广场酒店、伟隆基实业有限公司、罗森达(中国)有限公司、荷兰中国生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近10家公司的董事长。
在离华埠唐人街不远处的阿姆斯特丹运河岸,兴建一座“新中国城”,作为对现有唐人街的一个补充与辅助,也为世界旅游名城阿姆斯特丹再添靓景。情系唐人街的毕传有在数年前将酝酿已久的这个大胆构想和盘托出,此计划马上得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工商界及荷兰华人社会的共鸣和支持。
作为新中国城基金会主席的毕传有,投入了先期的人力和财力。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这座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8亿盾(约4亿欧元),集中国民族特色和欧洲现代气派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新中国城”,终于去冬今春破土动工,渐现规模。在这新唐人街内,人们会陆续看到传统的中国牌楼,苏州园林,中国商铺、酒楼、旅行社、中药店、中文印刷中心、服装店、丝绸中心、茶道中心、戏院、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超级市场、老年华人生活住宅及现代化写字楼……将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同时,华人的新一代已在荷兰接受完了高等教育,新中国城建成后的众多公司企业将为他们提供很多的就业机会,也将给予他们自己创业的机会和空间,缓舒当地华人就业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他憨厚地说:“海上皇宫的成功只是我个人的成功,新中国城的成功才是华夏子孙的成功。”
20年前的毕传有以超出常人的智慧和付出,踏上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里程阿姆斯特丹“海上皇宫”,而20年后的毕传有又以超出常人的胆略和实力,迎接着他事业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如果说“海上皇宫”标志着毕传有个人名声的显赫,那么“中国城”则可说是毕传有带给十数万荷兰华人的骄傲和辉煌。